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929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伊甸园的象征意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伊甸园的象征意蕴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1 摘要 伊甸园表现了蒙昧时代处于人类史前采集阶段的人类始祖的生活图景,亚当与夏娃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蛇代表人类的欲望,禁 果就代表了文明与道德,亚当与夏娃吃了禁果才知道害羞。欲望进一步衍生出私有制,而私有制又滋生了道德。人类早期没有家庭,没有私有制,没有性道德,当私有制产生后(禁果)人类才有道德观念,而害羞的感情就是道德观念的产物。羞感是人类社会心理的一个重大发展转折点的缩影。整个伊甸园就是人类按照自私的本性发展出私有制文明的历史过程的缩影,是普

2、世意义的人类于自己生活的历史描摹。 关键词 伊甸园;羞感;隐喻思维;私有制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Eden Abstract : The garden of Eden performance in prehistoric times is obscurantism of human collection phase human ancestors life picture, Adam and eve is primitive communist society in men and women, the snake representative humanitys d

3、esire, forbidden frui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ivilization and moral, Adam and eve ate the forbidden fruit just know shy desire, and further derived private ownership and private ownership have fostered early human morality without a family, no private ownership, no sexual morality, when private e

4、quity generated after (forbidden) humans have a moral values, while shy feeling is the product of moral shame feeling is one of the major human social psychology the epit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en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human natu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elfish historical process of civil

5、iza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is universal significance epitomized, the history of human life in his narrative. Key words: The garden of Eden; Shame feeling; Metaphor thinking; Private ownership 2 引语 千百年来,人类都 在孜孜不倦的追寻伊甸园这个人类的精神圣地、心灵栖息地的所在,探索其真正的时空坐标。因 她唤起的是人类对自身从何而来的好奇探究,追溯的是人的本源发生图式: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

6、是寻根的欲望。 1反映了人类对始祖的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 人类渴望重返那片乐土,因她在人类心里是神圣的图腾与信仰。人们愿望捋去扰人眼目的虚幻浮影,剥除现代文明的锐利,回到那最原初的境地。 今天人类生存的两重世界导致了伊甸园的遗失,在这两种危机 生存危机、价值危机作用下,人类便更急切地寻觅那份原真的和谐,再次回归到乐 园中。 旧约全书 中所说的伊甸园究竟在哪里 ? 西方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两河流域 , 尤其是靠近波斯湾一带。 当然还有很多学者对于伊甸园具体坐落有着不同的研究, 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 吴雷爵士在发掘出了乌尔城,认为伊甸园就位于现今的伊拉克; 有人说在埃及;又 有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东部发

7、现巨石遗迹 哥贝克力山丘,认为那就是伊甸园; 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国的云南、西藏、四川等地。就以上专家学者证据充分却又大相径庭的考证亦足以说明矛盾:伊甸园并非一个实体存在,而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抽象。 伊甸园如果真的存在,她必是一个 具有整体性的地域,其时空坐标不可能分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圣经创世纪 是一部经历数千年无数作者共同完成的人类文明发祥的结晶,凝聚的必是人类历史的缩影。 所以笔者认为,伊甸园并非为一个固定的、具象的地点。而 是人类史前历史的猜想和隐喻,是整个地球经历过的时代。所以在伊甸园中,各个意象都带有社会学上的象征意蕴,揭示的是人类早期历史。 一、 回溯原初的伊甸园 (

8、一) 伊甸园的时空坐标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于伊甸园的空间定位有着不同维度的认知。 西方学者大致有个统一的认识 伊甸园在波斯湾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 教授的波斯湾说,伊甸园就位于现今的波斯湾四大河流的交汇处,冰川纪后,伊甸园沉入波斯湾海底;有人说伊甸园在以色列。 圣经创世纪主要内容及时叙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以及以色列名族起源的传说 。 2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吴雷爵士在发掘出了乌尔城,认为乌尔正是旧约全 书 创世纪中叙述的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出生地 “迦勒底人的乌尔”,就是位于现今的伊拉克。有人说在埃及,最有力的证据是 英国激进派考古学家拉尔夫伊利的著作埃及禁果运3 用大

9、量的论据证明了伊甸园实际上在埃及;又 有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东部发现巨 石遗迹 哥贝克力山丘,经过时空比对之后 ,科学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 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国西藏、云南、四川等地。 1. 伊甸园在波斯湾一带 西方学者对于伊甸园的坐标,大致有个统一的认识 伊甸园在波斯湾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教授的波斯湾说。扎林斯教授依据创世纪描述: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 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

10、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3布朗在 大量的史前文明记载研究成果基础上, 在其作品 .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中指出 扎林斯的观点: 基训河就是现在发源于伊朗、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比逊河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因为地理气候的变迁,那里现在已成为浩瀚沙漠中一条干涸的河床。扎林斯推断指出,伊甸园位于波斯湾地区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大约 7000 年前,在最后一次冰川纪后,由于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园遂沉入了波斯湾海底。 4 扎林斯教授认为第一道比逊河位于现今的沙特阿拉伯境内 ,随着地理气候的变迁,那里已蜕化成浩瀚沙漠中一条干涸的河床。第二道基训河就是现在发源于伊朗、最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

11、伊甸园其实就位于现今的波斯湾四大河流的交汇处,只是在人类最后一次冰川纪后,冰川的融化使伊甸园没入了波斯湾海底。 2. 伊甸园在伊拉克 20 世纪 20 年代,英国考古学家伦纳 德 吴雷爵士在发掘出了乌尔城 西亚的古代城市,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吴雷爵士认为乌尔正是旧约全 书 创世纪中叙述的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出生地 “迦勒底人的乌尔”。 吴雷爵士经过艰苦卓绝的编写,制定出了乌尔大致的时间表大致:公元前 5500 年左右,乌尔已成为幼发拉底河河岸上史前时期人民的聚居地 即传说中的伊甸园。公元前 4000年,乌尔被建造成为被现代学者称为苏美尔人的城市之一。之后乌尔经历了诸如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的统治

12、,直到公元前 400 年,幼发拉底河改道,乌尔最终被遗弃了。 3. 伊甸园在埃及 英国激进派考古学家拉尔夫伊利斯的理论显示,旧约全书本身就是用古埃及语写成的,而之后的希伯来语译本、英译本都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古埃及语的解读。在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后,他表示 4 伊甸园绝对不是传统认为的那样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实际上伊甸 园在尼罗河三角洲。位于两条历史上曾经存在但是现在已经消亡的尼罗河支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5拉尔夫伊利斯在他的著作埃及禁果运用大量的论据证明了伊甸园实际上在埃及。 4. 伊甸园在土耳其 2009 年 3 月 5 日,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报道称经史实记载、时空对比,考古学家们

13、认为哥贝克力山丘遗址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 有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东部发现巨石遗迹 哥贝克力山丘,经过时空比对后 ,科学家普遍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土耳其东部正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与畜牧的地方 ,世界最原始的谷物 黑麦 和燕麦也出现在遗址附近。同时 ,圣经记载伊甸园位于亚述帝国西方 ,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其间 ,这也跟哥贝克力山丘的地理位置相符 ,让考古学家不得不怀疑 ,哥贝克力山丘遗址是否就是伊甸园的真实所在地。 6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 ,人类的祖先原本确实在伊甸园靠采集和捕猎维持生计 ,这一点与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和畜牧的地方相吻合。因为偷食禁而获原罪 ,必须依

14、靠劳力耕作获取食物 ,哥贝克力山丘的时空背景和人类过渡到农耕时期的史料亦相当吻合。 5. 伊甸园在非洲 中国学者侍茂崇在其作品 沧海桑田 海洋与人类文明中提 出伊甸园在非洲,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非洲,泛古大陆的核心,这更古永存的诺亚方舟。人类的始祖在那里怡然自得地生活了几百万年。后来因气候变化,森林变成了草原,类人猿从树上转入地上,猴子下地才成人。人类从这里逐步走遍世界。 7 6. 伊甸园在中国云南 周用能先生在其文章伊甸园在云南 ?中得出 结论,云南特有的“滇生态”和“甸文化”足以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人类祖先最早居住的乐园遗迹。 周先生顺接宫玉海先生的观点,在距今的一万年前,云贵高原便露出水面,

15、存在了人类,并进一步指出,从地理角度和气候条件角度来说,伊 甸园就在云南: 创世纪说伊甸园有四大特征,即:四季皆春,鲜花盛开,气候宜人;狮子、大象、老虎、孔雀和人类相与是处,欢乐歌舞;有四条大河、分别向东、南、西、北流去,其中一条大河贯通全境;终年积雪不化。世界上只有云南兼具四个特征。8 (二) 分裂的时空坐标下的矛盾 伊甸园是否真的存在 各国专家学者得出了论证充分却又大相径庭的结论,显现了这种分裂的、矛盾的现象。笔者认为,伊甸园如果真的存在,她必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地域,其时空坐标5 不可能分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学者们相互矛盾的考证足以证明伊甸园并 非一个具象的存在。 1. 从圣经作者说否定

16、圣经 是一部经历数千年无数作者共同完成的人类文明发祥的结晶: 圣经作者有四十余人,身份差异极大。其中有大卫、所罗门这样的一国之君,有宰相旦以理,有祭司以斯拉、省长尼希米,有先知以赛亚及耶利米,以及接受专门训练钻研高深学术的使徒保罗;也有处于社会底层 的人们,如彼得、约翰是渔民,阿摩司是牧人,马太是税吏,路加是医生。试问四十几个不同的人物,从地位高的君王哲学家,到地位低的牧人渔夫,在各国各地,各种不同环境下,经过了一千六百年时代的改变。9四十余位的各国各 地作者,经历千百年的历史集结,凝聚的必是人类历史的缩影。所以说 伊甸园并非为一个固体的、具象的地点。而 是人类对于史前历史的猜想和隐喻,是广义

17、上人类在地球经历过的时代。 2. 从目的学、神话学、神学角度破除伊甸园具象说 著名犹太学者艾里克俄尔巴哈曾强调: 圣经 创世纪是一部以其思想意识需要为首要目的的文本。 10那就是说其中的伊甸园也是早期人类思想意识需求为目的的产物,人类学家安德鲁指出: 最初的科学应该是神话学,它是各个民族最初的历史。在人类原始文化中,神话居于一种特殊的地位,神话本身构成一种独 立的实体性文化,通常体现着一种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象,而其深层结构又转化为一系列母题,对这种文化长期保持着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11神话就是原始初民的思维本身,创世神话是原始初民的世界观: 隐喻思维是所有创世神话得以产生的内部源泉。他们能且只能

18、以这种原初的神话思维 隐喻思维来思考周遭的一切事物 ,从而形成自己关于宇宙万物所特有的思想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12那就是说隐喻思维是“生命一体化”基础上的一种“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原始人怎样理解自己 ,便怎样理解外界的、宇宙的、一切事物。 费尔巴哈提 出神学的秘密是人本学,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对上帝的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意识,人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学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还指出: 6 上帝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意识,并不等于说它直接地就是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 神学是伪装起来的

19、人类学,人类于上帝的知识就是关于他自己的知识。 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之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3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圣经创世纪 人类集体的原始知识产物,就 是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象征系统,是人类文明发祥的结晶。而 伊甸园则 是人类对自身史前历史的寻根和隐喻,伊甸园时代是整个地球经历过的时代。 二、 伊甸园世界的象征内蕴 (一 ) 伊甸园意象解读 创世纪在希伯来原著中,原名是 Breshith(“起初”),这是全文第一句话(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的第一个词。七十子希腊文译本译为 Genesis,意思是“来历”、“根源”、“产生”、“发生”等。各种英译文皆从希腊文本,称之为 Genesis。中文

20、译为创世纪。按犹太人的传统观点,本书的作者是摩西。另有更多否认摩西著作权的说法,著名学 者齐治平先生就在其世界风土大系中提及,旧约中的创世纪共是 50 章,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段记述创世和人类的早期活动,第二段记述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和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的事迹。 创世纪告诉所有人类: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类始祖。人类始祖被安置在和谐活泼的伊甸园中,终于因偷吃了禁果而受罚,遭到“失乐园”的惩处。人类失去乐园后,悖逆与僭越行为愈演愈烈。 笔者认为, 伊甸园表现的是蒙昧时代处于人类史前采集阶段的人类始祖的生活图景,亚当与夏娃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蛇代表人类的欲望,禁果就 代表

21、了文明与道德,亚当与夏娃吃了禁果才知道害羞。欲望进一步衍生出私有制,而私有制又滋生了道德。人类早期没有家庭,没有私有制,没有性道德,当私有制产生后(禁果)人类才有道德观念,而害羞的感情就是道德观念的产物。羞感是人类社会心理的一个重大发展转折点的缩影。整个伊甸园就是人类按照自私的本性发展出私有制文明的历史过程的缩影,是普世意义的人类于自己生活的历史描摹。 1. 伊甸园图景 采集阶段的自然景象 在整个蒙昧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活方式一直以采集为主,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恩格斯说,处于原始蒙昧阶段的 人类依靠采集为生: 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它只存在于两性之间 。 尚未出现个人占有生产

22、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情况。 14伊甸园中的情景正符合这幅图景: 耶和华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耳目,其上的果子好作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辨善恶的树。7 15我们可以说那时的伊甸园所处的即是普世意义下的人类原始采集阶段。普遍实行着共同劳动、集体生产、集体占有和分享劳动果实的原始共产家庭制。因分工也是自然产生,且只存在两性之间,自然不会出现个人占有生产 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情况。 2. 蛇 人类欲望的隐喻象征 在希伯来人看来,一切的痛苦都源于人有了欲望。 16 厄彼克德特指出 : 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 。 17 在未受蛇诱惑吃了乐园

23、中的果子之时,亚当和夏娃还如孩童般天真无邪,为何是蛇这个意象诱惑了人呢? 蛇不仅让人懂得欲望,其本身就是欲望的象征。首先,蛇象征色情,性欲及性姿。 创世纪的蛇本义为舌的主宰即意识里的色心及色心的表现,所以蛇 色情 就是原罪。几千年来,蛇一直是性激情的象征。 18在原始的人类采集阶段,蛇即作为欲 望的表征,人类贪欲的代表,诱惑夏娃吃了果子,人的眼睛才明亮了, 这是人类进程的转折点。 3. 禁果 私有制文明的抽象原型 为什么在人类偷食“禁果”即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后,才存在着无可避免的“原罪”? 上帝在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以后说,那人已与我一样,能知善恶。 偷食禁果开启了人类的新篇章 ,吃果子之前 ,

24、亚当与夏娃在一种无意识的生活状态 ,一种动物性的生活 ,蛇说他们将睁开双眼 ,这话是没错的。智慧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 ,正是在此意义上黑格尔认为: 人类绝对的和崇高的使命 ,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 ,他的使命 便是他的鉴别善恶的能力。自我觉醒后他们便萌生了占有的欲望,维护自我的欲望。 19自从人类意识觉醒以来 ,人类在心灵深处就有一种禁忌 :知识与智慧是人类痛苦与灾难的根源。知识与智慧的产生导致文明的异化 ,由此而产生的恶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以不平等代替了平等 ,其二是欺诈与虚伪道德的产生。 恩格斯明确指出,智慧的代价之一就是将人分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任何进步

25、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 ,因为在这种进步中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由于人类早期文明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 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 ,它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状态 ,文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被全社会8 所共享 ,而只是被少数人所垄断。 20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正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走向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形态。 4. 害羞:私有文明的道德情感 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神话的方式神秘而形象地表达了羞感产生的根源。 当他们 眼睛就明亮了,得知自己竟是赤身露体,拿无花果的叶子编做了裙子。 这时他们出现了害羞感,而羞感不是人类固有的自然感情,而是自我意识

26、觉醒私有制道德文化下形成的社会感情。他们的羞感曾经缺失,正好相当于 人类个体在幼体阶段的害羞感缺失。在人类早期,人没有自我意识,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与禽兽没有很大的区别,也没有善恶分别,更没有丝毫羞耻之心和道德意识 。 羞感的产生乃在于人因为自己的分辨能力而拥有了不同的价值意识 ,那就是 ,我本不该赤身露体 ,但事实上我却是赤身露体。正是在这种应然和实然的价值意识的冲突中 ,人才产生了羞感。 这可认定为人从动物状态进化为人的重要标志。 逐出伊甸园开启了人类走向私有制的大门。 人类个体在幼体阶段也没有私有观念,更没有害羞感。例如三岁到四岁左右的孩子对于自己身体敏感部位毫无害羞感。 这种主客不 分

27、 ,善恶不明的状态 ,与动物无异。正因如此 ,黑格尔认为伊甸园的生活是 : 那种天真的状态、乐园的生活状态 ,乃是禽兽的生活状态天堂是禽兽 ,不是人类能勾留的园囿。因为禽兽仅仅在自己和上帝为一。 21 就如同舍勒所说 : 羞感是人的一切感觉中最为独特的感觉 ,它只存在于人的身上。 22 人类只有在道德意识觉醒之后 ,才会产生罪恶感。黑格尔明确指出,罪恶生于自觉 ,这是一个深刻的客观真理。因禽兽无法判知善恶的,单纯的自然人也是无所谓善或恶的。上帝在得知亚当与夏娃偷食了禁果后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 ,能知道善恶 。 从这句话得知 ,善恶早已存在 ,只是在偷食禁果之前不知道 ,偷食禁果代表了人类道德

28、意识的觉醒。 23 羞感体验正是自我觉醒后产生的第一种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意向是和人的超动物性的思维、观察、意愿、爱等精神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羞感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是人对自身的私有保护。体现了 人类道德意识的自我觉醒 ,这种觉醒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对人类生存中的非人性一面认识的觉醒 ,二是对于文明异化所导致恶的一种警醒。 24 9 笔者认为,人的这种自我意识的膨胀也可以使人变为非人。在这个层面 上,这与 舍勒认为的羞感总是根源于某种理想性与现实处境的矛盾经历理论十分相符。由羞感衍生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便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三、迷途失乐园 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被称为人类的堕

29、落,有了“失乐园”的开端。 失乐园被盛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堪与荷马的伊里亚特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的鸿篇巨制。故事中明显穿插两条线索:第一条是热爱自由的撒旦背叛了上帝,在与众神的战争中被打败,于是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第二条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激怒了上帝而被逐出伊甸园;两条线索的交叉点在于 化身为蛇的撒旦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上帝制定的规则而偷食禁果。 1667 年,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出版,他给我们重复讲述着原来的故事,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一直走在寻觅的途中,可是人类很久地寻觅,也不断地迷失。在英国历史长河中,十七世纪是个特殊的时期。君主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步

30、调,当时的资产阶级又不能忍受封建贵族对革命摇摆不定的态度。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在这个一个充满革命和复辟的世纪,躁动不定社会革命中,资产阶级阶级取得了胜利。这意味着构成资产阶级主体的清教 徒在政治上一百多年来的反抗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这是作为清教徒,反对君主的独裁专制的弥尔顿毕生的热烈追求。但克伦威尔新政府却为能长久,几遭迫害,双目失明,没收了他全部的财产这是他人生里最黑暗的时光。他在他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寻觅,失去 弥尔顿在遭遇 生存危机的境遇下,其价值危机也受到到严正的打击。便将 个人情感反抗移植到作品中。 现世的人类有着不同的“失乐园” 人的本

31、质追求剥离成最原初的欲望,虚妄的人类谋求着更多物质的价值。这种追求是带着对生存环境、他人的掠夺及攫取。这与伊甸园中和谐、生动的图景形成着强烈的 对比,就是缘何人类苦苦寻觅企望同弥尔顿一样可以“复乐园”。 人类生活精神的图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自觉脱离了原初的生态这也是人类历久追逐,矢志不渝的因由了。 结语 现世人类的本质追求剥离成了最原初的欲望,虚妄的人类谋求着更多物质的价值。 人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生存压抑和价值压抑,人类渴望“复乐园”。但笔者认为伊甸园是普世意义的人类原始社会的象征,并非具象的实体存在。本文从不同角度否定伊甸园的时空坐标的存在,深度剖析创世纪的意蕴原题,认为最初的 伊甸园表现的是:处于人类史前采集阶段的人类始祖的生活图景。主要象征 意象蛇是人类的欲望的表征,禁果俨然是文明与道德的诱因,欲望进一步衍生出私有制,而私有制又滋生了羞感,羞感是人类社会心理的一个重大发展转折点的缩影。整个伊甸园就是人类按照自私的本性发展出私有制文明的历史过程的缩影,即是普世意义的人类于自己生活的历史描摹。人类渴望复归的伊甸园,只是按着人类内心精神图腾进行探窥的占有,对于虚妄的现世的逃遁、无声的反抗,那是精神境界的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