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在黑域中光脚行走的小孩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2 摘 要 在莫言的绝大部分小说中,生存在成 人世界的暴力与丑陋中的儿童是孤独的,孩子爱的缺失和欲望的狂欢集中体现了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通过孩子的感官经验表达出来。本文分析了莫言小说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的暴力和丑陋,研究儿童来自成人世界的 不公正 暴力和压抑,生存的苦难 饥饿、爱的缺失引发的孤独这一生存感受,寄托了莫言对孩子的生存状态的关怀。 关键词 莫言;暴力;感官经验 Walk barefoot in black domain of
2、 children Concerning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in Mo yans novel Abstract:: In most of the novel embodied in the adult world, the survival of the violence and ugly children is lonely, children love flaw and desire of carnival embodies the loneliness, the loneliness through children express sensory ex
3、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 yans novel children of the adult world, the children to violence and ugly from adult world of injustice - violence and repression, survival suffering - the lack of hunger, love the loneliness that triggered the living feelings, hopes to childr
4、ens survival state mo yans care. Key words: MoYan;voilence;sense experience 3 莫言是个感觉特别纤敏、发达的作家。这种非凡的感觉能力,既得自先天,也得自童年时期孤寂而艰苦的生活历练。 莫言 出 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一个 中 农家庭 ,他 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 1经济上的贫困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 惨痛的记忆 ,父亲 因生活的压力对他 严厉的约束也使 童年的莫言 备受压抑 ,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 饥饿、孤独、幻想是他童年经验的精炼概括,这种经验对莫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近来的
5、创作,不管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我个人认为,统领这些作品的思想核心,是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是一曲本质是忧悒的、埋葬童年的挽歌。我用这些作品,为我的童年修建了一座灰色的坟墓”。 2莫言小说的素材多来源于他童年生活 辛酸的记忆,他的作品中除了经常写到饥饿、恐惧等生存环境的危机外,更多的写了童年时缺少关爱的孤独寂寞。 莫言的创作天地里,“儿童”这一概念涵盖极广。可以称得上是儿童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从生理到心智都是儿童的人物(但在成人眼中看来也不是智力正常的儿童),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枯河中的小虎,拇指铐中的小男孩。另一类是在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但心智上仍未成年的人物,如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酒国中的丁钩
6、儿。在他的笔下,儿童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只有儿童感官的特殊。与很多现当代作家如萧红、汪曾淇笔下的儿童视 角不同的是,莫言的突出特点是转向了对形式和叙述技巧的开拓,他使感受冲破日常的、公众的、理性的囚笼,把经验恢复到感官的水平。经验的感官性,维护了生命感受的原始状态。 本文主要选取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及枯河、拇指铐这些早期作品和后期他在 200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酒国和在 200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这些作品典型地反应了莫言以儿童为视角的小说的中心主题:孩子在成人世界中生存的苦难 饥饿、爱的缺失引发的孤独和来自成人世界的不公正 暴力和压抑。 一、暴力和丑陋 在莫言小说中,成人 世界的暴力
7、和丑陋是儿童眼中成人世界的主体印象,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孩子从心理上到行为上是有反抗的。 (一 )暴力 孩子似乎都是暴力的承受体, 为什么成人在儿童身上宣泄暴力?是个人对权欲的追逐。 普遍的权力概念被解释为两层含义 : 一是指 “ 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 3,整个人类文明史中,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一套强大的压抑个人权欲的机制,尤以中国为甚。古代是通过阉割(男 ) 、裹脚 ( 女)、酷刑的震慑力,现代则是通过政治批判(附带身体折磨)和 “ 道德谴责 ” 压制个人权力。二是指 “ 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 4,显然在小说中的权利关系应该是属 于后者。成人对孩子的施暴行动可以看成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控制力和支
8、配力。 权力关系则相应 地 表现为征服与屈从。而这种关系的实现往往借助一定的暴力来实现,也就是涵盖一定的破坏倾向。 作家张闳提到“在某种意义上,儿童是介于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有待进化的亚人类。因此他们应该得到成人的文明监护。” 5然而这一监护首先意味着压抑和惩戒,甚至是暴力手段,以便对儿童身上残存的动物性、野性加以驯化。这样,在成人与儿童之间便存在着“权力结构”,父 /子关系表现为施暴 /受暴的关系。在小说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假想了一种理想的父子关系有父爱成 分的保护性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中,莫言更多地揭示一种紧张的对抗性的父子关系。这种关系集中表现在透明的红萝卜黑孩和枯河中的小虎身上。
9、4 在透明的红萝卜中,代行“父权”的是生产队长、公社刘副主任、小铁匠等一帮成人,而家庭的暴力是来自继母。在黑孩打工的炼铁房中,有来自师傅小铁匠的不时出气式的打骂,在家中有来自后母酒醉后的殴打。 如果说黑孩是家庭暴力、成人暴力的受害者,那么小虎之死主要是权力政治暴虐专横的结果。这种暴力并不随着现实政治的拨乱反正而消失。在小虎一家所受到的出身歧视和由此产生精神恐惧 ,大人害怕来自政治的压抑,贫穷的父亲转借对孩子的暴力来取消自己可能遭受的来自村长这种政治上的压抑 ,可能随之而来的灾难,哥哥当兵的事可能泡汤,再加上这个家庭原本就因上中农的成分低人一等,与支书结怨后,贫苦的日子会更加难熬,生存利益将骨肉
10、亲情完全遮蔽。 实际上,成人暴力、“父权专制”历史的逐代相传,早已渗入到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人们习焉不察,司空见惯。拇指铐等小说凸显的乃是成人压抑机制对儿童施行的“规训”和“惩戒”。在孩子眼中,这种来自成人世界的“暴力”是那样不可理喻,冷酷蛮横。拇指铐从 表面看情节似乎并不十分符合逻辑和引人入胜,它讲述了一个 8岁的贫穷农村小孩阿仪去镇上为母亲买药,无意中多看了几眼在路旁石供桌上对坐的一对男女,结果被这男子用一个精致的拇指拷在了树上,无人能解开。在经历了极度的肉体折磨后,孩子阿仪咬下了自己的两根拇指,才得以解脱。 (二)丑陋 除了暴力,成人世界的丑陋也是孩子眼中的主体印象之一,莫言小说中存在
11、大量的非审美意义上的丑,不是化美为丑,就是以丑为美。审丑也是作者语言风格的一种表现,在孩子看来外界的一切都是丑的,世间万物似乎什么都是丑陋的。这种丑集中在对小说主体 农民 这样群体的外貌和行为的丑化上。 首先是行为的丑,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小铁匠看不惯自己喜欢的菊子姑娘和小石匠走在一起,故意将小石匠送来的两只价钱昂贵的待修钢钻弄坏,以引起斗殴事件,最后导致一旁劝架的菊子姑娘一只眼被石子击中而失明,因嫉妒酿成悲剧。 在长篇小说四十一炮中,莫言塑造了村长老兰、我父亲罗通和母亲杨玉珍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老兰是中国农村改革里的风云人物,父亲则代表在时代风云面前保守顽固的一方,而他身上那些传统而美好的东西,
12、被当时的逐利风气所抹杀;母亲同大多数农民人生一样只求盖上大瓦房,过上好日子。 莫言以上世纪 90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罗小通的视角折射出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在屠宰村 ,只有罗通反对老兰们往肉里注水。但是罗通在他儿子罗小通看来却是这样的 :“我父亲出身流氓无产阶级 ,从小就跟着游手好闲的爷爷沾染上了好吃懒做的潇洒气质。他反抗老兰可谓独特 :他爱上了老兰垂涎已久的美人“野骡子”并与她私奔了。“私奔”是罗通利用民间方式向老兰权力的挑战 ,同时使罗通失去了伦理合理性与现实合法性 ,不仅妻儿因此受苦 ,他自己也成为村民
13、们的笑柄 。更不幸的是 ,“ 野骡子”在生女儿娇娇时难产死了 ,于是罗通又回到了故乡。但此时的老兰不可一世。老兰以物质为诱饵把罗通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 ,让他干起了肉联厂厂长 ,至此 ,罗通不仅没能阻止老兰生产注水肉 ,而且成为老兰的左膀右臂为虎作伥。当罗通发现妻子与老兰有染时,在狂怒中误杀妻子而被捕。面对同时失去两个亲人的罗小通终于从肉欲中醒悟过来,用家中的收藏的小型炮弹向老兰复仇 ,发出四十一炮,最终将老兰击中。小说中 金钱异化着人性,演绎着成人世界的丑陋,在此人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小说同时映现了现实中人生存的状态。 其次是人物外 形的丑,莫言长短篇小说丑角大量存在。在小说欢乐中,除了我奶奶
14、、二奶5 奶、方碧玉等极少数风流的女人外,其余大都外形丑陋。 在丰乳肥臀中,对一个士兵的描写:“我看到,在小个子士背后,是磕头虫面黄肌瘦的脸。他像一个从坟墓里钻出来的窈窕活鬼。黄脸变紫,头发像两块毡片,绸褂子粘在身上,脖子更长,喉结像一只鸡蛋,胸膛上肋骨凸现。他的眼睛像墓地里的磷火。” 6作者所要再现的对象是人,可是作者的感觉却使这个“人” 变成了一只相当恐怖的怪物。 后来的作品如红蝗极端化得审丑有些让读者不能接受,“因为丑在这些作品里被作家 用审美的眼光去关照和透视,去鞭挞和解剖,去评价和判决,而不是被自然主义的展览和玩赏。” 7而莫言此时却偏向后者。 在四十一炮中大量形象的比喻使成人世界丑
15、得有些滑稽。如他描述邻居家的一个叫姚七的养猪户:“姚七站在自家的台阶上,左手放在右边的胳肢窝里,右手夹着烟卷,眯缝着眼睛,陶醉地看着自家的猪。红太阳撒下的光芒,使他方形大脸宛如一块红烧肉。”还有一个描写母亲的场景中是这样的“她脑后的小髻象一片干巴巴的牛粪,双手死死地攥着二齿钩子,手指灰白勾曲,象鸡爪子一样。” 8通篇小说的人物外貌描写都显得粗鄙。 最 后是语言的丑。来自成人世界的语言暴力,脏话、野话等粗俗污秽的意象时有渗漏,透着一股浊气。在透明的红萝卜中“瞎了你的狗眼了!” 9小铁匠对黑孩骂道。在四十一炮中,母亲面对回心转意的父亲这样骂道:“你走吧走吧,你他妈的算是个什么东西!你要是有志气,就
16、该堂堂正正地走,何必像狗一样,跟着那个臭娘们私奔?” 10 在暴力和丑陋下的孩子必然会有反应,反抗形式有转移对象施暴,或是沉默待机爆发。在铁孩这篇幻想性作品中,作者塑造的两个小男孩生活在五十年代“大炼钢铁”的日子里,饱受了成人荒诞生活所带来的屈 辱和饥饿。作者赋予这两个小孩吃铁的能力,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反抗就是吃掉炼铁的高炉和铁块,吃掉民兵的枪管,大人们惊恐地把他们叫做铁精。而黑孩对成人世界的反抗则是沉默,这意味着对成人世界的拒绝;通过拒绝语言,来拒绝成人世界的文明。但是黑孩并没有完全拒绝这个社会,瘦弱的孩子原本是被派去砸石头,但是因为不小心砸伤手去了铁匠炉拉风箱,并很快适应了这种日子,当关心他
17、的菊子姑娘看他拉风箱拉地很辛苦而欲将他带走时,他狠狠地咬了她一口。从中看出黑孩对外界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他知道回去在外面砸石头要风吹雨淋。黑孩对菊子姑娘的关 爱不是无动于衷的,他渴望来自成人世界的爱,因此他嫉妒菊子姑娘给小石匠的爱,这个嫉妒的爆发形式就表现在小铁匠和小石匠的斗殴时选择帮助小铁匠。 正如透明的红萝卜作者自述创作过程:“其实我在写这篇小说时,我并没有想到要谴责什么,也不想有意识地去歌颂什么。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就决定了人的复杂性。人是无法归类的。善跟恶、美跟丑总是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一切个体中的,不过比例不同而已。从不同的角度
18、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11 在四十 一炮中罗小通因其父母在村长的误导下狂热的卖注水肉导致的悲剧,让他一次次向村长复仇的暴力倾向逾演逾烈。孩童的这种暴力,既是对成人世界暴力的模仿与呼应,也是对孤独的宣泄。 二、孤独体验 孩子通过感官感受来表达在成人世界暴力和丑陋下的孤独体验,他们感官系统的异常发达似乎也是受成人世界压抑机制即暴力所迫的结果。 (一) 成人压抑下的孤独 6 黑孩在成人世界的压抑下,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所以各种感觉异常敏锐,当来自菊子姑娘的关爱使他重新拾起了一种梦幻般对爱的渴求,他的头脑中产生的一个金色的,晶莹透明的红萝卜,他想抓住它就是他 渴求得到人间的
19、温饱和爱,莫言通过调动孩子的感官体验细致表现孩子祈求摆脱成人压抑,摆脱缺失爱的孤独的心理。 对感官经验的大肆铺张是莫言小说叙述风格的标志。生活的穷苦导致情感的饥荒即导致成人对孩子爱的缺失。成人的压抑机制 莫言所塑造的孩子都有饥饿感、孤独感和对苦难超乎寻常的忍受力。这些农村的孩子们最大的梦魇就是饥饿,他们似乎永远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中,对食物有着极大的渴望。透明的红萝卜中就是在这种饥饿的环境下展开叙述的,吃联系了彼此的感情,催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个瘦小干瘪的黑孩在菊子姑娘在给他的食物中感受到母亲的 温暖,黑孩幼年失母,心灵深处有着难以愈合的隐痛。在砸石厂工作的时候,菊子姑娘经常在中午为他送来午餐,不时
20、用食物不时温暖他的心,他通过食物与世界发生联系产生感情,使他从内心产生一种不仅对母亲也是对女性的爱意。 莫言的很多短篇小说写出了自己的类似的儿童经历,如短篇小说五个饽饽写的是在饥饿的岁月中 , 除夕夜农村的供神习俗使一家人丢失了仅有的几个饽饽 ,白面的,是爷爷和小弟弟们半个月的好口粮 。 对饥饿的进一步忍受则又表现了亲情的缺失而带来的孤独 , 结果是五个饽饽被偷而带来的对“我”这个家中食欲最好的孩子的怀疑动摇了对一 个儿童起码的尊重和信任。 在触觉上,透明的红萝卜中被继母打得遍体鳞伤的黑孩竟然可以细微得感觉到来自他人对他的抚爱。他感觉到那温暖的手指顺着他的肩头滑下去,感觉到那只手又移到他的耳朵
21、上,两个指头在捻着他漂亮的耳垂。一个对寒冷、身体上的创伤都无动于衷的小白痴黑孩,却可以敏感的感受到菊子的抚摸,就在抚摸耳垂的一瞬,黑孩渴望爱的意识在觉醒,所以我认为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黑孩后来咬菊子的行为。是借此对菊子的亲近,他不知道如何对菊子示好,在语言功能丧失的情况下,他只有通过咬来完成其与菊子亲近的渴望。 在透 明的红萝卜中,作家有意将主人公黑孩却设计成一个始终保持沉默的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有力地凸显听觉在叙述中的重要性。黑孩拒绝说话,暗示了有着话语霸权思想的时代没有给弱者以说话的权力。但是,“沉默并不是真正的无声,它是心灵回声的一种特殊表达,正需要主体的倾心聆听。 ” 12
22、因此,沉默的时刻根本就不是声音缺席的时刻。黑孩并不是哑巴,可在叙事情境中未发一言。正是对语言的“弃绝”发展了哑默儿童敏锐的感觉。无法言说的处境,让黑孩学会了用耳朵与身外的世界对话。“黑孩的耳朵抖动着,把老铁匠的话全听进去了。”他 那“长得十分夸张”的双耳,通过不停地抖动实现着自己和外界的交流。听觉似乎为黑孩子提供了一个通往精神自由天地的出口 :“刘副主任的话,黑孩一句也没听到。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和音乐般的秋虫鸣唱,逃逸的雾气撞着黄麻叶子淡绿的茎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蚂炸剪动翅羽的声音像火车过铁桥。” 13听觉不仅为黑孩提供了某种庇护,还成为他暂时解脱的一种方式,“他的手扶住冰凉的
23、白石栏杆,羊角锤在栏杆上敲了一下,栏杆和锤子一起响起来。倾听着羊角锤和白石栏杆的声音,往事便从眼前消散了。” 14饥馑和暴力所带来的“死亡 的阴影”此刻和“水里的血腥味”一起消散了。倾听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它可以帮助黑孩逃避他人的伤害 :“后娘让他去河里挑水,答帚打在他屁股上,不痛,只有热乎乎的感觉。打屁股的声音好像在很远的地方有人用棍子抽一麻袋棉花。”15由于这打屁股的声音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疼痛也便因此随声音远离了自己的身体。依靠听觉,黑孩竟然淡化了暴力强加于己的痛苦。 7 黑孩从倾听中获得了自由,但是却也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社会的伤害所引发的孤独。这个有灵性的孩子并不是用肚皮来思考生活,
24、在认识菊子姑娘之前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等都是 轻松,借此逃避成人世界。但在小说结尾部分他听见黄麻地里百灵鸟的歌唱声,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像他知道这只鸟在叫着什么。他躲在洞里仔细观察着,终于发现了奥秘:只要百灵鸟叫起来,菊子姑娘和小石匠的身影就会消失不见。在小说中出现无数次的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呼唤黑孩,他却听而不答,他不仅听到了别人听不见的东西,还看见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此时孩子对菊子精神上的爱的寄托就因此消散了,心中的透明的红萝卜再也找不到了,他再次陷入了孤独中。 小说拇指拷是由阿仪买药过程中的一系列感官印象构成的,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且掺杂了 主人公的想象和幻觉。小说中当孩子被
25、黑衣人坚固地拇指铐铐在树上之后,有无数农人从他身旁目不斜视地走过,在物质饥荒的年代里,人的感情也是饥荒的。大人都认为这个穷困的小孩肯定是干了什么坏事而受到的惩罚。最后一个抱着孩子的软弱的女人可怜他的处境,试图用割麦的镰刀把这个拷子锯开,最后镰刀也崩了,孩子还是困在那里。 他在经历了太阳暴晒后,困倦而来的关于母亲的噩梦,“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悬挂在崖壁上,下边是深不可测的山涧,山涧里阴风习习,一群群精灵在舞蹈,一队队骷髅在滚动,一匹匹饿狼仰着头,龇着白牙,伸着红舌,滴着涎水,转圈 嗷叫。母亲一把抓住了他带着他飞升身后全是星斗,有的如磨盘,有的小似碗口,都放光,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16在经历了闪电
26、,傍晚的冰雹之后,为了病床上的母亲的药,更为了解脱这种种的痛苦,在一片高亢的歌声飘进耳朵的时候,孩子咬住了一根拇指就像咬住了与自己无关的,冰冷冷的、另人厌恶的东西并将它吐到了地上。小说的结尾他飞快地跑,推开房门扑进母亲的怀抱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安全。 正如法国作家法歇尔所说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离开了羞耻、焦虑和厌倦便不可能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离开了忧伤和无止境的 心灵痛苦,便不可能体会到喜悦;离开了窘态的痛苦,便看不到个人的成功。 ” 17故作家莫言试通过孩子的感官感受,用肉体的受虐使读者达到对痛感的体会,从而来加深对现实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享虐心理的存在是加深这种
27、感受的重要原因。 孩子原本就面临穷苦导致的饥饿,但是一次来自成人世界无端地惩罚使他陷入痛苦的折磨之中,他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自己的一个手指,莫言同样调动孩子的感官体验将这份痛苦形象地传达给了读者,侧重对孩子肉体状态的关注,从而使读者深切体会孩子因痛苦而引发的孤独感。孤独在他一个人穿过黑夜阴森的坟墓,被 铐住后无人解救,无法解救 ;孤独在因又饿又渴的痛苦产生的幻想中母亲的到来又离去;孤独在此刻对母亲温暖的怀抱的渴求。 (二)欲望狂欢下的孤独 在小说四十一炮中, 写了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罗小通。小说 极写了一个孩子对肉的渴望,可以说是贯穿故事的线索。 罗小通是“肉神”现实的具体化。 在罗小通生存的世界
28、下的大人都是被欲望奴役的,孩子也在这样的欲望世界里深受影响。 他蔑视知识、大闹课堂 ,发明先注水后杀牲畜为方式的“注水车间”并荣任车间主任 ,用流氓无产者炮击的手段向老兰“复仇”等等 ,用魔幻手法写出一个孩子的神通广大的能力。 罗 小通是早熟的、其攫取贪婪的眼神里充满了毒液,这个孩子的眼神里没有悲悯和同情,只有攫取 和 欲望,能让这个少年产生全部快感的是对肉的渴望和咀嚼 。在小说中大量的出现吃肉过程中带来的感官的享受深入刻画了孩子食欲:“在这个雪花飞舞的夜晚,我脑海中浮现在黑暗中放射着白光的猪头,想象它被劈成两半在铁锅里翻腾的景象,我的鼻子似乎嗅到了猪头肉的鲜美气味,大量的肉分子热气汹涌的升腾
29、着,气味芬芳,另我心醉神迷。” 18 8 莫言在四十一炮后记中说,罗小通是一个“身体已经长得很大”,但“精神还没有长大”的少年。他因为“拒绝长大的心 理动机”,所以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诉说来挽留逝去的少年时光”。这种回忆无疑与人们在历经沧桑后体验到的心灵孤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焦虑有关。这时曾经拥有的少年时光便会成为心底自然的依赖。“尤其是在任何一种困难使我们的忧惧超乎想象的时候,突然回忆到过去和遥远的情景,就好像是一个失去的乐园又在我们面前飘过似的”。19罗小通对于童年的回忆便源于这种孤寂和焦虑。在他对大和尚诉说往事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孤独、绝望和被遗弃的人:“我完了。什么都没有了,
30、娘死了,爹捕了,妹妹也死了,吃肉的本事也没有了 ” 20“精神还没有长大”的少年罗小通当然很难接受这一现实,而尤其让他无法面对的是吃肉本领的消失 对于一个爱吃肉、会吃肉、懂吃肉,把吃肉看得重于一切的“肉孩子”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打击。从罗小通回忆的童年往事看,吃肉是他存在过并且存在着的最有力证明,因此失去这一本事的罗小通必然会感到孤独。 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处于本我的状态时会放任自己,对自己的所有欲望都不加以控制,怎么想怎么做,自我是我们最多的状态,超我则是道德层面上的状态。 21罗小通所处的状态与常人正好相反,大多的时间都处 于一种本我的状态,不会思考,没有理性
31、,对欲望不加扼制,任它们流窜。以轰击四十一炮作为解决事情就是本我缺失、放任自我的表现之一。 在小说酒国中, 丁 钩儿属于这类身体已成年但是心智未成年的人,侦破游戏是属于男孩的游戏。他依旧停留在男孩子式的想象之中,这是他与现实之间的屏障。酒国市 对于杀驴习以为常,他却不能忍受。男童式的敏感和幻觉在他身上有了充分的表现。他对自己陷入吃人的行为惴惴不安又软弱无能。小说 把我们带入了饮酒的狂欢,吃人的狂欢之中,丁钩儿是奉上级命令来侦察酒国的吃人事件,最后却自己卷入了吃人醉酒的状态之中 , 消除 吃婴儿 暴行的努力最终变成对暴行的参与。 但是丁钩儿又是在不断地反叛的,在破案开始的宴席上,他看到形 状清晰
32、可辨的婴孩时,才从酒醉中猛醒,愤怒之下,他拔枪射击,不过仅仅击中那个婴孩的脑袋,最后却在旁人的哄骗下满心欢喜地加入了吃人盛宴。但是内心却一直有一股反叛力量,这股反叛力量得到酒精力量的辅助和强化,最终导致他理性和意志的全盘崩溃,在破案失败身遭羞辱后杀人,最后在逃亡中跌入粪坑。 他的孤独感来自一个人破案的无依无靠,来自处处受到来自酒国的威胁,来自无法侦破并揭举人们对杀婴孩的暴行罪行的苦恼,来自自己的意志薄 弱,软弱无能。当自己也在酒国中陷入饮酒吃肉的狂欢中,必然会导致悲剧的产生。 小结 黑域即是指成人世界的暴力和丑陋,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的孩子是光脚行走的,在阴冷的黑域中不得不光着脚,在此就是用感官
33、之触觉来感受这个现实世界。 莫言这种创作也可以说是对童年回忆的一种复归,一种纸上的艺术化的宣泄,让人们意识到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苦难的不仅是大人,孩子对苦难的记忆更加深刻,不仅来自物质更是来自精神。 作家莫言 饥饿孤独的 童年情感体验使其执着于表现人类生存的苦难与不公,展现了人性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变异,其变异在于成人对 儿童施加的暴力,通过孩子主观化的感性世界呈现了生命的苦难,寄托了他对孩子生存状态的关怀。同时,这样一个富于刺激性的、支离破碎的感官世界,映现了主体内部的基本状况:那是一个充满着焦虑和渴望、骚动不安的世界。 注释: 9 1林清 .饥饿和幻想 论缺失性童年经验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语
34、文学刊(高教版) ,2007.( 7) 2林清 .饥饿和幻想 论缺失性童年经验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7.( 7) 34 德 埃利亚斯卡内提 .群众与权力 http:/ 5张闳 .感官王国 先锋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3.178 6柯倩婷 .丰乳肥臀的饥饿主题及性别政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18) 7王金诚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走向北方论丛, 2000.( 1) 8101820莫言 .四十一炮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143, 133 12谢欣 .心灵的渴望与追求 读莫言的小说集 .当代作家评论 ,1986.( 4) 911131415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334,243,32,23, 245 16莫言 .莫言作品集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6.2.465 17法 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刘北成、杨远樱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45 19林霖 .评莫言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5) 21美 霍夫曼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