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9375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陶渊明生卒年代考论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陶渊明是魏晋文坛中颇具里程碑式的诗人,他的出现给文坛注入了生机,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和地位我们毋庸置疑。而其享年问题由于年代 久远、资料匮乏以及版本繁多等原因众说纷纭,长期备受文坛和陶学专家关注。本文先对诸家学说进行述评,再从版本层面、考证层面以及理解层面三个方面对诸说歧异进行探因,归纳出在研究陶渊明享年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对陶渊明 76 岁说进行新考得出结论,进而为科学确定陶渊明生卒年代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卒 76 岁说 考证 T

2、ao Yuanmings birth and death Abstract: Tao Yuanming is a milestone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the poet, his literary injected vigor in the literature, the attainments and position we unquestionable. And the issue is due at ages ago, material scarcity and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version moral-all of li

3、terary and TaoXue has, long-term attention. Experts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review of the home, and again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level and version level understanding to the said three aspects such as to carry out for ambiguities, summarized the age of process in tao yuanming research problems ne

4、eding attention in the tao yuanming 76, finally conclusions on the new examination said, and the tao yuanming for scientific sure I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the. Keywords: Tao Yuanming ;Birth and Death;76 years view; examine. 1 一、 陶渊明享年 诸家学说述评 在陶渊明研究的领域里,关于陶公的享年问题,学界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

5、,得出了陶公不同的享年结论,下面笔者将各家学说略作介绍: 1、 51 岁说 吴挚甫先生古诗钞主之,其在古诗钞卷二饮酒其十九注中有详细说明,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归田里”为义熙元年,为“向立年”,是三十左右,与“复一纪”“向不惑”四十岁吻合;二是从陶征士诔中的“年在中身”得出陶渊明享年不会超过六十岁,“中身”来源于成语“文王受命为中身,谓五十也,若六十以外,不得 言中身” 1;三是苏东坡赞同五十岁说,苏东坡认为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临死前所写,义熙元年陶渊明二十九岁,与诗 向立年相符,如果是三十一岁,就不能说是向。吴挚甫先生因而得出结论:颜延之陶征士诔“六十三”三字有误,当作“五十一”乃合。 吴挚甫

6、先生认为陶公义熙元年“归田里”,是年二十九岁,学界公认陶渊明初为州祭酒是在二十九岁,按照吴挚甫先生的解说,陶渊明五次出仕在同一年里,显然不成立。针对这点,李文初先生认为“显系读解之误,学界不表赞同,故五十一岁说了无回响”。 2 2、 52 岁说 古直先生陶 靖节年谱中对 祭从弟敬远文进行注解,他根据陶渊明和兄弟姐妹的年龄差来推断陶公享年。在祭从弟敬远文中有“ 相及龆龀,幷罹偏咎 。”一语,根据说文中注解 :“男八岁而 龀 。 及龀 则尚未 龀 ,止七岁耳。 龆 ,童子发也”。古直又用祭程氏妹文判断出陶公“ 罹偏咎 ”时只有十二岁。这样推断出陶公比弟弟敬远大五岁。从文中我们看以得出敬远在辛亥年“

7、年甫过立”便死去,始过而立,则为三十一岁。那么陶渊明辛亥这年为三十六岁。“辛亥上溯生年,为太元丙子。下推卒年丁卯,得五十二岁,与与子俨等疏吾年过五十、颜诔年在 中身相应。” 3 自古直先生之后,先后有逯钦立、赖义辉、朱光潜等从其说,逯钦立的陶渊明年谱稿先主张五十二岁说,后改从宋书 隐逸传 六十三岁说。朱光潜陶渊明:“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4。 李文初先生认为古直的这番考证最少存在五个问题。 5我们暂且不管其它证据,但就陶公的诗句来说,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以及连雨独饮“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中的“六九年”、“四十年”,五十一岁说和五十二岁说该如何解释?

8、 “结发”大戴礼 保傅 注以及礼记 内则 注中对其有注解:犹束发成童, 15 岁以上。“六九年,五十四岁” 。 6若取“结发”的下限 15 岁,“僶俛六九年”,努力了54 年,加起来则是 69 岁。这是吴挚甫先生所无法解释的,但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合理,他不得不修改诗中的数字:“六九二字存在错误,应当依据别本写作五十年。 彭泽之归是在义熙元年,故此云复一纪,则赋此饮酒当是在义熙十二、三年间。” 7 “抱兹独”犹“抱孤介”也,乃在“总发”之时,即 15 岁左右,“僶俛四十年”,此诗系于五十五岁左右,那么,陶渊明享年五十五岁以下之说均不成立。 3、 56岁说 2 朱自清先生在 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 中指

9、出:“梁君自称 据 稽全集,知渊明得年五十六岁,举证凡八”。 8梁启超在 陶渊明年谱中 从八个方面指证陶渊明享年五十六岁:其一,梁启超考证陶渊明自十二岁至五十四岁之事迹,“既屡见于诗文中,若寿过六十,不应无一字道及”。其二,梁认为自祭文乃是遗嘱。文中说明“吾年过五十”。其三,举挽歌“早终非命促”为证,谓若寿六十三,不得言早终,并举孟府君传以五十一为不寿作为旁证。其四,针对游斜川,梁认为序作辛酉(西四二一),诗作 开岁倏五十 。其五,举证辛丑岁还 江陵一诗“闲居三十载”一语,于辛酉(西四二一)五十正合。其六,梁改戊申遇火诗“奄出四十年”为“奄处四九年”。其七,梁以饮酒诗第十九为三十四岁作,又以诗

10、中“向立年”为“立年”。其八,举颜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中身”指五十左右,六十以上则不可以说中身。 针对陶公五十四岁后少诗文之缘由朱自清先生的理由颇为可信:“渊明晚年抱疾,不常为文,见于答庞参军诗序”。 9对于自祭文是否是临终遗嘱,本文下面将详细展开,这里不做重复。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梁启超先生和古直先生等人根据此诗得出陶 渊明“早终”,其享年不过六十,然而,通过全诗我们很难得出陶渊明“早终”的结论,最多我们知道陶渊明中年之后多病而已。从答庞参军诗序“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自中年开始便被各种疾病缠身,诗文写作之事也很少,甚至有可能是没有,最终至老病终,这点与颜

11、延之陶征士诔中“ 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相吻合。对一个抱病在身的人而言,发出这样的感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是合情合理的。以此诗来说明陶渊明“早终”并不可信。 再者,从自祭文来看:“岁惟丁卯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复所恋”。对“老”的解释 ,我们先看一些文献对其解释:礼记典礼上中云“七十曰老,而传。”又云“大夫七十而致事,自称曰老夫”;说文解字老部解释为:“老。考也七十曰老”;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中解释为:“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 10 根据文献对“老”的解释,加上陶渊明诗中提及“寿涉百龄”、“从老得终”之语,我们可以知道陶渊明的年寿颇高,都快接近百龄了。那么,我们可以判断陶渊

12、明至少有 66岁以上,否则不能说“从老得终”,这样看来,陶渊明享年 66岁以下的各种说法均不成立。 若按辛丑( 401)年五十岁来计算, 那么陶渊明卒年丁卯年( 427),享年 76岁。 4、 59岁说 邓安生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推翻了沈约的六十三岁,首先提出五十九岁说,其主要依据主要由如下三点: 一是从饮酒诗第十六、十九两首诗中年岁的记载 , 论证陶渊明彭泽归隐是在“ 向不惑”之年。邓安生先生对“向不惑”提出新解,他认为这只是表示将近不惑 , 而不是前人学者所理解的那样刚好是三十九岁。元嘉四年陶渊明去世 , 这 可以证实他享年不到六十。 二是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进行推断,戊申岁为义熙四年 (

13、408年 )。 诗中说 , “ 总发抱孤介 , 奄出四十年。” 邓谱认为 , 这里所说的“ 四十年” , 就是指当时的实际年岁。戊申年陶渊明四十一岁 , 顺推到元嘉四年丁卯 ,得出陶公享年五十九岁。 三是从游斜川诗自述年岁推断出陶公年纪。游斜川序中说“辛丑正月五日 ”,诗开头直接说 “开岁倏五十”,邓谱经过辨证 ,得出“辛丑 ” 属于干支纪日 ,并进一步考证得出义熙十四年戊午 (418年 )的正月五日就是辛丑日。“由此下推至元嘉四年丁卯 (427年 )得陶渊明终年五十九岁 , 与戊申年四十岁相吻合。” 11 圣旦先生支持 59岁说,但其理由与邓安生先生有所差别,其根据主要是从辛 丑岁七月3 赴

14、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以及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两首诗。圣旦先生判断辛丑还江陵一诗为陶渊明乞假归里的时候,该年陶公三十三岁,经过考证,圣旦先生认为陶渊明这时在刘牢之的军幕中担任职务,此时的陶渊明想自己将会在这里大展拳脚,对于之前的经历,陶公认为那些都不是正事,故而发出闲居三十载的感叹。依据圣旦先生的论证,丁酉年( 397),陶渊明年 29岁,饮酒诗中“是时向立年”即可作为佐证,加上十年便是丁未年( 407),那么陶渊明 39岁,与“是年向不惑”、“复一纪”诗句相合。戊申年( 408)四十岁,又刚好与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中“奄出四十年”一句吻合,故“依戊申四十岁逆数上去便可证明陶公享年五十九岁”。 12 邓安

15、生先生的三个理由本身存在争议,无法下结论。圣旦先生的理由看似很确凿,但其成立的前提是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一诗必须是写于陶公三十三岁之时,“但对这一点圣旦先生一来毫无论证,二来也没有提出一条根据。前提既不成立,推论就全都没有意义了”。 13再加上按照圣旦先生说的从丁酉至丁未这里只有十年,与诗句“复一纪”(一纪为十二年)根本不相吻合。 我们不能说圣旦先生的前提不成立,但至少他的观点成立不够 严谨。若按陶公享年五十九岁,那么至少“僶俛六九年”他同样无法解释。 5、 63岁说 关于六十三岁说是陶渊明享年问题中最普遍,也是采纳人较多的一种说法,笔者将主要的赞同者及理由列举如下: 沈约宋书陶潜传:

16、“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这是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宋代王质所编栗里谱:“兴宁三年乙丑,晋哀帝。君生于浔阳柴桑,今德安县楚城市是”。 14 吴仁杰 陶靖节先生年谱:“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先生生于是年”。 15清陶澎、丁晏、杨 希闵等均从此说,丁晏陶靖节年谱(节录):“永初二年辛酉,五十七岁。是年恭帝被弑”。 16 台湾学者郭银田先生:陶潜的寿年最少是六十岁,那么,传统的六十三岁的旧说,是有极大的可能的” 。 17 郭银田先生主要是从诗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奄出四十年”中判断得出:“按戊申年是晋安帝四年(公元四八),那么从奄出四十年一

17、语里,我们可以断定陶渊明该年最少是有四十一岁。戊申年既然是四十一岁,那么往上顺推生年是晋帝弈太和三年戊辰(公元三六八),往下推卒年丁卯(公元四二七),得年为六十岁”。 18在文中,他还特 意指出“戊申岁”、“奄出四十年”不存在版本上的异文。 近代学者对传统的六十三岁说的维护,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游国恩先生、杨勇先生一纪徐声扬先生三位先生。 游国恩先生的陶潜年纪辨年刊布于国学月报会刊第一集,在这篇论文中,身为晚辈的游国恩先生对梁启超的八条举证一一辩驳,李文初认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两条是相当中肯的” 19: 第一, 陶诗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中有“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一句,游国恩先生认为如果按照梁

18、公所说的陶公享年五十六岁,那么戊申年陶渊明当为三十七岁,这与诗中所写“四十年”不符。还 有就是梁公妄改“四十年”为“四九年”以符合自己的学说,游国恩4 先生认为这也是很不妥当的。 第二,游国恩先生指出陶渊明乙巳彭泽归田之年与饮酒第十六“是时向立年”并不是梁先生所说的属于同一件事情。他认为如果陶渊明乙已年弃官,依照传统观点,这年陶渊明应当是四十一岁,这与“向立年”不相符合。他还指出梁先生自己也知道不通,所以在后面说“时方二十七八,故曰向立年也。”这和梁先生前面所说的自相矛盾。 杨勇先生先是发表陶渊明年寿应为六十三岁考一文,一一驳斥各种新说,并举四例以证六十三岁之说的正确:“其一是李公焕笺注 陶渊

19、明集 总论 引祁宽说 :义熙元年乙巳冬陶公解缓去职,时年四十一岁。以此为基准,上溯生年为兴宁三年乙丑,下至卒年元嘉四年丁卯,陶公享年正好六十三岁。其二是陶公二十九岁 (太元十八年癸巳 )出仕,四十一岁归田,其间或仕或息约十余年,杂诗第十茬荐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便是最好的佐证。其三,陶公享年,又可与诸子年纪相较,而知缩减其年寿皆触处难通,亦证明陶公年寿必为六十三岁。第四,陶公享年,又可与朋辈相较而知,陶集载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一首,该诗实作于义熙十二年,而续之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岁,以诗题与其中文 句,衡之二人年岁,则史传所载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丁卯卒,乃铁案难移。” 20 不久,杨勇先

20、生又发表陶渊明年谱汇订:“增加自祭文中的从老得终,为六十三岁说再添一证: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户口考曰 :晋人六十六岁谓之老。渊明自谓之老,以晋例言之,史云六十三,尤可信也。” 21 徐声扬先生的评陶渊明享年五说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解如何正确理解游斜川并序。他认为对该诗的解读关系到对陶渊明享年问题整个的研究,所有的争议与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版本异文、文本解读不同,是造成种种 争议的主要根源,故不管是赞成或反对梁启超新说,都必须面对这首诗,明确作出自己的阐释”。 22第二部分徐声扬先生对五种不同的观点一一进行了评述,除了六十三岁说外,他对其他四种观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剖,逐一指明其错误所在,

21、从而论证六十三岁说的正确性。 6、 76岁说 南宋张縯是第一个针对沈约的六十三岁说提出质疑的人,他在吴谱辨证指出陶公在游斜川中明确说“开岁 倏五十” ,根据其诗序可以知道陶公辛丑岁五十岁,借此推断出陶公于壬子年出生。“自壬子到辛丑,为年五十,迄丁卯考终,是得年为七十六”。 23 吴谱辨 证今已佚,仅在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的总论和卷一中被引数条。 24清代黄璋、蔡显从其说,却没有有力的论证。 25 蔡显同样根据游斜川序言和诗的开头推断出陶渊明应为七十六岁。“若改五十为五日,那么不应下接吾生行归休这句话”。 26 袁行霈先生在系统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更严谨”的方法对陶渊明的享年进行考辩,其主

22、要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其一,质疑沈约宋书陶潜传的可信度,鉴于宋书的错误之多,提出“相信颜诔而怀疑沈传”。其二,针对游斜川及其异文进行版本学和校勘学角度的 论证,得出“辛丑年五十岁文理才通顺”。 27其三,判断颜诔和与子俨等疏所记陶渊明的病情并不在同时,颜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是指陶渊明中年染疾之事,并不是临死前的情形。 28其四,从自祭文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诗判断出陶的享年。自祭文:“寿涉百龄”、“从老得终”;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中陶对朋友自称“老夫”:“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得出其享年必在 70岁以上。其五,将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以及饮酒5 三首诗对七十六岁进

23、行反证,检验其享年考 证的正确性。 二、 诸说歧异探因 以上诸说,前后不一,相差最多者达二十五年。诸学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存在于如下几个层面: (一) 版本层面 陶渊明的享年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最早见于南宋张縯的吴谱辨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的总论和卷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縯从游斜川一诗判断出陶公 76岁,然而该诗存在异文,故其说法显少有学者赞成。袁行霈先生考察了较早的陶集刻本,指出绍兴本和李本是无版本上的异文,但绍兴本作“五十”,李本作“五日”;汲古阁藏和曾集本的陶渊明集存在异文:辛丑一作辛酉,五十一作五日;汤 汉靖节先生诗注:辛丑一作辛酉,五日一作五十。 袁行霈先生先生从版本学、

24、校勘学角度对两处异文详加考辩得出结论:总之,就现存最初几种刻本而言,游斜川原本记载的是“辛丑”年“五十”岁,后来有人发现这并不符合宋书 陶潜传 所载陶公享年六十三岁的说法,于是开始渐渐按照宋书的定论加以修改,原先还保留着作品原貌,只是注出异文使之不违背宋书的结论,再往后索性改动原文以牵就宋书,但仍将原文以异文形式注出,到最后索性连异文也不再注出。 29 祭从弟敬远文中“相及龆龀,幷罹偏咎”也存在版本问题。古直先 生先生从“相及龆龀”推断出陶公与敬远年龄差应该为五岁。敬远卒于辛亥,年甫过立,是为三十一岁。辛亥之年,敬远三十一岁,陶公长敬远五岁,那么陶渊明是年应当三十六岁,从而得出陶渊明享年五十二

25、岁说。 古直先生从说文等查证“龆龀”的年纪,初看该证据十分确凿,其实不然。李文初先生在陶渊明享年研究中提出:“相及龀齿存在版本异文问题 :绍兴十年苏写本作相及龀齿,汲古阁翻宋本、莫友芝翻宋本、曾集本、李公焕笺注本均作相及龆齿;古氏所据可能是陶 澍 注本 (陶氏所据或系明刻本 )。根据晚出的刻本立论,本身就不踏实。 ” 30 针对异文的存在,我们应当全面看待,既不能以此为证,也不能忽略它,对异文,我们应当作为参考,而非将之作为直接证明陶公享年的证据。 (二)考证层面 颜延之陶征士诔中记载:“ 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与子俨等疏中写道:“吾年过五十,而穷苦荼毒,以家贫弊,东西游

26、走。自量为己,必殆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患病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食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沈约、梁启超、李文初等人认为与子俨等疏乃是临终遗嘱无疑,诗文中明确说明“五年过五十”,再加上颜 延之陶征士诔中的“年过中身”两者相结合,得出陶渊明享年应在五十到六十之间。 游国恩先生反驳说颜诔只不过是记叙陶渊明中年得了 痁疾,病情可能还有些严重,6 但并没有因此而说他中年就死了。“文中接下来说:视死如归,临凶若吉。方才说到他的死,其文意极明 ” 。 31 与子俨等疏是否是临终遗嘱目前学界还存在分歧,但是自祭文乃临终之作却是可以肯定并且统一的,两者相较,自祭文的可信度明显大于与子俨

27、等疏。自祭文陶渊明自己说自己“寿涉百龄”、“从老得终”,其享年大于七十岁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袁行霈先 生先生对与子俨等疏的理解颇让人信服,他说那时候的陶渊明很想把病治好,便依靠亲朋好友赠药医病,但与此同时,他又担心自己随时会撒手人寰,不知自己是否还会有明天,于是便写了与子俨等疏。“中年染病开始的时候或许是相当危险的,后来因为服药,身体渐渐有所好转,拖了好多年,以至从老得终。 32 (三)理解层面 在陶诗中有许多关于数字的诗句,一些学者,比如王质、梁启超先生和邓安生先生等均将其解读为陶公的实际年龄。 梁启超先生以饮酒诗第十九为三十四岁作,又以诗中“向立年”为“立年”,推断出陶公享年 56岁。 邓

28、 谱则认为 ,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所说的“ 四十年” , 就是指陶渊明当时的实际年龄,戊申年为四十一岁 , 顺推到元嘉四年丁卯 ,得出陶渊明享年五十九岁。 将诗句中的数字作为实际的年龄从而判断出陶公享年,但有些诗句又与自己的观点不甚符合,于是不得不修改数字以迁就自己的观点: 梁公改 “奄出四十年”为“奄处四九年”以合其五十九岁说。 另外,吴挚甫先生改“六九”为“五十年”。 还有就是直接修改陶征士诔中数字的:吴挚甫先生认为“六十三”三字有误,当作“五十一”乃合。 对于陶诗中数字的解读笔者认为袁行霈先生的解读方法较为 正确:“凡是上句说到某个年龄如何,下句接着说多少年来怎么样,那么,对陶诗中年份和岁

29、数的解读,我们理应是将上下两句连读,这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从上句所说的年龄开始算起,再此基础上加上下句的年数,而不是简单地直接将下句的年数理解成这首诗的年龄”。 33比如“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应当解读为“努力了 54 年”,而不是如梁谱所说的“努力了 54 岁”。“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则是更加明显,“自”是“自从”的意思,连读的意思很明显,自从“抱兹独”以来,努力了 40 年。 三、陶渊明 76 岁说新考 笔者根据袁行霈先生提出的 “更严谨”的方法,这个方法目前较多地被学界所认同与采纳,即“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级,最重要的是陶渊明他自己本人的诗文,其次是陶渊明生前友人对其的叙述,复次是后人对

30、其人其文等的评述和说法”, 34笔者主要参考袁行霈先生先生的陶渊明集笺注和 逯钦立先生的陶渊明集,兹将对陶渊明诗文中有关年岁寿夭按其重要性分成三等,以陶公的诗文作为“内证”,对其享年七十六岁进行考证。 1、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总发,犹束发。总发之年为15岁以上(这点在前文中已阐释),“奄出四十年”,超过四十年,那便 是四十一岁起算,题中有“戊申岁”可以证明此年陶渊明至少是 56岁,“如果总发按 16岁计算的话, 16岁7 加上四十一年(奄出四十年),那么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 57岁,此年为戊申年。渊明于元嘉四年丁卯去世,享年正好 76岁。” 35 2、杂诗其六:昔闻长老

31、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陶渊明享年至少在五十五岁以上,“奈何五十年”在“昔闻”的基础上,“昔闻长老言”的时候会掩耳不听,说明其在儿童时代,年纪不会太小,保守推断在五岁以上,那么加上五十年则为五十五岁。 3、归园田 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一作十三)年。在诗中,陶渊明自称是“误落尘网”“三十年”,根据其隐逸思想,我们可以判断这里所谓的“尘网”,乃是“仕途”。陶渊明说自己在“尘网中”三十年,假设从 29 岁为州祭酒算起,到辞官归隐三十年,那么,义熙元年( 405 年)陶渊明 59 岁,到元嘉四年( 427 年)为 81 岁;若

32、是从 20岁薄宦开始算起,则归隐之时陶渊明 50 岁,到元嘉四年为 72 岁,如此看来,陶渊明享年七十六岁说最为接近。 4、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闲居三十载,遂于尘世冥。如何舍此去, 遥遥至西荆。关于“赴假还江陵”之解释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研究一书中有详解, 36这里就不再叙述。对于“闲居三十载”,学界大致有五种观点:一是自出生之日算起,到写此诗为止,中间除去做官时间,大致为三十年,辛丑岁为三十岁( 401 年),那么,陶渊明元嘉四年卒( 427 年),享年五十六岁,李公焕、梁启超采其说;二是从出生之日算起,到起为州祭酒之 29 岁,大致是三十年。然而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三十载应是至

33、荆州任桓玄之前的那段时间,而非出仕为州祭酒之前的那段时间;三是三十代表多数,非确指,邓安生先生采其说;四是“三 十”乃“二十”之讹,圣旦、古直采其说;五是“三十”乃“已一”之讹。袁行霈先生评价此说“颇有创见,然缺少证据,恐难成立”。 37 联系陶渊明的五次出仕,辛丑岁他应是入桓玄幕,也是他的第二次出仕。从当时政治形势来看,桓玄乃东晋第一流士族桓温之子,在朝中颇具影响力,其本人的气质与才学,使得文士愿与之接近并为他所用,再者,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深受陶渊明敬重,而孟嘉就是深受桓温也就是桓玄的父亲的赏识,我们可以以此大胆推测出陶渊明进桓玄幕的原因。至于他是否受到桓玄重视,从庚子岁五月从中都还阻风于规

34、林两首诗中可以看出 肯定的答案。入桓玄幕之时,想必陶渊明是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故而发出“闲居三十载”不足为奇。 沈传“潜弱年薄宦”,陶诗有会而作“弱年逢家贫”可证陶渊明 20岁开始游宦,一直未受到重用,即便是为州祭酒,也是“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对陶渊明而说,在薄宦到辛丑岁为“闲居”, 20岁薄宦加上三十年,则辛丑岁为五十岁,元嘉四年为七十六岁。 综上,在陶渊明享年的各种说法中,加之以陶诗进行验证,袁行霈七十六岁说较为可信,理由也较为充分。 注释 : 8 1 朱自清 .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 J.清华学报 .1994-2010.604-609 2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35、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4 3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4 4 朱光潜 .陶渊明 M.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7) .359 5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00.( 1) .5 6 袁行霈 .陶渊明享年考辩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212 7 据 192 8 年武强贺氏北平刻本 8 朱自清 .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 .清华学报 .1994-2010.605 9 朱自清 .陶渊明年谱中之

36、问题 J.清华学报 .1994-2010. 609 10 袁行霈 .陶渊明享年考辩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212 11 梁秀荣 .发前人所未发 定千古之是非 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四期 .1993 12 圣旦 .陶渊明考 J.文艺月刊 .第六卷第四期 .1934 13 袁行霈 .陶渊明享年考辩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 229 14 王质 .栗里谱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7) .78 15 吴仁杰 .陶靖节先生年谱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7) .84 16 丁晏

37、.陶靖节年谱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7) .238 17 郭银田 .田园诗人陶渊明 M. 台北 .华新 .1976.39 18 郭银田 .田园诗人陶渊明 M. 台北 .华新 .1976.39 19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6 20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6 21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 8 22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

38、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8 23 李公焕笺注 .陶 渊明集总论引 .四部丛刊本 24 李文初 .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 8 25 袁行霈 .陶渊明享年考辩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212 26 蔡显 .闲渔闲闲录 .卷一 .嘉业堂刻本 .250 27 袁行霈 .陶渊明享年考辩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212 28 袁行霈 .陶渊明年谱汇考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 252 29 袁行霈 .陶渊明年谱汇考 .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 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