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授课人姓名: 学号: 实习学校: 授课学科中学地理 授课班级 七(1)班 授课时间 2010 年 11 月 15日上午第三节授课内容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湘教版) 指导老师签字课时1 课时(总 1 课时)课型 新课 原任课教师签字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 : 2、课程标准解读:(二)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但本节的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紧密,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用得上。因此要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其自己得出结论。2、学生已
2、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对人地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通过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观。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七年级(1)班共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但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对地理较感兴趣。(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
3、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2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4、。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重点的确定依据: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将“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列为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大多 12 至 13 岁,他们用联系思考的能力还欠缺,所以很难把聚落跟环境的关系联系起来,因此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列为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
5、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学生能培养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教学策略/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教具)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结合自己的了解,先思考城市与乡村的景观有哪些
6、不同?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根据自己的见识,思考民居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联系,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3板书设计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过程讲授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导入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
7、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乡村图片城市图片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边看图,边回答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这节课所学4新课讲授 板书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启发 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8、。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城市密集、高密、交通方便 好 快丰富多样乡村分散、矮稀疏、不方便 差 慢 较贫乏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
9、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根据自己对城市、乡村景观的差别的理解,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学生分组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填表。聆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回答。聆听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10、在思考和参与中获得知识。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5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展示图片 课本 P52 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
11、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聆听结合两组图,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结合两组简图,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的理解城市发展过程。承上启下,加以启发,学生讨论起来更容易,更感兴趣。结合图,6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讨论 把学生分成 3 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 、 “北非
12、的平顶屋” 、 “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示图片东南亚的高脚屋 北非的平顶屋小结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的意见。民居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高脚屋(下部空、防浸、) (高温多雨)北非的平顶屋(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因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好) (严寒)提问 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展示
13、图片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看图,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讨论结果,完成表格。联系实际,回答。边欣赏图片,边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更直观形象的说明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直观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分析使学生7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 到此一游” ,这种做法对吗?小结:文化遗
14、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总结: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聆听讨论聆听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课堂巩固/结束新课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
15、植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 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地形 资源 土壤 水源 气候 植被 地质 交通结合这节课所学,完成练习。及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记忆。教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 。使
16、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讲的仍然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教学中多些引导、启发,多为学生创造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放手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相关的资料,这更加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得教学8内容更加开放,对此,我们事先的估计是不足的,没想到学生的热情会这么高。另一个问题是,我发现基础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发言比较多,那些本来在课堂上发言就少的学生,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偶尔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