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国家.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09525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创新国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设创新国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设创新国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设创新国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设创新国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未来15年我国科技界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党、全国必须共同努力的国家发展目标。创新是指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并获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过程。创新型国家通常是指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我试从人类发展历史的启迪、当今时代的特征、我国的国情与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等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和认识,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2、。 一、历史的启迪(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发生以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动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由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和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推动,18世纪以来,英国肇始了以蒸气机、纺织机的发明和工厂大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18世纪末,尚处于欧洲落后地位的德国,以创新现代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突破口,在19世纪中

3、叶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在化工、电力和汽车等产业逐步占据了优势地位,并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19世纪末,美国通过鼓励创造发明、支持大学研究、扶持企业技术研发,逐渐成为电力、汽车、航空、石油开采、冶金、通讯、制造业和近代农业大国。两次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工业化水平最高、综合国力最强的工业化国家。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可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规律。科技创新引领人类走向知识经济。二战以后,发达国家深切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进一步

4、加强对科技的支持,引领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率先进入知识经济。从工业化国家进入知识经济的历程可见,科技创新在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知识经济和创新意识对我们至关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后发国家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韩国集中力量在电子、制造业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与我国人均 GDP 大致相当的国家,到2004年人均 GDP 已达14,000 美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芬兰在上世纪80年代及时把握无线通讯技术发展的机遇,大力促进通讯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5、之一。新加坡着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从一个以渔业、海运和简单加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综合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由于单纯依靠本国资源优势或过度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忽视自主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不同路径表明,走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或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发展模式,都无法实现追赶目标,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动力科学是有关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系统、理性的知识体系。科学创新体现在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技术本质上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6、。技术创新体现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和对科学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为工具、装备和方法的创新。到了近现代,科学和技术联系日益密切,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类创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 ”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近现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进而引发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科学技术也

7、从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核科学和核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发展开拓了新的能源,也使核安全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量子理论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推动了激光技术、微电子、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半导体物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科技,引发了新的生产力革命,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时代特征。航天技术及其应用,不但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空间,而且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天基信息平台,形成了宏大产业。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将生命科学推向分子层面,基因工程等在农业、医疗、工业、生态等方面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改善了健康和生活质量,催生了现代生物

8、产业,但也带来了新的生物伦理挑战。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科学技术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对人类精神文明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近代科学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成为人类思想解放、求真唯实的哲学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丰富了人类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已成为国家立法、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共同理念与发展观。科学技术已成为引领

9、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并永不枯竭的资源和推动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观念,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优势、掌握了未来。科学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人类对客观真理的不懈追求,表现为人们对已有科学体系内在矛盾及与新发现现象之间冲突的认知欲,对未知现象和规律的好奇心,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就是最好的例证。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来自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例如巴斯德因为解决葡萄酒变酸的问题而创立了微生物学,科赫因为治疗白喉等传染

10、病而创立了免疫学。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需求的拉动、科学新知识的推动和人的创造欲。爱迪生的一些发明,赖特兄弟发明飞机等,更多的是创造欲的驱动。激光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则更多来自新科学知识的启示。而当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卫星技术、通讯技术等进步则主要来自社会需求的拉动。当今时代,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更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拉动,源于人们对宇宙、生命和社会进化的认知获得的启示、学习、模仿和创造。当代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日趋紧密,社会需求与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力越来越大,产学研结合、全球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潮流。加强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各环节间的有机衔接,有

11、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得到高效、充分实现。(三)创新概念的拓展192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Innovation)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引进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料供给,实行新的组织管理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获取新利润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了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两个方面。1996年,OECD(经合组织)报告又将创新的内涵扩大到知识的应用。最近,周光召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2006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定义。他将创新表述为“探究事物运动客观规律以获取知识,传播和运用知识以提取新的经济、社会收益和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水平的过程。 ”引言中对于创新的表述

12、正是上述创新概念的简约概括,即创新应是指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并获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过程,其核心是知识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等诸多要素。因此,创新已成为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的事业。科技创新需要制度的保障。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 。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规 ,其主要内容也是保护专利持有者的利益。到了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普遍建立了专利制度。传统专利制度通过保障专利持有者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由于在多数情况下,专利持有者与发明者往往是分离的,为了更有效的鼓励创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保障发明者权益的法案

13、,如贝伊-多尔法案和斯蒂文森- 魏德勒法案允许使用政府资金的大学及非盈利机构的研究者对其成果申请私有专利, 联邦技术转让法案甚至允许政府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对所发现的基因申请私有专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建设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如何保持投资者、发明者、竞争者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有利于进一步激励和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利用其维护既得利益和技术领先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立足自主创新取得更多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争取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当前,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立

14、法进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证和鼓励政府及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同时在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中,都应充分考虑激励和保护创新。科技创新需要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近代科学发展的早期,科学创新基本上是科学家的个体行为,创新管理主要是鼓励和保护科学家的兴趣和自由、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知识传播渠道。随着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扩大,科技创新活动已发展成为社会化行为,需要与时俱进地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如构建竞争、合作、共赢的创新机制,根据不同性质的创新活动特点建立符合各自规律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努力构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和技术创新、高效转移转化的机制,实现社会创新价值链的完善和高效增值循环。

15、科技创新也促进管理创新。传统的工业管理把人视为简单的生产要素,而创新管理更需要尊重人的创造,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近代科学形成的“尊重优先权”等原则,已成为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一。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开启了学习型组织的先河。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定量分析和虚拟现实等方法,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代科学源于文化创新。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神权对人的思想的禁锢,理性、平等和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等文化环境,成为鼓励认知真理、孕育近代科学的土壤。罗吉尔培根提出的实验是验证真理的最终手段,突破了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影响,促进了实验科学的发展。科技创新不迷信权

16、威,鼓励理性质疑和创造,倡导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技创新不信奉论资排辈,科学技术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多出自青年之手。科技创新宽容失败,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创新需要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马克思曾经指出,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氛围。二、时代的特点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便捷的国际航运和以信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分工和产业结构的世界性重组,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资本的全球快速流动,区域共同市场和市场全球化的加速推进,

17、人才、知识等创新要素的全球竞争与流动,竞争更加激烈,合作也更加广泛。我们正处在社会知识化、信息化与网格化的时代。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知识生产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更加高效的知识生产、存储、处理、传播和应用手段,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信息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广泛应用,以及即将到来的以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和智能软件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网格体系,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学习、研究

18、和知识生产过程,并对现代社会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继续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在今后二三十年,可能会发生与上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相当的新科学革命。那场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基础的科学革命所催生的核能、半导体、激光、新材料、超导、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引领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信息科技发展最为迅速。下一代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中间件与重要应用软件、智能多核芯片、先进人机接口和智能处理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焦点。高速海量、安全可靠、普适

19、智能的系统,低成本的处理能力,高效的开发工具是信息技术不断追求的目标。认知与智能科学、复杂系统科学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应用开辟新的方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酝酿一系列重大突破。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脑与神经生物学等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与前沿。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信息科技、认知科学、复杂性科学的交叉融合,孕育着重大科学突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食物、保健及生态安全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工业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有可能形成新兴的生物产业,并将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物质科学焕发新的生机。物质科学仍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相互作用统一理论、宇宙起源和演化、物质基本结构的探索等,有可能引发对物质

20、世界认识的本质性突破。纳米科技快速发展,纳米制造、分子设计及生物纳米技术等将成为值得特别关注的领域。资源环境科技更关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在继续关注地球系统整体行为及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同时,更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持续科学管理及环境健康。环境技术与地表、深层、海洋等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技术,正成为优先发展的领域。能源科技在社会需求强烈拉动下快速发展。节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显著改变未来能源结构。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将提供替代油气燃料和替代合成化工资源。氢能源体

21、系正向实用化发展。核裂变能技术向着高效、安全、洁净方向发展,可控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人类将逐步完成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空间和海洋科技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天基信息系统将向天、空、地一体化网络方向发展,空间通信、遥感和全球导航定位正在形成新兴产业,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实验继续受到重视,重大综合海洋科学研究活跃,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技术竞争激烈,深海技术发展迅速,沿海带可持续发展倍受关注。数学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仍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数学在不断探索数与形内在逻辑和简洁优美表达的同时,成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语言和分析工具。数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提供更丰富的定量统计、

22、分析、预测等方法与手段,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手段。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呈现出群体突破态势。二是在学科纵向深入的同时,领域前沿不断拓展,学科间交叉、融合、会聚,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呈现协同发展态势。三是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商业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愈加显著。四是科技与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科技教育相互促进趋势明显。五是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呈现出各国科学家之间竞争合作与相互依存的新局面。三、国情与挑战(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才能继

23、续保持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了9%,这样长时段的高增长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200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然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再也不能单纯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粗放快速增长。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至1/3。据专家分析,要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单位GDP 能耗需降低50%至60%,单位 GDP 水资源消耗需减少80%,其中农业用水量需年均下降一

24、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超过85%,废物循环利用率需大幅提高,其中废钢利用率需超过50%,常用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需达到 50%。要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知识驱动型转变,必须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必须加快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态脆弱,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人口压力巨大。国民文化素质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年。建国以来,国民健康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人口老龄化、重大疾病威胁形势严峻,城乡社区医疗保健体系薄弱。如何真正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和人才资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