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19629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小编的话】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12 个词 24 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层面,划定了价值航标。人民日报近期刊发 5 篇评论员文章,详解核心价值,我们集纳在一起,希望能对您思考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 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

2、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 倡导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 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 “ 倡导 ” ,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 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 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 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 “ 扶还是不扶 ”

3、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 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 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 “ 倡导 ” 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 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 “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4、 ;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 也难免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 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 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 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

5、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2 -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 “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

6、“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 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 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 大河没水小河干 ” ,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 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

7、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 神家园。 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

8、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 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凝聚,“ 改什么怎么改 ” 的国家意志才能够明确。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离梦想越接近, 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我们必须清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一蹴而就。惟其艰辛、 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 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3 - 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

9、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 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 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 “ 倡导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 ” ,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 “ 公平焦虑 ” 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 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

10、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 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 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 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 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 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

11、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 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 八大提出 “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 ,三中全会强调 “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 会体制改革 ”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 积弊,才能为公 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

12、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4 - 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 的参与。 今日中国, “ 到此一游 ” 触动的深刻反思, “ 扶起老人 ” 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 “ 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 ” ,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

13、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 价值追求。 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 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 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 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回顾历史, “ 中国奇迹 ” 的书写、 “ 中国故事 ” 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 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 “ 中国制造 ” 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

14、务群众不辞辛 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 信义兄弟 ” 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 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 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 动。有 “ 天下兴

15、亡,匹夫有责 ” 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 “ 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 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 “ 以信立身、以诚处 世 ” 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 “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 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5 -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

16、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 24 个字的 “ 三个倡导 ” ,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 是赞扬道德楷模、 “ 最美人物 ” ,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 “ 扶人 ” 问题、批评 “ 挺黄 ” 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 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 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 “ 最大公约数 ” 。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 需要我们乘

17、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 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 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 ;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 流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 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

18、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 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 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 “ 亮剑 ” 。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 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 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