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22226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上册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时分秒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2、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四、课时安排: 3 课时。1、秒的认识1 课时2、时间单位的换算1 课时3、时间的计算 1 课时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 4 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 100 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

3、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四、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五、课时安排:6 课时。第三单元测量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4、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

5、力。三、教学措施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

6、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 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 1 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

7、1 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 1 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 1 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 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 100 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 10 个 100 米就是 1 千米。四、课时安排:7 课时。1、毫米、分米的认识2 课时2、千米的认识3 课时3、吨的认识 2 课时第四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

8、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单元知识构成:(1)信息窗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

9、,即一般加减计算。(2)信息窗 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3)信息窗 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四、课时安排:9 课时1、加法3 课时2、减法 4 课时3、整理和复习 2 课时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 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

10、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

11、“倍”的概念。四、 教学难点:“倍”的概念的建立。五、课时安排:4 课时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安排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安排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二个板块是笔算乘法。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以前教的笔算加、减

12、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这个难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措施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

13、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四、课时安排:12 课时。1、口算乘法2 课时2、笔算乘法 9 课时3、整理和复习 1 课时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14、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三、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