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疱疹.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22304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疱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治疗疱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治疗疱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治疗疱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治疗疱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医治疗疱疹 疱疹,中医称为热疮, 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一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 ,常成片出现 ,里面充满液体 .天花 水痘等都有这种症状 ;二是指一种皮肤病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 ,症状是局部先发痒 ,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 ,内含透明的液体 ,有微痛 ,一两周后结痂自愈。分为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带状疱疹。 建议: 对于疱疹的患者,必要的忌口是防止复发的必要条件。如常吃辛辣发物,抽烟饮酒都对康复不利,特别是饮酒可促使本病复发,加重本病的症状,所以,患病

2、后一定不要饮酒 。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鸡蛋等,平时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生殖器疱疹: 中医认为,其病性早期属热证、实证,为湿热、毒火阻滞肝脉;后期则伴有肝肾不足。治疗主要是根据症状、体征,结合舌脉,一般将本病分为三型,即湿热下注、毒热蕴结、肾气不足,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1.属于湿热下注证的生殖器疱疹 ,常见生殖器部位水疱成簇,周边有红晕,或有糜烂,有轻痒,可见小便黄赤,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素日喜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嗜烟酒 ,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蕴,郁而化热,湿热之邪下注肝经所致。湿热蕴积于下焦,

3、注于阴部,发为生殖器疱疹。治疗法则宜清热除湿,方药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 山栀 10g 黄芩 10g 柴胡 10g 车前子 (包 )10g 生地 10g 当归 10g 木通 10g 生甘草 10g。方中龙胆草清泻肝经湿热;山栀、黄芩、柴胡配合龙胆草清肝利胆;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生地、当归凉血活血;生甘草调和诸药。水疱大、糜烂渗液者,加生苡仁 30g,茵陈 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6g(后下 )。现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每次 6 8克 ,每日 3 次 ,温开水送服。 2. 属于毒热蕴结证的生殖器疱疹 ,见阴部疱疹大而红,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有低热,排尿困难

4、,舌红绛,脉滑数。这是由于不洁性交,外染淫毒,毒热结聚阴部,蕴结于局部皮肤粘膜所致。治疗法则宜清热解毒,常以方药为清毒神圣汤加减:金银花 30g 天花粉 30g 蒲公英 30g 当归 15g 生甘草 10g 板蓝根 30g。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药;天花粉排毒驱腐;蒲公英、板蓝根配合主药加强治疗作用;当归、生甘草养血活血,调和诸药。如小便黄赤,排尿疼痛困难者,加马鞭草 15g,天葵子 10g, 淡竹叶 10g;淋巴结肿大疼痛者,加地丁 30g,夏枯草 10g。 3.属于肾气不足证的生殖器疱疹 ,常见于复发性阴部疱疹,疱疹干涸较小,无自觉症状,但经常复发。这是由于肾气不足,淫毒之邪未尽所致。肾开

5、窍于前后二阴,或由于房劳过度,或由于湿热、淫毒久稽,耗伤肾阴;日久阴损及阳,也可造成肾阳不足。肾阴肾阳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统帅着人体全身的阴阳,当肾阴肾阳受损后,人体阴阳就会失调,疾病就容易复发。由于肾气不足故多伴有腰膝酸软,浑身乏力。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阴虚者,则多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肾阳不足者,则多有手足不温,少腹拘急,舌淡苔薄,脉象沉细。治疗法则以补肾为主,佐以解毒除湿。常用方药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生熟地各 10g 山药 15g 山萸肉 10g 枸杞子 10g 茯苓 15g 泽泻 10g 丹皮 1

6、0g 板蓝根 10g 。 方中生熟地滋补肾阴;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滋补肝脾肾三阴;茯苓、泽泻、丹皮乃补中有泻;板蓝根清泻余毒。如阴虚火旺者,加女贞子 10g,知母 10g;肾阳不足者,加制附片 10g ,肉桂 10g,仙灵脾 10g。 阴虚内热,表现:殖器疱疹 ,反复发作 ,日久不愈 ,渗液较少。伴咽干唇燥 ,五心烦热。舌红绛 ,苔 花剥 ,脉细数。可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每次 9 克 ,每日 2 次 ,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大补阴丸 ,每次 9 克 ,每日 2 3 次 ,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中药外洗方和外治方: (1)马齿苋 30g,野菊花 30g,黄柏 30g,煎汤约 200mL 外洗,

7、每日 2 次,每次洗敷 15 分钟。 (2)木贼草 30g,板蓝根 30g,煎汤约 200mL 外洗,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 3)芒硝 100g兑入沸水 300mL,待凉后外洗患部。 (3)取鲜半边莲适量,洗净后捣如泥,敷于患处,盖上纱布,每日换药 1 2 次。 (4)取青黛散适量,加入香油 调成糊剂,用时涂于患处,每日换药 1 次。 单纯疱疹: 临床多见者为限局性单纯疱疹。局部开始有灼痒紧张感,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群,疱液清澈透明,后来变混浊,擦破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也可继发化脓感染,此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病程 1 2 周可自愈。 疗法: 1 鱼腥草、

8、生山楂各 15 克,水煎饮; 2 绿豆 30 克,芦根 50 克,水煎饮; 3 多饮绿豆汤或赤小豆汤; 4 绿豆衣、金银花泡水代茶饮。此外,可用马齿苋 30 克,煎水待凉,用纱布叠 56层;浸透作湿敷,每次 20 分钟,每日 23 次。还可用中药 (西藏 紫 草露 12 克,板蓝根 30 克,连翘 30 克,生苡仁 30 克 ),煎水口服,每周 2 次,以防复发。 汗疱疹: 汗疱疹又称出汗障碍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面。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根据它的相关特性来预防。有以下注意事项: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可

9、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手脚保养:在季节交替时,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多擦乳霜。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及早用汗疱康使用。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 的并发症。 3、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因素对汗疱疹影响非常明显, 良好的情绪对汗疱疹治疗极为有效。 4、低金属饮食:做饮食日记,找出自己的汗疱疹和金属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要尽量避免。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具有高度疗效。 中医治疗 汗疱疹的中医疗法是多方面进行的。综合内外治疗,加以饮食、情绪调理: 内治法 :

10、 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 10g,黄连 10g,苍术 15g,陈皮 10g,茯苓 10g,六一散 10g(包煎 ),生苡仁 30g,丹皮 10g。水煎服,每日 1 剂。 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 12g,白术 10g,泽泻 10g,白扁豆 10g,车前子 10g(包煎 ),炒苡仁 60g,炒山药 30g,冬瓜皮 60g。水煎服,每日 1 剂。 全身治疗 手足多汗患者,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 西藏

11、紫草露, 阿托品、颠茄片、普鲁本辛等。 重症患者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口服强的松每次 lo 毫克,每日 3 次,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局部治疗 第 l 阶段可用 1: 20 复方硫酸铜或 3%明矾溶液浸泡,再涂氧化锌软膏。 第 2阶段即有水疱性损害时用 0.5%醋酸铝溶液或 5%明矾溶液湿敷或浸泡患部后,涂 5%硼酸软膏。多汗患者可涂 6%福尔马林溶液: 第 3 阶段即脱周期可外用 3%水杨酸软膏、鱼肝油软膏、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 特效疗法 治疗汗疱疹先将患部清洗干净用绵签将纯中药的 “汗康灵 “均匀的涂抹在患部,每天 2-3 次, 20 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情况下有一个疗程就即可治愈

12、。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带状疱疹: 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带状疱疹的主要特点】 1、年幼年长都会发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 2、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 3、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 4、发病就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 5、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 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 主证 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 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

13、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 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 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黄芩 10g、栀子 10g、板蓝根 15g、大青叶 15g、泽泻 10g、车前子 15g、元 胡 10g、赤芍 10g、生甘草 10g。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生于上肢者加桑枝、片 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疱者加丹皮、白茅根;口干渴者加生石膏、知母; 大便干燥者加大黄;皮疹继发细菌感染者加双花、公英;年老体弱者加黄芪 2湿盛型 主证 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14、,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 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 除湿胃苓汤加减。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 15g、生白术 10g、陈皮 10g、厚朴 10g、大青 叶 15g、生薏米 30g、泽泻 10g、元胡 10g、车前子 15g、生甘草 10g 3气滞血瘀型: 主证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辩证 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桃仁 10g、红花 10g、鸡血藤 15g、鬼箭羽 15g、元 胡 10g、川楝子 10g、地龙 10g

15、、木香 6g、陈皮 10g、双花藤 15g。正气尚盛者加 川军破瘀;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扶正。 中医外治法 一、熏洗法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用生山香 750 克、银花 60 克、蒲公英 60 克、九里明 60 克、黄柏 20 克、五倍子 6克、白巩 3 克、蛇床子 20 克、苍耳子 20 克、川椒 5 克、孩 儿茶 15 克、荆芥 20 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 2-3 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2、用白鲜皮 30 克、苦参 30 克、土茯苓 30 克、紫草 10 克、地肤子 30 克、蛇床子 30克、赤芍 12 克、连翘 30

16、克、金银花 30 克、荆芥 10 克、防风 10 克、蝉蜕 6 克、甘草 10克,纱布包好,水煮沸 15-20 分钟,将药汤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处,每天 2 次。每天 1 剂,3 剂为 1 疗程。 若局部红肿,选加板蓝根、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渗水成疮,选加黄芩、黄柏、栀子;结痂干燥并奇痒,选加地龙、乌蛇、白花蛇;慢性经久不愈,加大黄;病变在上半身,加野菊花、 夏枯草;病变在下半身,加黄柏、白花蛇舌草。 3、用五倍子 30 克、蛇床子 30 克、紫草 15 克、土槿皮 20 克、白鲜皮 20 克、石榴皮15 克、生黄柏 30 克、赤石脂 20 克、苦参 30 克,装于纱布袋中,水煎汤,先熏后

17、洗肛门部,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30 分钟。本法用于肛门湿疹,熏洗至痊愈。 二、外敷法: 由白芷、苦参、夏枯草、青黛、黄柏、蛤粉、枯矾、雄黄、乌贼骨、冰片等制成的清湿散,用醋或麻油调敷患处,每日一次。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症,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症。急性湿疹 多见湿热之症,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症。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三、热熨法 :取鱼腥草 30 克、由鲜皮 30 克、苦参 30 克、苏叶 30 克、黄柏 30 克、紫草 30 克、大枫子 30 克(打)、苍耳子 30 克(打),浸于 75酒精中数天,酒精以漫埋药物

18、为度。滤出酒精,瓶装备用。用时将上述药液浸湿棉垫,敷于患处。用电吹风发生的热风吹棉垫。每天 2 次,每次 20 分钟。如棉垫被吹干,可再加药液。 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 A?发于脸部 ,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 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发于颈部 : a.胃经:距任脉 1.5 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 3.0 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 3.5 寸。 C?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19、b.肾经:腹部 -距中行任脉 0.5 寸。 胸部 -距中行任脉 2.0 寸。 c.胃经:腹部 -距中行任脉 2.0 寸。 胸部 -距中行任脉 4.0 寸。 d.脾经:腹部 -距中行 任脉 3.5 寸。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胸部 -距中行任脉 6.0 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 1.5 寸及 3.0 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 (侧面 )。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

20、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 (选用之腧穴 ):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 部取穴:瞳子胶、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胶、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 (十总穴:胁肋寻支沟 )、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

21、迎、气舍 (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 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针 )。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 (1)任脉: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

22、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胶、风市、环跳。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

23、,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 (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 0.5-1.0 寸处用五针横刺 ),或局部灸 (用泻法 )。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 10-30 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 (阿是穴 )或邻近取穴 (即围针穴 )。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 (即夹脊穴 )。 (3)远距离取穴 (曲池、合谷、足 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 20 至 30 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卧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 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 2 至 3 穴捻转强刺激,留针 20 至 30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