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与健康.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26526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质与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质与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质与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体质与健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体质与健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质与健康 “ 体质 ” 与 “ 健康 ” 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一种对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状态的评价,然而两者还是有些差别的。近年来, “ 健康 ” 用得越来越频繁,而 “ 体质 ” 的使用日见其少,大有后者取代前者之势。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一度提出 “ 发展体育运动,振奋民族精神 ” 的口号,似乎增强体质的问题被遗忘了。 “ 健康 ” ( health)的频繁使用,有语法学上的原因。因为健康一词既可当名词用,也可以当形容词和副词用,分别如老年人的健康,活得健康。而体质一词使用的局限性较大。其实不仅于此,健康与体质在概念的内涵和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也有不同之处。 健康是一个国际通

2、用的概念,自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它做了一个 “ 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 的定义,为全世界所接受;体质这个概念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它接近于日本的 “ 体力 ” 、欧美的 “fitness” ,香港则称作 “ 体适能 ” 。 健康的内涵十分丰富,从过去一维的身体健康,发展成三维的,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加上 “ 伦理的 ” 和“ 情感的 ” 健康,变成五维的,可以说健康的定义是在不断泛化着,几乎涵盖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各种学科,于是针对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可 操作性也逐渐成了问题。现在风行全球的 “ 健康促进 ” 活动,几乎成了一个无所

3、不包的教育运动,反倒失去了特点。体质这个概念较为单纯,基本保持在身体的范围内。体质具有长期和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具有短期和易变的特征,同样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基本体质状况可能千差万别;同样体质状况的人,在短期内可能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健康方面的不同表现。 健康对人所做的评价相对静态,而体质则相对动态,重点在于对人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作战能力、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运动能力对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十分重要,不能把运动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游戏能力、 竞技能力,是一种只有青少年或运动员才需要的能力。人从婴幼儿就开始习得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培养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一生的体质发展和其他生

4、活、生产技能的掌握都是有益的。即使到了中老年,人们还是需要保持适当的运动能力。因此,可以说体质与体育健身是孪生的,对体质的评价更能反映出体育的价值和作用。 健康为医疗卫生界青睐,他们出的报纸叫健康报,强调采用医学、卫生学、遗传学、防疫学、营养学等手段来获取健康,他们向社会提交的是国家健康安全报告;体质为体育界重视,他们的报纸叫体育报,主张用身 体练习的手段,通过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身体娱乐、竞技运动等方法增强体质。他们向公众提交的是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应该说这两者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个体的安宁,还是全社会安康,都需要健康和体质做出共同的评价。 新华网西宁 4月 16日电 (记者朱建军 )

5、同样是健康的人,其体质却千差万别。国家有关体育科研人员认为,对 “ 体质 ” 的概念,应该辨证地进行理解,它和 “ 健康 ” 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体质,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地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 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 定的特征。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如下五方面: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份等;二、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

6、攀等身体运动能力;四、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五、适应能力,例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关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是这 样定义的: “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水平的评价分为群体、个体健康两个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等综合情况。对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是

7、看个人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等。 我国学者茅鹏认 为,体质是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的对立统一,自然也就是健康和体力的矛盾统一。体质 “ 一分为二 ” ,就是健康和体力。体力和健康不能互相替代,各有独立的含义,也不能分别单独代表体质。只有把体力和健康结合起来观察,才能完整地反映体质水平。例如健康良好者必有一定的体力水平,而体力良好者必定以一定的健康水平为基础和保证。因此,健康是体质状况的反映。 国家体育总局在对体质的评价标准中指出,体质反映了人体的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的对立统一,只有科学地把握和处理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的矛盾统一,才能达到身体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个成就,

8、 也就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这能加深人们对 “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深刻意义的更多理解。 (完 ) 专题一 体质与健康 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 人们对体质与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到 20世纪 90 年代,人们已认识到:体质与健康都是指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 ,都是可以根据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等指标来衡量的。两者的不同点是: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健康则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 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

9、征。 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简称体能)、心理发育(或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五个重要因素。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体能和心理条件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应。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体能又是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客观反映。发展和提高体能的过程,又会相应地引起肌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伴随着形 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及体能的发展、提高,又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五个因素包括的范围是: 1、身体形

10、态发育水平 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身体组成成份。 2、生理功能水平 即机体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的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登等身体活动能力。 4、心理发育(或精神因素)水平 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意志等。 5、适应能力 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人 们常用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方面内容来反映人体的体质状况。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在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阶段性,表现出从最佳功能状态到严重疾病和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阶段的体质水平。 理想体质 是指良好的人体质量,是在遗传

11、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能达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智力和对外环境适应的整体良好状态。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 1、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 2、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3、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具备良好的功能; 4、有 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所以,评价理想体质,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而且原则上应以同样人群的较高水平(即处于该人群第 80百分位数以上)的数据,作为理想体质的评价依据。 (二)健康的概念 古老的健康概念,常以是否有病

12、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则为健康,而现代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于 1948 年在其宪章中提 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1978 年 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的描述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既科学地阐明了人体健康是有梯度的,而不是以“有病”与“无病”作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分界线;同时又指明了现代“健康”的概念应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

13、面。 当今,人们将这一现代的健康观称之为:“大社会健康观”。它与传统健康观的区别是:传统的“健康观 ”是建立在“生物 医学模式”基础上的 ,而“大社会健康观”是建立在“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因为“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人”,也是一个“社会人”,因此从“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角度提出的健康概念则更加完整、全面。 就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来说,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的保证。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活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起重要作用,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发病原因、症状和康复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可以

14、维持 和增进人的正常情绪、维护人的正常生理,以适应外来的各种刺激。 另一方面,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还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社会中,“人”是社会的“分子”,在社会的各种人群中,如果每一个人都是身、心健康的人,则必将成为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健康的基本保证。而健康的社会,则又是促进社会人群中,每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健康就是指“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在生活完善和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体内所有器官和系统协调地相互配合,并发挥作用,从而使人得以积极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劳动;是指生理的、 心理的、环境的和行为的相适应和协调的良好状况。 实际上有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处于不

15、完全健康,又没有患病的状态。这种既不完全健康也不患病的中间状态,医学上称之为“第三状态”。所谓“第三状态”,就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形态、功能以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已有异常的状态。“第三状态”会大大降低社会劳动的效率。另外,“第三状态”是“无病”与“有病”的交接地带,是“无病”与“有病”的相互转化的“中介点”。要预防疾病就必须改善“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改善了,也就同时增进了人的健康,挖掘了社会劳动的潜力。这就提醒人们, 不能仅满足于没有疾病症状。要通过定期的预查预测,及时发现自己形态、功能以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异常,并找出原因,尽可能不用药物,而用改变营养状况,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16、精神卫生,开展适宜运动,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保健措施来促进异常指标的消除,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当前,健康学容纳吸收了多门学科和多种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一元化的研究方式,开拓出非常辽阔的多元化研究天地,既有实验研究,又有理论综合,既有微观解析,又有宏观把握,使整个学科体系的构成日趋合理和完整。 二、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指标 关于体质与健康的测试 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能体现体质与健康的内涵,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指标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能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个体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二是年龄、性别特征及其连续性,以便进行纵向分析研究。 三是应能准确测定,并可用一定计量单位(定量

17、)进行描述,便于记录和统计评定。 四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应尽量不采用那些受主观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项目。 五是适应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少而精,简便易行,并能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及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是尽可能做到与现行制度的一致性和可 比性。如:与 1985年“中国青少年体质调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及“国际体力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指标相一致。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 体质测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规范,应分别制定当前基本可行的和长远深入研究的两套方案。这样,既可使体质工作在面上开展起来,又可使体质研究进一步深入。 1、当前可行的方案( 1985年青

18、少年体质调研方案) 形态指标: 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手长、上肢长、小腿长加足高、小腿长、足长、胸围、大腿围、小腿围 机能指标: 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 素质和 运动能力指标: 一分钟快速仰卧起坐, 60m跑,屈臂悬垂,立定跳远, 400m跑, 50m 3 往返跑。 2、长远深入研究方案 形态指标: 长度指标:身高、坐高、上下肢长、手足长等。 围度与重量指标:体重、胸围、上臂松紧围、大小腿围等。 宽度指标:肩宽、骨盆宽等。 体型:反映身体各部分比例的体型指数。 身体组成部分:皮下脂肪、体脂比、去脂体重等。 骨龄及性发育指标:阴毛、腋毛、乳房、声音、喉结、月经、遗精等。 生理生

19、化指标: 肌力:背力、握力。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动态机能试验:台阶试验、最大吸氧量、 PWC170、机能试验。 生化指标:血色素、血乳酸等。 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 快速速度: 60m跑 速度耐力:小学生:男、女 400m 跑。 初中:女 800m跑,男 1000m跑。 高中、大学:女 800m 跑,男 1500m 跑。 爆发力: 立定跳远 力量耐力:一分钟快速仰卧起坐。 小学:男、女 屈臂悬垂。 初中以上:女 屈臂悬垂;男 引体向上。 灵敏: 10m 4往返快跑。 柔韧:站立体前屈。 心理指标: 反应能力,感知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根据健康的概念要制订出一个普遍

20、适用的健康指标是比较困难的。 例如:服兵役的健康检查标准和入学招生的检查标准不一样;选一个长跑运动员或一个芭蕾舞演员的健康标准也不相同,各有其一般性要求,也有其特殊性要求。要制订出一个针对一般人的健康指标,如身高、体重、心率、脉搏、肺活量、血压、血细胞数等等的标准,可以说既容易,又困难。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差异。所以,一般说来,人体的健康指标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 健康的状况,是由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三方面因素构成的。 1、身体的健康 ( 1)没有病,不须治疗;( 2)身体的发育正常;( 3)有良好 的食欲,夜间睡眠好;( 4)体态脸色好,有精神,能

21、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很好的进行日常活动,消除疲劳快;( 6)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2、精神的健康 ( 1)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能与家庭成员、朋友、伙伴们协力合作。 ( 2)有健康的人生观,能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生活充满希望。 ( 3)有健康的价值观,对行为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 4)有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制意识,能积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3、社会健康 ( 1)家庭温馨,具有良好的衣、食、住、行条件。 ( 2)社会和平,没有犯罪行为发生。 ( 3)死亡率低,大家都能长寿。 ( 4)物质污染和精神污染能得到控制,能实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世界卫生组织提

22、出的健康标志是: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牙龄清洁,无空洞,无病态,齿龈颜色正常,无出 血症状。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三)体质与健康的综合评估方法 对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我国已有了良好的开端,采取了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便于基层应用的原则,指标向少而精、实用方面发展;从等权

23、向加权方向发展;评价方法从繁琐向简化方向发展,数据的存贮、调出、评价向规模化和电子计算机程序化方向发展。 一九八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和健全体质、健康卡片并促进了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调查和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 由于体质是 人体的质量,而健康则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所以在评价体质和健康的状况时,有些指标,很难说成是纯属检测体质的指标,另一些指标也很难说成是纯属健康检查的指标,上述体质测试指标和健康检查指标只不过是多年来的传统做法的反映,如果按照科学分类的法则来分类有些指标是很难明确分开的。一九八八年“中国

24、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一书的提法比较好。该书将体质与健康的测试指标没有绝然分开,“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卡片”的内容规定如下: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卡片( 1) 学校 班级 姓名 性别 城乡 民族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未(已)婚 重要病史: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1、脉搏 次 /30s 次 /min 2、收缩压 KPa 3、舒张压(变音) KPa 4、舒张压(消音) KPa 5、 肺活量 最大值 ml 6、身高 cm 7、坐高 cm 8、体重 Kg 9、胸围 cm 10、肩宽 cm 11、骨盆宽 cm 12、 50米跑 s 13、立定跳远 cm 14、引体向上 次 15、斜身引体 次

25、 16、仰卧起坐 次 /min 17、立位体前屈 cm 18、 50米 8往返跑 min s 19、 800 米跑 min s 20、 1000 米跑 min s 21、 22、 23、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卡片( 2) 项目 正常 阳 性 体 征 体格检查 心脏 左界大 右位心 心动过速(次 /min) 心动过缓(次 /min) 频 发早 搏其他心律异常 其他 安静(次 /min) 运动后(次 /min) 病理杂音 收 缩 期 舒 张 期 传导方向 性 质 响 度 性 质 响 度 肺脏 肝脏 肋缘下 cm 剑突下 cm 软硬度 cm 触痛 脾脏 肋缘下 cm 最大斜径 cm 软硬度 cm

26、触痛 其 它 部分 异 常 部分常见病 视力 远 左 印象: 右 近 左 右 砂 眼 脊柱侧弯 神经衰弱 其他检查 建议:医师签名 日 期 备注 可、否参加素质测试 三、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健康水平则是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它在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阶段性,从而反映出最佳状态到严重疾病和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的健康水平。这一过程受许多相互交叉、渗透、制约因素的影响,只有弄清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各种因素,才能有选择地利用其有利因素,避免有害因素的影响,以促进 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个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受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各种因

27、素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影响。 (一)先天因素的影响 遗传是影响人的体质与健康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自从 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染色体 基因”学说。把孟德尔假想的遗传因子具体化在染色体上以后。到了 20世纪 40年代,证明了染色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就是核酸。而核酸又要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核糖核酸( RNA)两大类。 DNA是贮存遗传信息(遗传密码)的载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精确的自我复制,使亲代与子代间保持遗传的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发育,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产生遗传的变异。但遗传信息从细

28、胞核的染色体中传递到细胞核外的细胞质内还与 RNA 密切相关。遗传信息先从 DNA 转录给 RNA,再由 RNA 将遗传信息带到细胞核外传递给蛋白质。 人体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性别、体表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身体素质等方面的 20多种性状的遗传。 1、对体表性状的影响 遗传因素与对人体出身后的体表性状有重要影响。身高的遗传率约为 0.75。对于体形的遗传,有资料表明:若父母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概率约为一般孩子的 10 倍。肤色多由遗传因素决定,眼球的颜色也多由遗传因素决定。红绿色盲患者与人种有关,以男性为例:白种人为 8%,黄种人(中国)为 5.1%,黑种人为1 3%。舌的形态和舌的味觉功能的个体差

29、异与遗传有关,有的人不能尝出苦味,在我国味盲者占 10%。毛发的颜色和疏、密、曲、直都受遗传基因控制。皮纹的特点,特别是掌纹和指纹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可能由多基因决定,其遗传力可高达 0.90,后天因素只占 0.10。最高心率的遗传力为 0.859。最大摄氧量是人体最大吸氧能力的客观标志,也是判定人体在极量负荷运动时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日本学者报导的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力为 0.936,加拿大学者报导为 0.934。 人的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育速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高潮开始时间的遗传率为 0.75;生长发育高潮

30、持续时间的遗传率为 0.63。女子月经初潮时间的遗传率为0.90。 人体骨骼肌肌纤维的数量和分类比例的遗传力为 0.995,人体血红蛋白含量受单基因控制,遗传力为0.73。 人体的血乳 酸和乳酸脱氧酶的含量与人的无氧耐力密切相关,安静状态下血乳酸含量的高低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遗传力为 0.70,乳酸脱氢酶( LDH)的含量直接关系到乳酸的代谢,它能将血中乳酸迅速、有效地转化,以防止肌肉工作效率的降低。研究证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遗传力为 0.72。 3、对身体素质、智力和寿命的影响 人体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明显的遗传性。力量素质遗传力为 0.643,而肌肉的的绝对力量遗传力为 0.35,

31、后天环境影响可达 0.65。对耐力素质的研究,一般耐力(有氧代谢能力)的遗传力为 0.700.93,专项耐力( 无氧代谢能力)遗传力为 0.70 0.99。对速度素质的研究:反应速度的遗传力为 0.75,动作速度的遗传力为 0.50。对柔韧素质的研究,其遗传力为 0.70,环境因素占 0.30。现已公认智力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控制的多基因性状,多数人的研究认为智力的遗传力为 0.70。环境因素,尤其是个体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对智商有重要影响。 当前,基因治疗已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二)后天因素的影响 对后天影响因素,好多保健专家归纳为四类,一是

32、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 生物学因素(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是生活方式,四是保健设施。 美国布鲁姆氏( Blum H L)于 1976年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人群健康状况的公式: HS=f( E) +ACHS+B+LS 在这里 HS( Health Status)代表“健康状态”; “ f”是一个函数; E( Environment)代表“环境”; B( Biological factors)代表“生物学因素”; LS( Life style)代表“生活方式”; ACHS( Accessibility to health-service) 代表“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综

33、合说来,这些后天因素是通过营养(包括精神营养)、卫生(包括心理卫生)和运动(包括被动运动和气功)这三大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的,并受年龄阶段和保健设施的制约。而生活方式是将三大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的说法就叫做“养生”。 1、营养 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适宜的营养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早期营养对智力发育有决定性的作用。脑发育的迅猛时期是胎龄 18周至出生后的两周岁,而最关键的是妊娠的后三个月至出生后 6个月。脑细胞的增殖具有“一次性完成”的特点,错过 时机就很难补偿。胆固醇在脑细胞髓鞘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使用最新实验技术,即测定胆固醇量来估计脑神经髓鞘的形成

34、进度,以衡量脑组织的发育程度。在脑组织的代谢中 B族维生素有重要作用,如: VB12参与突触中葡萄糖的代谢,防止丝氨酸及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 VB12 与叶酸共同参与合成脱氧核糖核酸( DNA)促进大脑发育。 营养对免疫功能也有重要影响,胎儿发育中的胸腺淋巴系统,对多数营养素的缺乏都比较敏感,出生前营养不良造成的免疫缺陷,比出生后引起的更严重、延续时间更长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在抗体方面,营养不良儿不仅血清 抗体球蛋白( Ig)降低,抗体形成能力下降,而且即使出生后受到良好的喂养,也不易再扭转, VB12 缺乏对出生免疫缺陷有直接影响。膳食的不同成分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各异,如缺锌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35、;限制热量与蛋白质则延迟实验小鼠的自身免疫发生。近年来又发现 Mg2+在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康复有重要影响。 现在已开始注意到营养过剩(尤其是氨基酸过剩)对大脑发育的不良影响。如:膳食内苯丙氨酸过量,可引起脑组织中毒,发生与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隐相似的症状,患儿表现智力低下。 按照身心健康的要求,精神营养也 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身体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则心理健康需要精神营养。通常人们将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称为物质营养的六大营养素,则应有的道德观、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成为精神营养的三大营养素。实践证明,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是一

36、个精神健康的人。 所谓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应有的道德观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做 出道德评价,以增强人们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各种人群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生在现实生活过程中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等一系列关系问题,经常会对人活着为什么、人应当怎样生活等人生最一般的问题提出疑问,当人对人生形成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以后,就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 人生

37、在现实生活过程中,在多数情况下,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统一的,因为群体利益是建筑在群体成员各个个人利益的基础上的。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也有矛盾,若有的人个人要求 、个人利益无限的膨涨,则必然会侵占他人的个人利益,则在群体内部将产生一系列的矛盾,严重时可使群体瓦解。只有人人都为他人献出一份爱心,都具有奉献精神,都具有为别人、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这个社会群体才能稳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深厚。这样对一个家庭来说,才能是一个和谐、温暖、温馨的家庭。当然,大众就是人民,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人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劳动创造的物质资源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38、源泉,将造福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以,只有人人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生观 ,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人生价值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人生价值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从人生价值的本质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它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人生价值的表现形式这一角度分析,它包含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从人生价值的动态过程这一角度分析,它包含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社会价值,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主要标志。越是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做出的贡献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反之则越小,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和 利益,则是一

39、种为他人和社会所否定的负价值,而受到社会的制裁,以害己告终。 2、卫生 卫生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因为,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交换的终止,即意谓着死亡的到来。人类也是如此,当周围环境符合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时,就叫卫生环境,当不符合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时,就叫不卫生环境,将不卫生的环境改造成符合人类活动需要的环境的措施就叫做卫生措施,卫生措施的实现就叫做卫生。 自远古以来,人类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实践时,逐步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知识。早在 2300多年前 的周朝,庄子就提出了“卫生”这个词,在庄子太平御览中说:“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后人注说:“卫生

40、,谓卫护其生,全性命”。无疑指的是有关的防治保健的卫生知识。现在这部卫生经虽已失传,但散在古代医籍中的卫生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对城市规划和住宅地段选择,饮水消毒及水源卫生防护,食品卫生管理和粪便垃圾处理等,都有许多记载,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从 18世纪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产业革命,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给工人带来了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到 19世纪,由于现代工业和原子能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扩大了能源和原料的利用范围,同时也增加了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那时,我国城乡环境卫生条件和工厂矿山的劳

41、动条件也极为恶劣,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的健康,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建国以后,在“预防为主”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迅速的扑灭了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制定卫生标准和卫生法规,要求人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 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健康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的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怨恨、忧郁、悲伤、颓废、恐惧、惊慌、紧张、愤怒等,可以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尿急、腹泻、月经失调、乳汁减少等。心身医学认为

42、:这类情绪因素,在一些躯体疾病如偏头痛、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谓“心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精神卫生(心理卫生)也就成了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广义的精神卫生范畴应包括个人精神卫生和实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社会精神卫生要求。 个人精神卫生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可导致躯体功能失调而成为致病因素,人际关系中有心理障碍的人也易发生心身疾病而影响健康,个人精神卫生是增进精神障碍(如各种神经症、老年痴呆症等)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 社会精神卫生的内容,主要阐述消除社会精神污

43、染、建立社会精神文明对社会人群的要求。 一个社会要真正能实现社会精神文明,则社会的人群首先要确立“四项意识”,即: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 ( 1)公德意识:公德包括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一个国家公民的职业道德状况,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 爱情含有道德因素,真正高尚的爱情不仅是异性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情操、志趣和理想的一致与和谐,有了这样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就能做到政治上共同进步,思想上互相勉励,学业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特定的、基本的社会关系。我国的婚姻家庭道德表现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互敬互爱。尊己爱人,寓爱于理,尊老爱幼。勤劳俭仆,移风易俗,爱家而爱国。优生优育,适当晚 婚,实行计划生育。 社会公德是千百年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社会的基石和支柱之一。因此,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