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及应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50933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中语文“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及应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要,从“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这里所提到的“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被普遍当着三维教学目标使用。这里的三维课程目标,是就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而言,如果把课程目标直接拿来作教学目标,并套用到一篇篇教学设计中,则就是盲从了。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课程性质

2、,它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工具性看,语文学科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很好地阅读和表达。学生在学习教材时,首先是感知字词句篇、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逐渐积累并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有了一定的储备,就可以通过对教材中文本的感受理解和自身的生活实践,不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从人文性看,语文学科学习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道德品德情操的重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和

3、理解文本中形象,并把这种认识和理解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2系起来,形成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品德情操。所以,从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来看,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对教材的感知中积累知识、在对教材的感受理解中形成能力、在对教材的感悟中形成审美能力和道德品德情操。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三感”式教学目标设计,即从感知层次、感受层次和感悟层次三个维度拟定教学目标。感知即感觉,指文本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受指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所得到的体会、认识和影响;感悟指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或领悟。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后一层次目

4、标达成基于前一层次目标达成。通过对“三感”目标的实现,达到最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三感”式教学目标符合语文学科课程特点。语文学科课程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感”目标中的“感知层次”紧扣工具性特点,注重对语文知识、语言形式、文化现象的积累,为生活中的阅读、交际、表达储备材料、准备条件。 “感受层次”则注重对文本中所运用的技能方法、所表现的形象情感理解和感受,既考虑到工具性,又兼顾到人文性。 “感悟层次”从人文性出发,注重由此及彼,有个性的阅读,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丰富思维和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情感价值。这种感悟是由学生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因此也彰显了学生个体情感特征。

5、其次,“三感”式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认知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字词句篇的3感知积累,到对文意的理解,再到对表现形式、形象特征的把握,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感悟认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之中。 “三感”目标的提出,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由感知文本到感受文本,再到感悟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并由对教材的学习,延伸到应对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三感”式教学目标更适合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实际,使课堂教学思路更为清晰。与“三感”式教学目标相比,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以网状交叉分布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不明显。 “三感”式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三个层次目标大体可按时间先后逐一达成,课堂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几年来,我始终坚持“三感”式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运用,一方面突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自己教学内容上的亮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成效显著。特撰写此文,与各位同行交流。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责编 / 齐鲁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