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8 第二章 建设条件一、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本项目位于肥西县和庐江县境内,是肥西县和庐江县之间交流的主要通道,且是合肥市经由肥西县通往庐江县的重要干线公路。根据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确定合肥市区、肥西 县、庐江县、舒城县为本项目直接影响区,合肥市域其他地区为项目间接影响区。项目影响区示意图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 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 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肥西县为合肥市下辖县,毗邻合肥市,交通便捷。经过
2、多年发展,肥西县的旅游业、工业、农业都得到了稳步发展,该县已成 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公路运 输是该县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沿江开放开发经济区,全县进入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 东临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南近 “黄金水道” 长江。此地素有“ 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该县地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交汇点,交通十分便捷,其中公路运输占很大比例。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 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舒城山川秀 丽、多景齐观 ,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公
3、路运输对于一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随着 2011 年 8 月行政区划的调整,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庐江县受合肥市这一区域中心的辐射将显著增强,两地之间 人员与物资的流动也势必进一步密切。本项目是合肥市“ 一环十射七 联” 骨架路网中“S6(S103,合肥 -庐江方向的放射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市域骨架路网布局、 强 化合-庐联系、落 实合肥市南向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本项目对促进三河镇等沿线风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展 现合肥新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 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一)项目区域路网现状与本项目主要相关公路有 S103 老路、合安
4、高速、G206、六舒三公路、S319、S316 。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9 项目周边公路网1、S103S103,起点 为 肥西县上派镇,途经庐江县、枞阳县、铜陵市、青阳 县、黄山市黄山区, 终点为黄山市屯溪区,全长 353 公里。合铜路,作为省道 S103 组成部分,北起肥西县上派镇,南至 铜陵长江大桥桥头,全长 123.6 公里。本项目为 S103 合铜路肥西 县上派镇至庐江县南外环线段改建工程,全长约 61.190 公里,是连接合肥市、肥西县与庐江县 的主要通道之一。老合 铜 路采用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速度 8
5、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 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 10.5 米。经现场踏勘,发现老路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如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车辙、 唧浆等病害。2011 年路段日均混合交通量约5635 辆(折合小客车、下同)。2、合安高速合安高速,北起合肥郊区合宁高速公路小西冲,南与安庆长江大桥北岸公路接线工程相连,是安徽省规划的“ 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纵二”的组成部分,是贯穿安徽省南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中轴线。 2002 年 9 月底建成通车,双向四 车道,全长 174 公里。合安高速小西冲至马堰段作为合安和京台高速公路的共线段,近年来交通量发展迅速,在2003 年-2011 年期间,
6、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为 9.5%左右,2011 年路段交通量已达到 31543 pcu/d。合安高速小西冲至马堰段“四改八” 改建扩容工程已被列入安徽省 “十二五”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中小西冲至方 兴大道段“四改八”改扩建工程已于 2012 年 8 月建成通车,方兴大道至马堰段也正在开展“ 四改八 ”改扩建工程前期研究工作。3、G206G206 安徽段途经宿州、蚌埠、淮南、合肥、六安、安庆、池州七个地市,全长约 601 公里,是安徽省干线公路网中的中轴线, 连接了省会合肥和皖江城市带“ 沿江轴线”中安庆、池州以及皖北城市群中宿州、蚌埠等城市。G206 在合肥、六安境内路段均为二级公路,路基
7、宽度 18 米,路面宽度1415 米。 2011 年合肥至六安段日均混合交通量约 11165 pcu/d。4、S351S351 即六舒三公路,起点为六安市,途经舒城县,终点为合肥三河镇,技术标准为二级,路基宽 17.0 米,路面宽 14.0 米,老路路面为沥青路面,目前本项目路段交通量增长迅猛,2011 年路段日均混合交通量达到 7800pcu/d。目前 S351 正在开展一 级公路改建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全线拟采用设计 速度 80 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 24.5 米标准建设。5、S319S319,即 军二路,起于无为县二坝,横贯无为县、 庐江县, 终于舒城县军埠,
8、全长约 146 公里。其中三级公路 41 公里,路基 宽 9 米;二级公路约 105 公里,路基宽 1215 米。2011 年路段日均混合交通量约 10545 辆。6、S316S316 即巢庐路,起自巢湖市居巢区,途经散兵、高林桥、槐林、沐集、石山、冶山,终于庐江县城,路线 全长约 80 公里。全程二级公路,路基 宽 15 米,路面宽 12 米。2011 年路段日均混合交通量约 7062 辆。目前,S316 正在开展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全线拟采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0 用设计速度 80 公里/小时,
9、双向四 车道,路基宽度 24.5 米标准建设。(二)项目区域路网规划1、合肥市“十二五”公路发展规划根据合肥市“ 十二五” 公路 发展规划,至 2015 年,合肥将形成“一环十射七联” 的骨架路网布局。一环:外环快速通道:立足“ 大合肥,大交通”,是合肥市域外围城镇之间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快速旅游通道,对合肥市各方向的 过境交通也能起到一定的分担作用。十射:S1:G206 合肥北段,合肥- 淮南方向放射线;S2:X008,合肥-淮南方向的放射线,省道网 调整后编号为 S102;S3:S101,合肥-定远- 蚌埠方向的放射 线;S4:S331,合肥-巢湖方向的放射线;S5:S105,合肥-巢湖方向
10、的放射线;S6:S103,合肥-庐江方向的放射线;S7:G206 合肥南段,合肥- 桐城-安庆方向的放射线;S8:合六第 2 通道,合肥 -六安方向的放射线;S9:G312 合肥段,合肥 -六安方向的放射线;S10:合肥-寿县方向的放射线,省道网调整后的编号为 S346。七联:L1:S311,北部城 镇东西方向的 联络线;L2:X024,市域南北方向的联络线,省道网 调整后编 号为 S240;L3:市域东西方向的联络线,省道网 调整后编号为 S345;L4:X058, 合肥- 滁州方向的放射线,省道网调整后编号为 S312;L5:滨湖新区与外环快速通道之间的连接线;L6:在 X050 基础上改
11、建形成,西南部城镇间的联络线,省道网调整后编号为 S242;L7:X042,西南部城镇间的联络线,省道网 调整后的 编号为 S243。合肥市“一环 十射七联” 的骨架路网布局,如下图所示:S103 为“一环十射七联” 骨架路网中的 S6,是合肥-庐江方向的放射线。2、庐江县城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5 年)根据庐江县城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5 年),规划期内建设“六纵八横” 的县域干道格局。“六纵”为:沪蓉合铜高速公路、金牛乐桥罗河线、S103 省道、白山中心城区沙溪线、盛桥中心城区矾山线、盛 桥白湖黄屯砖桥线。“八横”为:同大盛桥巢湖 线、 汤池石头盛桥巢湖线、汤池中心城区盛桥线、
12、合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1 铜高速中心城区无为线、柯坦中心城区白湖线、乐桥龙桥线、 罗河黄屯线、北沿江高速。庐江县县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S103 为“六纵八横” 的县域干道格局中的 “纵三”,是贯穿庐江县域的南北向干线公路。(三)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是合肥市“ 一环十射七 联” 骨架路网中“S6(S103,合肥 -庐江方向的放射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市域骨架路网布局、强 化合-庐联系、落 实合肥市南向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同 时,本项目对促进 三河镇等沿线风景区的旅游 经济发展,展 现合肥新形象将起到
13、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一)地形地貌项目位于合肥市西部,北纬 31503201,东经 1165011701之间。区域地貌江淮波状平原,其岗 、坳相 间,波状起伏,残丘零星分布其间。项目区域内地貌简单,为路线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图(二)气象、水文项目区域属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区内总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 14.615.7 ,极端最高气温为 42(七月),极端最低气温(1 月)-20 。区域内年日照时数为 20002300 小 时,年无霜期 210230 天。项目区域内雨量较充沛,多年平
14、均降水量 989.31153.6mm,各地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 58月降水量较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5060%, 12 月至翌年 1 月降水量最少。多年年均蒸 发量为1409.81459.4mm 之间, 68 月蒸发最强, 12 月 2 月蒸发最弱。年平均相 对湿度为 7679.5%。项目区域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区域内人工沟渠交错,水网密布,构成 较为发达的地表水系。路线沿线河流主要有杭埠河、丰 乐河、白石天河、罗埠河、舒庐干渠等。根据安徽省内河通航标准,杭埠河为级航道,丰乐河为 级航道,白石天河 为 级航道, 罗埠河为级航道。本项目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
15、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2 项目影响区域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一般构造裂隙水和红层孔隙裂隙水四类。路线沿线河流主要为排灌水渠,水渠水位、流量随降雨和泄洪、灌溉的变化而变化。改建工程所遇水系采取桥涵跨越措施,因此,河流水位的变化 对改建工程基本无影响。(三) 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路线区域地层跨华北地层区、北淮阳地区及扬子地层区。区域地 层自上太古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沿线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局部裸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路线经过地区的岩石建造类型有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和沉积岩建造三种,岩土工程分类为坚石和次坚石二类;土体
16、有松土、普通土、硬土三类仅 有少量软弱土、膨 胀土分布。因此,区内岩土体条件良好。2、地质构造a、断陷路线区域大地构造位置跨中朝准地台江淮台隆与秦岭地槽褶皱系北淮阳地层槽褶皱带二人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路线区域是合肥断陷盆地的一部分。断陷位于工程沿线 K0+000K20+049 段,断陷内堆积了白垩系、下第三系的陆相碎屑物,总厚度3000m。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早中侏罗世,断陷仅发育于蜀山断裂之南、六安深断裂之北约1500km2 的狭长地带;晚侏罗世,断陷范 围整体扩大,基本轮廓形成,面积已达 18000km2;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早期,断陷中心向北推移;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断陷逐渐萎缩,直到晚喜
17、 马拉雅运动才最终结束该断陷的发育历史,面积 20000km2。b、坳陷:坳陷位于工程沿线 K20+049K50+388 、K57+957K60+614,坳陷 为侏罗系上统毛坦厂组(J3m)粗面 质 和安山质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产状紊乱,倾角 1025,走向北 东,倾向南东居多。c、断层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断裂主要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早期,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 3 组断裂,多为隐伏断层, 对路线 方案布设影响不大。区内主要的深、大断裂 为郯庐断裂。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十分重要的断裂带活动性断裂,其贯穿安徽中部,走向3035, 宽 2040km。断裂 带在安徽境内
18、由四条断裂构成,自西向东由五(河)合(肥)深断裂、石门山断裂、池(河)太(湖)深断裂、嘉(山)庐(江)深断裂组成,其中嘉(山) 庐(江)深断裂位于评区外围。 五(河)合(肥)深断裂在 K4+450 处与工程沿线 斜交,是郯 庐断裂带的西界断裂,走向北北东,断裂面近直立,自五河县城南, 经合肥市、舒城县城,消失在大 别山区的山七里河一 带,长约 350km。北段主要发育于五河群中,沿线地层揉褶、岩石破碎并糜棱岩化, 卫 片上有清晰的影像显示。 石门山断裂在 K17+062 处与工程沿线 斜交,是断裂 带规模较大的次级断裂,自苏皖交界处天井湖起,向南经五河县朱顶、明光市石 门山、定 远县桑涧子至舒
19、城 县三河镇一线, 长约 175km。走向近 SN,向西倾,断裂西侧为五河群,东侧为白垩系,于石 门山北麓可 见早元古代白云山组逆冲于早白垩世新庄组之上,两者接触界线处 断层泥发育。 池(河)太(湖)深断裂在 K44+841 处与工程沿线 斜交,由北向南 经定远县池河,肥东县西山驿,伸展到大别山东南麓的桐城至太湖一线,西侧为红层, 东侧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断裂走向 NNE,微向西陡倾,沿断裂变质岩破碎成角砾,胶结 后再破碎,白垩 纪红层小褶 皱发育,次 级断裂面发育有水平、斜向及垂向擦痕。d、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 质 安山岩路线区域局部路段有安山岩出露。安山岩属于八类土(特坚石),此类土的级别是
20、 XIV-XVI, 包括安山岩、玄武岩、花 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 辉绿岩、玢岩、角认岩等。坚实系数 18-25, 密度2700-3300kg/m3,需用爆破方法开挖。微风化的安山岩属于七类土(坚石),级别 X-XIII, 包括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 的白云岩、砂岩、 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等, 坚实系数 10-18, 密度 2500-3100kg/m3,也需用爆破方法开挖。弱风化的花 岗岩属于六类土(次坚石), 强风化安山岩根据具体程度可以是四类(砂砾坚土)或五类(软石)。开挖后的安山岩可以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合铜路(肥
21、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膨胀土根据沿线地质调查与分析,膨胀土几乎分布于全线老路基的两侧。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粘土、粉质粘土构成, K0+000K18+000 段上部粘土属中等膨胀土,K18+000K21+000、K35+300K61+000 段属弱膨 胀土(其中 K44+840 罗埠桥附近层粉质粘土为非膨胀土)。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斜 长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高岭土 为主,这些矿物组份有很强的亲水性,因而含水量发生变化时,易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即膨 胀或收缩,从而形成对工程构筑物的破坏,如 墙体开裂、路面开裂形
22、变 、边坡失稳等。对于路基和路堤段应采取相关工程措施并实施生物措施进行防护,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以减弱膨胀土的危害。当作 为路基填料时,需 掺灰等 进行改性处理,路面底基 层采用石灰土封闭等措施。 软土软土主要特征反映在五个方面: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低 强度。软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承载力不足和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开裂、路基变形、路堤滑移等。沿线软土主要集中于K21+000K21+900、K22+300K23+300 、K23+800K24+600、K27+700 K35+300 段,大部分厚度较厚。 建筑及生活垃圾K4+450K4+600、K5+100K5+160
23、 、K52+430K52+460 东侧及 K52+800K52+830 东侧地段堆积大量生活和建筑垃圾,路基施工时应予以清除。3、地震沿线所经区域处于华南地震区铜陵扬州地震带,地震活动较频繁,但不强烈。根据多年的地震记载,本区域历史上曾发 生多次地震,最大震 级 5.5 级。根据国家技 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分区为 0.10,基本烈度为度,设计特征周期 0.35s,全线场地类别主要 为中软中硬场地,地震活动性一般,区域地壳稳定性为较稳定。因此,本段路线适宜公路建设。4、工程地质条件路线经过地区为江淮平原地质区,沿线土体主要为可塑硬塑状
24、粘土及可塑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沿线除位于罗埠桥附近的比较线段(BK44+500 BK44+900 段夹软塑粉质粘土和淤泥)承载力较低外,其余地基承载力均可满足路基设计要求。沿线稳定地下水位埋深相对较深,对路基设计基本无影响(沟渠处地下水埋深较浅)。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根据地形、地貌、岩性等特征,将沿线分为岗地地质区和河漫滩地质区。其中 K0+000K18+000、K38+000 K44+800、K45+100K61+000 以及BK43+586.924BK44+500 段为岗地地质区,K44+800K45+100 和 BK44+500BK45+100 为河漫滩地质区。 K0
25、+000K18+000 段:K0+000 K18+000 沿线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分布标高11.743.2m。最高点位于 K0+000 北侧的岗地,标高为 43.2mm;最低点位于工程沿线 K18+000 附近,标高 为 11.7m。该段地貌为江淮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沿线主要为农田,局部线路附近有小山包,种植农作物,土质表层为灰褐色的耕植土,松散状,湿,含植物根系, 性质较差,建议清除。 K18+000K38+000 段:该段拟扩建的公路经过河漫滩、一 级阶地和二级阶地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局部受河流和浅部冲沟的影响。沿线地段地形波状起伏,依勘探孔孔口地面高程 计,勘探孔口高程一般为 4.09
26、20.21m,最大高差 为 16.12m,为 1985 年国家高程系统。沿线主要为农田,种植农作物,土质表层为灰褐色的耕植土, 以粘性土为主,包含植物根、碎砖、石等,水塘和河沟底部分布有淤泥质土,性质较 差,建议清除。其下为灰黄色粉质粘土,流塑软塑状态。湿,干 强低、 韧性低。下部为褐黄色粘土夹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K38+000K61+100 段:此段沿线总体特征是南北两端高中部低,分布标高 8.358.4m ,最高点位于 K52+500 西侧的 岗地,标高为 58.4mm;最低点位于工程沿 线 K45+000 两侧,标高为8.3m。该段地貌为江淮丘陵,地势起伏
27、较大,沿线主要为农田,种植农作物,土质表层为灰褐色的耕植土, 以粘性土 为主,包含植物根、碎砖、石等,水塘和河沟底部分布有淤泥质土,性 质较差,建议清除。5、地基土分布及特征根据钻探、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现将沿线地层进行描述如下: K0+000K18+000、K38+000K61+100 段(合肥建材地 质工程勘察院):1层种植土:灰黄色、灰褐色、灰色,松散或 软塑,含大量植物根系,分布于老路两侧农田,层厚约 0.300.60m。2层填筑土:灰黄色、黄灰色、灰褐色、灰色,稍密-中密状态,主要分布于沿线的老路基,表层 15cm 为沥 青, 1570cm 为灰土,下部为素填土,
28、主要成分为粘土,呈稍密 -中密状态, 层厚约0.39.0m。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4 3杂填土:杂 色,松散状态,主要成分 为粘性土夹碎石或砖块以及建筑或生活垃圾,主要分布于沿线老路基两侧的居民楼房前,层厚 0.64.1m。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灰褐色、灰色,可塑状态,中等偏高 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 夹高岭土,除 K44+840 罗埠桥附近层粉质粘土不具膨胀性外,其他区域均具弱膨胀性,层厚 0.54.6m 局部地段未揭穿该层。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灰褐色、灰色,软 塑状态。含 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
29、土,不具膨胀性,属高压缩性土,仅分布于 K44+840 罗 埠桥两侧,层厚 0.82.8m。2层淤泥:青灰色,饱和,流塑状 态。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具臭味,属软土,高压缩性,分布于K44+840 罗埠桥两侧和沿 线沟塘底部, 层厚 1.11.3m。1层粘土: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状 态,中等 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土,主要分布于 K0+000K18+000 段,属中等膨胀土。几乎分布于全线老路两侧。层厚 0.53.1m。2层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状 态,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夹高岭土,K0+000K18+000 段属中等膨胀土, K38+000K61+000 段属
30、弱膨胀土。几乎分布于全 线,局部缺失。层厚 0.512.0m,大部分地段未揭穿。层泥质粉砂岩:褐 红色,密实状态,表部已 风化成壤及砂,无水可钻进,含云母碎片及黑色矿物等, 风化程度不一,局部夹有原岩碎屑。本次勘察仅 K0+700K1+000 段有揭露但未揭穿。1层强风化安山岩:淡黄、褐红色,密实状态,表部已风化成土状,干钻钻进困难,风化程度不一,下部呈团块状,本次勘察仅局部揭露,大部分钻孔未揭穿该层。2层中风化安山岩:青灰色,灰白色, 坚硬状态, 块状构造,沿线局部地区裸露,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 K18+000K38+000 段(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层 杂 填 土 (耕 土 )(Qml
31、)层 厚 0.40 8.20m,层 底 标 高 1.51 18.11m。灰 黄 色 、灰 褐 色 ,湿 ,松散 或 软 塑 状 态 。以 粘 性 土 为 主 ,包 含 植 物 根 、碎 砖 、石 等 。水 塘 和 河 沟 底 部 分 布 有 淤 泥 质 土 。1层粉质粘土 (Q4al)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层厚 0.008.20m,层底标高为-5.487.94m。灰黄、灰褐、青灰色,软可塑状态。湿,干强低、韧性低,含氧化铁等。2层粉质粘土(淤泥 质粉 质粘土) (Q4al)该层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地段。层厚0.0011.80m,层底标高-6.49 3.64m。青灰、黄灰色,流塑软塑状态,湿,稍有光泽
32、, 韧性低等,干强度低等,含氧化铁、高岭土、粉细砂、有机质及腐烂物等,有臭味等。层粘土夹粉 质粘土(Q 4al)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层厚 0.005.30m ,层底标高为-4.194.62m。灰褐、黄褐色,黄灰色,可塑硬塑状 态,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等。 层粉质粘土 夹粉土、粉细砂(Q 4al)局部地段缺失。层厚 0.505.70m ,层底标高-7.113.32m。黄灰、灰褐色,可塑状 态或稍密中密状 态,湿 饱和,稍有光泽,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中等,含氧化铁、高岭土等。此 层局部地段揭露有 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和粉细砂,软塑或松散稍密状态。 层中粗砂夹 粉土
33、 (Q4al)此层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地段,该层未揭穿。褐灰色、黄灰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状态,含石英、云母等,间夹薄层粘土、粉质粘土,混有 钙质结核和少量砾石等。1层粘土(Q 4al)主要局部分布于二 级阶地地段。层厚 0.502.80m ,层底标高为-5.0315.35m。黄褐色,黄灰色,可塑状态,有光泽 ,干强度高,韧性高;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等。2层粘土(Q 4al)主要分布于二 级阶地地段, 该层 未揭穿。褐黄褐色,黄灰色,硬塑状 态,有光泽,干 强度高,韧性高;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等,局部夹粉质粘土。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报告表。根据钻探、原
34、位测试、土工 试验结果,以及我院在这一地区的工程经验,现提供地基土有关设计参数如下表:1 K0+000K18+000、K38+000K61+100 段(合肥建材地 质工程勘察院):序号 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k(Kpa) 压缩模量Es(MPa) 粉质粘土 120140 6.01 粉质粘土 80 4.02 淤泥 60 3.01 粘土 180200 7.52 粘土 220240 10.0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20 18.01 强风化安山岩 350 20.02 中风化安山岩 800 微压缩性2 K18+000K38+000 段(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序号 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k(K
35、pa) 压缩模量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5 Es(MPa) 杂 填 土 (耕 土 ) 未经处理,不宜采用 1 粉质粘土 120 5.5 2 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 60 2.0 粘土夹粉质粘土 200 9.0 粉 质粘土 夹粉土、粉细砂 150 7.0 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和粉细砂 80 3.5 中粗砂夹粉土 210 11.0 1 粘土 200 10.0 2 粘土 260 13.07、基础设计根据现场勘探、测试及室内土样常规试验、 胀缩试验并结合合肥地区经验,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对本项目
36、土层性能判定如下:1 K0+000K18+000、K38+000K61+100 段:1)1层粘土属中等膨 胀 土, 2层粘土 K0+000K18+000 段属中等膨胀土,K38+000K61+000 段属弱膨胀土。 层粉质粘土除 K44+840 罗埠桥附近 层粉质粘土为非膨胀土外,其他区域均具弱膨胀 性。2)其它土层均为非膨胀土。K18+000K38+000 段:1)建议在老路基处的地段宜挖除或部分挖除层杂 填土(耕土), 场地分布有水塘及水沟地段施工时应挖除底部的软弱土,然后采用素土进行分层碾压回填,回填时应控制好回填土的质量,部分挖除填土层的地段应对原填土层进行碾压,原路基土是否利用应通过
37、检测确定。2)K21+000K35+300 之间,局部分布有软土层,如道路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搅拌桩或设置临时路面,待沉降稳定后再铺设 正式路面。 3)拟建场地、 1、2层粘土具有中等膨胀潜势,属中等膨 胀土,设计时应按膨胀土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路基开挖时 ,地基土 严禁长时间暴露或浸泡。四、 沿线环境敏感区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项目的建成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 业机会,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积极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但公路建 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
38、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公路修建不可避免的侵占农田及绿地。 公路建设时期给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不便。 公路建 设时 期的填方、挖方,势必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干 扰水循环,从而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 长规模。 公路运营时期,汽车噪声及排放的尾气,洗 车污 水带来的土壤铅污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植物栖息、植物生长的 环境。从环保角度考虑,本公路的设计,以确保将工程建 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一)公路选线尽量做到1、少占良田、林地,尽量占用难以为农业所利用的荒地及低产农田;2、避开、绕过文物古迹;3、避
39、开人口密集区、学校、机关医院等环境敏感小区;4、避开重要基础设施,如铁路、高压电网、 输油管线、电缆,大型工矿企业;5、避开自然保护区;6、尽量减少居民搬迁数量。(二)公路工程设计中的环保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是公路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高度重视。公路环保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噪音的防 护措施;第二, 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措施;第三, 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设计;第四,防止空气污染设计;第五,绿化美化设计等。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注意:1、在人口稠密地段应重视隔音防噪工程设计;2、重视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为地表洪水设置足够的泄洪构造物,以保证水流的畅通,避免洪水对公路的破坏和造成地表水土流
40、失。在农田区段,公路 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并保证农田灌溉系统的畅通,减少对农 田水利设施和条田的切割;3、在人口稠密区和农田区应为车辆、 农机设置足够的桥、涵、人畜通道,以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不便,减少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4、合理进行纵断面设计,控制纵坡与坡长,降低车辆 爬坡的废气排放量;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6 5、绿化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隔音防噪、减少水土流失、保证路基稳定、保护自然生态、 创造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将公路 绿化工程设计作为一项综合设计项目,完善 绿化工程具体设计内容。(三)
41、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及措施本项目地处江淮湿润区,易涝易旱,冬季常受 轻冻影响。公路建设会对植被和自然沟渠产生一定的切割,施工中应尽量减少 对自然沟渠和植被的破坏,保证公路桥涵通道的建设尽量在春耕之前完成,以免影响农田排灌及汛期排洪。在人口稠密的环保敏感区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粉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施工中,大量建筑材料的调运及人员流动,会增加施工段的交通量,提高车辆的拥挤度,应加强交通管理,尽量保证交通畅通。施工中,沥青拌合站、堆料厂, 应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 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和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会扰乱沿线居民的安静生活,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
42、噪声。在人口稠密区,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四)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公路营运期间,汽车废气排放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局部污染,汽车噪音亦将干扰居民的生活。 应视交通量、人口密度、污染程度以及环境条件分别采取 绿化、种植林 带、搬迁个别住户,直至采取适当的隔音工程措施。这样 可以减少废气和噪音的影响并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在营运期间还应有计划地进行环境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公路营运后对沿途生活服务设施应进行严格管理,妥善处理生活和洗车废水以减少对附近环境影响。对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运输,公路管理和公安等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以防危险品的意外泄漏造成对环境的影
43、响和对公路的破坏。五、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及预测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路交通量得到了较快发展。S103 在 2000 年至 2001 年交通量在 5000 辆/日(折算小客车,下同)左右,随着 2002 年合安高速公路通车和 2005 年庐铜高速公路通车,路段交通量向高速公路 发生转移,其中 货车转移比例高于客车。近年来路段交通路基本 维持在 35004000 辆/日左右。在 调查车辆中,客 车占 51.4%,货车占 48.6%。通过累加趋势型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得到本 项目未来年交通量预测最终结果见下表:交通量预测最终结果 单位:辆/日,小客车特征年 路段 客车 货车 合计起点-与现
44、状 S103 交口 4648 4196 8844与现状 S103 交口- 严店互通 5041 4382 9423严店互通-三河镇 4676 4234 8910三河镇-北外环路 4206 3752 7959外环北路-终点 4292 3796 80882015 年路段平均 4429 3954 8383起点-与现状 S103 交口 6804 5700 12504与现状 S103 交口- 严店互通 7414 5965 13379严店互通-三河镇 6849 5754 12603三河镇-北外环路 6120 5067 11187外环北路-终点 6253 5129 113822020 年路段平均 6466 5
45、354 11820起点-与现状 S103 交口 10672 8297 18969与现状 S103 交口- 严店互通 11723 8714 20437严店互通-三河镇 10748 8382 19130三河镇-北外环路 9493 7301 16795外环北路-终点 9721 7400 171212029 年路段平均 10089 7754 17842起点-与现状 S103 交口 12436 9374 21810与现状 S103 交口- 严店互通 13736 9875 23611严店互通-三河镇 12530 9477 22007三河镇-北外环路 10978 8178 19156外环北路-终点 1126
46、0 8296 195572034 年路段平均 11714 8722 20436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 2034 年本项目路段平均交通量达到 22978pcu/d(其中高峰期达到26321pcu/d),总体交通需求较大。 参照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四车道一级公路适应交通量为 1500030000pcu/d,因此项目全线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交通量预测结果将为路面结构设计轴载计算提供直接依据。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南外 环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六、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影响本区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有岩性、地貌、构造
47、、地震等。本项目沿线地形总体比较平缓,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对施工有利。但东南季风、造成阴雨绵绵,形成本地区公路建设的不利季节为 58 月;夏秋地温高,易引起沥青路面泛油。路线经过地区为江淮波状平原地质区,本项目沿线主要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土为软土和膨胀土,局部堆积大量建筑和生活垃圾。软土主要零星分布沟塘处和罗埠河两侧,为桥梁所跨越, 对本工程影响不大。沿线大部分为膨 胀土,路基可通 过掺灰处 理。局部堆 积的大量建筑和生活垃圾应予以清除。K0+000K18+000、K38+000K61+100 段沿线土体主要 为可塑硬塑状粘土及可塑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 好。除位于 罗埠桥附近的比 较线段(BK44+500 BK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