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结构与教育从数量上来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基数大,每年人口的增长数比较多。但是近年来,人口增长的势头趋缓。根据 2000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和 65 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 126 亿和 8 600 万,分别占总人口数的 l0 和 7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比较大,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对的优势比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也在加快。我国的人口地域分布很不均匀,东部人口密集,西部的人口密度却很小。在质量方面,我国人口的质量比较低,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比较低
2、。大量独生子女的存在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自 l979 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独生子女的数目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大量独生子女的存在,对我国人口的质量产生了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力水平以及教育成就高于同龄人口的平均水平,心理成熟年龄也比同龄人口有所提前。虽然独生子女问题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争议,但是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政策对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有积极的影响。从数量上来看,人口对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作用就是教育要受教育适龄人口数量的制约。教育规模的发展总是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口能接受教育。如果一个国家教育的适龄人口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那么该国教育规模的扩大就比较困难。如果一个国家教育的适龄人口
3、数目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那么国家面对社会对教育越来越旺盛需求,就必须扩大教育的规模以满足国民的需要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教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的增长,所以人口数量的一些波动对教育规模的影响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普及化在我国的实现,教育适龄人口的数量将对我国的教育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市场呈现的是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教育的规模,以缓解我国越来越激烈的教育的供求矛盾。 教育适龄人口的数量,不仅对教育规模的大小有影响,对教育的经费问题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国家如果要保证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教育,就必须投入越来
4、越多的教育经费来支持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其它各项设施的建设。我国的国家拨款还是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还比较小。在生均拨款不变的情况下,在校生数量越多,国家投入该校的教育经费必然就越多 人口流动的趋势总是从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区域。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情况中看出来。人口稀少的地区,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相应的经济也比较落后。人口稀少的客观情况,会对这个地区高等学校的招生情况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我国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知名大学,但是它们的招生情况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知名大学来说,就不是那么理
5、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报考大学,必然要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如果去地广人稀的西部就读大学,那么他们就业的前景一般不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选择机会多。就拿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交流会来说吧,很多重要的人才招聘会都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高校集中的大城市进行,就读于这些城市大学的高校毕业生相对其他偏远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就有更多的优势和便利。由于国家对高校的拨款是按照高校的在校生的数量决定的,所以只有那些在校生规模大的学校获得的国家拨款比较多,办学条件比较好。我国西部大学由于平均各校在校生规模不如东部大学,所以它们在获取国家拨款的情况下就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最突出的
6、不合理现象表现在城乡之间,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以来,走的是一条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快速发展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和城市一起加入到富裕的地区当中,一部分农民也率先进入富裕者行列,但其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近来又有所下降。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事定统计年鉴,1998-2000)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通中学从 1997 年的 108下降到 1999 年的 94,3 年下降了14 个百分点;小学从 1997 年的 208 下降到 1999 年的 1994,
7、3 年下降了 086 个百分点,下降水平均高于全国(中学 3 年下降了 1 个百分点,小学 3 年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从 2000 年开始,全国基础教育各级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又有所回升,但增长幅度均不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市、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尤以东西部的差距更为明显,胡鞍钢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指出,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相对差距十分显著,西部地区知识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而西部地区是中国知识资源最
8、贫乏的地区,也是知识发展差距量大的地区。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不可能产生缩小的趋势,若干年以后,必将对中国综合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里仅以各区预算内生均经费和校舍情况的差异为例来说明。首先,各地区预算内生均成本差异较大。1995 年,我国各地初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平均值为 507 元,最高的是上海 1590 元,最低是安徽 322 元,前者为后者 495 倍。同期全国小学预算内生均经费最高为 1248 元(上诲) 是最低的 145 元 (河南)的 861 倍。其次,各地区的学校房屋质量亦有差距。就全国而言,从校舍中的危房面积看,1997年全国普通中学的危房面积所占的比例为 097,小学生危房占校舍建筑面积的1.01。就东、中,西部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通中学的危房比例为 078,中部地区比例为 0.91,西部地区高达 3.69,西部是东部的近 5 倍。东部地区小学的危房比例为0.77,中部地区为 072,而西部地区高达 406,西部是东部的近 6 倍。总之,人口结构的分布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83(2)郭从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