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 10 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
2、,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三、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具体措施: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时安
4、排:共计约 60 课时准备课约 2 课时位 置约 4 课时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10 课时认识物体和图形约 2 课时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20 课时1120 各数的认识约 4 课时认识钟表约 3 课时20 以内进位加法约 12 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 1-10 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 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
5、了 110 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把握好教学要求。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对 110 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 110各数。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
6、“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110 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师生互动过程:一、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
7、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指名学生回答) 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二、 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
8、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 个同学在踢球;有 4 朵葵花;宣传栏上有 5 个大字;花坛里有 6 朵花;天空有 7 只鸟;楼边有 8 棵树;校园里有 9 个学生; 10 个人等)。然後让同桌再互相说。2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3扩展训练:(1)关于方位的认识: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2)动脑动手:1. 你喜欢画什
9、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2、练习 2 第一、二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比多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 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师生互动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一)、教学“同样多”故事三个猪兄弟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
10、,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二)、操作(教科书第 8 页“做一做”第 1 题)1、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 1 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三)、教学“多些、少些”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2、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四)、操
11、作(“做一做”第 2 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 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 1 行摆 5 个,在下面摆,要比多 1 个。第 2 行摆几个?2.第 1 行摆 4 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 1 朵,第 2 行摆几朵黄花?二、运用新知1、第 3 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第 4 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 5 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
12、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目标
13、: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 、 “下” 、 “前” 、 “后” 、 “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 4 课时上下、前后、左右各一课时上下1 课时前后1 课时左右1 课时第一课时 上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学生
14、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师生互动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探究新知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1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 、 “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2、打开书第 1 页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三、活动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拍手游戏(1)师发口令,上,下拍手。(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下、下关系的画。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一句
16、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前后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师生互动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 5 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 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 (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
17、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挂图小花狗、小黄狗、小白狗,小黑狗参加游泳比赛,游泳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游在最前面是谁,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狗游第几?小黑狗第几?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3、游戏:(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 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 5 个不同的地方) ,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 ,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
18、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 ,终点站是“动物园” ,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 ,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通过游戏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左右教学目标:1、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师生互动过程: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1、感知左手和右手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