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2.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70957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工业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核工业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核工业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核工业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核工业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能的高技术性与现代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重要领域一样,原子能工业也是当代高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行业与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前进与创新的先进核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核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水平,决定并标志着一个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先进核反应堆的核电站就是依靠核领域的高科技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核行业的基础是高科技,离开了高科技就没有核工业行业及其所属产业。从上述各点不难看出,核工业及其所属产业的发展,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全局与未来的长远利益,因此,核工业发展的决策属高层次的“国家级决策”(战略决策)。从核工业自身内涵的突出特点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在取得政治、军事、

2、经济、社会、环境五大重要领域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优质发展中,核工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工业部门的特殊的战略地位。认清了战略地位,还需要果断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深入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要总结各国的和历史上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发展的规律,把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针对我国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提出正确的科学的依据;二是根据领导层对事物全局作总体的把握做出决断,由此产业的决策可能会较少失误。前者体现了以科学技术和资本经济为基础的技术决策咨询作用,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后者则体现了以权力为基础的决策执行作用,可以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性。 国家决策者只有把

3、知识和权力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才能形成既具效率又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攻坚力量。转自中国科普博览网站核能的战略地位发展核能,必须从本质上,从思想认识上,要看清核能的战略地位。因此,需要对核工业的战略地位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再认识:1关于行业功能的特殊性和效益的完备性核工业行业中,就核军工产业而言,其主要产品(三弹和两舰艇核动力)具有直接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功能,体现的效益是增强国防力量的军事效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政治效益;就核电产业而论,其主要产品核电具有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特殊功能,体现环境效益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其他核技术与产品来说,体现了提高工农业和国民经济各行业乃

4、至全民族和全社会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水平的社会效益。即,核工业行业的产业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环境五大重要领域中,均可取得明显的效益。功能的特殊性和效益的完备性,体现了它的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是任何其他行业都无法替代的。 2关于产品的特殊经济性核电产业,由于投资额大,建设周期与投资回收期限均较长,近期看不到明显效益,其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将在已具相当规模的中远期未来才能明显发挥,因此,产业发展初期,需要资金的高额投入。如果以“核电比煤电贵”为理由反对发展核电,那么,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汽车比牛车、马车贵,可最终还是大量地生产和使用了汽车;飞机又比汽车贵得多,可人们还是大量地制

5、造了使用了飞机,等等。人们应该转变“核电”的价值观念,确立“核电”的评价准则。3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资源与环境的特殊使命在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发展核能(核电、核热)是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众所周知,核电和水电都是清洁安全的能源,而水电又是可再生能源。立足未来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着想,提高能源产量,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90 年代煤炭约占 76%),珍惜化石燃料资源,保护环境免遭严重污染、维系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额每年达 1000 亿元),

6、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当前全国铁路约 40%以上的运力在运输煤炭),提高经济质量和生活质量等特殊使命自然落在核电和水电身上。但因水力资源总量有限(并非地域分布不均衡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困难),而使上述特殊使命最终不得不落在核电肩上。转自中国科普博览网站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今年是中国核事业创建年,也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现状中国核能事业创建于 1955 年,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少的投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核电建设为重点,中国核能和平利用

7、得到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1991 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1994 年建成投产的大亚湾核电站开创了中外合作建设核电站的成功范例。1996 年开始,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秦山二期核电站;与国外合作建设了岭澳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和田湾核电站。截至 2004年月,共有 9 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 701 万千瓦;建设中的江苏田湾核电站 2005 年将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核电总装机容量达 913 万千瓦。2003 年,中国大陆核电的累计发电量 438 亿千瓦时,上网电量 415 亿千瓦时。在浙

8、江、广东两省,核电上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 13 %,核电成为当地电力结构的重要支柱,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情况良好,核电厂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环境本底水平。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能自主设计建设 30 万千瓦和 6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能力。核科学技术研究是中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中国现已形成了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研究在内完整的核科学研究开发体系,这是中国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环、

9、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国在许多高等院校设立了原子能专业,为核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针对核能事业的特殊要求,核电厂和其他从事核能开发利用的单位,都把员工的在职培训和终身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定期培训、严格考核和关键岗位的资格认定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科技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发展核电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其他形式核能利用的研究。由国家 863 计划支持的高温气冷堆于2003 年年初达到满功率,中国实验快堆正在建造中。中国还成功地完成了低温核供热的工程试验研究,正在开展利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的工程研究,为核能的广泛应用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在核电建设的带动下,核燃料循环实现了较大幅度

10、的技术进步。核电站燃料组件制造实现了国产化; 乏燃料处理工厂在建设中; 两个专门处理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放射性固体废物深地层处置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中国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到2003 年底,全国从事核技术应用的单位有 300 多家,总产值约 400 亿元人民币。由于核能的特殊性,国家对核能事业发展实施严格的管理,通过制定法规、依法行政、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引导核能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中国能源的总体规划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是中国核行业的主管部门,

11、负责制定行业管理规章,拟定核能利用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发展规划,负责核能领域科技开发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经国务院授权,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负责核能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并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有关活动。中国特别关注核能的安全。在中国核电起步之初,就通过制定法规、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等措施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标准。国家核安全局依法对我国的民用核设施实施独立的安全监督,对核电站和其他民用核设施进行安全许可审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在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和核设施营运单位三级建立了核电站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十多年来,中国的核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作,为保障核安全作出

12、了贡献。中国高度重视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对外合作。特别是 1984 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积极参与旨在促进核能和平利用和以防止核扩散为目的的保障监督的国际合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年中国正式加入了核供应国集团,对核出口实施全面安全保障,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二、未来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核能的发展。中国把核电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例。在经济发达、电力负荷集中的沿海地区,核电将成为电力结构的重要支柱。中国核电建设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自主化的方针指导下,统一技术路线,采用

13、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核电机组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性,实现大型核电机组建设的自主化和本地化,提高核电产业的整体能力。中国核能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核电发展采用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方针。近期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主,在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建设一批压水堆核电站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适时建造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并以此作为我国未来核电发展的主力机型。中国积极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发研究,力争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例如,利用快堆发电、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用低温供热堆采暖、用高温气冷堆发电和制氢等,当条件成熟时,使其成为新的产业。中国的核燃料立足国内,将同步建设与核电发展相适应的核燃料循环产业,技术上要达到或接

14、近国际先进水平,经济上要有较强的竞争力。核电燃料组件依靠国内生产,天然铀资源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采用闭式核燃料循环的路线,通过对核电站乏燃料的处理,提取钚制成铀钚混合燃料供核电站使用,并为以后快中子堆核电站的发展创造条件。放射性废物治理是核燃料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废物,特别是长寿命、高放射性的废物能否得到妥善处理与处置,不仅关系到公众人身安全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地质处置的研究开发,开展高放废液的分离、嬗变研究,以降低锕系核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安全处理与处置的难度,减少其对公众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中国同位素和辐射技

15、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 20 年,预计全行业总产值的年增长速度会保持在 15%以上,到 2010 年,全国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的产业规模将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推进核能和平利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中国核事业成就辉煌伴随着人民共和国五十五年前进的步伐,中国核事业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 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作出了发

16、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历史篇章。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从 1955 年中央决策发展核事业到六七十年代,中国核事业取得了以“两弹一艇”为标志的巨大成就: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原子弹试验后两年零八个月,于 1967 年 6 月 17 日,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空爆试验;1971 年 9 月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两弹一艇”伟业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是空前的创举,它标志着我

17、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在一些原属空白的重要科技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奠定了我国的大国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它无可争辩地向全世界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可以创造一切人间奇迹,完全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继“两弹一艇”之后,中国核事业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我

18、国用比美国和前苏联少得多的投入,在核武器技术领域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核武器仍是我国核威慑力量的核心和关键,是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二、核电建设取得重要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装机容量 31 万千瓦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1991 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法合作建设的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298.4 万千瓦)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为我国高起点地

19、建设和管理大型核电站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 265 万千瓦秦山第二核电站,中加合作建设的 272.8 万千瓦重水堆核电站秦山第三核电站,在大亚湾核电站基础上加若干项技术改进建设的我国第二座百万千瓦级(299 万千瓦)核电站岭澳核电站,都已经建成投产。至今,中国已有 9 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 701 万千瓦。现已建成的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将成为我国三大核电基地。拥有核电站的广东、浙江两省,去年核电上网电量超过当地总发电量的 13 %,核电已成为当地电力结构的重要支柱,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俄合作建设的我国目前单

20、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2106 万千瓦)田湾核电站,将于年前投产。届时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913 万千瓦。1991 年 12 月,我国与巴基斯坦签定出口 30 万千瓦核电站合同,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出口核电站的国家之一。该项目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核出口项目,目前已投产运行。2004 年 5 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又签定了合作建设恰希玛二期核电站项目合同。三、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我国战略威慑力量和核能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六十年代,在研制“两弹一艇”的过程中,我国建立了从铀矿地质勘探、铀矿冶炼、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核反应堆、后处理到放射性废物处置一整套独立完整的核科

21、技工业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核电发展的带动下,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对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进行了技术改造,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已经具备自主设计制造核电站燃料元件的科研生产能力;浓缩铀生产实现了从扩散法向离心法的技术进步,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正在建设中。在科研方面,我国 50 年代开始建立综合性的核科研基地,随着核事业建设任务的展开,相应建立了各个专业研究机构。经过 50 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学技术体系。在核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先进核能技术开发、核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

22、、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能自主设计建设 30 万千瓦和6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能力。在发展核电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其他形式核能利用的研究。成功地完成了低温核供热的工程试验研究,由国家 863 计划支持的高温气冷堆于 2002 年年底达到临界,中国实验快堆正在建造中。在发展的同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管理,使我国核设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记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这既是我国核威慑力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核事业持续发

23、展的重要基础。四、核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 300 家,年总产值约 400 亿元,有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医学已成为诊断及指导治疗心、脑、肿瘤三大疑难疾病的最佳手段之一,全国有800 多家医院设有核医学科室,2000 多家医院开展放射免疫检测工作,年诊治病人约 2000 万人次;在农业领域,诱变育种与作物改良、同位素示踪、辐射防治害虫、食品辐照保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领域,同位素仪表、辐射加工、同位素工业示踪、辐照消毒、核

24、无损探测、工业 CT、火灾报警器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研制生产了多种型号的集装箱检测系统、电子束灭菌消毒装置等仪器设备,为有效预防和打击走私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辐射技术处理城市和工业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等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社会先进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核事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们有的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毅然归国,投身中国核事业;有的告别妻子儿女,奔赴戈壁深山,隐姓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有的以身许国,为中国核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中国核事业的历史上,镌刻着

25、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于敏等许多闪光的名字。在几十年艰苦创业过程中,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事业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面对风云变幻的未来世界,面对霸权主义的威胁,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必须保持和发展有效的核力量,核事业仍将是我国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基石;核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最终选择。核电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已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根据我国能源规划研究成果,预计到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万千瓦,核电将为我国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26、低温核供热、海水淡化、高温气冷堆、空间核动力、反应堆制氢等核能应用的范围将不断扩展。从长远看,突破受控核聚变技术,充分利用海水中的氘,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保障。核技术应用产业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关键时刻,核工业总有您的关怀与支持原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谈小平同志与中国核工业今年 8 月 22 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 周年纪念日。在各界人士纷纷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位中国伟人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从 1982 年起就在核工业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达 17

27、 年之久的原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同志。老部长深情地回忆起小平同志对中国核工业创建与发展所给予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他说,回顾我国核工业从“以军为主”到“军民结合”两次创业的历史,在每一个关键环节和关键时刻,都有小平同志的关怀和支持。可以说,我国核武器研制、核电站建设和核科技工业发展的一切成就,无不凝结着小平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从老部长的言谈中,我们看到小平同志作为一位政治家是如何以其过人的胆识和超群的魄力保证和推动我国核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老部长对小平同志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发展原子能尖端科学和工业,已经成为可能和必需的事情,今后应该加速发展”为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

28、动力。从 1958 年就调到二机部西北某厂工作,在核工业战线上干了 46 年的蒋心雄,对核工业的历史如数家珍。回忆起中国核工业的创建,他说,我国核工业是在毛主席亲自决策和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核工业的创建一般以 1955 年 1 月 15 日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为标志。小平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抓中央日常工作。他不仅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直接参与了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1958 年 5 月,他代表中央批准了核工业建设的第一批项目,包括铀矿山、铀水冶厂、核燃料元件厂、铀浓缩厂、反应堆及后处理化工厂等原子能骨干企事业单位。同年 8 月

29、,在北戴河陪同毛主席听取二机部领导汇报时,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当前国内粮食、钢铁和机械的生产问题获得解决和国际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原子能尖端科学和工业,已经成为可能和必需的事情,今后应该加速发展。”小平同志的这段讲话,为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核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正是在这个时候,蒋心雄同志被调到二机部在西北的一个铀浓缩工厂,在那儿一干就是 24 年。1960 年,正当核工业事业全面起步时,前苏联政府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给我国核工业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中央及时决策,依靠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1961 年 7 月,小平同志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

30、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援核工业建设,从而保证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在自力更生的轨道上继续前进,推动和确保了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你们大胆去干,干好了是你们的功劳,干不好,出点问题,由我们书记处负责”极大地鼓舞了核武器研制人员的信心,保证了原子弹按期高质量地制造出来。1963 年 4 月,“两弹”(原子弹、氢弹)攻关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在陪同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核科技工作者时说:“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路线、方针、政策已经确定,现在就是你们去执行。你们大胆去干,干好了是你们的功劳,干不好,出点问题,由我们书记处负责。”回忆起这段话,蒋心雄现在

31、仍感叹不已,“这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对广大知识分子的了解,也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胆略。”他说,对当时从事核武器科研人员来说,这段话太重要、太关键了。当时能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大家都感到很光荣,但压力也很大,因为此前谁都没有搞过,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当时二机部好多技术领导骨干都是在西方国家或前苏联接受过教育,如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有点闪失就提到阶级斗争高度“上纲上线”,谁还敢干?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使核武器科研人员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和信心。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 40 年,但 1964 年小平同志对铀浓缩厂的视察,蒋心雄仍记忆

32、犹新。1964 年 1月 14 日,该铀浓缩厂第一次拿出了合格的可供原子弹装料用的高浓铀产品。当年 4 月 12 日,小平同志和彭真等中央、部队和地方的高层领导风尘仆仆来到大西北,并特意安排了视察铀浓缩厂。小平同志在厂视察时,仔细询问了建厂过程和技术攻关情况,并看了该厂的主工艺车间。小平同志对当时的王介福厂长、张丕绪书记说:“你们辛苦了,这个工厂建得不容易啊,你们为人民立了大功。”视察结束后,他还在厂区前同该厂负责同志和工程技术骨干合影留念。蒋心雄略带遗憾地说,我当时虽然在主工艺车间当值班主任,但那天我不当班,所以没能亲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不过,第二天听了厂领导的传达后,我和大家都分享了这份光

33、荣和幸福。小平同志的亲切慰问和热情鼓励,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我们工作在核工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的干部职工,大家干劲倍增,乘胜前进。“小平同志不仅关心和支持核工业科研、生产基地的生产和建设,而且还亲自审定了核工业新基地建设的厂址。”蒋心雄介绍说,1964 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据有关情报说,某大国拟袭击我铀、钚生产基地,对我实施所谓的“核绝育”战略,要把中国的核事业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央迅速决策,要改变“独生子”的单薄状态,抢建新厂。1965 年 11 月,小平同志和其他领导一起听取关于新厂选址情况汇报时,了解到对新铀浓缩厂址定点有不同意见,便亲自到新点实地踏勘,并最终确定新铀浓缩厂改在

34、新点建设。小平同志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给大家以十分深刻的教育。实践证明,铀浓缩厂选在新点建设是正确的。“ 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为核工业转民指出方向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洞察国际形势发展,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要求“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国防工业要以民养军,军民结合”。于是包括核工业在内的国防科技工业开始了军转民的历程。“走出国防军工小天地,走向国民经济大战场。是我们当时的口号。”蒋心雄说,核工业也及时进行了战略转变,由过去的“立足于大打、早打,准备打核战争”调整为“保军转民,军民结合”,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和

35、人民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核工业也由此开始了以核电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小平同志是坚决支持核电发展的。”蒋心雄介绍说,1979 年 12 月,小平同志在审阅国防科委关于发展核电站问题的请示时,针对“秦山核电站上与不上”的问题就说,“我认为继续搞是应该的。”并说,“我认为由二机部抓总,较为妥当。”这就为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86 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后,国内外一些人对核电安全性产生了疑虑,影响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始终坚定地主张发展核电,满腔热情地推动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再次显示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胆略和气魄。1

36、986 年 7 月,小平同志明确批示:“中央领导对建大亚湾核电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央充分注意电站的安全问题。” 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核电建设,对中国核电的继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1990 年 12 月 24 日,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必须“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其中特别提到“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 1992 年 12 月在杭州期间,已是 88 岁高龄的小平同志派邓楠等同志专程考察了秦山核电站,表达了他想到秦山看看的想法,并再次强调“核电还是要发展”。只是因为路不好走,最终未能成行,但小平同志对我国民族核电事业的关怀,对广大核电工作者的惦念却永远地留在了秦山职工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