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 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课时知识目标 隋朝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教学目标教育认识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使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重点难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经济的繁荣策略方法 回顾,阅读,思考 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分裂,人们渴望统一。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完成统一。板书: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 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2、 589 年隋朝统一灭陈3、 隋朝的繁荣4、 统一意义:结束了西晋以来 270 多年的分裂、对峙
2、局面,开创隋唐时期 370 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大运河的开凿1、 605 年开通运河(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北达琢郡、南到余杭)2、 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教师活动1 回顾:南北朝时期(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2 提问:隋朝繁荣的表现和原因?3 投影:图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4 提问隋炀帝为开通琼花大运河说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1 阅读,回忆:导入框激发学生活力与兴趣。导入新课2 阅读、探究课文内容(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条件、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结论: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 隋文帝励精
3、图治,发展生产3 一系列的改革3 学生阅读书 4 页动脑筋和看图隋朝大运河图4 讨论:(自由议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5 课时小结:副板繁盛一时的隋朝-1 国家统一2 经济繁荣3 大运河开通还是坏事?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5 完成目标,口述本节要点课后记课题名称 第 2 课“贞观之治”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课时知识目标 唐朝建立,“贞观治之”,女皇武则天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读懂展示的材料,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从中体会到杰出的人物对历史发起的一定推动作用重点、难点贞观之治,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
4、历史人物作恰当的评价。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分析史料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程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治之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事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本课的教学利用光盘教学,全国示范课课堂实录“贞观治之”一课,从观摩过程中学习。板书 第 2 课“贞观之治”要点:一、唐朝的建立1、 618 年李渊建立 定都长安2、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二、女皇武则天教师活动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基础知识。2、 提出要求:你认为唐太宗和武则天是为什么样的帝王?3、 本课你都学到那些历史知识?4、 播放实况录像:5、 小结、提问:激情提
5、问,看完实录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活动1、 回答:A 隋朝建立的时间?B 全国统一的时间?C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2、 阅读课文,提出质疑。3、 回答老师的问题。4、 完成书 10 页的表格5、 预习第三课,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提出难点课题名称 第 3 课“开元盛世”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课时知识目标 “开元治之”和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经济的衰亡。能力目标 利用地图、图片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是先进水平。重点难点 “开元盛世”;曲辕犁、筒车先进的农具策略方法 实物观察,查找资料,准备小故事 教学媒体
6、 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是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板书 第 3 课“开元盛世一、“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改革:认命姚崇为宰相,考察不合格的官吏等。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 农业的发展水利、育秧移植、蔬菜新品种、茶叶等。2、 农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3、 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4、 唐朝都城长安国际化的大城市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引出课题。2、投影:杜甫的忆昔3、总结出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兴盛。4 指导学生讨论、阅读、提出质疑5、 小结:要求学生列表归纳开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得出,唐朝进入
7、全盛时期。6、 完成本课反馈学生活动1、 阅读:12 页课前提示。2、 学生展示查找的资料结合书 13 页图讲3、 观察书的图片、归纳4、 列表:农业、手工业成就5、 讨论动脑筋书 13页14 页回答(以小组为单位)6、完成本课探究,写出课时收获重点三、唐朝的衰落775 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治乱907 年,唐朝灭亡课后记课题名称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课时知识目标 了解科举制隋唐产生完善,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科举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具体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 教学目标教育目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社会发
8、展的需要。重点、难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答发展的时期,科举制度是我国选拔官吏基本制度。策略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共同学习促进。 教学媒体 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导入:魏晋以来,做官的基本条件,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没有背景不能做高官。科举的创立,普通人可以参加考试,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板书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隋朝开始延续以前的选官制度,583年隋文帝改革。隋文帝时正式设置进士课,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 唐太宗时扩大国学;2 武则天时亲自出题,殿试开始;3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
9、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教师活动1 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通过分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实行科举制度。2 提出:文帝为什么废除旧制给学生考虑?3 分析: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的收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4 强调:科举制度对后世、今天以至今天影学生活动1 讨论:科举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回答。都分为那几科?(明经科和进士)解释: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的说法2 理解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3、指导学生进行推理:高官权贵失去了什么?地方官失去了什么?出身低的人得到什么?朝廷得到什么?3 进行分组讨论:可联系现在社会的一些现象。4、
10、回答:唐朝繁荣与科举制度的关系5、进行课时自我小结,3 有利于唐朝的发展科举制度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心和热情。统治集团的人才不断更新。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的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响。指导学生运用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又据地分析。笼络读书人,控制读书人。5 课时小结;巩固本节知识。反馈学生情况。在本节课我了解了什么知识?写在笔记本上。6 预习下课。课后记课题名称 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课时知识目标了解土蕃的社会发展和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与唐朝能力目标 通过引
11、导学生总结各民族和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教学目标教育目标 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难点 吐蕃的发展和唐朝的关系;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策略和方法 老师讲解为主,配以表格说明 教学媒体 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本节介绍唐朝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土蕃的关系,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社会生活2、7 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定都逻些 3、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8 世纪初金成公主嫁到吐蕃5“和同为一家”二、回纥的勃兴1、回
12、纥是吾尔族的祖先2、 世纪建立汗国 唐玄宗封首领为怀仁可汗教师活动1 复习题问:唐朝的繁荣,出现繁荣的原因,导入,唐和少数民族的关系。2 提出:在历史上中原统治者与少数民族矛盾很深。但在唐朝有一位却被少数民族拥为“天可汗”为什么?这位皇帝是谁?为什么会获得各民族的尊敬?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3 分析课文4 投影图表:唐与各少数民族交往学生活动1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 认真阅读课文,总结要点,提出质疑。3 回顾小学知识,展示资料,讲历史小故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4 思考:松赞干布为什么向唐朝求婚?(四人小组讨论)5 看图 24 页大昭寺6 回纥是今天的那个民族?生活习俗是什么?7 粟末靺鞨是今天的那个民族?生活习俗是什么?8 六诏指的是那两个少数民族?三、“车书本一家”1、粟末靺鞨的统一2、唐玄宗封首领为渤海郡王3、渤海政权与唐亲密的关系四、仓山而海间的南诏1、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4 课时小结9 完成目标10 自我反思,小结11 预习下课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