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实验考试应对策略一、实验装置方面的应对对于实验装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和应答。 、反应装置部分:主要从选用的仪器是否符合试剂的状态,是块状固体或是粉末状固体;溶液试剂的浓度和试剂用量;是否恰当选用的仪器能否加热;选用的仪器的装配是否恰当等方面考虑。例如:在启普发生器里的固体物质应块状且难溶于水。烧瓶、锥形瓶等可以加热但还应垫石棉网。试管内盛固体加热时,应管口略低于底部。用 MnO 2作氧化剂制 Cl 2时应选浓盐酸;除长颈漏斗外,导气管在反应仪器中应尽量短些等。2、收集装置部分:根据所制取的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如可选择排水法,向下排空法和向上排空法。二、过滤装置的掌握:一贴,
2、二低,三靠三、蒸发结晶实验的步骤四、物质的分离应对 物质的分离是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且根据要求含有不同等级。作为中学要求,只需考虑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力争达到纯度较高就可以了。 可根据分离的是固液混合物,固固混合物还是液液混合物等,应采用的有过滤、渗析、蒸发、分液、分馏等不同方法。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过滤若需晶体一定应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次;若需滤液一定要经过再过滤至滤液澄清。若采用加热法分离固固混合物,要从需要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考虑,应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且必要时应回收分离物。用分液法分离液体时,有时与萃取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些要注意萃取剂的正确选用,分液时的正确操作。常被忽略的还有,有时应反复操作才能
3、萃取彻底,必要时还应考虑萃取剂的回收再利用。 五、定量实验的应对 定量实验近年来考查比例有所增大,它既可以考查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考查学生的求实精神。在这方面同学们不仅应注意仪器的正确清洗、称量试剂的正确操作,还应作好记录,且应重复几次求平均值。至于如何判定误差的大小这并不是难事,只要注意误差的产生是使有效成分增多或无效成分减少便是偏高,反之便是偏小。 例如:配制溶液时,若砝码有污染,溶解液未降至室温时定容,定容时俯视读数等都会使配制浓度高于应配浓度;若物品和砝码盘颠倒了,溶解未升至室温,未洗涤烧杯内壁,定容时采用仰视读数等便会便配制浓度低于应配浓度。 六、实验设计的应对 在实验设
4、计方面主要考查、实验的可行性即反应 原理 是否正确,反应所需条件是否能够达到;实验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难易,实验中有效物质的分离难易和产率的高低。实验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即是否尽量少或不产生污染源或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处理了污染物。 遇到这类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看在原料上是否有限制,包括原料的选择和转换,还要看在方法上是否有限制。因此一般要选择易得价廉的原材料;条件尽可能低易达到;注意有效成份的净化分离容易,尽可能做到原料的综合利用;必须考虑有害成分的处理。 七、跨学科实验应对 主要是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实验,例如有关电解电镀的实验,有关控温和冷凝方面的实验;有关分子极性方面的实
5、验,有关胶体的特性的实验等。 这些实验,注意电极的连接和划分,准确区分电子流动的方向就可以确定电极产物,当然必须同时结合化学知识才可能不出差错。在化学中常常考虑的是电子流动的方向,而物理中却一般是考虑电流方向。控温严格时可采用专门的物理仪器,而可在定量范围内变动的也可以采用化学中的水浴、油浴、砂浴进行控温。若采用冷凝器降温,一定要使最后分离的被冷却物接触到降温源的最低温度部分。 以上这些只是一部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讲得十分详细。只要我们记住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认真对待,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谈中考化学选择题的应对策略 选择题在中招考试中分值大约占 24%,其中总有 3-4 个比较难选,
6、每个选择题花费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巧妙的方法,就可以柳暗花明,化难为易,快速高效,为后面的大题留下充裕的时间。因此谈中考化学选择题的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直接确认法 大多选择题可用确认法,在对付难度大的选择题时,确认法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出题人会觉得这道题很难,那就从选项中降低难度,看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如何。 例 1(2004 年山西太原市迎泽区中考)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来自空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7、并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锥形瓶,中加入的试剂为 A 氢氧化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硝酸银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D 硫酸钠溶液 氯化钡溶液 许多学生见到此图,首先反应是“懵” ,看不懂,分析不出吸气和呼气气体分别通过哪种溶液,实际吸气时,空气通过装置,而装置中的空气已经被液封,呼气时气体通过装置,而装置中呼出的气体被液封,这时不难分析出是除去二氧化碳的装置,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是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所以用石灰水,故选 C。 如果同学们用“确认法 ”,不用分析就可根据题意 “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得出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8、,用氢氧化钠溶液 ”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水 ”的结论,选项中只有 C 符合题意。 二、 代入法 :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将设定数据代入和备选答案代入法,备选答案代入法最常见的,用途最广泛,而将设定数据代入则大多数同学想不到,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更有快和准的优点。 例 2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放平,初次仰视,读数为 18ml,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 ( ) A 等于 6 ml B 大于 6 ml C 小于 6 ml D 无法确定 这道题的方法可用设定数据代入法:开始读时仰视,读数偏小为 18 ml,可以设定正确数值为 20 ml,后来俯视,
9、读数偏大为 12 ml,可设定正确数值为 11 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 20 ml-11 ml=9 ml 大于 6 ml,故选 B。 对于难度较大,步骤多,且只能用备选答案代入法的选择题,出题人为了帮同学们节约时间,也不会为难大家,选项一般在前两项。 三、比较排除法 对于有的正确选项不能确定的,似是而非的,灵活运用比较排除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3 氮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科学家根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原理的主要依据是( )A 氮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 B 氮气与氢气反应放热 C 液态氮的沸点为-195.
10、8。C,远低于常温 D 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高 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把驱动机车的原理与汽车、火车等联系起来,认为只要机车要发动,必然需要“打火”,并且要有燃料,而错选 A、B,殊不知此题题意非常明确:“利用液态氮的蒸发”,这句话只要理解,就可以直接排除 A、B 两项,因为是氮气 “蒸发”,而不是“ 燃烧”,接着再对比 C、D 两项,是不是含量高确定了氮气可以发动机车呢?这与“利用液态氮的蒸发” 并没有构成因果关系,所以排除 D,故选 C。因为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C,远低于常温,所以常温下就非常容易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此时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从而能够驱动机车。 例 4(2004 年佛山市中考
11、)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 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 C 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活泼 D 铝制容器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可以用来盛装盐酸 此题正确选项为 B,但是很多学生不能确定,此时可以分项排除,A 中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应该是氧,排除;C 中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排除; D 中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氧化物保护膜被盐酸破坏,不能用来盛装盐酸,故也排除,所以选项 B 确定无疑。 当然,选择题中有时还需要多种方法并用,以上几例在于说明面对不同的题型,同学们除了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沉着冷静,认真审题,灵活机智地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避免因为审题不周,方法不当而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