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翘曲变形原因统计第一种说法:注塑件的翘曲、变形是很棘手的问题,主要应从模具的设计方面着手解决,而成型条件的调整效果则是很有限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可以参照以下各项;1) 由成型条件引起残余应力造成变形时,可通过降低注射压力,提高模具温度并使模具温度均匀及提高树脂温度或采用退火方法予以消除应力。2) 脱模不良引起应力时,可通过增加推杆数量或面积、设置脱模斜度等方法加以解决。3) 由于冷却方法不合适,使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足时,可调整冷却方法及延长冷却时间等。例如,尽可能地在贴近变形的地方设置冷却回路。4) 对于成型收缩引起的变形,就必须修正模具的设计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使制品的壁厚
2、一致。有时,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测量制品的变形,按相反的方向修正模具,加以校正。一般结晶性树脂(POM/PA/PP/PET 等)比非结晶性树脂(如 PMMA,PVC,PS,ABS,AS)的变形大。另外,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具有纤维配向性,变形也大。第二种说法:一 模具方面: (1)浇口位置不当或数量不足。 (2)顶出位置不当或制品受力不均匀。 二 工艺方面: (1)模具、机筒温度太高。 (2)注射压力太高或注射速度太快。 (3)保压时间太长或冷却时间太短。 三 原料方面:酞氰系颜料会影响聚乙烯的结晶度而导致制品 变形。 四 制品设计方面: (1)壁厚不均,变化突然或壁厚过小。 (2)制品结构
3、造型不当。 第三种说法:肉厚不均、冷却不均。塑胶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冷却快的地方收缩小,冷却慢的地方收缩大,从而发生变形。 料温高,收缩大,从而变形大。 分子排向差异;侧壁的内弯曲。 制品脱模时的内部应力所致的变形,是制品未充分冷却固化前从模具顶出所致。 一般为防止制品变形,可在顶出后,用夹具对制品定型,矫正变形或防止进一步的变形,但制品在使用中若再次碰到高温时又会复原,对此点需特别加以注意。 第四种说法:如果制件的收缩均匀,那么成型件不会发生变形或翘曲,只是单纯地变小了。翘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变形,只是注塑件表面不符合事先设计的形状。制件发生翘曲的是由于存在模穴残余内应力,其使在注塑件的材料收缩
4、不同。不同的收缩可以是分子和纤维排列不同、注塑件的温度不同、填料差异(如在浇口过度保压及在较远位置保压不足)或材料在穿过壁厚的固化过程中压力不同而产生的。由于上述多种影响因素,要达到均匀的收缩非常困难。这些因素将在下述信息中详尽描述。未填充性和充填型材料的影响对于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增强型纤维会抑制收缩,因为它们具有较小的热收缩和较高的模量。因此,纤维增强型材料在纤维排列方向(一般是流动方向)的收缩比其在横向的收缩小。同样地,颗粒填充型热塑性塑料比未充填材料的收缩小,但是其各向同性更大。对于未增强型材料,其翘曲一般受壁厚和模具温度影响。如果壁厚和模具温度设置不佳,那么成型件很有可能发生翘曲。
5、对于玻璃增强型材料,其特性会由于纤维排列方式而完全不同。在同样的设计中,使用未增强型材料和纤维增强型材料,则有可能同样的制件会发生截然不同的翘曲。冷却的影响制件冷却不均匀,以及从型腔到型芯在穿过制件壁厚方向的冷却不均匀也会导致不同的收缩。如果材料从面壁到中心的冷却和收缩不一致,则制件被顶出后会发生翘曲。壁厚的影响收缩会随着壁厚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壁厚不均匀而产生不同的收缩是未增强型热塑性塑料制件发生翘曲的一个主要原因。更具体而言,由于壁厚不同,制件面壁部分的冷却速率和结晶程度会不同。在慢速冷却区域,由于较高的结晶程度,会发生很大程度的体积收缩,从而导致不同的收缩及制件翘曲。不对称几何形状的影响几
6、何形状不对称(例如一个平板的一个方向上或制件的其中一侧排列有许多肋板)会导致冷却不均匀及不同的收缩,从而使制件发生翘曲。在有肋板的一侧冷却不佳,使得在此侧材料冷却更慢,从而导致制件发生翘曲。第五种说法: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1)分子取向不均衡。热塑性塑料的翘曲变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塑件径向和切向收缩的差值,而这一差值是由分子取向产生的。通常,塑件在成型过程中,沿熔料流动方向上的分子取向大于垂直流动方向上的分子取向,这是由于充模时大部分聚合物分子沿着流动方向排列造成的,充模结束后,被取向的分子形态总是力图恢复原有的卷曲状态,导致塑件在此方向上的长度缩短。因此,塑件沿熔料流动方向上的收缩也就大于垂直流
7、动方向上的收缩。由于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收缩不均衡,塑件必然产生翘曲变形。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分子取向差异产生的翘曲变形,应创造条件减少流动取向及缓和取向应力的松驰,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熔料温度和模具温度。在采用这一方法时,最好与塑件的热处理结合起来,否则,减小分子取向差异的效果往往是暂时性的。因为料温及模温较低时,熔料冷却很快,塑件内会残留大量的内应力,使塑件在今后使用过程中或环境温度升高时仍旧出现翘曲变形。如果塑件脱模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将其置于较高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再缓冷至室温,即可大量消除塑件内的取向应力,热处理的方法为;脱模后将塑件立即置于 37.543 度温水中任其缓慢冷却。(2)冷却
8、不当。如果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模具温度控制不当,塑件冷却不足,都会引起塑件翘曲变形。特别是当塑件壁厚的厚薄差异较大时,由于塑件各部分的冷却收缩不一致,塑件特别容易翘曲。因此,在设计塑件的形体结构时,各部位的断面厚度应尽量一致。此外,塑料件在模具内必须保持足够的冷却定型时间。例如。硬质聚氯乙烯的导热系数较小,若其塑件的中心部位未完全冷却就将其脱模,塑件中心部位的热量传到外部,就会使塑件软化变形。对于模具温度的控制,应根据成型件的结构特征来确定阳模与阴模,模芯与模壁,模壁与嵌件间的温差,从而利用控制模具各部位冷却收缩速度的差值来抵消取向收缩差,避免塑件按取向规律翘曲变形。对于形体结构完全对称
9、的塑件,模温应相应保持一致,使塑件各部位的冷却均衡。值得注意是,在控制模芯与模壁的温差时,如果模芯处的温度较高,塑件脱模后就向模芯牵引的方向弯曲,例如,生产框形塑件时,若模芯温度高于型腔侧,塑件脱模后框边就向内侧弯曲,特别是料温较低时,由于熔料流动方向的收缩较大,弯曲现象更为严重。还需注意的是,模芯部位很容易过热,必须冷却得当,当模芯处的温度降不下来时,适当提高型腔侧的温度也是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必须注意将冷却管道设置在温度容易升高,热量比较集中的部位,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冷却的部位,应尽量进行缓冷,使塑件各部位的冷却均衡。通常,模具的型腔和型芯应分别冷却,冷却孔与型腔的距离应适
10、中,不宜太远或太近,一般控制在 1525mm 范围内;水孔的直径应大于8mm,冷却小孔的深度不能太浅,水管及管接头的内径应与冷却孔直径相等,冷却孔内的水流状态应为紊流,流速控制在 0.61.0m/s 范围内,冷却水孔的总长度应在 1.21.5m 以下,否则压力损失太大;冷却水入口与出口处温度的差值不能太大,特别是对于一模多腔的模具,温差应控制在 2 度以下。(3)模具浇注系统不合理。模具浇注系统的结构参数是影响塑件形位尺寸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模具浇口的设计涉及到熔料在模具内的流动特性,塑件内应力的形成以及热收缩变形等。如合理地确定浇口位置及浇口类型,往往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塑件的变形。在确定浇口位
11、置时,不要使熔料直接冲击型芯,应使型芯两侧受力均匀;对于面积较大的矩形扁平塑件,当采用分子取向及收缩大的树脂原料时,应采用薄膜式浇口或多点式侧浇口,尽量不要采用直浇口或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的点浇口;对于圆片形塑件,应采用多点式针浇口或直接式中心浇口,尽量不要采用侧浇口;对于环型塑件,应采用盘形浇口或轮辐式十字浇口,尽量不要采用侧浇口或针浇口;对于壳形塑件,应采用直浇口,尽量不要采用侧浇口。此外,在设计模具的浇注系统时,应针对熔料的流动特性,使流料在充模过程中尽量保持平行流动,这样,尽管成型后的塑件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收缩有差别,但不会引起很大的翘曲变形。(4)模具脱模及排气系统设计不合理。如果塑件在
12、脱模过程中受到较大的不均衡外力的作用会使其形体结构产生较大的翘曲变形。例如,模具型腔的脱模斜度不够,塑件顶出困难,顶杆的顶出面积太小或顶杆分布不均,脱模时塑料件各部分的顶出速度不一致以及顶出太快或太慢,模具的抽芯装置及嵌件设置不当,型芯弯曲或模具强度不足,精度太差,定位可靠等都会导致塑件翘曲变形。对此,在模具设计方面,应合理确定脱模斜度,顶杆位置和数量,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定位精度;对于中小型模具,可根据翘曲规律来设计和制作反翘曲模具,将型腔事先制成与翘曲方向相反的曲面,抵消取向变形,不过这种方法较难掌握,需要反复试制和修模,一般用于批量很大的塑件。在模具操作方面,应适当减慢顶出速度或增加顶出行程。此外,模具排气不良对于塑件的翘曲变形也有一定的影响,应予以注意。对于容易翘曲变形的塑件,可以采用整形处理技术,把塑件放入适合其外型结构的木制夹具中强制定型,但要注意对夹具中的塑件不可施加压力,应让其自由收缩,可适当辅以冷却来促使塑件尽快定型;对于周转箱等箱体类塑件,可以利用支板或框架定型,防止其收缩或膨胀。(5)工艺操作不当。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如果注射压力太低,注射速度太慢,不过量充模条件下保压时间及注射,周期太短,熔料塑化不均匀,原料干燥处理时烘料温度过高以及塑件退火处理工艺控制不当,都会导致塑件翘曲变形。对此,应针对具体情况,分别调整对应的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