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古城波尔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08172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芬兰古城波尔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芬兰古城波尔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芬兰古城波尔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芬兰古城波尔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芬兰古城波尔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芬兰古城波尔沃进入波尔沃,沿着蜿蜒、曲折的街道走进曲径通幽的狭窄小巷,漫步在历经岁月洗礼的鹅卵石小道上,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悠悠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来到这里的游人依然可以前往波尔沃河沿岸,参观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红仓房,去寻找昔日繁华的遗迹。 波尔沃享有“诗人之城”的美誉,著名诗人鲁内贝格在这里生活了长达 40 年之久,并完成了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包括芬兰国歌的歌词。 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银装素裹、雪橇飞驰,充满了魅力,这里的每一座城市,似乎都有说不完的别样风情。而位于芬兰南部的波尔沃,不仅风景如画,还以“童话古城” 、 “诗人之城”等美誉声名远播。有人说,童话里的所有典型元素都展现在这

2、里: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小木屋、尖顶的大教堂和传统的咖啡店,还有圣诞老人和他的麋鹿 除了唯美的风景,始建于 13 世纪的波尔沃的人文积淀同样厚重,近700 年来,这座古城和芬兰动荡的历史一样,饱受战火洗礼和岁月摧残,但当地人对它的一次次修缮和重建,却又使得它一次次涅?重生,因此,古典的中世纪城市生活,至今依然鲜明地铭记在古城的一砖一瓦之中。 从附近的高处眺望波尔沃,古城的景色尽收眼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赭红色、淡黄色和浅灰色的木屋高高低低,排列得错落有致,偶有船只在波尔沃河上缓缓经过,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2现实的童话世界。在历史上,许多诗人和艺术家曾在这里流连,或吟唱或描绘,为这

3、座古城增添了不少音色。 “木质建筑博物馆”芬兰历史的见证者 波尔沃面积仅 654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5 万人,但它却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虽然在历史上多次遭遇战争和火灾,老城区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损毁,但当地人每一次修缮,都会遵循中世纪时期最初的建筑风格,因而完好地保存了那些木结构建筑群,鲜明地再现了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从而让波尔沃深得“木质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进入老城区,各式各样的木屋映入眼帘,沿着蜿蜒、曲折的街道走进曲径通幽的狭窄小巷,漫步在历经岁月洗礼的鹅卵石小道上,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悠悠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小巷两侧,咖啡馆、餐馆和饰品店鳞次栉比,人们坐在老式餐桌前,或喝咖啡,

4、或打盹,或聊天,悠然自得。透过木栅栏,可以看到古老庭院中的鲜花和草坪,各家窗户前还摆着精美的饰物斑驳的瓷器、玩偶 从远处望去,老城区的木屋色彩斑斓,如同积木搭成的玩具小屋。根据芬兰的法律规定,这些房屋虽然为私人所有,但是主人只能改变内部的装潢和结构,不能随意改动其外观,而且主人还要定期对这些建筑进行修复,所以中世纪的模样一直保存至今。 如今的波尔沃,显得古朴静谧。然而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里却饱受战火摧残。由于波尔沃河在这里注入芬兰湾,凭借内河连通大海的天然地理优势,波尔沃很快成为了芬兰航运业和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当然,如此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也就使得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31249 年,瑞典

5、十字军东征,芬兰被占领,波尔沃也成为瑞典王室的“后花园” ;16 世纪,丹麦人越过海洋从波尔沃登陆,并进行大肆破坏;1809年,瑞典在俄瑞战争中落败,波尔沃被割让给俄国直到 1917 年 12月,芬兰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成为永久中立国,波尔沃才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历史。 历久不衰的红仓房“芬兰独立精神的基石”大教堂 当年的进出口贸易给波尔沃带来的繁华景象,早已落幕。不过,来到这里的游人依然可以前往波尔沃河沿岸,参观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红仓房,去寻找昔日繁华的遗迹。 13 世纪,欧洲大陆的商人,千里迢迢带着水果、葡萄酒、烟草和香料等商品,穿过波罗的海的惊涛骇浪,从芬兰湾上岸进入波尔沃,短暂停留之后,再沿

6、着波尔沃河将货物散发到内陆各地,然后带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回去。而当地的芬兰商人,也将黄油、木材和亚麻等货物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当时,这些货物来来往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歇脚点,那就是河岸上一排排的红仓房。仓房原本并不是红色,18 世纪末,为迎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访,当地人便将木质仓房统一刷成鲜艳的红色。据说那些颜料都是当地农民自己煮制的,原料也是铁、红粉、油、黑面粉等常见物质,虽然经过了几百年雨雪的冲刷,但房屋的颜色至今还很鲜艳。当初的仓房全为木板结构,没有使用任何铁钉,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不仅如此,这些红仓房作为住宅或仓库仍在使用,成为波尔沃的地标建筑之一。 4从红仓房远眺对岸,

7、赭红色、淡黄色和浅灰色的木屋错落有致,在这群建筑物中,有一座格外显眼大教堂,它是波尔沃最高的建筑,建于 15 世纪初,对于波尔沃甚至芬兰来说,这座教堂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809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这里举行芬兰第一届议会,归还自治权,确定了芬兰人的信仰、权利和自治,使用新宪法,芬兰由此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自治大公国,拥有自己的法律。因此,这里也被尊崇为“芬兰独立精神的基石” 。为了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芬兰人还特地在大教堂内为他铸造了一座铜像。 不过,这座地位如此重要的大教堂,可谓命途多舛。1941 年,大教堂被炮弹击中,耗费了数年时间才得以修复;2006 年,大教堂遭遇火灾,为了进行

8、修缮,不得不关闭近两年。在不断被损坏又得以修缮的过程中,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步渗入,渐渐显露出圣彼得堡式的建筑风格。如今,这座大教堂已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人们可在这里进行受洗、婚礼和葬礼。 “诗人之城”波尔沃艺术家聚居地的百年老店 波尔沃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它还享有“诗人之城”的美誉。许多芬兰文人都曾在这里流连忘返。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格,他在此生活长达 40 年之久,并完成了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包括芬兰国歌的歌词。 鲁内贝格出生于 1804 年,早年在图尔库学院攻读文学,从 1837 年开始,他便来到波尔沃担任中学校长兼教师。在波尔沃,他创作了大量诗歌。由于受“星期

9、六学会”爱国思潮的影响,加上他长期与农民、农5事接触,因此他的诗作多为田园诗和讽刺诗,如圣诞节之夜就描绘了乡村绅士的冬日生活情境;军旗手斯托尔的故事则讲述了俄瑞战争给芬兰带来的苦难, 我们的国土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被谱曲之后广为流传,激励了无数正处于战火中的芬兰人,芬兰独立之后被正式定为国歌。 1877 年,鲁内贝格因病去世,他的故居经过修缮成为博物馆,于1882 年对公众开放,这也是芬兰首座家庭博物馆。诗人在世时,常有艺术家来访,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赠送给鲁内贝格,因此,这里也珍藏着各种艺术品。 鲁内贝格有个特殊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都要吃一种比较干的蛋糕,涂上黄油和果酱,后来这种蛋糕

10、被命名为“鲁内贝格蛋糕” 。在每年 2 月 5 日鲁内贝格生日这一天,波尔沃人都要吃这种蛋糕,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波尔沃也是艺术家的诞生地,让芬兰人引以为豪的画家阿尔贝特?埃德费尔特(1854-1905)就出生于此。这位“19 世纪芬兰首席画家”的最初作品,主要描绘瑞典和芬兰共同史中的场面,如勃兰克女王 。在巴黎游学期间,由于受到法国画家勒帕热等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进而转向户外写生,以抒情题材为主。自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他又对芬兰的真实生活进行描绘,这段时间,波尔沃就是他画作的主要取景地。 每到夏天,埃德费尔特都会到一家叫做“万哈拉曼尼”的餐馆画画,对面的小山就是他创作的对象。冬天来临时,满山的松树枝桠落满了白雪,隐约又露出松树本身的苍绿,重叠错落,浓淡掩映,很像东方的水6墨画。 这家餐厅是波尔沃极具历史风韵的老店,是一栋两层楼的古建筑,耸立着高高的烟囱。餐馆里有当地特色美食:鸡肉、蘑菇和牛肉,如果想尝鲜,还有麋鹿肉和羊肉,总能满足食客的味蕾,因此远近闻名。自从 1809 年芬兰第一届国会后,当地的农夫和学生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举行舞会、饕餮美食。 几百年来,每一个来到波尔沃的人,漫步其中都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不虚此行。或许,这就是世人对这座童话般的北欧古城的最高赞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