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禅宗美学对环艺空间设计的影响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禅的由来及禅宗美学产生的背景,并在分析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基础上,结合禅宗美学在环艺空间设计中运用的典型案例,揭示禅宗美学对环艺空间设计的影响,体现禅宗美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环艺空间 设计运用 禅宗美学是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审美观念,它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以后并在玄学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学思潮文化。禅宗美学不仅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文学、书画、戏曲、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亦有重要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既能满足人的实用需求又能给人身心愉悦的美感。因此,环境设计包括社会因素(实用
2、性)与人文因素(艺术性)两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禅宗美学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方式给人安逸、和谐的精神享受,融合禅宗美学的环艺空间设计,能为当今繁杂、浮躁、快节奏生活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他们渴望拥有的宁静简素空间来调节自我、放松身心。 一、禅与禅宗美学 禅是一种内省的智慧,亦是达观的处世态度。它既可以指导人们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观察而达到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同时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甚至融为一体。禅宗美学是禅境中的审美观念,2即以禅的思维去发现事物的美、认识事物的美乃至创造事物的美。 (一)禅的由来 禅(禅宗)属于佛教众多派系之一,因主张习禅而得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传法大会上拈花
3、示众,在座的弟子中只有摩诃迦叶看着佛祖手中的花时露出了微笑,此时佛祖便将衣钵传给他,开创了佛教中重要派别禅宗。当佛祖释迦摩尼法脉传至第 28 代菩提达摩时,由他将印度禅宗思想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此后禅宗历经传承产生了曹洞、临济、沩仰、云门、法眼五大派系,并在随后的发展中与我国儒、道等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意义上的禅。 (二)禅宗美学的产生背景 在中国美学史上,禅宗美学是以玄学美学为基础,并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具有社会发展与文化融合背景的必然性。 1.社会背景 美学在中国文化中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 庄子中就出现了关于审美的典故。庄子的美学思想特征是拥
4、抱自然的博大情怀以及注重对自身品格的升华。魏晋时期政治专横、战乱频发导致仕途窘迫,在朝为官稍有不慎就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士大夫亟需一种超世的思想观念来给予心理上的安抚,以消解无奈、忧郁的现实生活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譬如,竹林七贤中山涛、阮籍、向秀都是喜好老庄思想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向秀推崇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的思想,所作的庄子注更是大畅玄学之风。 2.文化背景 3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对文人骚客的生活及审美意趣。有学者表明:自从禅宗文化融入汉文化之中,尤其是“空观”的思想几乎以一种不可抵御的魅力吸引着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致使人们逐步以禅的视角审美客观事物。最初,文人士大夫
5、只是把佛教思想作为玄学思想的分支进行研究,但随着对佛学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佛学思想逐步成为玄学核心,以至于禅宗审美取代了以往玄学审美在我国美学思想中的地位。 二、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 以禅的独特视角与审美方式去观察世间、品鉴万物能够从中感受到“和谐美” 、 “妙道美” 、 “圆融美”的基本特征。 (一)和谐美 和谐美即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也不可能成为大自然中的主宰。禅语:“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换而言之,世界的美好来源于各种事物间关系的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乃至物与物(指人为制造的事物)间都应和谐共处。 (二)妙道美 “
6、妙”是一种空灵之道,妙道美是事物内在的精神与智慧的美。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禅宗为“静默的哲学” 。妙道与精神的“虚实”紧密相关,既重视物质又超越物质,既把握现实又高于现实,与务实的普遍性相联系,因而能够实中见虚,虚中见实,虚实结合以达玄妙之道,而玄妙之道就是一种虚灵的审美思想。 4(三)圆融美 “圆融”即事物达到圆满、融合的状态。佛法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世间万物的本体都相同,只是形式上千差万别;又讲“万物静观皆自得” ,就是告知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多元的形式是可以实现统一的,这正是禅宗美学推崇的圆融美,旨在从事物的差异中寻求共性,在大同的世界中体现出万物的多姿多彩。 三、禅宗美学在
7、环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当禅宗美学的审美意识渗入环艺设计之中,设计师对空间的表现形式已展露出禅趣,让人在审美中体悟到“空” 、 “寂” 、 “朴” 、 “静”的禅意之美。 (一) “空”之美 “空”是“有”的另一种诠释。禅宗美学主张采用“空”的形式来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所以,禅意空间设计提倡简约,克制设计师自身过度的表现欲,提升设计品味。如,某香格里拉宾馆的廊厅设计中,就运用了以营造空旷之感的方式,突出环境的空灵美。设计师采用深棕色的地板铺装给人古朴厚实的感觉,而天花板的装饰给人轻飘的感受,上下空间通过连续的线性与暖色光带的配合,使得整个空间犹如“天”与“地”在展开对话, “天地交泰生万物”是东
8、方哲学对世界成因的一种认识,亦是佛学中“因缘所生法”的主要内容,可见禅意空间之“空”其表现形式是简而少的,但传达的设计内涵反而多且深远。 (二) “寂”之美 “寂”是设计情感的表露、是设计师对自然的赞美。所以,禅之寂5不是悲寂,而是独享天地间的一种美妙。譬如有人说达摩面壁九年是过着清苦的生活,其实,在禅坐中时时充满法喜。如,某私家展厅的陈设空间中,设计师在地面和天花板的铺装上都采用同一色调且带有木纹肌理效果的材料进行装饰,墙面也选用深色作为主色调,其目的在于表现空间环境犹如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天花板安装了极具理性的圆球性灯具,好似长夜中的启明星,让整个空间环境不再沉闷,同时在展厅的角落放置盆
9、栽,使人不经意间发现生机,体现出空间中存在着生命的气息。在看似沉寂的环境中有了理性之光与生命之美,就不再是古诗中“独怅然而涕下”的悲寂,而是“悠然自得”的禅之寂。 (三)“朴”之美 “朴” ,即展示事物的自然美。在设计中, “朴”既可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去衬托主题,也可以作为环境设计表达中的核心内容。古人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正是对自然的古朴、无矫作的一种赞美。 中国美术学院的新校区(象山校区)给人一种田园之趣,处处都能感受到设计者渴望返璞归真的人文情怀。作为一所国家顶尖并且在国际上都具有影响力的院校,其路面的石材非但没采用高档的大理石铺装,而是使用色彩低调、造型“粗糙”的石材。路面的
10、铺装也是很随性的,没有刻意去表现,然而正是因为石材间的参差不齐才能让落花停留在地面,不至于随风飘走。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这不足为奇,但就在这看似平常中却营造出花的艳丽与石的淡抹相得益彰,落花的“多情柔美”和石材的“硬朗憨实”交相呼应的情调。恰是通过古朴石材与随性的铺装方式造就了崇尚自然的佳话,符合禅宗亲近自然、回归心灵本真的思想观6念。 (四) “静”之美 禅语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是一种参禅后的高妙境界,可以让人的身心归复安宁平和的状态。在嘈杂的城市中,人们总觊觎一片绿地或遇见几缕翠竹,来舒缓身心压力。基于都市人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在禅宗美学中汲取“静”的养分,为渴望远离喧嚣的人们营造出美的“
11、静”土。例如:杭州九树山庄别墅项目中,其室内装饰就给人“素静”的美,在如此静谧的空间环境中,人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转移到窗外的翠竹,同时在窗外,设计师利用疏密相间的格栅使得翠竹的呈现在人们视线中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然而这种设计又有所保留,给人的视觉心理以喘息的机会,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后更能令人感觉到窗外翠竹“鸟鸣山更幽”般的静,从而在城市中体验到闹中取静的享受。 结语 在禅宗美学思想的渗透下,设计师通过减少人工的痕迹,以还原人们内心的本真状态,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环境下的现代人提供一种静谧的精神需求和崇尚简朴的审美体验。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张节末著.禅宗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凌继尧著.美学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子川著.艺术设计与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许江著.文与画当代画人的心灵渡筏M.上海文艺出版7集团.2011 6姜耕玉著.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朱其著.当代艺术理论前沿美国前卫艺术与禅宗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