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8567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 领。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不仅 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有研究表明,少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十分热爱学 习,即使离开老师的指导,他们仍能坚持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智力 竞争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多年的教学 实践告诉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的各个 环节中加以启发、诱导、训练和培养。 一、激 发学生自学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由其对

2、 B层次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把学生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减少厌学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重 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例如: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 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 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 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 动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 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 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 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 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

3、一个三角形 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2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如图 1),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

4、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二、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为听好课做准备的,要求课前能将要学的内容读一遍,想一番,找出重点和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听课。刚开始时,教师可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自学提纲,要求抓住重点、关键,特 别是了解本节课的目的要求,以及包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动手认真清理基本内容,并注意发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及各种逻辑因素。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容易抓住看书的要领,逐步养成看书的习惯和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使得一些易于理解的问题在课前就得到解决,课堂上老师可以对重点的知识进行精讲,另一方面

5、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出疑难,从而带着问题来听课,减轻了听课要求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压力,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注3意的定向,提高了效率。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出示下列提纲,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

6、新的平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辛勤的劳动,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的习惯。 例: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五列: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第 1行 2 4 6 8第 2行 16 14 12 10第 3行 18 20 22 24 28 26根据上面排列规律,指出 2000的位置。解本题的关键是深入分析上表的结构层次,从特殊的对象开始观察,通过分析、比 较和分层归纳,得出一般规律为此,着重处理好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并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逐层深入的问题情境。 4层次:第 1行最

7、右边数是几? 第 2行最左边数为几?第 3行最右边数是几?问题情境:这些数与其所在的行数有何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容易得出,当行数目为奇数 时,该行最右边数为行目数;当行目数为偶数时,该行最左边数为行目数。 层次:验证第行,第行,第行。 问题情境:这几行最右边与最左边的数与其所在的行数有何关系? 通过验证,第行最左 边数为 84,第行最右边数为,第行最左边数 。说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层次:求所在的位置。 问题情境: ,与所在的行数有何关系?从上述分析可知,应在第行,又因为偶数,故应在第行最左边,即行第列。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架起思 维的“梯子” ,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 。一般来说

8、,应符合以下要求:要适合知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各问题 之间的跨度要适当,即不能太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大,使学生一筹莫展,无所适从。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 要遵循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构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筋骨,数学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问题和情境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尽量避免简单形式化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从而调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 5四、通过课后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学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总结知识规律和解题规律。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一

9、个单元或一章以后,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把一盘散沙知识梳理成一个知识系统。如在复习三角形这章,把它分为这样的几条线索:边角关系,分类,特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逆命题与逆定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由此辐射扩散,把这一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很强的总结归纳能力,启发他们把所学的内容分为几条线索,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或借助图形把它们概括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且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概括、归纳、 总结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贮存于大脑。教师还应促使学生自己把每一章知识归纳为几个主要问题,记住它的内容、方法和重要结论,特别要对教学中已经选用过的例题、习题,以整章的知识为背景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本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自学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丝毫也不能忘记和放松。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自学能力必须建筑在对学习自觉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