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08468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美国动画片运用龙文化在国际市场中一次又一次缔造出票房佳绩,中国的龙文化重新被赋予了新的视觉功能及象征意义,并有别于传统。经研究发现,无论龙成为动画片中何种形象类型,皆能普遍反映出受众喜爱的同质性基础,亦即快乐的元素,而龙文化也通过现代意义的转换形式,为美国文化打造出极具商业价值的新兴品牌,该形式对中国动画产业具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动画;龙文化;龙形象;神话学 一、引言 回溯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龙文化的起源有千百种说法,龙所赋予的每件事物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延续,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今,龙文化通过大众传媒被赋予更多的现代意

2、涵与新兴价值,尤其是美国动画片运用龙文化成功展现在国际市场中,一次又一次缔造出票房佳绩,中国的龙文化重新被赋予了新的视觉功能及象征意义,并有别于传统。因此,透过美国动画产业的视角来探析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再现,进而提出研究问题:在传媒当道的全球化时代,美国动画片为何选用龙文化作为现代传媒营销的品牌对象?其背后有何原因及影响? 二、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类型与造型 以卡通王国著称的美国,动画片承载着好莱坞电影光环的荣耀,代2表公司诸如迪斯尼、梦工厂、华纳兄弟等,许多动画作品风靡全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就整体市场而言,美国动画片从商业运营的成熟模式,广纳创意人才的策略,以及不断缔造票房

3、佳绩等方面皆成为引领前沿的指标。鉴于美国动画片在国际市场中的成功发展,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开端,探讨龙文化如何通过现代形式的视觉形象再现及转变问题。首先,进行动画片的抽样挑选,符合本文研究美国动画片中拥有龙文化的角色形象,共有 5 部,依次为花木兰 (Mulan) 、 驯龙高手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 怪物史瑞克 (Shrek) 、 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和魔剑奇兵 (Quest For Camelot) 。其次,除去“出品时间”因素,从“龙的造型” “龙的名称” “龙的角色” “色彩运用” “神性程度” ,以及“视觉造型”六个不同维度来分析龙

4、形象的构成(见表 1) 。 再次,本研究将分别对各动画片进行详细探讨。 花木兰:木须龙1(见图 1) ,龙形象以神龙造型为框架,身形有别于传统巨大龙身,以极小身形代替,红色是木须龙的主要色彩,表现出角色鲜明活泼的开朗个性,角色拟人化。故事背景以中国民间故事作为主轴,神性程度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之上。视觉造型方面,木须龙以可爱造型为主,充满欢乐元素情节。 驯龙高手:翼龙夜煞2(见图 2) ,身形巨大,擅长飞翔,黑色是夜煞的主要色彩,黑色呈现出温和及沉稳的亲切感,角色非拟人化,纯粹以表情与肢体形态和主角互动,神性程度为一般高。该角色虽摒弃中华传统的龙文化特征,但却为本动画片带来全新的视野,龙形象以可3

5、爱造型模样呈现。 怪物史瑞克:喷火龙3(见图 3) ,作为友善的配角,在剧中,喷火龙为怪物史瑞克的好友,身形庞大,擅长飞翔,粉红色代表成熟女人的魅力,睫毛凸显出女性特征,角色拟人化,具对话情节,喷火龙和驴子成为热恋对象的情节,神性程度一般高。喷火龙以较成熟的女性形象作为出发点,具备温驯样貌,呈现出异于传统龙文化的形态特征。 睡美人:恶龙4(见图 4) ,作为敌对角色,当王子闯入充满荆棘的老旧城堡,为拯救心爱的公主,和恶龙展开一场大战。恶龙作为武力与霸权的象征,展开正邪两方的拉锯战,龙的形象依照故事需求展现巨大无比的龙身。恶龙以黑色象征邪恶的力量;叙事方面,恶龙被设定为无对话情节,喷火作为不友善

6、的敌对概念,相较于传统,神性程度亦一般高;视觉造型以凶猛邪恶作为主要形象。 魔剑奇兵:双头龙5(见图 5) ,作为友善配角,该动画片为冒险类型,故事讲的是女主角为完成父亲遗志,身负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面对作为镇国之宝的石中剑被恶人抢走,展开寻找宝剑的旅程,女主角和男主角相遇以后,同时遇上双头龙并在双头龙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双头龙全身以蓝色为主要色调,具备叙事功能,神性程度一般高,因整部动画以喜剧为主,搭配欢乐的情节,双头龙的视觉造型给人一种可爱的印象。 由表 1 可知,各动画片中的龙形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大致皆与剧本内容有所关联。此外,由于龙本身已具备高度神性色彩,因此无论片中龙的形象角色是否拟人

7、化,神性程度皆维持在高位状态。在角色定位方4面,若为配角,则龙形象通常会以活泼个性化的态度呈现,反映剧中欢乐情节的部分,故事剧本也多偏向喜剧成分。色彩方面,若为红色,代表角色的活泼个性,另外,也代表了热情、积极、温暖;若为黑色,一方面代表温和与沉稳,也代表忧伤和不幸,另一方面,也象征着邪恶力量,代表霸权和武力;若为粉红色,除了可代表女性化的特质外,更容易凸显坠入情网的恋爱倾向,甚至具备可爱、温馨、娇嫩、青春的特征;若为蓝色,则象征自由,也代表深远、永恒、理智与诚实。在对话情节方面,若为友善角色,通常多以喜剧为主;若为敌对角色,则有霸权征服的意味,以及悲愤、不幸、邪恶等力量想象。另外,就造型而言

8、,美国动画片中的龙形象全然摒弃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质,并无太多传统龙文化的精神根基。 从以上 6 种维度的分析显现美国动画片的成功因素,大致具备几种同质性的传播形态:第一,风格方面,大量喜剧和幽默元素成为美国动画片一贯的形式;第二,情节方面,运用英雄主义式的题材描写;第三,内容方面,设定阖家观赏的家庭片为主轴,制造快乐,显现大量娱乐效果;第四,造型方面,展现原创角色的设计,凸显每部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鲜明个性,独具魅力。 三、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与传播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探究此 5 部美国动画片,从故事内容的分析可知,其中 4 部动画片具有虚构情节,并引用大量的西方思维来展

9、现龙的形象意蕴,诚如驯龙高手 怪物史瑞克 睡美人中的龙形象,就以翼龙、喷火龙、恶龙的类型呈现,若从科学的视角而论,5翼龙倾向于科学认证的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将挖掘到的恐龙化石还原再现,再运用一些希腊与基督教神话色彩的想象,勾勒出了邪恶又带有翅膀的喷火龙和恶龙。其次, 魔剑奇兵中的双头龙造型同样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双头龙善良的性格,不禁使人忆起希腊神话中金苹果故事的守护角色巨龙拉冬。除此之外,仅花木兰参照了中国的历史故事情节,对于龙形象的探讨,动画片中身形娇小的木须龙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神龙,若从意义上解读,尚有正面及负面的意义存在,从正面而言,中国似乎通过美国之手来赞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精神,呈现中西

10、方文化之间既和谐又美好的平衡关系。从负面而言,木须龙作为象征中国文化的神龙,造型以娇小的蜥蜴形象呈现,显现出通过美国文化操控下的中国龙,凸显了这种平衡关系的虚假性,以及展现出文化帝国主义的特性。美国动画片成功反映出目前美国动画产业的霸权情形,成功颠覆了受众对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形象概念。 在面对国际浪潮的强大冲击下,好莱坞能成为美国动画片最稳固的品牌,将中国的龙文化成功传播至全世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美国而言,中国的龙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经济的符号表征,经由动画片载体来扩展,以及大量资本和技术,将文化转为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并成为美国动画片独有的同质化特性,亦即一种神话的建构。 对中国来说,原属于中

11、国固有的文化及元素,诸如中国的文化精神、宇宙观念、道德伦理、审美价值等,中国未能将龙文化发扬光大,却需经由美国好莱坞动画作品的支持,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重新编码,进一步使中华文化演绎成具有西方思维的普世价值。美国动画片也不乏运用6新兴整合的好莱坞式中国元素,盼望以文化侵略的意识形态,忠实呈现在屏幕上,更企图重新诠释文本内容,以文化转译的方式将中国经典的龙文化进行重演,意即用中国元素作为框架,由美国文化精神来进行再现。6 然而,美国动画传播效应却意味着占领中国主体文化的思维过程,或是变相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跨文化的殖民传播,也因为这些因素的支持让美国能稳妥地走向全世界。本文从法国哲学家罗兰?

12、巴特的神话学视角来作论析:巴特的神话学就是通过符号学方法来做验证,若将龙作为符号看待,那么能指与所指所构成的表意系统便是拥有外延意义及内涵意义的总和,也是经由不同文化约定俗成的融合结果。神话的建构与解读,应先考虑何种符号对文本做出的解读,其中包括文本所在的场所,读者所在的历史时期以及读者的文化背景。读者之所以会自然而然地对其神话进行消费,是由于神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符号系统,而这种符号系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7 美国被视为全球最大的动画产业王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美国动画片不仅是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更成为美国文化对全球经济殖民操控的霸权手段。通过动画片中神话般的品牌意向建构,多数受到神话影响的

13、消费者,让美国动画片进一步成为自然化的事实系统。中国的文化精神与符号元素也顺理成章因美国而走出跨文化的传播之路,若以巴特的神话学视角来分析,美国动画所推广的中华文化,便是成功且自然化的事实过程。 7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伊里亚斯曾论及:“自由竞争会延伸出两种副作用力,分别是消除竞争力和垄断功能,它们互为因果运作,终将使极少数人拥有自由,而多数人沦为不自由的境地。 ”8美国因神话建构而成功独大美国动画产业,在面对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保有一定的漂亮佳绩,持久不衰。消费者不断消费着这些极具合理性的美国神话,对巴特来说,符号的意义便是让我们能意识到神话的历史意向演变为自然化的野心过程,特别是在历史意向丧失的过

14、程中被建构出来,将美国文化霸权自然而然地去政治化,建构合理的永恒,这就是神话的功能,也因神话的建构进而营造出一切无误的幸福感。9因此,巴特的神话学不仅将美国龙形象的一切视觉风格及文化背景解读得精彩到位,更将龙形象的符号放大至整体的美国文化,目标是使资本主义纵横全球,自由竞争市场的神话大国能持久不衰,也能通过文化商品化的经济扩展,让美国文化精神继续发光发热。 四、美国动画片中龙文化传播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动画片成功演绎了龙文化的传播过程,对于龙的角色定位及视觉形象皆重新诠释,美国不仅成功取得动画产业在全球的高度地位,也带给中国无数的震撼与反思。对中国动画产业而言,美国的成功让中国的视野格局走入了中

15、心与边缘之间的尴尬地带,中心意味着中国的龙文化精神顺利向全世界拓展,边缘意味着中国动画产业依然发展不足,无法自给自足,也无法使中国的龙文化精神成功拓展向全世界。令人震撼的是,龙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与代表,甚至在封建社会作为皇家的象征,民族的表述也为“龙的传人” ,但并没有将中国的龙文化意涵有效地传播8出去。而西方社会仍以自己对龙的文化理解来反映中国的形象(西方的龙有邪恶的意涵) 。反观其中,这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中国并无产出自己的文化产品,也并无从自己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中国龙文化的成功案例。另外,更让人震撼的是,隶属好莱坞的美国动画产业,依旧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当美国成功主导

16、跨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本题材面临被掠夺的危机。因此,我们更应自省中国本土动画市场的不足、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不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动画产业中的地位失衡以及相关人才的流失,首先要重整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设方针,达到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 此外,更要重视打造专属中国动画产业的独特资源平台,加强国内动画产业投入,重视培育人才。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完善,其原因在于各产业间的资源分化,上、中、下游企业尚未形成完好的分工状态。故应加大本土文化的资源整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诸如加大影视产业、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与数字产业、网络游戏等相关文化产业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要

17、将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经典动画片作品营销出口,避免数典忘祖、缺乏自身文化的题材挖掘,做好文化资源的管理配置,如此一来,可增加国内动画产业的前景发展,更能制造更多自身价值的多元机会,达到中国动画片传播世界的最终目的。 五、结论 在现今重视视觉文化及传媒消费的社会中,当龙文化再现意义已从9现实的表征到纯粹视觉符号的应用,形象如何再现成为视觉文化最重要的表述方法,不同的媒介传播陆续带动了文化意识的延伸。在信息爆炸时代,影像的出现取代了图像真实的意涵,图像意识从传统形式迈向现代创新的变革,从静态开始渐渐转为动态的思维。 在视觉文化的范畴中,不同的媒介传播,致使图像获得新的定义,图像再现也异于传统的影

18、像意涵。如同媒体及文化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论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技术支持与应用,使影像再制生成图像,视觉的审美范畴已和从前大相径庭,图像的再现再也不是从前传统意涵的意义表征。进一步说,图像已升华至另一种意义的再现。对于现今早已进入图像时代的我们来说,媒介的使用与发展也深深地影响到龙的图像在当代的发展及运用模式。 本文援引法国哲学家巴特的神话学理论,来对龙文化的符号意义做分析,针对巴特所言扼要分析文本,即要对读者的文本所在场所、读者的所在历史时代、文化背景做视觉文化的意义探析,通过巴特的指引,揭示了美国文化作为进行霸权操控的政治手段,从巴特的神话学论证,美国文化更成为塑造一种去政治化

19、且自然化的神话过程,使消费者不自觉地将神话看作是自然化的事实系统,而神话建构也间接将美国动画产业成功打造为历久不衰的美国文化精神表征。对龙文化的传播而言,再也不是单纯探究视觉文化的意义再现,更多的是通过神话的建构,建构出美国文化品牌的神话概念,将传统的龙形象创新再现,成就当代的龙文化,也将所谓中国传统中的龙文化成功地营销至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01资料来源:http:/ 2资料来源:http:/ 3资料来源:http:/.tw/s10/cweywey/5/124964 756748/,网络日期:2012.10.20 4资料来源:http:/ 5资料来源:http:/ 6叶舒宠.文化与符号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78-81. 7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受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8-149. 8詹伟雄.美学的经济:台湾社会变迁的 60 个微型观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8-39. 9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受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