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90157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 一、 名词解释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 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 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 心理反应活动。 5. 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 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 动

2、的特殊心理现象。 7.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 属性的反应。 8.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 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9. 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 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 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 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

3、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 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 能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 关。 15. 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的能力。 16.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8.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

4、识地制定有关学习 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9. 元认知策略:是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 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20.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好恶 喜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二、简答题 1. 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 根源。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反对 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强调环境决定论。 *认知学派:奈瑟、西蒙、皮亚杰,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旨在解释人接收、存 储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的

5、信息加工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反对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的偏激观点和决定论,主 张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注重人的独特性和 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 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2. 简述心理学的任务 (1 )描述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里生活的具体事实, 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 (2 )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 中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 )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

6、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 “怎么做”的问题。 3. 简述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 (5 )发展的关键期 4.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1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 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2 )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典型的有:生命安全、 财产安全、职业安全。 (3 )归属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 要。认识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因此都具有团

7、体归属感,并希望在自己所处的群体中建立和 谐关系。 (4 )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 值追求的需要。 (自尊、他尊) (5 )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 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 )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 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5. 动机与行为效果 (1 )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

8、活动持漠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 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 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使行为效率降低。所以为了使行为卓有成效就应努力避免动机过 强或过弱,使其处于最佳水平上,只有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 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行为效果或效率。 (2 )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因为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发生影响,所以行为质量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至关重 要。 6. 注意的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

9、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影响因素:资源和材料 限制过程)(4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7.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 )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2 )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 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4 )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

10、明显的影响。 8. 情绪与情感的构成要素 (1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 )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 化形式。 (3 )生理唤醒: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9.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1)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大脑的神经机制 活动的过程。(2)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3)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为人和动物共有。 情感:(1)主要倾向于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

11、过情绪来表达。 10.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 )情绪的分类:心境: 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 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 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1. 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 )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 (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 (3 )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 *认知对情绪的作用:(1 )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

12、解释。 (2)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 (3 )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 )动机性功能: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 (2 )信号性功能: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 (3 )感染性功能: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 12. 创造力的特征 (1 )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 )独创性(5 )再定义性(6 )洞察性 13.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复杂性 14. 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 15. 性格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1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发展出某种性格,但每种气质又都存在向某些

13、人格维度发展的可能性。 (2 )性格修正气质,气质感染性格。 (3 )多血质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胆汁质的典型特点是急躁,莽撞, 情绪变化快;抑郁质的典型特点是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骤雨;黏液质的 典型特点是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 16.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1 )婴儿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 )儿童早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3 )学前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 )学龄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 )青春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

14、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6 )成人早期: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 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 )成年中期: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 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 )成年晚期: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着智慧的实 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17. 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的三分法) (1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

15、持 18.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 )个人魅力吸引:仪表、才能、人格品质(2 )相似性吸引(3)互补性吸引 (4 )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19. 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及偏差 (1 )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 )定势效应,即刻板印象 20. 简述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1 )心理发展功能(2)心理协调功能:协调认知、协调情感、协调行动 (3 )心理保健功能 三、论述题 1. 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举例说明。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有潜在 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 )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

16、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 )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 )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6 )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7 )增强自我效能感(8)进行归因训练 2. 试述如何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来组织教学,并举例说明。 (1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 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2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七种智力为: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 乐、身体动觉、人际、自知智力。 (3 )传统智力理论强调逻辑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

17、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 (4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 好 (5 )多元智力论的启示: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价值观;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 域;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 能领域。 四、 相关考点: 1.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 (1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2 )心理学从两个方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 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二

18、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 活动特征上的差异。 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具体分析: (1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个体整个心理过程。 (2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 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以及自身各种因 素的不同,人们在形成需要、动

19、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有这样或那 样的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心理活动倾向,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另一方 面,个体在心理过程中还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性。这两方面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个体完整 的个性心理,或简称个性和人格。 (3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 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 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

20、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2 )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 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 力的缺失。 (3 )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终止的,它逐渐发展并达到高峰, ,然后慢慢消退。 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 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强度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 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 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

21、显。 4.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影响遗忘的因素: (1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2 )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 (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 (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5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影响。 6.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7.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1 )一致性倾向(2)好坏评价是形成印象的基本依据(3)中心特性左右着印象的变化 五、选择题 1.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 2. 持有“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

22、与表现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3. 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4.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5. 儿童数数要依靠头脑中的实物表象,如苹果、糖果等进行,这体现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6.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 7. 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 称为联觉。 8. 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非常明显。 9. 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叫做逻辑记忆。 10. 原始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11. 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 12. 由威特金提出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反映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倾向性的差异,即依赖 于环境信息还是自身内部信息。 13.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 14. 小明 5 岁,IQ110 ,大鹏 10 岁,IQ110 ,他俩的智力水平 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