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怎样去看病? 记者手记看病难、怕看病一直是患者最头疼的问题。有人戏言:排队挂号、看病交费、化验治 疗楼上楼下要往返N次,折腾下来没病的人也累病了,更不要说那些有病的人。昨日清晨6:00人民医院门诊部。没有拥挤不堪排队挂号场面,没有神色凝重不安踱 步的面孔,仿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不是记者采访所需要的场面,原因很简单,记者不 能完成这次主题采访。记者不甘心,8:10记者第二次来到人民医院门诊部,记者期待的 “热闹”场面还是没有出现。记者没有放弃,并用自己妈妈之名,在一楼咨询处按护士的 指导填写了一张就诊信息表之后到楼上妇科挂号,没人排队,第一时间就挂了号。记者咨 询妇科护士,佯称自己的妈妈右
2、下腹疼痛,是否该带她看妇科?护士仔细问了一些情况后, 对记者说:先带到外科,看看是否盲肠炎,排除盲肠炎后,再到妇科。记者来到外科如法 炮制,还对护士说不希望排队能否马上看医生?护士让记者到7号诊室,记者探头7号诊室, 的确没病人。从门诊出来,时间显示8:26,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这让记者太惊诧了,于是拨通 医院办公室主任的电话。主任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份开始人民医院针对门诊排队拥挤现象,逐步把挂号和收 费分散到各科室,以便分流患者;数字化程序开化验单,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医院将 不断完善新机制,争取做到让患者看完病之后,再一次性结算费用。她提醒患者看病不再 是难题,但看病还是有技巧。这当中不仅
3、仅是要会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还要学 会怎么向医生讲述病情。看病技巧1 看病之前体内疾病,常从面部及五官的颜色上表现出来。如白色,主虚、寒、失血、夺气、脱津等。黄色,主脾虚证、湿证、黄疸病等。赤色, 主热证。青色,主寒、痛、气滞血痪及惊风证。黑色,主肾虚、水饮与寒证。又如贫血的 病人,面色、嘴唇及指甲呈苍白色。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两颧及口唇 多呈紫红色。一些内分泌疾病患者,眼圈灰晴。患有胃病及消化不良者,面部往往有褐斑。 神经衰弱的病人,面色无华、头发稀疏枯槁等。所以看病前,不要化妆和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不然会掩盖本来面目, 给医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会造
4、成不必要的误诊。观察舌体、舌苔的变化是中医独 特的诊断方法,不适当的饮食,也会造成舌苔假象,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喝浓茶,及 食用着色染苔的食物。另外,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长途步行、喝酒、饱食或情绪过于激动,这 些因素均使脉象快而有力,而掩盖其真实的脉象。如去医院化验,化验大便应三天前吃素食,不要吃维生素C。化验血,如生化实验肝 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均不能吃早饭,前一天不要喝酒、熬夜,近几天应停服其他药 物。做尿的检查,一般留取早晨第一次尿,尤其是妊娠试验时。看病技巧2 别让医生猜你的病有些患者对待医生的询问表现出不耐烦和反感,甚至误解成问得多的医生没本事,指猜不透他的病,而认为
5、上来就开药的医生才算是本事大。其实,问诊在整个医疗行为中占 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了解病情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岂知,医生的“问功”是在 医疗实践中日积月累磨练出来的。一位好医生首先要会画龙点睛地询问病史。有人会说, 当前医学检查技术水平如此之高,只要通过CT、核磁共振、彩超、同位素等一查不就一清 二楚了吗?何必还要东问西问呢?不管到什么时候,问诊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为此,患者在就诊时应积极、认 真配合医生的询问。据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谢医生告诉记者,患者以及陪同的家属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要突出指明就诊主要的不适感觉、性质和部位。尽可能地详细介绍发病的经过和 用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提供
6、重要的阳性和阴性检查结果。对于慢性疾病,还要向医生介绍曾经患病和治疗情况,包括家族中人员的重要患病情 况,说明药物过敏史和某些食物过敏史等。 人民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看病技巧3 别总盯着专家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权威看病。专家在接待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病人 时确诊符合率较高,但慕名而来的病人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只能凭主张印 象暂作诊断。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肖主任明确回答记者:“凡就医必挂专家号,这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初诊病人。 ” 她强调说:“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医生,面对病人都首先要了解病情、病史,进行必要的检 查。许多疾病都要经过一个化验检查
7、、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后,才能够得出明确 的诊断,而这些工作一般医生完全可以胜任!”家住东区的李女士亲身经历了一个看病过程,得出的结论是:看病过分迷信专家,没 有必要。李女士最近经常关节痛,医院看病挂了专家门诊。没想到,专家的号排到了30多 个,诊室内外挤满了人。无奈之下,又挂了个普通门诊。普通门诊病人相对较少,医生仔 细询问后,先开了3张化验单以进一步确定病情。中午11时许,专家门诊的号也轮到了,李 女士又坐到了知名专家面前,专家在询问了病情后,也开出3张化验单,与普通门诊一样。因此,初诊最好先到普通门诊,经检查后没有明确诊断或是疑难杂症,再找经验丰富 的专家,这对患者来说,既能节省挂
8、专家号的费用和排队所浪费的时间,也不会耽误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肖主任表示,由于大家都盯着某个专家,必然导致资源的分配失衡,但事实上医院的 专家不止大家熟知的这么几个,医院在挂号处都已贴出了所有专家的门诊时间,病人可以 充分了解信息后再选择专家。看病技巧4 怎样看病可以少花钱许多病人都抱怨看病看不起,连治一个小感冒动辄都要五六百块钱,更不用说看大病 了。孰不知,看病也有窍门,掌握了它,可以为你省下大笔费用。窍门一:看病分门别类找医院一般来说,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医院,因运行成本等原因,其门诊、手术 和住院收费标准远高于一、二级医院。而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发烧、高血压、肺炎、腰椎 间盘突出等
9、病在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治,而且治疗方法大同小异。 窍门二:挂专家号有讲究复诊时可挂,有疑难病时可挂,初诊时最好不要挂,除非你很有钱。为什么呢?因为 初诊时无论专家还是一般医生,都要根据病情先让病人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 检查,然后才能确诊。窍门三:不迷信“高档”检查有些病人就诊时往往对凭听诊器、心电图、B超等简单的医疗检查做出的结论持怀疑 态度,甚至主动要求CT、核磁共振等“高档”的医疗检查,似乎这样才能查得彻底、全面、 放心。实则做什么检查因病而异,用什么仪器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不仅多花了好多冤枉钱, 而且检查效果可能与初衷相反。据了解,像检查胆囊病变、心脏结构等,几十块钱的超声 检查
10、可能比上百块成千块钱的CT、核磁共振检查好得多。温馨提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熟悉情况:因为各大医院的专科设置、医生组成、仪器设备均各有侧重,要先掌 握医院的特色,相关病症最好去相关医院看专家门诊,至于找哪位专家,最好自己亲自调 查一下,或者向正在治疗中的患者及医院的知情人询问。2准备充分:就诊前,必须准备好各种检查诊断资料,包括从初诊起的全部病历, 以及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报告,有的还须准备好血糖、肾功能、B超、胸片、 CT、MRI等资料。这样看一次门诊,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初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3抓住关键:专家门诊的挂号费都比较贵,为了尽量节省费用,就需要抓住疾病的 关键,叙
11、述病情和治疗经过要简短、清淅,回答专家的提问要直接、详尽,甚至可以大胆 提出对本病的疑问,以引起专家的注意并得到详尽答复。4就诊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从生理学上讲,此时人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锐,对正确鉴定病情非常有益。5事先联系:镇区的患者应尽可能先与医院或专家取得联系,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 或将病历资料全部寄给医院或专家,等得到回复,方可动身,以免徒劳往返。假如你想就近去中小医院就诊,一定要事先弄清这家医院的所有制性质。因为前一段 曾提倡多渠道行医,使得卫生部门的某些离退休人员及社会上一些背景复杂的闲散人员, 纷纷搭班结伙开医院,但有的从管理到收费、从设施到医术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问题,稍不留神就会上当。仅仅因为省钱而误诊,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