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296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桑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近年来,徐州市桑保工作在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贯彻“ 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常规测报与突击查报相结合的做法, 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达到了测报准确 ,防治适时,防效显著的目的,控制了主要病虫的蔓延与危害。 桑树虫害 桑近几年病虫发生概况桑病虫综合防治措施徐州市近来桑树病虫害状况及主要病虫害中种类病虫发生的特点发生原因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纲规范药剂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建立县、乡两级测报点,准确预报虫情狠抓农业防治,创造控害条件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桑树螟螨类、桑毛虫、桑尺蠖、桑白蚧、桑树粉虱 、桑树瘿蚊、桑树象虫、桑蓟马、桑蟥、桑黄萤叶甲、桑天牛、

2、桑木虱、绿盲蝽、金龟子、地老虎 桑树病害 桑膏药病、桑叶枯病、桑花叶型萎缩病、桑疫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紫纹羽病、桑褐斑病、桑树断梢病、桑根瘤线虫病、桑炭疽病、桑赤锈病、桑芽枯病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自然气候异常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桑病虫的种类越来越多,形态越来越复杂,食性越来越杂,抗药性越来越强,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重,随着国家对高残留农药逐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桑药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由于桑园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以多年生桑树为主体结构的生物群落,生产中常因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引起病虫暴发成灾。 一、 近几年病虫发生概况 1、 病虫发生的特点

3、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 桑病虫发生总体呈现多虫种高发趋势。害虫主要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其中发生量大、危害重的是食叶害虫,主要有:桑螟、桑毛虫、桑尺蠖、艾尺蠖、野蚕等。主要病害是桑花叶型萎缩病和桑疫病。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 其主要原因是中晚秋蚕结束后,农户思想上松懈,10 月上旬防治桑园关门虫难以到位,而越冬气温逐年增高,害虫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存活基数高。因各害虫发生期不一,在防治策略上难以协调,致使桑螟、艾尺蠖、桑尺蠖、桑毛虫、野蚕等主要害虫相继大量发生。 桑园郁闭,枝干病虫呈上升趋势 因夏蚕饲养少,不养早秋,夏秋季蚕期间隔较长,桑园郁闭,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

4、繁衍,病虫种类增多,枝干病虫明显增加。桑膏药病、桑白蚧、桑蛀虫大面积发生,特别是桑膏药病、桑白蚧平均发病率超过 10。 (3)桑园间作物为杂食性害虫提供了生存条件,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了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在桑园内夹种豆类、瓜类、番茄、马铃薯及多种蔬菜,为杂食性害虫如斜纹夜蛾、艾尺蠖、桑毛虫,各种灯蛾、蚜虫、蜗牛、刺毛虫等害虫提供了遮避、繁殖场所,桑园治虫难以彻底到位,尤其是艾尺蠖、斜纹夜蛾具有很强的杂食性、迁移性和抗药性,成为我县近年桑园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危害猖獗,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一部分次要害虫如卷叶蛾、稀点白灯蛾在局部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一些新的病虫发生期提早,消退期推迟,高密

5、度危害期达 4 个月以上,加剧了桑叶的老化,尤其是在适宜气候条件下,危害严重。 桑树病害多发,出现一些新情况 近两年,乡镇相继发生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桑园面积约有 600 亩。据调查,发病重的田块,株发生率达 70%,桑叶减产 60%以上。桑疫病近两年发生更为普遍,其中缩叶型约占 80%,严重的桑园株发病率达 100%;黑枯型约占 20%,发病重的春叶产量下降 50%以上。 2、发生原因 由于桑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桑病虫防治难以协调,加之近几年蚕农不愿饲养夏蚕,桑园施肥品种单一(偏施鸡粪,土壤含盐量升高) 、气候影响以及农田重复使用高效农药而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桑园病虫

6、害种类增多,发生频繁,暴发性害虫增加。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忽视关门虫防治,增加了病虫基数 10 月上旬是桑尺蠖、桑毛虫、野蚕、桑螟和部分艾尺蠖幼虫相对集中的时期,此时使用菊酯类高效、长效农药治虫,能有效控制来年病虫基数,这是全年防治桑园病虫的关键措施之一。但蚕农很少用药防治关门虫,春季气温回升后,害虫出蛰活动时间开差较大,防治对象很难兼顾。如桑尺蠖 3 月上中旬出蛰活动,桑毛虫 3 月底出蛰,大量出蛰在 4 月上中旬,艾尺蠖 5 月中旬开始孵化,野蚕卵从 4 月下旬到 6 月下旬陆续孵化,所以春季白条治虫效果比防治关门虫的效果要差得多。 气候变化异常 近几年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7、,气候出现异常现象,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且春夏季雨水较多。由于越冬气温较高,害虫越冬死亡率下降,越冬存活基数高。桑树生长季节如遭遇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气候,则桑螟、桑疫病等病虫害常常暴发、流行。 (3)任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 因农户持续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生产中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增加治虫成本,污染农业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病虫防治工作散落 从防治体系看,千家万户养蚕,桑园治虫的喷药时间、方法、技术、药剂品种及浓度等有开差,加之有些害虫繁殖快,有些害虫世代重叠,害虫危害部位也不相同,不同时间喷药防治的桑园就形成害虫过渡的最佳场所。因此,目前一家一户的

8、治虫体系是造成防治失时、失效,致使害虫暴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品种桑对某些病虫害的抗性弱 如桑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和桑品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推广的育 71-1 品种桑由于对细菌病的抗性差,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流行。3、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1) 桑螟 一年发生四代,孵化力强,繁殖量大,世代重叠,多雾潮湿天气卵孵化率可达 100%。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杂草或随桑叶带进蚕室越冬。药剂防治时间:5 月下旬第一代一般不治,6 月下旬治第二代,8 月 20 日左右治第三代,9 月底治第四代,常用药剂防治。 桑毛虫 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孵化盛期在 6 月中下旬,第二代

9、 8 月上旬,第三代在 1O 月上中旬,以24 龄幼虫在 10 月下旬吐丝结茧越冬。防治关键:治好关门虫和第一代幼虫。 (3) 桑尺蠖 一年发生 4 代,世代重叠。发生时间:一代 6 月中下旬,二代 7 月底,三代 9 月初,四代 10 月上中旬,防治主要抓三个时期:一是10 月上中旬,此时数量多,危害小,用敌杀死、速灭杀丁等长效农药防治,未治关门虫的春季使用甲胺磷进行白条治虫;二是 6 月中下旬治一代,采用中、短效农药;三是 7 月底至 8 月初防治二代,第四代恰好中秋蚕期结束后防治。 (4) 艾尺蠖(棉大造桥虫) 一年发生四代,危害主要在 89 月份,10 月上旬入土,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具

10、有杂食性、迁移性、暴食性(3 龄开始) 和抗药性等特点。药剂防治时间:5 月上中旬第一代不治,6 月下旬治二代,7 月中下旬治三代,8 月下旬视情况防治第四代。用药品种:甲胺磷 1500 倍或 20灭多威 20003000 倍。防治时间一定要在 3 龄之前。 野蚕 一年发生 3 代,5 月上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6 月中旬第一代,8 月上旬第二代,9 月上旬第三代。防治关键:一是冬季刮卵;二是 8 月中旬药剂防治;三是 10 月中下旬采集野蚕茧。 侧多食跗线螨 为害症状,在枝条顶端嫩叶上出现苍白色病斑-黄点 -褐点,叶脉凸凹不平,向正面卷曲,叶片四周发焦,顶芽不发,严重时侧芽萌发。为害特性:杂食

11、性,象病害,趋嫩性,l4 叶占 90,第二叶是成螨,世代多,夏秋易暴发。高温干旱容易发生,成螨在蔬菜或杂草中越冬。防治药剂:乐果、三氯杀螨醇等杀螨药剂均可。 (7)桑白蚧 一年发生 3 代,若虫盛孵期分别为:第一代 6 月上中旬,第二代 7 月上中旬,第三代 9 月上旬。以受精雌成虫越冬,次年 4 月中下旬产孵,5 月上中旬孵化。不论若虫或成虫,只要形成介壳,所有的有机磷农药无效,刚孵化若虫在形成介壳前有机磷类农药全有效。防治时要人工抹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具体时间: 4 月中旬因成虫产孵时介壳翘起,喷药于枝干危害部位。5 月上旬用 30 倍机油乳油喷涂,或喷2的洗衣粉,但不能喷到条叶上,防止桑

12、叶脱落。夏伐后,喷5洗衣粉或 30 倍机油乳油防治低龄若虫,夏伐后 l2 天喷 5洗衣粉影响不大,桑芽迟发 35 天。但桑芽露青不能喷。秋蚕结束后用洗涤净 810 倍喷治。 桑拟干枯病、桑膏药病 桑拟干枯病主要发生在桑树枝条和幼树枝干,常与芽枯病并发。发病条件:品种的差异,不抗该病的有湖桑 199、育 2 号。秋季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新栽桑易发。秋季采叶粗暴,造成伤口。防治方法:剪除病枝,严重的春伐。 桑膏药病的担孢子往往附着在桑白蚧虫体上传播,桑膏药病发生多的地方桑白蚧也多,一般发生在桑园郁闭、土壤潮湿、通风不良的老桑园。防治方法:用竹片刮破菌膜,涂桑药一号(配制浓度:冬季 1:9,春季 1

13、:24)。配套桑园沟系,改善通风条件。 桑花叶型萎缩病 桑花叶型萎缩病近年来在本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病症状,初发病时叶片侧脉间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的斑块,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形不正,叶缘常向叶面蜷缩,病枝稍细节间略短。严重时病叶缩小向上蜷缩严重,枝叶丛生。桑根不腐烂。原病,原为一种线状病毒。发病规律,病原在桑树体内越冬,主要通过病苗、病穗和病砧传播扩大为害。蚕丝被网发现,本病在本地 3 月份即开始发生,5 月底随着气温升高症状即消失不,见桑树仍能正常生长。荆桑易感染此病。 防止方法: 严格检疫严禁病区苗木、接穗向无病区调运。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博蕾秀建议在桑田中增施土杂肥、厩肥等有机肥料,避

14、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强土壤肥力,使桑树健壮生长。 严禁过度采叶,引起树体衰弱。 (10)桑疫病 分为缩叶型和黑枯型两种,以黑枯型危害损失更大。桑黑枯型疫病危害的典型症状是发生烂头现象,叶片不规则并有趋黄现象,枝条上有线状黑褐色病斑,连阴雨多湿情况下极易流行。防治方法:1、秋季采叶避免撕皮,减少病菌侵入。2、选栽抗病品种,连续多年发生地区,可进行品种更新。3、及时剪伐,生长季节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叶,并集中销毁。4、选用0.1%的硫酸铜喷治或选用 500 单位土霉素和 500 单位链霉素混合喷治,药剂喷治应连续使用二至三次,中间间隔期一周。(11)桑里白粉病 又称白粉病、白背病,在各地普遍发生。发病症状: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的桑叶上。发病初期叶背散生白粉状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成一片,布满叶背。后期,病斑上散生黄色渐变紫褐色的小颗粒,是病原菌的闭囊壳。在病斑相应处的叶表可见淡黄褐色的斑块。病原,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的真菌。菌丝体纵横交错成丝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