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299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病虫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棉花病虫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棉花病虫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棉花病虫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棉花病虫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经济作物病虫害棉枯萎病(Cotton Fusarium wilt)分布与为害 棉枯萎病也叫萎蔫病、乌心瘟,是为害棉花的主要病害,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枯萎病为害棉苗,特别是定苗以后,大量棉苗发病,萎蔫枯死,导致缺株减产,纤维品质降低,不少地区枯、黄萎病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症状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蔫枯干。黄化型(见图477):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蔫枯干。紫红型:叶片大部或局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焉枯干。青枯型(见图 478):叶片突然失水,叶色

2、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矮缩型: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萎蔫型: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发病规律 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菌源。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均可带菌传播,出苗后即可发病,现蕾前后为发病高峰,可成片死苗,甚至绝收。连作年限长,土壤内菌量大,发病严重。棉花现蕾前后为发病高峰期。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高温季节,症状消退为隐症。8 月下旬到 9

3、月上旬发病幼稍有回升。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并用精加工包衣棉种。枯萎病、黄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或耐病品种。(2)实行大面积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3)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入。施用腐熟有机肥。(4)用无病土育苗移栽。没有无病土要做好苗床土壤消毒,每立方米用 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45 克兑水 34 千克,均匀喷洒。(5)种子消毒处理:对外调的棉种或有怀疑的棉种,都应用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6)连续清洁棉田。连年清除病田的枯枝落叶和

4、病残体,就地烧毁,可减少菌源。(7)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 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天宝 15002000 倍液喷施或灌根;也可用 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与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结合使用, 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灌根、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喷雾,效果更显著。 图 477 黄化型图 478 青枯型棉花黄萎病分布与为害 棉花黄萎病(见图 479)是棉花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主产棉区均有发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 13 成。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为害也较相似,统称黄、枯萎病。症状 田间现蕾前后开始发病,即病叶边缘失水、萎焉、叶脉之间出现不规则

5、黄色斑块,逐渐扩大成叶脉保持绿色的掌状斑驳,似西瓜皮(见图 480) 。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不落叶或部分落叶,病株比健株稍矮小。有的年份夏季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之后,叶片突然萎蔫,似开水烫伤状态,然后叶片大部脱落,称为急性萎蔫型。黄、枯萎病的区别:枯萎病叶脉变黄;枯萎病容易落叶成光杆;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间变短,黄萎病稍矮缩;剖秆后枯萎病微管束变成深褐色,黄萎病为淡褐色;枯萎病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黄萎病发病高峰在 8 月下旬的花铃期。发病规律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病的主要方式。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均可带菌,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能存活 67 年。在连作年限长、土壤内菌量大的情况下,7、8

6、 月气温高低是当年黄萎病发病轻重的关键因素。防治方法 参见枯萎病。图 479 棉花黄萎病为害状图 480 棉花黄萎病病叶棉苗立枯病 (Cotton seeding Rhizoctonia rot)分布与为害 立枯病又称为烂根、黑根,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症状 棉苗未出土前,常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烂芽、烂种。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呈现黄褐色斑点,日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凹陷部因失水过多而成缢缩状,然后变成黑褐色腐烂(见图481) ,严重时可致枯死。发病规律 在北方棉区出土后遇到低温多雨时发病严重,在南方播种后时晴时雨发病重。

7、播种过早,病菌侵染时间长,发病重。多年连作棉花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5 年。(2)秋季深耕,将带根残体翻入土壤下层,实行冬灌保墒。(3)适当早间苗,勤中耕,尤其雨后及时中耕。(4)药剂拌种 可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 11.5 克,80%多 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4.5% 噁霉福可湿性粉剂 45 克拌种。或先用 3 份开水兑 1 份冷水(即 5560)浸种半个小时,然后用干棉籽重量0.5% 的苗病净、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 (5)出苗后如遇寒流阴雨,苗期病害有爆发的可能,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30005000 倍液灌根;或 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8、 倍液、54.5% 噁霉 福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3%噁霉甲霜水剂 300500 倍液、15%噁霉灵水剂 10001500 倍液灌根或喷雾;或用碱式硫酸铜 500800 倍液、代森铵 10001500 倍液、50%甲羟鎓水剂 10001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或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 68%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图 481 棉苗立枯病病茎棉苗猝倒病(Cotton seeding damping off)分布与为害 猝倒病(见图 482、483)是一种常见

9、的棉苗根病。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尤其严重,常造成棉苗成片青枯倒伏以至死亡,对棉苗生长影响极大。症状 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同时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渍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猝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发病规律 土壤中所存活的病原菌(卵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常借水流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病组织表面所长出的病菌是再侵染源。若土壤温度低于 15C,萌动的棉籽出苗慢,就容易发病。棉苗出土后,若遇上低温降雨天气,特别是

10、含水量高的低洼地及多雨地区,地温低于 20,发病就重,出苗后 1 个月内是棉苗最感病时期,其他苗病也容易同时发生,使病害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播前精细整地,降低田间湿度,适期播种,培育壮苗。(2)药剂防治。每千克种子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 11.5 克、每 667 亩用 14%络氨铜水剂3040 克或用种子量 0.2%的二氯萘醌拌种;也可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30005000 倍液灌根或淋湿;或每 667 亩用 54.5%噁霉 福可湿性粉剂 40 克,兑水 2530 千克,均匀喷雾;或 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3%噁霉 甲霜水剂 300500 倍液、

11、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15%噁霉灵水剂 10001500 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50%甲羟鎓水剂10001500 倍液茎叶喷雾或灌根。图 482 棉苗猝倒病病根、病茎症状图 483 棉苗猝倒病发病群体症状棉花炭疽病(Cotton anthracnose)分布与为害 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和铃期最主要病害之一,南北棉区发病均较严重。重病年份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炭疽病病菌不仅侵染幼苗的根茎部,还能为害幼茎、子叶、真叶和棉铃,后期还可造成烂铃。对棉花产量有直接影响。症状 幼苗出土后,在茎基部产生紫红色或紫褐色条纹,逐渐扩展成梭形病斑,中间凹

12、陷,严重时失水纵裂,可使幼苗枯死。真叶被害时,初生小黑色斑,扩大后变成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扩展较慢,边缘呈紫蓝红色(见图 484) ,如气候干燥往往裂开,叶片破损不堪。棉铃被害时,多在铃尖附件产生暗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褐色的圆形病斑,中间凹陷,严重时可以造成烂铃或成僵瓣。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及病铃上存活过冬,病菌致病温度较低,最适温度为 1819.5 。棉花苗期遇到连续阴雨、低温的气候条件,发病严重。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多雨、春寒,因此炭疽病重于黄河棉区。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5 年。(2)秋季深耕,将带根残体翻入土壤下层,实行冬灌保墒。(3)适当早间苗,勤中耕,尤

13、其雨后及时中耕。(4)药剂拌种,可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 11.5 克,80% 多福 福锌可湿性粉剂、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 45 克拌种。或先用 3 份开水兑 1 份冷水(即 5560)浸种半个小时,然后用干棉籽重量0.5% 的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拌种。 (5)出苗后如遇寒流阴雨,苗期病害有爆发的可能,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30005000 倍液灌根;或 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54.5% 噁霉 福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3%噁霉甲霜水剂 300500 倍液、15% 噁霉灵水剂 10001500 倍液灌根或喷雾;或 45%代森铵水剂

14、10001500 倍液、50%甲羟鎓水剂 10001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或 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68% 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图 484 棉花炭疽病病叶棉铃疫病分布与为害 疫病(见图 485、486)是我国棉铃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23 以上,这是我国棉病发生的特点之一。南北棉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严重时可减产 20%30% 或更多。症状 多从棉铃基部或铃缝、铃尖先发病,最初出现淡褐色、淡青色至青黑色水渍状小病斑,不软腐,逐渐扩

15、大到全铃变成青绿色或黑褐色油亮状,病健交界处界限不清。降水高湿时,病铃表面可产生一层霜霉状物。发病规律 烂铃壳上的病菌在土中越冬引起下年侵染。铃期天气多雨是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下部果枝上的棉铃,以及铃龄在 3050 天的棉铃最易发病。棉田多年连作、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棉田密度大以及结铃期浇水多或遇连阴雨的棉田,铃病发生就重。在华北棉区,一般 8 月至 9 月上旬是疫病的发病盛期。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合理灌溉和排水,灌水时要细水沟灌;密度适宜,并且要精细整枝,及时喷生长调节剂,防止生长过旺。(2)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收摘烂铃,可减少损失。(3)

16、药剂防治,在烂铃高峰到来之前,喷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30005000 倍液灌根或淋施;或 80%多 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3% 噁霉甲霜水剂 300500 倍液、15%噁霉灵水剂10001500 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1000 倍液、45 %代森铵水剂 10001500 倍液、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液、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均匀喷雾,或 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 40 克/亩,兑水 2530 千克,均匀喷雾。也可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或 50%醚

17、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或喷 68%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600 倍液等。图 485 棉铃疫病病病叶和棉桃图 486 棉铃疫病病棉桃棉红腐病分布与为害 棉红腐病也叫烂根病,全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发病率一般在20%50%,最高可达 80%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病重,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症状 幼芽生病后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土中。出土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先由黄变褐色腐烂(见图487) ,以后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后,多在边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即病菌孢子。铃上病斑

18、形状不规则,外有红粉,再后常黏在一起成为粉红色块状物(见图 488) ,重病铃不开裂成为僵瓣。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土壤中的烂铃及枯枝枯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引起侵染。低温潮湿、雨日多、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秋季多雨时,病菌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到铃上引起烂铃。病菌在铃上为弱寄生,需借其他病害或虫害伤口引起侵染。盐碱地、低洼地、连作棉田以及播种过早的棉田发病较重。图 487 棉铃红腐病病根图 488 棉苗红腐病病桃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5 年。(2)秋季深耕,将带根残体翻入土壤下层,实行冬灌保墒。(3)适当早间苗,勤中耕,尤其雨后及时中耕。(4)药剂拌种 可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

19、剂 11.5 克,80%多 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4.5% 噁霉福可湿性粉剂 45 克拌种。或先用 3 份开水兑 1 份冷水(即 5560)浸种半个小时,然后用干棉籽重量0.5% 的苗病净、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 (5)出苗后如遇寒流阴雨,苗期病害有爆发的可能,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30005000 倍液灌根;或 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54.5% 噁霉 福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3%噁霉甲霜水剂 300500 倍液、15%噁霉灵水剂 10001500 倍液灌根或喷雾;或碱式硫酸铜 500800 倍液、45%代森铵水剂 10001500 倍液、 50%甲羟鎓

20、水剂 10001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250 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500 倍液、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68%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棉蚜(Cotton aphid)俗名蜜虫、腻虫、油汗等,属同翅目,蚜科。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近年新疆发生所占比重也在升高。为害状 棉蚜(见图 489)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叶表

21、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发生特点 每年发生十几到三十几代,由北往南代数逐渐增加。棉蚜除华南棉区局部地方外,全国大部分棉区都以卵在木槿、花椒等枝条或杂草上过冬。3 月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 34 代,到 4 月下旬产生有翅蚜迁入到棉田为害和繁殖。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是苗期蚜害高峰,7 月中旬到 8 月上旬,可形成伏蚜猖獗为害。多雨的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而时晴时雨天气有利于伏蚜虫口增长。防治方法 (1)早春在越冬寄主上喷施乐果,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实行棉麦套作,棉花与玉米、豆类、洋葱、甘蓝、胡罗卜、瓜类间作。棉田中插种或地边点种春玉米、高粱、油菜(

22、于三片真叶时铲倒)等,以招引天敌控制蚜虫。(2)平作春棉区,把棉种在 5560的温水中浸 30 分钟,捞出晾至种苗发白。可用种子量 2.5%的吡虫啉拌种剂拌种,或 100 千克棉种田 2 千克呋喃丹拌种剂拌种。3用 40%毒死蜱乳油 25 克,菁胶粉 1 克(聚乙烯醇 2 克) ,加水 100 克搅匀,于苗期将药液涂在棉茎红绿交界处,不要环涂或复涂。4棉株在 3 叶期卷叶株率达 15%20% 、3 叶期后卷叶株率达 40%时,可用 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650010000 倍液;5%啶高乳油 12001500 倍液;5%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

23、02000 倍、7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 20%丁硫克百威乳油 2000 倍液均匀喷雾。在蚜虫点片零星发生时进行针对性地点片挑治,尽量避免全田覆盖式的全面喷洒。图 489 棉蚜成虫棉铃虫(Cotton bollworm)棉铃虫(见图 490、图 491、图 492)是世界性害虫。国内各棉区均有分布和为害,北方棉区比南方棉区为害重,黄河流域棉区为害最重,是常发区;长江流域棉区则为间歇性为害。发生特点 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年发生 3 代,黄河流域年发生 4 代,长江流域 45 代,华南棉区 68 代。除华南棉区少数地方外,均以滞育蛹越冬。黄河流域越冬代成虫于 4 月中下旬始见

24、。第一代幼虫一般不为害棉苗,主要为害小麦,但地膜覆和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早发,第一代棉铃虫有侵入为害。第一代成虫于 6 月上中旬始见,中下旬盛发。第二代主要为害棉花,第二代成虫始见于 7 月上中旬,盛发于中下旬。第三代主要为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甘薯等,第三代成虫始见于 8 月上中旬,发生延续时间长。第四代幼虫还为害高粱、再生茼麻、向日葵和越冬苜蓿等,以第四代滞育卵越冬,部分非滞育蛹当年羽化,并可产卵、孵化,但因温度下降不能满足幼虫发育需要而死亡。长江流域第四代成虫始见于 9月上中旬,以第五代滞育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平均 1000 余粒,凡生长旺盛、现蕾多的棉田卵量大。着卵部位随

25、发生世代而异,第一代成虫发生期正值棉花现蕾初期,90%以上的卵产在嫩叶和生长点上,以后果枝数、蕾数和群尖增多,第二、第三、第四代成虫产卵部位逐渐转向果枝嫩尖和蕾花苞叶上。田间卵量低时呈核心分布。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随后趋向生长点。为害嫩头及展开小叶,约 12 天转向幼蕾。低龄幼虫常只取食一部分即转移,4 龄后食量大增,取食大蕾、花朵和青铃。整个幼虫期为害 10余个蕾、花、铃,被害蕾苞叶张开,数日后即脱落。幼虫有自残习性,3 龄后更明显。幼虫共 6 龄,少数5 龄或 7 龄。末龄幼虫入土化蛹,土室具保护作用,羽化时成虫顺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实行

26、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适时间苗、定苗、整枝、打顶、打空枝和打边心等,并及时带出棉田集中处理。选种抗虫品种(系) ,例如抗选1、2、3、4 号,中植 372 等。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如每亩棉田种植玉米、高粱 100150 株,能较明显地减少棉上棉铃虫的落卵量,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2)生物防治:以菌治虫,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B.T.制剂及棉铃虫病毒制剂。以虫制虫,通过推行棉麦套种,棉花与油菜间作等方式保护棉田有效态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使用生物性农药,如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性农药。(3)成虫诱杀:灯光诱杀成虫用高压荧光汞灯、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显著,尤其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可减

27、少棉田落卵量 50%以上,每灯距 200 米左右。杨树枝把诱杀。每亩用杨树枝把 10 把左右,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性诱剂效果较好,可减少棉田有效卵量。(4)化学防治:一般在棉铃虫卵的盛期用药,效果较理想。第 2 代棉铃虫的化学防治采用“雪花盖顶”的方式,第 3、4 代棉铃虫的防治采用“两翻一扣,四面打透”的方式。主要药剂有:25%甲氰辛乳油 10001500 倍液、20%高氯 辛乳油 10001500 倍液、25 克 /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0001500 倍液、40% 毒死蜱乳油 8001000 倍液、 20%毒氯乳油 8001000 倍液、15%阿维辛乳油 10001200 倍液、1.7%

28、 阿维高氯氟氰可溶性液剂 20003000 倍、0.2% 高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3000 倍、10%醚菊酯悬浮剂 600800 倍液、2.5% 氟虫脲乳油稀释 1000 倍、24%灭多威水剂稀释10001500 倍液进行喷雾。由于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已经很高,故因限制菊酯类农药的使用次数,提倡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在田间地头随配随用的混剂有:菊酯类杀虫剂+双甲脒(14)10001500 倍液,灭多威+ 三唑磷( 12)1500 倍液,辛硫酸+ 毒死蜱( 13)1000 倍液。图 490 棉铃虫为害状图 491 棉铃虫为害棉桃图 492 棉铃虫幼虫棉花叶螨棉花叶螨

29、(红蜘蛛,见图 493)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棉区,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棉花的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除土耳其斯坦叶螨只分布在新疆棉区外,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为害状 朱砂叶螨初期为害使棉叶正面出现黄白斑,35 天后,叶面为红色,随之为害加重,棉叶卷曲直至脱落。截形叶螨危害的棉叶仅表现黄白斑,加重为害时,棉叶上的黄白斑面积扩大,但不表现红色和卷叶,这两种叶螨均可对棉花造成严重减产。发生特点 在河南新乡平作棉田定点观察:5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为零星发生期,数量较少;6 月上旬,数量受降水的抑制;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中发生期;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

30、,为高峰期,螨量最大;8月下旬为下降期。南方棉区 58 月份月均雨量 100 毫米以下,则重发生,高温干旱则大发生,连作套种的地块发生重。长势差的棉田发生重,沟渠、路边等地块发生重。天敌有塔六点蓟马、食螨瓢虫、草蛉等多种。图 493 棉花叶螨成虫防治方法 1开展冬春防治,减少棉田棉叶螨发生基数。两熟棉田在棉花拔柴后,应立即翻耕整地或播种冬麦,或种植蔬菜等。一熟棉田应进行秋冬深翻,结合冬灌消灭枯叶、杂草以及在土块缝隙中越冬的棉花叶螨。2合 理 施 肥 。 合 理 使 用 氮 磷 钾 肥 , 可 提 高 棉 叶 细 胞 渗 透 压 , 因 而 可 减 轻 棉 花 叶 螨 的 为 害 。3保 护 、

31、 利 用 好 天 敌 。 棉 田 捕 食 棉 花 叶 螨 的 天 敌 有 很 多 , 如 七 星 瓢 虫 、 中 华 草 蛉 、 草 间 小 黑 蛛 等 。这 些 天 敌 对 棉 花 叶 螨 分 别 起 着 不 同 程 度 的 抑 制 作 用 。4坚 持 检 查 防 治 , 把 棉 花 叶 螨 控 制 在 点 片 阶 段 。 如 发 现 个 别 叶 片 上 有 少 数 螨 或 卵 时 , 随 即 用 手 抹 杀 ,螨 多 的 棉 叶 要 摘 掉 , 带 出 田 外 处 理 , 如 多 数 叶 片 有 螨 或 卵 时 就 要 做 好 标 记 进 行 喷 药 防 治 。 做 到 发 现 一 棵喷

32、一 圈 , 发 现 一 点 喷 周 围 一 片 , 以 防 止 蔓 延 为 害 。5多 种 手 段 , 综 合 防 治 。 棉 花 叶 螨 发 生 期 长 , 繁 殖 率 高 , 传 播 途 径 多 , 扩 散 快 , 仅 仅 依 靠 单 一 的 防治 手 段 , 难 以 控 制 其 为 害 , 必 须 因 地 制 宜 , 采 取 农 业 、 化 学 、 生 物 等 多 种 手 段 进 行 综 合 防 治 , 才 能 取 得良 好 的 防 治 效 果 。6药 剂 防 治 。 可用 2%四螨嗪悬浮剂 8001200 倍液、25% 甲氰 辛乳油 10001500 倍液、11.2%阿维唑磷乳油 10

33、001500 倍液、2% 阿维菌素乳油 50007000 倍液、 1.7%阿维高氯氟氰可溶性液剂20003000 倍、15%阿维辛乳油 10001200 倍液、35% 柴哒乳油 12001500 倍液、25%单甲脒盐酸盐水剂 8001000 倍液、0.2%高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20003000 倍液等喷雾。此外,也可以用 20%螨 速 杀 或 20%螨 克 1000 倍 与 50%辛 硫 磷 1000 倍 混 合 喷 雾 , 防 治 率 达 95%。棉花绿盲蝽别名花叶虫、小臭虫(见图 494)等,属半翅目,盲蝽科。几乎遍布全国各棉区。是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害棉花的多种蝽象的优势

34、种。为害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植物。为害状 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 。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黑点满布,僵化落铃。发生特点 北方年生 35 代,山西运城 4 代,陕西泾阳、河南安阳 5 代,江西 67 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铃壳内或苜蓿、蓖麻茎秆、茬内、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翌春 34 月旬均温高于 10或连续5 日均温达 11,相对湿度高于 70%,卵开始孵

35、化。第 1、2 代多生活在紫云荚、苜蓿等绿肥田中。成虫寿命长,产卵期 3040 天,发生期不整齐。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 6、7 天开始产卵。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 79 天。6 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 月达高峰,8 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果树以春、秋两季受害重。主要天敌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3 月份以前结合积肥除去田埂、路边和坟地的杂草,消灭越冬卵,减少早春虫口基数,收割绿肥不留残茬,翻耕绿肥时全部埋入地下,减少向棉田转移的虫量。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棉花旺长,减轻盲蝽

36、的为害。 (2)化学防治。棉盲蝽的抗药性弱,一般在 6 月至 7 月初,可以用药剂防治,适用的药剂有:25%甲氰辛乳油 15002000 倍液或 20%高氯辛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 25 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 倍液进行防治。或 1.7%阿维高氯氟氰可溶性液剂 20003000 倍液、20% 毒氯乳油8001000 倍液、40%毒死蜱乳油 100015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也可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 3000 倍液、或 50%对硫磷乳油 2000 倍液进行喷雾。图 494 棉花绿盲蝽成虫棉红铃虫(Pink bollworm)棉红

37、铃虫(见图 495)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广泛,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产棉区均有发生,是世界性的棉花害虫。为害状 蕾、花被害 从花蕾顶部蛀入,留下针尖大的蛀入孔。幼虫在蕾内吃花蕊,有的蕾内花蕊被吃空而脱落;有的不脱落,仍能开花,但花发育不良,部分花瓣黏连扭曲。青铃被害 从基部蛀入,不久蛀孔愈合,在铃壳内壁形成不规则的突起。较老青铃受害,壳内壁有幼虫钻蛀的虫道。幼虫侵入后蛀食棉籽。被害棉铃遇雨霉烂,被害铃室成为僵瓣。种籽被害 种仁被吃掉,成为空壳,壳上有虫孔。发生特点 在我国年生 27 代,黄河流域 23 代,长江流域 34 代。幼虫随棉花贮藏、加工爬至屋顶等缝隙处结白茧滞育

38、越冬,也可在棉籽、枯铃里越冬。安徽 5 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羽化时间长达2 个多月。长江流域各代卵发生历期为 6 月下旬、8 月上旬、8 月底,秋季气温高时可发生不完全的 4 代。成虫白天潜伏,夜间交配产卵,第一代多产在嫩头或嫩叶上,第二代多产在下部的青铃尊片内,第三代多产在中上部青铃萼片内。成虫对黑光灯有趋性,飞翔力不强。初孵幼虫经 l、2 小时蛀入蕾内,每头幼虫可为害 23 个铃室、27 粒棉籽。温湿度高利其繁殖,气温 2035,相对湿度 80%以上适其生长发育,长江流域气候条件适宜则发生重。雨量过多年份对其繁殖不利则发生轻。红铃虫天敌有 60 多种,如澳州赤眼蜂、金小蜂、茧蜂、姬蜂、草蛉、小花蝽等。防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