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铮铮铁骨 青莲之壶在浙江永康正利铁艺厂的产品陈列室里,有一把造型非常特别的铁壶,壶身为正方体、壶提柄也是方形且提把较长,整把壶只壶盖提把是圆形。一问,原来是由中央美院原院长、中国美院原院长、国画大师潘天寿二儿子潘公凯先生自己设计、委托厂家生产的。潘公凯为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 这把壶的造型完全不同于传统铁壶体圆或扁圆、提把也是圆形的设计,与其他样品铁壶相比显得非常另类。艺术家的思维往往让人猜不透,如何理解这把铁壶的造型呢?我请教了厂长董永正。 这是董永正接受定制生产的许多把个性化铁壶
2、中最特别的一把。人们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个性化的铁壶也如此。按照董永正的了解,潘公凯通过这把铁壶所要体现的是其本人的情怀,一种中国文化人的气概和中国画的韵味。方方正正的壶体、方形而高挺的提柄、宽适的短壶嘴,一派凛然气概,展示壶之设计者为人正派,公正处世的态度。壶体的图案取自潘公凯残荷铁铸图的局部,是冬日西湖残荷弯曲的荷秆,以抽象的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展示了西湖的景象。壶盖一片平坦意为西湖水,中间一只莲蓬为提钮,似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壶身和托盘上均铸有潘公凯的“凯”字印,既起防伪作用,又显中国传统钤印文化。壶身总高 24厘米,净重 1.7 公斤。也许是因为铁壶的颜色,艺术家把这把铁壶称为2“青莲之壶”
3、 ,而董永正直接称之为“残荷铁壶” 。 董永正很自豪自己做成了这件艺术品,这不仅因为这把铁壶展示了铸铁壶艺、中国文人和中国画等诸多中国文化的气息,还因为它的制作难度。他想了想说,制作这把铁壶比制作传统圆形铁壶要难得多。首先,正方形的壶身很难浇铸成功。正方形的铸件在铸铁行业里是个难题,尤其是空心的铁壶,线条要直,转角须直角,否则就是失败。铸造这种直角铁件废品率极高。其次,壶柄也是正方形,且把柄长,模具做不好或浇铸不到位,就会变形,成品率也不会高。第三,壶身的残荷图线条要真实体现潘公凯原作的风貌,而阴线的深度是关键浅了,图案不明显;深了,壶体容易破,不在行的人难以理解其中的难度。董永正在中国铸铁壶
4、行业里算是佼佼者,但铸造这样的铁壶也是第一次,接受这个任务,就不是花多少时间、赚不赚钱的问题了。为此,他在这把铁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 从产品设计开始,到模具成型,共花了七八个月。先是做泥模,做一次送审一次、改一次,壶体图案花纹的深浅、大小不断在改;壶嘴的大小、仰角等等要改,前后反复进行了三次。真正的难度是从泥模到腊模,再用脱蜡法浇铸,纯手工制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正方形铁壶铸造的难度,要求董永正必须拿出不一样的办法来。董永正日思夜想,怎样才能保证正方形铁壶的直线和直角、壶体的平整度、提把的垂直?最后,他从防变形、保证平整度和紧密度等方面采取了三条措施,终于成功浇铸出潘公凯
5、满意的铁壶。 潘公凯的这款铁壶共制作 999 把,前后花时两年,分两批次制作完3成,打序列号,在全球限量发售,配有独特防伪印刷和潘公凯亲笔签名的收藏证书。因此,这是一把具有很高艺术品位、很高铸造工艺水平和很高价位的铁壶。 艺术家的情怀让人感叹,而让我感兴趣的还有铸作这把铁壶的故事。我有个疑问,潘公凯是如何找到董永正的呢?董永正的回答很简单,是潘公凯的手下人自己找上门的。我又问,他们又是通过谁介绍的呢?网络。 “网络上宣传铸铁壶的厂家很多,为什么偏偏找到你呢?”“不知道。 ”董永正说。这使我下意识关注起这家专门生产铸铁壶的厂家和董永正其人。 永康正利铁艺厂是目前全国生产铸铁壶最大的厂家之一。该厂
6、生产铸铁壶的流水线让日本商人惊叹,尽管日本生产铸铁壶的产量大,但不拥有年产五六十万把铸铁壶的生产流水线。该厂曾经为上海世博会、长城博物馆等和许多文化名人制作过许多个性化铸铁壶,铸造技术过硬,产品质量好、文化元素多,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在日本等国也小有名气。杭州来的一位客人,看到陈列室的文化铁壶样品,看一把说出一个历史故事,对这些铁壶爱不释手,一连买了好几把满意而归。如此,潘公凯的手下人找上门来就很自然了。 谈及铸铁壶行业,话语不多的董永正却说最让他关心的是中国铸铁壶行业的兴衰和中国铸铁壶文化的复兴。让他难受的是,一说起铸铁壶就是讲日本的,而没有中国的份,最贵的铸铁壶都是日本的品牌。其实,现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铁壶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生产的,而且主要是浙江永康生产的。为什么中国自己的铁壶品牌难以树立起来呢?董永正说,4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改变铸铁壶依附于外国品牌的现状,给历史悠久的中国铸铁壶正名。他倾力制作“青莲之壶”或许就是为了这个。一个有着凛然工匠精神的普普通通的铸铁壶工匠,制作中国艺术家的“残荷铁壶“,这件事的意义自然超出了此铁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