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必须切实下大力去保护与传承;而学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经济落后、思想观念封闭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现今其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仍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本文就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为例,简要的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 学校教育 现状 发展 20 世纪末,随着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关注点放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上面。而少数民族地区因其
2、独特的人文风情,拥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这些已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关注点,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匮乏、教育理念落后等现象。 一、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欠发达,桑植地区现今仍属处于国家标准之下的贫困县范畴。由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教学资源极度缺乏仍旧是制约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队伍薄弱。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是音乐教2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桑植一些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音乐教师的缺乏仍是制约其学校
3、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桑植县城镇地区的音乐教育而言,位于桑植县偏远的乡村地区,音乐教师的缺乏是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常常处于缺乏的状态,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一般由文化课老师兼任,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良好开展。 教学设备匮乏。教学设施包括专门的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各种乐器,辅助实施设施及教材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器材。音乐器材的演绎,是音乐的重要表达形式,因而教学设备对于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在现今社会已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
4、其境的感受音乐并融入到音乐学习的文化语境之中去,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文化。而桑植地区除了极少数城镇学校配置了音乐教学所必备的相应设备之外,大部分学校连音乐课所必需的基础设施都没有,甚至于在一些乡村小学,每位同学一本音乐课本都是不具备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可悲! (二)落后的教学理念是制约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应试教育背景下忽视了音乐教育的价值。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的树立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在现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大多数老师以及家长的思想观念中,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在“老少边穷”3地区的学校这种情况尤
5、为突出。为了在中考、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音乐课时被大量占用的现象实属常见。一些教师认为对于身处于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面,只有学好文化课,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出高分数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其次,音乐课缺乏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范式。长期以来,学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仍旧以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双基”为音乐教学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而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则为老师给学生教唱一首歌曲,学生通过对音符的学习而学会了该首歌曲,音乐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而学生对于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歌曲背后所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全然不知。这种缺少文化背景的音乐教学,实际很难达
6、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也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懂得音乐的内涵。 再者,刻板的教学方式是对音乐教育错误认识的直接体现。许多老师、家长乃至于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来对待,使得音乐课成为了“纯玩课” 、 “休闲课” 、“应付课” 、 “教唱课” 。在桑植县偏远的乡村学校,此种情况尤为突出,音乐课的上课方式为老师教唱一首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老师先唱一句,学生紧跟着学唱一句,由此刻板循环,直至学生学会为止。整堂课下来,学生犹如“复读机”一样,只知道一句一句的重复老师所唱,一味的机械式的被动学习,而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 二、少数民族地
7、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边远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在4发展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是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生命意志的直接表现。音乐生于人心,与人的情感联系非常紧密。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人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素质修养,都会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因而音乐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哪一个民族不热爱。再者言之, “致乐以治心者也。 ”音乐是社会生活中最广泛又最容易为人们接受的文化形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人的思想、人格、情趣等各方面健
8、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必然成为育德启智和调节情感,提高素质的重要工具。 (二)创办特色教学,将民族音乐纳入到音乐教育之中 近年来,在重视、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中,音乐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念,呼吁重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理解音乐文化成为了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落实这一理念,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传统乐教理论,坚守人格培育、美化生活的方向。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就应当采用优良的音乐资源引导教育学生,接受高尚,拥抱正能量,最终走向幸福美好的前景;二是抓住民族音乐的灵魂,将音乐教育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几千年
9、的文化当中,不乏丰富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拥有众多令世界惊叹的音乐表现形式。 (三)将学校作为保护、传承和弘扬本地音乐文化的主渠道 5少数民族是擅长歌舞的民族,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孕育着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桑植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孕育出了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白族仗鼓舞等多种民间艺术形态,但是现今随着大量年轻人离开村寨外出打工,民族文化难以为继,大多数传承模式都是靠个别年逾古稀的传承人带几个亲传弟子,无法大面积保留和规模化传承,使得一些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因此,将本地特色的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以学校为依托,利用学校音乐教育来发掘传承本地音乐文化,使学校成为其宣传、
10、保护、传承的主渠道,对于保护本地音乐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现今,随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聚焦在对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保护好、发展好本地的特色文化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致使现今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状况都不容乐观,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理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切实下大力去改善,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组建专门的民族音乐师资队伍,更新教育理念,赋予学校研究、传承和保护地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责任。由
11、此,不但可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鲜明特色,且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式来保护和开发本地的音乐文化,从而拓宽了保护传承的渠道,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6注释: 关新.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在京研讨会纪要 , 中国音乐 ,1996.2 王书良等:论语?秦伯中国文化精华全集哲学卷,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83. 礼记?乐记 ,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31.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管建华.21 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 (01). 3管建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1, (03). 4杨晓.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种参照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