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控制工作摘 要:当前,面对虚拟社会蓬勃发展的潮流,一些公共管理者却表现出“认识不到位,领域不熟悉,能力有欠缺”的特点,网络社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能力成为社会管理能力的短板,也成为了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制约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网络舆论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关键词:网络舆论 交互性 网络治理 舆情控制 互联网已经日益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给人们造成了一些新的困扰,如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沉迷等问题,其中由于网络舆情而
2、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管理的思路和框架还未理清理顺,这与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高发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段表达的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公共论坛、博客(微博) 、聚合新闻(RSS) 、手机 app 等。网络舆情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2网络舆情的自由性。网络突破了时空界限,拓展了人们的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
3、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民们可以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情绪。因此,网络舆情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某些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比较真实地体现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诉求。二是网络舆情的交互性。在网络中,信息的流动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由传者受众,转变为传(受)受(传) 。这种传受合一式的信息交互传递新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草根得以部分掌控从未掌控过的话语权,这就使得网民们在网络中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互动性更强,讨论也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三是网络舆情的多元性。网上舆情的主题非常广泛。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
4、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四是网络舆情的偏差性。由于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除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之外,还要受到自身社会角色的制约。而虚拟社会中的交往,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互动的双方都隐藏在信息符号背后,因此网络人际交往让人充分表现“本我” 。这种脱离社会角色限制的个性化,通常会降低人的自制力、道德感。这就导致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
5、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五是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3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二、网络舆论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对社会管理机制手段的挑战。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但是我们当前的舆论引导工作中,很多做法和思路还停留在过去的管理经验上,有些甚至已经陈旧过时。不能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
6、面。一是社会管理主体单一,政府封闭性制定公共政策的模式受到挑战。网络社会的管理中,政府习惯性的统揽全部工作,结果面对虚拟社会中的千头万绪,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而且政府封闭性制定公共政策的习惯也延续到了网络社会。由政府提供的,可以让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表意见的正规渠道,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上都同样狭窄。这与网络时代,网民们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和参政议政要求不断增强的趋势,不可避免的产生碰撞,导致网络中的舆情大多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进而容易引发网络冲突事件。二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挑战。我们知道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特点是:时效性强、信息容纳性大,且信息源的构成庞大复杂。这就决定了
7、在虚拟社会中,舆论“把关”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过去依靠编辑、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的把关工作,我们可以方便的掌控大众媒体上的信息流通。但在网络平台上,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多方向、发散式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想对信息一一加以甄别、4筛选,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造成了网络信息权威性的先天不足。令政府很难甄别网络信息真伪,也使公众很容易被网络谣言所蛊惑。谣言传播的同时,网络上的舆论处于低门槛、高聚集的状态,在“意见领袖”等力量的推动下,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这些状况都使党和政府在思想舆论阵地上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舆论控制和引导能力受到削弱。三是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挑战。环境对价值观念的树立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8、。网络舆论中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文化理念都各有市场,人们受多重价值标准的影响,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道德理想,这容易导致网民行为违背主流社会规范,并令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出现混乱和失序。比如,网络上的色情、暴力污染已经无处不在,而且网络上还存在着大量低俗信息,这些网络异化现象都是我们的文化之伤。都对整个社会层面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着渗透和冲击。四是网络舆论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网上信息都是受资本甚至政府的直接控制,当前网络舆论已经事关国家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对网络舆论就必须要加强管控引导。 三、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的思路 (一)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需
9、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互联网管理体制上,理顺关系,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舆论控制引导的体制机制问题。一是管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当前,虚拟社会规模空前扩张,各种网络新生事务层出不穷,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迅速提升,单纯依靠政府一元主体进行单独管理显然已经不符合现实的要求。因此要尽快在虚拟社会管理中5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二是治理手段从重管制到重服务。要进一步强化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的服务意识,特别是要从“管制” 、“控负”的旧思维中跳脱出来,寓管理于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引导民众知政、议政、参政。 (二)增
10、强管理能力,提高“执网水平” 。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是其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表现。我们这里说的执网能力主要是指网络舆论控制能力,具体来说,它体现在政治凝聚力、思想统合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倡导先进文化,建设文明网络 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政府有责任用先进、丰富、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来占领这个舆论阵地,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 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舆论的引导同样迫切需要法律保障。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立法工作不断推进,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
11、是目前互联网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规条文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具体针对网络管理问题的条款效力有限,内容涵盖面小;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空白。所以,要在梳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中遇到的实践难题,不断探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设计和实践方案。 6总之,加强立法的同时还要加快组建针对网络犯罪的专业化刑事执法队伍,建立专门网上执法和监控力量。并着力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国际间交流合作,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刑立双.我国网络舆情十年发展状况及管理J.网络传播,2012(11). 2 沈刘红.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立体化引导J.新闻前哨,2004(01). 3 谢金林.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理念、策略与行动J.理论探讨,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