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从现状入手,分析现状溯源,尝试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实用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艺术;现状分析;恰当运用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好,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好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作
2、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为真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必须懂得提问这门教学艺术,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随意性过大,且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成了“满堂问” 。在这个极端现象中,教师为提问而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和作用,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 ,随意而问,而2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 (三)教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 (四)启发性不强,参与度不
3、高 启发的关键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掌握时机,待机而动。随意的提问质量较低,基本没有开放答案。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得到启发,相反会混淆视听,使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记忆性问题之中,则无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课堂提问偏差的原因 (一)教师生本观念弱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未能赶走传统观念。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已把问题想得很细,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提问的权利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是与文本对话,把教学的主体放置一边,不去深入了解学生
4、,提问抽象空泛,缺乏启发性,因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比较肤浅和被动,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底蕴技能差 新世纪的知识结构下,对于教师而言,现阶段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面很窄,凡是教学中涉及了文学以外的或更深入的内容,教者都免不了敬而远之。生怕节外生枝,担心学生贸然提问,打乱自己的教学步骤,3耽误时间,无法控制。究其原因,教师工作任务重,空闲时间缺,交流学习机会少,因而掌握的教学技艺难以达到很高水平。 三、课堂提问艺术的运用 提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艺术。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发问后学生解答,教师再评价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相应的教师就有发问艺术、启答艺术和解
5、答艺术,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为了有效地提问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适当运用一些艺术。 (一)问题排序,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抓住矛盾,适时追问 学
6、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4(三)拐弯抹角,变直为曲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 “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四)无疑设疑,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很有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中心问题为重点,进行探究。 四、结语 总之,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体现出提问的艺术,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