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化发展要走创新之路对于文化的解读,人们往往摆脱不了复古情结,以为“古”就是文化。于是,文化被带进与现实脱节的误区。更严重的是,有不少人不仅以为“古”就是文化,还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文化价值观念应用到现实文化建设中,使先进文化建设实际上成了古文化的恢复。 “文化复古”带来的只是古文化复制活动的繁荣,它无法推动文化内涵的扩展和革新,因此,文化发展不能以“复古”为依据,创新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所在。一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自市场经济的触角开始伸向文化,文化领域便形成一股汹涌不减的复古浪潮。驱动复古热潮的力量,并不来自与其直接相关的广大知识分子和他们对于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是市场经济首先认识到了
2、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推动了文化复古热潮的到来。 “传统文化”作为市场上最具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商品” ,从那时开始,被爆炒着、被张扬着,直到今天。 不过,由市场经济引发的文化复古运动的本质与知识分子的期望实在差距太远。大多数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文化使命定位在民族先进文化的建设上,研究传统的目的在于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因子,重塑民族优秀文化。然而,文化复古运动,不过是把传统文化作为道具,以牟取经济2回报,这样的文化热潮由于以获取高额商业利润为目的,最终走不出拜金的结局。 跨入 21 世纪,文化复古热潮借助文化产业建设有增无减。发展文化产业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一些地方一味地把历史文化作为开发对象而非保护
3、对象,无疑使文化复古沿着拜金主义的路线越行越远。历史遗迹(遗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原本应该是为了对历史遗留物更好地保护,然而,有一些单位却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益回报。我们姑且不论把历史文化称为“资源” ,以及把这种“资源”当成产业开发对象是否合适,仅就文化发展的角度讲,把注意力投放在历史文化上显然是一种偏失。道理很浅显,历史资源开发不可能开发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来。 二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文化复古运动的典型形式。既为商业社会,借助于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商业活动和形象宣传并无不可,但问题是这样做必然导致:一,文化活动商业化,把历史文化遗存变成谋利的工具;二,文化生产成为古
4、文化的复制活动。其结果也许会带来文化表面上的繁荣,但它是以消耗不可再生历史遗存为前提的,这种繁荣至多是一种复制活动的繁荣,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商业炒作,也不是为了重现古文化,而是为了推动先进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文化建设的基本使命。社会在前进,前进中的社会需要3“与时俱进”的文化,尽管古文化可以作为充实现代人精神空间的重要食粮,但它不能也不可能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文化复古不可能替代现实先进文化建设,原因很清楚:首先,古文化无法替代现实文化,更不能被视为现实进步文化。文化尽管具有连续性,但是即使优秀的古文
5、化也无法实现从古到今时间上的跨越。其次,呈示于现实中的古文化并不都是古代进步的象征,即使它能够代表它所处的时代的最高水平,但它毕竟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它不可能代表今天这样的时代。再次,呈示于现实社会的古文化有时甚至是糟粕,根本谈不上具有文化品质。所以,文化发展的动力并非来自表面喧嚣的复古热潮,它只能来自踏踏实实的文化创新,当然也包括在汲取古文化营养基础上的文化再造。 先进文化的标志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诠释:首先,文化产品应具有代表其所处时代的品质。如诸子的思想代表了春秋战国最深邃的思维活动,汉赋的巨丽是大汉皇朝昂扬与宏阔的展现,唐诗的精彩绝艳恰是封建盛世的呈示,宋词的婉约则是封建王朝内省与精致的
6、表达 毋庸置疑,诸子、汉赋、唐诗、宋词都是其所处时代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标志。其次,文化产品应富于创造性。文化产品所以优秀,或者说文化所以进步,在于后者相对于前者蕴含的创造性。汉赋之于诸子、宋词至于唐诗,尽管也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没有创新,代代复古,汉赋之后就不可能有唐诗,唐诗之后就不可能有宋词。 三 4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先进文化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要实现文化代表时代的品质和具有创造性,需要重新对现有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知识体系和文化的未来走向进行全面的考虑和改造。 首先,文化观念的更新。就当前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而言,文化观念的更新,重点在于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7、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抛弃复古情结,投身文化创新,力争使每一份文化成果体现出人类的进步,时代的进步。 其次,融会世界先进文化,更新文化知识体系。把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之中,通过对比与分析,鉴别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认清其他文化的进步与落后,吸纳其他文化合理、进步的成分,摆脱民族文化中的偏执和糟粕,确保民族文化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民族文化发展必须面向未来。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面向未来的创造过程,醉心于民族文化的既往成就难谈发展。 当今时代,科学精神、艺术精神、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三大主旋律。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依据,艺术精神是文化发展的形式,人文精神是文化发展的归宿
8、。当代文化发展应该以科学为依据,艺术为形式,人本为原则,舍去这些,一味复古,文化产品是无法符合时代要求的。 四 发展是文明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是以创新为前提的。 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回答,但将其答案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主义5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地发展。他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创新精神,明确指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客观实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进行创
9、新,我们的理论和政策不向前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前进,我们也不可能应对各种挑战。因此,必须统一认识,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胡锦涛同志十分重视文化创新,他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但它不能成为我们“复古”的借口,也不能是我们发展文化的内容和目标。 “复古”不仅有悖于现实文化的发展规律,也同样是对祖先文化创造精神的践踏。正确的做法,应该把优秀的文化遗产置于现实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和筛选,汲取其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子,并将其融用于先进文化的建设中。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中原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