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206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葳蕤繁茂 秀妍华滋出生于上个世纪 40 年代的张复兴,是广西画坛的领军人物,多年来情系桂北,潜移山川,以其葳蕤繁茂、秀妍华滋的明丽画风,构建了自己独具面目的山水意象,与古人陈陈相因,重复蹈袭的做法明显地拉开了距离,呈现出笔墨精神与山川造化相映成趣,文化内涵与视觉张力兼而有之的现代色彩和美学特征,令人刮目。不过,与那些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沉潜不足,而对西方现代观念和现代艺术却顶礼膜拜、情有独钟的画家有所不同的是,张复兴的山水画绝不是在所谓“解构”和“重构”的口号下,对传统的反叛和颠覆,而是在有选择地对传统研习和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个性化和富有现代审美趣味的发展和改塑。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张

2、复兴对山水画传统的精髓,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张复兴说:“我年轻时喜欢黄子久的严密和秀致,之后又喜欢他的繁复和浑厚,今天则喜爱他的散淡和天真,这是自己师古心绪发展的轨迹,也是不同时期体味传统的不同收获。 ”由于对传统有着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的体味,所以张复兴对古人能够不拘一格,转益多师,而不是有所偏废。用张复兴自己的话说,是既喜欢宋画的严谨,又喜欢元画的恬淡,同时也欣赏清代王原祁那样的精笔妙墨,并且在这种广撷博取、含英咀华的过程中,对这些传统中的精华进行巧妙的熔铸,使之尽可能地成为自己今天创作中的滋养物。因此,我们对照张复兴的2画作,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张复兴的画作中,虽然可以

3、明显感受到传统的精神、气息和韵致,但却很难与古代某一位具体的画家相联系,更无法予以一一确指。这种对传统吸纳的模糊性,可谓是学习传统的最高境界,它与那些食古不化、对古人亦步亦趋者所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 张复兴有意识地加强对造化的师法,将目光从昔日文人山水画所框范的思维定势中拉出来,力求借自然界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本源客体,对传统的笔墨程式进行大胆的突破和改塑,以救其弊,并进而来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图式法则。 张复兴通过认真的思考,深切地认识到继承传统的精华,并非意味着要按照过去的那一套笔墨程式如各种皴法、点法去硬套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而是要以造化为师,将对真山真水的内心感受,与笔墨情趣和

4、写意精神相组合,从而创作出新的更有生命力的图式和意象来。张复兴通过对古人绘画经验(包括作品与画论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对黄公望写山水诀和富春山居图的研究,受到很大启发,决定将目标锁定在自己所熟悉的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南部漓江流域的桂北山区,坚持“在浑厚苍凉、重峦叠嶂的越城岭中,在千峰竞秀、云缠雾绕的百回漓江间苦苦寻找我的感受,织造我的图画。 ” 张复兴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我们看到张复兴的画作,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葳蕤繁茂,满眼绿色。在张复兴的作品中,不论是巨幅大幛,还是斗方小品,皆以蓊郁苍翠的林木为其主要意象,这显然是桂北山区的典型风貌。我们知道,桂北山区地处亚热带边缘,气候潮湿,雨量充沛,3

5、密林丛篁,丰草茂棘,有着极好的植被,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甚至还保留着不少原始森林。这种地形和地貌上的特点,不但有别于“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山水,还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韵致。张复兴在创作中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特点,反复观察、归纳和提炼,终于创造出了一套既能体现出这种地形地貌的特点,而且具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写意精神的语言与图式。这种语言和图式概括而言,有三大特点:其一是以树木为画面构成中的主要元素。在张复兴的作品中,树木不但表现为自身的形象,而且覆盖了大部分山体,显现出整个山体的形态和气势,甚至不妨可以这样说,在张复兴的作品中,山的形态往往是以树的面目出现的。其二是张复兴的山水画大多采用物

6、象密集的满构图。这种以树木的“群像”与流泉、飞瀑、茅屋、山路相结合的满构图,不以某一单株的树木或某种单项的景物作为致力的重点,而以众多树木、景物的相互烘托、穿插、映衬为致力的重点,从而形成了整体上的气势和规模上的效应,其间充满了富于变化的韵律感。其三是张复兴的山水画以笔线为主,但也不排斥墨法的运用。在张复兴的作品中,尤其是在诸如秋日纳远风 侗乡秋高 葳蕤图等作品中,纵横交错的线条繁复丰富,舒卷自如,摇曳多姿,既有着强烈的动感,又有着婆娑纷披的美感,以至成为张复兴山水画中的典型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复兴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正是通过上述对桂北山区景物的个性化描绘,而得以彰显和凸现的。不过需要指出的

7、是,张复兴对造化的师法绝不是浅表化的对景写生,更不是西方式的那种受“形”的制约,被局限于“形”的牢笼之下的风景画,而是对造化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4观照,使造化的形神与画家的情感成为有机的整体,即张复兴之所谓:“造化蒙养得灵气,对景写生得形象,愉情悦意得趣味,游山历水得丰富,观察品味得启发。 ”一句话,通过与山川形胜的直接对话,将对大自然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转换为心灵的思绪,然后再诉诸有意味的语言和图式,破译为相应的物化轨迹。不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张复兴对于师造化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所以张复兴的山水画才能够做到既是“景语” ,又是“情语” ;既为写实,又为写意;既非常具体,又十分诗

8、化;情景交融,秀妍华滋,令人赏心悦目,达到了笔墨美、形神美与意境美三者兼而有之的极高境界。 张复兴在画面的结构方面,虽然采取物象丰富的满构图,但却满而不板,密而不塞,十分注意层次和变化,利用多种不同的手段来疏解间透,巧妙地处理线条与块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村寨和树木的交织穿插、回环掩映、有序铺陈,使得画面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多层次的纵深感。这种纵深感既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又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以大观小”之法和“三远”法有着一定的区别,而体现出某种现代意识和现代趣味。另外,张复兴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由于张复兴作品中树木较多,以桂北山区葳蕤繁茂、四季长青的植被为主要山水意象,所以张

9、复兴在设色方面以小青绿为主。这种小青绿苍翠秀润,葱茏鲜亮,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桂北山区的景色十分吻合,很好地起到了烘托画面、深化题旨的作用。当然,如果一味使用青绿,缺乏变化,却也不免有些单调,故而张复兴有时也使用浅绛(浅绛在张复兴的作品中主要用来表现秋色,另外在一部分描绘太行山风光的作品中,张复兴5也多选用浅绛) 。青绿与浅绛,和水墨一样都是中国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主要体格,带有一定的程式化性质,它们不像自然界中的固有色相那样纷繁和驳杂,而是以单纯来表现繁复,是十分高明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张复兴的作品与传统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张复兴精心设计并有意强调留白,注意冷暖之间的色差和过渡,使

10、笔墨的表现与画面色调里的具体物象相一致,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程式化的缺陷,并进而在整体上造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意味和现代色彩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饱满、浑厚、丰富、松秀,既有着内在的运动节律,又有着很强的随机性和自由度,的确做到了如张复兴自己所说的, “与古人拉开了距离” ,是“一种新的,有难度的,不同于传统、有异于他人的视觉形象”。 总之,综上所述,作为一位当代的山水画家,张复兴对于传统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现代”更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将这种认识、理解和把握,一一诉诸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创造出既属于时代的,又属于自己的;既符合中国画艺术本质的,又贴近生活,符合今天新的审美取向的山水画新体格,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张复兴特别善于将生活中的那些平凡景物采撷入画,通过出人意表的生发和改造,使之平中见奇、淡中见妙,体现出了艺术创作中最为可贵的无意于佳乃自佳、不惟求奇而自奇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是对于当代的山水画创作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的中国画创作而言,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如今张复兴正当盛年,还在力求突破,力求超越(在张复兴后来的创作中,已有了某种加强笔墨内涵和表现力的倾向) 。6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复兴目前的这种葳蕤繁茂、秀妍华滋的山水画风,一定会更加成熟和更加完美。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