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笔描摹 深刻幽远成吉思汗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和重视。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们用各种方式评说成吉思汗,并对这位生活在 12 至 13 世纪蒙古高原上的英雄表示惊叹,惊叹他的伟大成就。美国历史学家杰克?威泽弗德(Jack Weatherford)在他的著作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里,凭藉其人类学视角的观照来窥穿某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涵义,指出:“几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边境、政治、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音乐都留有成吉思汗和他所创立的王国的印记。 ”这样的论断很幽远,很深刻,也很耐人寻味。 马冀先生的成吉思汗评传来源于正史,以中国读者为叙述对象,从细微处着眼,客观地评说 800 多
2、年前一个草原贵族少年的成长历程。成吉思汗评传所给予我们的,同样很深刻,很幽远,也很耐人寻味。第一,细笔描摹,真实可信 成吉思汗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 800 余年,如果要把成吉思汗拉到近前,就需要把成吉思汗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交待得清清楚楚。成吉思汗评传的最大特点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第一章第二节“大地旋转起龙蛇”里,把成吉思汗家族的历史用最细微的笔触勾勒得层次清晰,明明白白。又如第三章第六节“一块顽石有大用” ,本来是讲2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太阳汗,俘获畏兀儿人塔塔统阿,令其创制畏兀儿蒙古文,但就在本节内,顺便把蒙古文字在元代的变化也带了一笔,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印象。还比如第六章第十八节“凯旋
3、东归,二孙来迎” ,本来是叙述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胜利后班师东归的,但是在后面却就便介绍了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人物:唆鲁禾帖尼、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让人们在清晰地了解蒙古历史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成吉思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能够把成吉思汗一生所经历的事件,以及与事件相关联的背景都交待清楚,显现出作者深厚的蒙古历史学功力,也显现出作者缜密细致的作文品格。 第二,撷采众说,客观评述 成吉思汗史事的第一个主要来源是蒙古秘史 。 蒙古秘史是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语言记录本民族历史的著作,价值很高。但是蒙古秘史的蒙古文原版却失传了,仅留下在明代用汉语切音拼写蒙古语的蒙古秘史书稿。第二个主要来源是元史 。
4、元史成书于明初,很仓促,缺漏也很多。第三个来源是中亚历史学家的著作,有拉施特的史集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等早期历史著作。在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每一个来源的结论并不相同,这就给蒙古史学家留下了考辨、争论的余地。马冀先生在成吉思汗评传中对有争议的事件并不简单地做出论断,而是尽可能撷采众说,以求全面而客观。比如第一章第四节“真龙降世取嘉名”里,关于成吉思汗的生年,作者引证了元史 圣武亲征录 、陶宗仪辍耕录 、萨冈彻辰蒙古源流以及3蒙古黄金史等著作。又如第二章第三节“二十八岁初登汗位” ,关于铁木真第一次称汗时间,引证 3 个典籍来源,让人感到作者强烈的叙史责任心。还有一些地方,大概是作者为了
5、不破坏叙事文风的统一,虽博采众说,却没有繁琐地点明具体的出处,如第二章第十一节“畏答儿忠勇献身”中讲到合兰真沙陀之战时,用了“有的考证” “有的认为” “有的说”字眼,既起到了博征众说的作用,又避免了引文的繁琐。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考证,中外历史学家的说法不下 100 种,一一引证显然不应该是这本著作的作为。我们认为作者处理得很好。 第三,寓哲理于叙事,阐微知著 成吉思汗评传用细腻而朴实的笔法为一个伟大人物作传,使人备感亲切而真实。全书特别是前面部分叙述得很冷静,很平和,显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和技巧。但是,在这种平和的叙述中,仍然不时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哲理闪现出来。第一章第六节“诃额伦掘草养子”后面道
6、出了游牧文化中最深刻的思想:“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于没有受教育机会的古代游牧民族儿童来说,母亲的教育更显得重要。(成吉思汗)对仇人彻底打击,绝不妥协;对朋友以诚相待,有福共享,仁至义尽;对亲人充满深情,他喜欢儿童,热爱草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种种都脱离不了母亲对他的影响” 。第一章第七节“老牧人善心救少年”后面引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名言,又指出:“许多有着大智慧,大作为的人,无不饱受风霜雪雨的摧残,经过艰难困苦的锤炼” 。第六章第十七节4“长春真人冒险西游”后面“表现出(成吉思汗)以国事为重,直至晚年仍孜孜以求汲取新知识的虚心好学态度” 。这样的道理令人信服其真,也叹服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