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235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在西周宗法社会,朋友与父子、兄弟等一样,也是诸伦中的一伦。由尚书?康诰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可知“友”与“孝”一样,也是当时主要社会规范之一。但西周“友”的对象并不像后世那么广泛,仅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同族内的人。学者研究认为:“友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西周指族人,包括族内不同辈分的人。 左传?桓公二年记晋师服言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

2、襄公十四年晋师旷说: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 两相对比可知师旷的士之朋友 ,即师服所言的士之子弟 。弟为平辈,子为晚辈。所以友,在其时不仅统摄族中的平衡关系,也统摄上下关系。晚辈属上下关系故士有朋友,之朋友不仅包括子弟 ,还包括父兄 ,士阶层如此,天子、诸侯、卿大夫亦然。是论在周铭中也能得到印证。 ”(查昌国先秦“孝” 、 “友”观念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可见,当时父子、兄弟之伦从属于朋友之伦。 “友”即指族内的父子兄弟,那么, “友”的对象便被束缚于血缘关系之中。 2春秋以降,社会动乱,血缘关系松动,宗族趋向解体,个体家庭渐兴起,朋友之伦也随着发生

3、变化。迄至孔孟之世,父子、兄弟便从朋友之伦中独立了出来。 “朋友切切?啤值茆?怡”(论语?子路),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批评,但兄弟之间不可以随便相互批评,而要和睦相处;“父子有亲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讲求的是亲情,而朋友之间讲求的是诚信;“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孟子?离娄下),以善相责是朋友相处之道,如果父子责善便伤害感情了。当时处理朋友关系的手段与处理父子关系的手段已经不同,说明父子、兄弟之伦已从朋友之伦独立了出来。 当父子、兄弟离开了朋友之伦, “友”的对象自然发生了变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郑康成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朱熹论

4、语集注 “朋,同类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友也”(荀子?大略)。要成为朋友,第一个条件就是志同道合。 “友”不再仅仅囿于血缘关系,普天之下志同道合之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与西周时期相比,孔孟之世交友对象明显扩大了,不再局限于血缘之亲,而且扩大到普天之下。 既然普天下之人都可相交为友,那么如何做到有所选择呢? “孔子曰:益者

5、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荀子也说“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与坏人交朋友,不但不会长进,甚至连身家性命也会丢掉。荀子强调:“不可以不慎取友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 ”(荀子?大略)“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交到好的朋友不

6、但可以培养仁德,还能使自己接近于“礼”道;“孔子曰: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荀子?子道),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注疏?谏争),人如果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也就不会远离好的名声;“孔子曰:故君子人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荀子?子道)总之,交到好的朋友,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也可以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交友必须慎重选择,必须选择有德行的人做朋友。但是,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呢?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有仁德的人做朋友。 “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学说的基石,仁德是

7、儒家最为看重的品德。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花言巧语、面貌伪善、没有多少仁德的人,是不可以选为知己的。 4其次,交朋友要选择君子。君子是儒家视野中有仁德的人,符合儒家“仁”的观念。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是。 ”(论语?里仁)君子的首要标志是“仁” ,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与仁德同在。此外,君子能够以义为原则,能屈能伸,变化自如,君子之争, “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怎样合宜怎样做。 君子不拘小节,可授以重大任务,却不可以用鸡毛蒜皮的小事考察;君子胸怀宽广却不怠慢他人,按原则办事却不伤害他人,能言善辩却不与人争吵,明察事理却不偏激,特立独行却不盛气凌人,坚定刚

8、毅却不粗暴,柔和温顺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却也从容不迫。 关于识别仁人、君子的具体办法,儒家先贤们也讲了很多。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这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恰当,这是我的朋友,如果只一味奉承我,那就是贼害我的人;“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从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方式,就可推知他的为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考察萦绕在某个人身边的人,便也知道这个人是何等人了。孔子讲了一些有趣的话:“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

9、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这是考察人的简明方法。 如果识别出了仁人君子,怎样使其与己为友呢? 5首先,一个人必须品德高尚,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别人才愿与之为伍,谁也不愿意与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朝夕相处。其次,要想别人与之交友,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待人要敬,要恭,要合乎礼节。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 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再次,交朋友不能有所依仗,即“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只要有优秀的品德就可与之交朋友。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孟子?万章下),如果依仗自己的权势、富贵与别人交友。别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地与之交往的。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古圣先贤们就提出了交朋友要以“忘势”为原则,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格平等精神。 当以种种人格魅力赢得朋友之后,又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首先,要对朋友尽“忠” “恕”之道。 “忠”道,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对朋友事以“忠”道,即“己欲立而立友,己欲达而达友” 。对朋友尽“忠”

11、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忠告而善导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公治长),要成全朋友的好事,出门要宣扬朋友的美德, “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荀子?子道)。 “恕”道,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对朋友事以“恕”道,也可推为“己所不欲,勿施于友” 。 “忠” “恕”之道,其实就是成“君子”之道,成“仁6人”之道,成“圣人”之道,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其次,对朋友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下),人是社会中的人,若不讲

12、诚信就不会有一定的操守,如果连最起码的操守都没有,怎么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交友要讲求最起码的诚信,但也不能固执无原则地坚守信用。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 然,小人哉!”(论语?子路)不管诺言的是非黑白善恶与否,只管自己笃行贯彻,是小人行径,君子不为。“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学而)“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誓约合于义的就兑现,如果不合礼义则不必兑现,这正是儒家“权”的运用。 再次,对待朋友要宽容,不苛刻。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只要朋友在大的节操方面没有严重的过错,细枝末节的缺点可以不予穷究。如

13、果没有理想中的完美人物可与之交往的话,倒也可以退而求其次。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论语?里仁)忠心地劝告朋友要有个限度,热心地对待朋友不能过于烦琐,否则的话,忠心反而导致侮辱,亲密反而引起疏远。处理朋友关系时要重“和” 。也就是恰倒好处。不过分。智慧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把握好度。 另外,要经常与朋友交流切磋,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朱熹论语集注:“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很明显, “以文会友”并7不仅指拿着文章去会见朋友,其实质是与朋友相互切磋、交流思想。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里仁),才能“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最终“道益明” 、 “德日进” 。相反,如果仅仅关起门来埋头苦读,师心自用,则势必造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正义?学记)。与别人交往时还要经常反省自己,尤其是当朋友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 总而言之,先秦儒家的交友之道内容非常丰富,并经后世儒家的改造而变得更加完善。 “友”道从兴起至今一直流传不衰,泽被所有的炎黄子孙,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