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令人信服的元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269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令人信服的元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选择令人信服的元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选择令人信服的元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选择令人信服的元素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就是客观地报道事实。但新闻报道并非是对事件的原始再现,它需要行为主体按照所设定的需求去选择行为客体中有价值的元素。行为者认为最具震撼力、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元素被视为报道的典型。那么,行为主体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对典型进行辨析、判断和选择,便成为客观报道事实的关键。然而,不少稿件中出现典型运用的失误。本文对这些失误进行了简略的归纳,试图从中找出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 失误一,对典型把握不够,判断不准。例如:在小煤窑事故频出,屡受批评的时候,某地记者采取逆向思维向省台发去报道,说某个体小煤窑注意安全生产,几年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写稿者本来想树立一个安全生产的典型,但他

2、忽略了一个问题:违背国家关停小煤窑的政策精神,对整个典型的价值判断失误,导致报道失策。 失误二,对典型各元素分析不力,角度选择出现偏差。某报发表了一篇党员带头订报,通过学科技带领群众致富的新闻。全村不到千人,通过订科技书刊,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就有 200 来户。但是据了解,记者所选择的党员典型,的确订了不少报刊,而且是该村较富裕的家庭,可他并没有发动群众订报刊,也没有教导当地群众如何去致富。全村 200来户通过科技致富者是由于农村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来的变化。这要归功于党的农村政策和对2农民的教育,而并非报道中某党员的个人能力。如果把报道的角度定位在农

3、民解放思想、增强智力投入、通过学用科技致富的典型上,仍不失一篇好的报道。 失误三,典型选择特殊化,导致以偏概全。时下有些记者或应付差事,或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为了使报道合乎自己的意图,对采访对象是这方面不行写那方面,今年不行写往年,甚至费尽心思找出仅有的某个典型来编新闻。A 镇围绕该县的茶叶发展战略,开始大力发展良种茶园。为了表明“茶叶已成为 A 镇农民的摇钱树”这一主题,某记者选择采写了一位农技干部的典型,说他如何响应镇政府号召,发展茶叶良种园,一年就赚了数万元,还说 A 镇像这样的农户已为数不少。新闻播出后,良种茶才刚刚起步的当地农民颇有微辞。 失误四,对典型只见其瑜,无视其瑕,话

4、说得太满。各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报道中,不少基层媒体把某个贫困户得到资助、某些干部入农户帮忙干了几天活等作为“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典型材料,说干部切实转变了作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在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但报道忽略了“学教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干部作风转变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其实,报道在展现典型正面意义的同时,亮出典型的瑕疵,既有利于典型的丰满,又有利于促进典型的完善,达到典型宣传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失误五,大典型“到位” ,小典型“出格” 。某媒体赞扬一位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党支部书记,但在典型事例的选择上说单位有几名预备党员到了转正期,其

5、中一个是他儿子,该书记严格要求儿子,决定推迟3半年转正。这位书记的优秀形象,应该用大大小小的典型事迹来支持,但像这样写,就违背了党章原则。书记儿子推迟转正,也应该说明原因,并合乎组织程序,用有说服力的小典型支持大典型。 从以上几类失误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政策水平、业务基础以及采访作风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彻底避免诸多失误的出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平时加强学习,采访务必深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吴惠连教授在与清华学子对话时说:“记者从事的就是新闻事业:观察事实,作出判断,选择报道,而且这一切工作都是在一种极高的标准下进行,就像李普曼所说的那样,将真相公之于众。 ”观察、判断、选择、报道,一环紧扣一环。没有细心观察,没有深入采访,就不可能有出色的报道。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有正确的判断,才能真正发现典型的意义,也才能作出客观而又有深度的报道。 另外,对已形成热点的典型题材或素材,我们更要多个心眼儿、多点儿分析,突破思维定势,在红火的背后多一份理性思考。这样,就能更深层次地考察典型、运用典型,发挥典型的指导、借鉴或反思作用。 注释: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集体记者工作通报2001 年 10 月 见新闻记者2001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