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16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摘要 李敖是当代台湾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评论家。本文从李敖才情中的“情”的视角,选取其情爱观作为切入点,围绕他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情爱历程,从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切入他的作品人生路,通过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反映出来的情爱观和情爱历程,找寻李敖在作品人生路中的心路轨迹,窥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以此审视“情”字对其作品人生路的全方位影响,触及他的情爱世界和作品人生,进而解读他的精神家园。在不同阶段,李敖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情爱观,在多个情爱故事和众多的作品中,我们能聆听到一位著名的台湾社会评论家的情爱心声,正如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乐声悠扬。 关键词 情爱观

2、;古典;现代;元素解读;真善美;精神家园 过去几十年以来,台湾文坛活跃着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者和历史评论家李敖先生。作为一名文化斗士和一位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那惊世骇俗的前沿思想和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李敖是当代台湾文坛一位少有的反传统的斗士,在他的作品中多呈现出一种人生和历史的真实。李敖先生才情兼备,曾被西方传媒捧为“中国近代最为杰出的评论家” 。他一生坎坷曲折,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大浪淘沙。在他的生活中,情爱就像一首歌,里面有很多跳动的音符。在歌声里,既有欢喜寂寞,也有愁苦乐观,更有洒脱超然,还有他一颗2真挚而又热爱生活和真理的心。本文试图从“情”的这一个视角切入

3、他的精神世界,从早期、中期和后期这三个阶段深入剖析他的情爱理念,沿着他那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心路轨迹,进行情爱元素解读,以发现和追寻他的精神家园,以此进入他的作品人生之路。 早期:曾经沧海难为水 在人的一生中,情爱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既是生活的润滑剂,也是感情的助推力。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就曾说过:“一个人的情爱观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文化教育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李敖先生的早年生活历程中,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他在 1935 年出生于大陆,早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太原和上海这几个地方辗转流离搬迁中接受教育。应该说,在他受教化的过程中,在他的骨子里面,曾经渗透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

4、点可以从他后来在大学里的装束得到证明。在台大校园,穿行的是一个一袭长袍、满卷书生气而又特立独行的年轻人。而对于情爱,他是朦胧的,是憧憬的,是全身心地投入与感受。在台中上学时,李敖曾因文章论杜威获过大奖,而当时获第一名的则是一个姓罗的女孩。后来,李慕名已久,倾慕之至,终于送上了情爱一生中的第一封真正的情书。而到了 1955 年秋天,李与他梦中所追求的罗终于在台大恋爱了,他们相约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怀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相濡以沫,缠绵校园,意图“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但现实却相当无情,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将罗召回台中,3因为李敖的特立独行在家乡是出了名的,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也使彼此的沟通产生

5、很多障碍,为此李曾亲自回到台中,去找罗的父母,但“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罗母说“以后即使你发达了,当了总统,我们也不稀罕,而如果以后你落难了,当了乞丐到这里,也请你多走一步路” ,真是句句令人失望,字字让人伤心。 李敖对情爱的追求是唯真唯善的,事实上他渴求的正是那种生死相依,一生为伴,类似于梁祝当年的古典情爱,但现实无情,梦幻破灭,留给他的是情感的怅然若失与九死一生的回忆。从后来的自我表白来看,他当年追求的确实是一种真挚而又生生相恋的爱情,故他的初恋是情真意切,委实令人感动。他和罗经历了四年多的友情和恋情,当最后只能是“无言的结局”时,李敖醉了,半夜酒醒,撕心裂肺般的痛楚终于使他拿起早已准备好

6、的药瓶,意图自杀。幸好当时为舍友及时发现,马上送至医院。两天后,当他终于清醒过来的时候,眼里还噙着两滴晶莹的泪珠,正是“试问天地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 。为情而伤而醉而死,想来实在让人潸然泪下,感叹李敖之真情付出和痴心守护。为何传统中的情爱那么虚无飘缈?古典式的情爱家园之路又在何方?过去的已然过去,但留给他的却是无限的伤痛与思考。古人有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极尽悲歌传响而有江河之势,我想应该很能代表当时李敖先生的心情和际遇。他在经历了这一场生死初恋后,特立独行的他开始沉默了,理性了,清醒了,开始进一步审视批判了。 1961 年 4 月 11 日,李敖写了一篇爱情的刽

7、子手 ,以探讨的方式指出了传统的礼教扼杀了中国女孩的感情,而中国主妇式的社会则在很4大程度上扼杀了婚后的女人,进而指出当时的中国没有人能为了情而去结婚,寄托了李敖对情爱婚姻的伤感和悲哀。自 1961 年 11 月到 1962 年1 月,李敖在文星杂志连续发表了老年人和棒子 、 播种者胡适和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三篇文章,初步形成传统下的独白第一部文集,开始有规律地出现离经叛道的“游戏文章” ,开始质疑和批判曾经给他带来无限痛苦的传统礼教文化。在老年人和棒子这篇文章中,李敖对位居高位的当权者的心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是这一群体,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在另一篇文章播种者胡适中,则对胡

8、适的历史功过和社会贡献作了个性化的评价,反映出李敖本人对传统和权威的怀疑和否定的心态。 在他的很多文章中,我们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清晰而又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他在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情恋之后,对传统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唯真唯善的追求理念,开始了全方位的怀疑,进行了理性的批判。 中期:接天莲叶无穷碧 我们知道,人类寻求爱情,不单纯是为了性欲的满足,而是要建立一种特别亲密、温馨的人际关系,这也正是人的爱情和动物的性冲动的本质区别。说到情爱观,从古到今一个不变的话题就是情与爱的关系。在情,与性、灵与肉之间,究竟孰先孰后、孰轻孰重?20 世纪 50 年代的台湾曾受欧风美雨的侵袭,传统的爱情婚

9、姻观早已被许多青年人弃之不5顾,西方的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情爱观对李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什么是现代化的爱情”成为他在大学时期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历了一场生死初恋后,李敖先生在爱情与婚姻观念上出现了一个拐点,那就是他的情爱观认同了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影响,超脱地认为爱情是纯快乐,爱情是一种美,不再过多地考虑真和善,由此也演绎出后面一系列很经典的情爱故事。在二十多年里,伴随着他的心路历程,尽管李敖自称“人生八十才开始” ,但掩卷沉思,掩饰不住的仍是他在写作过程和人生表达中的痕迹与叹息,这一点可从他的三段感情来解读:一是与小 Y 的文学浪漫之梦,错过了两人能走到一起的机缘;二是与刘会云的冰雪爱

10、情,不甚明白女孩的痴情守候;三是与胡茵梦的百日婚姻,意想不到心上人的无情出卖。 从以上的情爱过程中可见,现实中的经历对李敖 的情爱观的发展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敖从 1963 年开始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自,逐渐声名鹊起,为很多人所知。他既是一位文坛奇人,也是一位多情才子,他饱受挫折的情感经历与他笔下那饱含激情的文章一样,确实充满着不少传奇的色彩。李敖自称是“双龙抱” ,一是抱不平,二是抱女人。李敖观察社会人生,审视生活动态,确实在不平之事上颇多建树。从他的情诗、情书与情话中,我们不难读懂他的现代化的爱情观,一种洒脱超然淡然的情爱思维。这一点我们可从情爱理性、情爱感觉、情爱过程这三个元素进行解

11、读: 一、爱情是不盲目的,他强调情爱理性,就如张飞的眼睛。李敖认为爱情该像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眼睛,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眨眼,6连睡觉都是睁着的。睁着眼睛的恋爱才是真的恋爱,西施不该只出在情人眼里,爱情应该知道对方的优点与缺点,这样就没有不适当的希望和失望。在他看来,影视明星胡茵梦尽管是一位所谓“新女性” ,但她整天搞星象、搞算命、搞紫微斗数、搞怪力乱神,你就知道她一点也不新,她的大脑其实是中国农村、希腊农村的旧女性。 二、爱情是唯美的与快乐的,重在一种情爱感觉。他在张飞的眼睛这篇文章中,用对话的方式集中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文章开头以钓鱼来比喻爱情,由此提出他的爱情观念恋爱就像钓鱼,愿者上钩,强

12、调非占有主义。而要防止爱情永不变色,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心去珍惜,用心去经营,让爱情在阳光下不仅不褪色,而且能“经常染上新的颜色” 。作为爱情自由的实践者,在独行者的自白 、 一封神气的情书和张飞的眼睛这几篇文章中,他都主张爱情至上,开始成为一个爱情唯美主义者;同时还强调,男欢女爱是人类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纯快乐,不该掺进别的,尤其不该掺进痛苦。他感觉到最为深刻的爱还是来自内心深处,生命本来就是欲望的结果,是对美的追求,如果没有了心爱,情爱和性爱则都是无根之花了。 三、爱情是灵肉一致的,它会变,要有技巧,强调情爱过程。李敖在他的作品中提到,情爱过程中一定要有肉体,肉和灵一样重要,而且一定要承认

13、感情会变,然后就才能技巧地处理这种变。第一流人的态度应该是潇洒的、洒脱的、来去自如的。在李敖的女人世界里,所出现的女人大多集美貌智慧于一身,丰满妩媚于一体,伴随着情爱的变化过程,李敖在现实生活中显然都能应付自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个7角度上说,李敖就是一个第一流的人,洒脱超然,情感惬意,游戏人生。在这一段时间内,李敖佳作不断,好戏连台。在他的现代情爱观的影响下,李敖在他的作品人生路上越迈越宽,越走越快,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良好态势。无论是情诗、情书、情话,还是一些具体的作品,我们都能感觉到李敖洒脱淡然的爱情观。 我们知道,情诗有多种。古代的情诗像酒,味道要慢慢咂摸

14、,或热烈、或哀伤,无不激动人心。情诗情歌,是人心最真实的历史。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无尽的惆怅,美的意识在生命怀想中不复再现,李敖的情诗则是像茶,甘甜回味,香溢流泉。 我们来看这几首情诗,首先是这一首:“爱是一种方法/方法就是暂停/把她放在遥远/享受一片空灵/爱是一种技巧/技巧就是不浓/把她放在遥远/制造一片朦胧/爱是一种余味/余味就是忘情/把她放在遥远/绝不魂牵梦萦/爱是一种无为/无为就是永恒/永恒不见落叶/只见两片浮萍。 ”在这首诗里,李敖写得通俗浅显,却又暗含感悟,强调爱不但是一种方法、技巧,更是一种余味,还是一种无为,体现出李敖洒脱的情爱观。从“暂停、朦胧、遥远、浮萍”等这些意象,

15、无不寄托着他豁达而又轻松的写意心态。 接下来让我们看第二首:“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洋/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李敖在诗里提出“只爱一点点” ,他是不敢爱那么多,也是不想爱那么多,只强8调浅浅的爱情,而在别人眉来又眼去的时候,他也只是“偷看你一眼” ,想来真是高手谈爱情,他在谈情说爱时居然不为情所困,不为情所烦,相反他是如鱼得水,快乐谈情而又不失俏皮的一面。 事实上,在很多作品中,李敖无论在情爱的表达上,还是对一般社会生活的描写与评述,都是干练清选而又睿智表达,天马行空而又俏皮

16、无限,他通过无限的空间或时间跨度,给人带来的往往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深刻的唯美追求。在 1990 年,他完成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 ,并因此获得美国“全美华人协会”最佳成就奖。这是一位从没到过北京法源寺的人所写的作品,反映的是康梁变法过程中的全面情况,从环境到场面,从人物到细节,李敖凭着他扎实的历史功底,居然写出了一部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历史题材小说。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从想象到历史的对接,他实在让人钦佩。 后期:扶摇直上九重天 在很多媒体上,李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喜欢仗义执言的“侠骨型人物” ,而在他的后期生活中,他却还有喜欢花言巧语的柔情一面。而这改变他的正是他在 1983 年开始的生命中最重

17、要的一位女性。李敖在情路上瓢泊一生,是王小屯在最后给了他爱的归宿。在他的生命印象中,小屯跟当年的女友小蕾长得一样修长而丰满,是李敖在梦中感言的回归。中国伟大的特立独行者、大丈夫王安石曾有一首叫梦的七绝诗:“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9从李敖的情爱历程中来看,他是看破了红尘,因为小蕾而回到红尘;出世以后,找回小屯而能重归人世。 王小屯不事张扬,不求闻达,在婚后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俭廉和女性所有的低调。谈到小屯和他的家庭,李敖会一改常态,显得无限温情和爱意。李敖在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总算找到了他理想中的爱人,小屯也确实给了他理想中的家,为他生了两个小孩,

18、给了他一个宁静而又平和的生活环境。沐浴在家庭情爱中的李敖对家庭和女人的意念由此改变。真是应了那句古话:英雄难过美人关。对于小屯,他一是抱怨小屯对他不够关心,二是担心小屯在他年老后对他是否能嘘寒问暖。可以说,天伦之乐和家庭之欢给了他无穷的乐趣。这是一代大师进一步成熟稳重和对传统的回归。小屯也说:“如果李敖又有了一个新的女朋友,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不过据我所知,他现在还没有”当鬓边惊现白发,眼角的鱼尾纹愈拉愈长之时,李敖也自知岁月不饶人,精力不比从前了。古人常说“知足方能长乐” ,李敖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他选择了知天命,选择了对家庭和传统的回归,由此完成了对真善美的同体追求。 如果说,李敖在早期

19、和中期的作品人生路尚有年少轻狂之时,那么在后期,在他与小屯婚后二十多年以来,李敖则变得更加稳重扎实,对社会人生和生活现象以及政治生态都表现出了一种更加成熟中的批判。在 1998 年,在他 63 岁时,他与大陆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签署协议,出版了李敖回忆录 。在回忆录里,既有他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顾,也有对情爱生活的一些点评。具体来说,就是对很多在他生命过程中出现过10的情爱女性采取了一种包容和欣赏的态度,以赞美性的语言来进行褒扬,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拔高,显示出他的成熟与稳重;而对于很多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他也比中期更加客观和冷静了。 从李敖快意恩仇录到李敖有话说 ,从参选议员到发表政治观点,都体现了

20、他积极入世和积极生活的心态。可以说,他是顺流而动,挽着理想中的人,用理想中的爱,回到了理想中的情爱家园。庄子曾说“会当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重天” ,这正是李敖先生在爱情归宿中的很好展现,相信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他在后期情爱历程中的心态和追求。 纵观李敖的情爱一生,在他的多个情爱故事里面,展现的是从早期传统中唯真唯善的古典情爱到他现代的爱情观的无限内涵,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在他中期,他与几个女人的联系和交往,则是唯美的,体现为一种数的递增;只有在遇到小屯后,李敖最终选择了找寻爱的归宿,回归到了真善美的同体追求。作为一个反传统斗士,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是他对社会人生和政治生活的深刻批判,体现的是一种评论家应有的情怀。而在他的情爱观中,也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传统的回归,由此对他的作品人生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李敖曾笑称“人生八十才开始” ,但“老则老矣” ,在他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精神家园里,他选择了回归,由此他不但享受了过程,也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与小屯的长相厮守,这正如他自己的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从情感到作品,从心路到人生,通过他的爱情元素解读,我们不难听出他在人生中奏响的是一曲从古典到现代的情爱凯歌,在歌声里,他情趣盎然,人生写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