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52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个现代漂流瓶的故事一、西海固的马燕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完全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地就没有收成;而即便有收成,也收不了多少粮食。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马燕就生活在西海固下辖的贫困县之一宁夏同心县。 同心县是全国著名的发菜集散地,当地发菜的收购价为每斤 70 元左右。为了生计,大人们扒上火车到严寒的戈壁滩上挖发菜,同心县的孩子则从六七岁起就开始跟着大人上山“捡”菜。马燕居住在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由于贫困闭塞,张家树村的人们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把这看作天经地义。在张家树村,女孩子们一般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要辍学回家,为父母分担生计;然后早

2、早出嫁,很快生孩子,继续着父母一辈的人生轨迹 马燕亲眼见过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在 14 岁的时候辍学了,15岁结了婚,16 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母亲。马燕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乡里的集上,她自己几乎还是个半大孩子,却已经是个小婴儿的妈妈。马燕非常可怜她, “结婚实在太可怕了。 ” 小小的马燕心气很高。她不想像妈妈们那样过,像村里的姐妹们那样过,她要读书! 2然而,尽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三年级的时候,按照母亲的安排,马燕还是中断了学校生活,回家喂羊,给两个弟弟做饭。 当时马燕还小,妈妈还能蒙骗她一下。妈妈骗她说,学校已经没有书了。你先喂羊羔,喂得大大的,然后把它卖了,你再去学校,到那时候就有书了。

3、妈妈想的是,先让她混混吧,混混她上学的念头可能就消失了。 然而,每天拔完草,马燕就蹲在小羊羔面前,盼着它快长啊,长得大大的,羊羔长大了,她就能上学了。每次给羊羔拔草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住学校走,她就蹲在路边一个劲地看,看得眼泪汪汪 这一切都被妈妈白菊花看在眼里。妈妈的心肠无法再硬下去了,她跟马燕爸爸说,还是借钱吧,借钱让孩子上学吧! 小羊羔喂了 2l 天,卖掉后赚了 13 块钱,妈妈又借了些钱替马燕交学费,这样马燕得以重返校园。那年她依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等到上五年级的时候,西海固地区连续干旱四年,地里一分收成都没有,妈妈再也撑不住了。她对马燕说,家里这么困难,没法上学了。你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

4、你回来吧。 马燕从饭桌上抬起头来问:“那我两个弟弟上学吗?” 妈妈看了看她,说你两个弟弟当然上学。 “为什么两个弟弟上学,不让我上学?” 在少女马燕心中, “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有权读书。 ”然而,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上过初中。妈妈也坦率地告诉她,家里实在太穷了,她最大,又是女孩,所以只能让她回家,让弟弟们继续上学。 3而且,这一次回家,是彻底辍学。邻近有人听说马燕要辍学了,就来给她提亲。 马燕顿觉大脑中一片混乱。她知道村里的女孩们辍学后是怎么过的。她们摘发菜,每次回来脸上都带着伤疤,冬天脚冻肿了,手也冻肿了。马燕虽年幼,却十分有主意,她觉得这样活着实在太累,太痛苦。她的想法很单纯,那就是

5、“有知识比下苦好” 。 马燕开始和自己的妈妈谈判。她哭着哀求,一遍遍地讲道理给妈妈听,可是妈妈不为所动。妈妈心中有一个简单而又无法更改的主意:全力供两个儿子读书,牺牲女儿是无奈的,也是必须的。 在这之前,身边已有太多同学因贫困而辍学,这使马燕过早地有了一颗敏感的心。从四年级开始她就有了记日记的习惯,把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感受都写下来,为的是有一天不得不离开学校时,还能为自己保留一点校园生活的印记。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怀念。到小学快毕业时她已经攒了六本日记,其中三本被粗心的父亲卷旱烟抽掉了。马燕把厚厚几本日记塞给妈妈,并且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让弟弟转交。她是想让自己的妈妈深入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

6、希冀以情打动母亲坚硬的心。母亲白菊花是个文盲,根本看不懂女儿写的是什么,信是由马燕的小弟弟读给她听的。听了马燕的信后白菊花觉得心里特别烦,晚上一个人悄悄流泪。她知道马燕就是要上学,而她也认为女儿应该上学,自己到城里找工的时候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马燕上了学就可以学习个理发裁剪什么的了。 4晚上等三个孩子睡着后,白菊花拉开了灯,她挨个看着孩子,特别是女儿马燕。在这母女之间,实在是有一条强大的生命纽带维系着彼此啊。然而,她在心里说,妈妈只能给你们生命,给不了你们远大的理想。二、漂流瓶 就在马燕把日记交给妈妈几天之后,衬里来了一批外国人,其中有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中文名),他和摄影记者萨拉来到西海固

7、是想拍一些照片。当他们拍完照片准备动身离开时,一位村妇把一封信和三本小册子交到同伴萨拉的手中。那小册子蓝色的封面上写着整整齐齐的汉字,萨拉很是惊奇,而那位村妇坚持要她收下这些东西,好像此事事关她的生死。几分钟以后,韩石一行带着这件神秘的、又似乎很珍贵的礼物出发了。 那位村妇就是白菊花,她交到萨拉手中的,是女儿马燕的刀口封信和三本日记。 韩石等人回到北京后,先对几本小册子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紧接着,他被这些稚嫩而简单的文字震撼了。信和日记的主人是个 13 岁的小女孩,她的人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 “我想读书。 ”女孩在信的标题中写道,信纸的背面是豆子种植说明书。纸上不少地方有涂抹的痕迹,好像信的作者

8、满腔愤怒,无法自控。透过这些东西韩石完全能想象出,这个小女孩如果不能再重返校园接受教育,简直就像生命也结束了一般。 5拿到日记的 27 天后,韩石回到“处在世界尽头”的张家树村。飞机从北京到银川只要 1 个小时,但是汽车从银川到张家树颠簸了一天。 到村里时,马燕和妈妈白菊花都不在村里,家里没人。最终韩石他们找到了马燕的父亲,一个沉默寡言的农民。 马燕父亲告诉韩石,读了女儿的信,他们很受震动,于是借了一笔钱70 块,让孩子读完这一年。现在马燕就在预旺中学上学呢。 在预旺中学韩石见到了马燕,一个很有活力和光彩的女孩,梳短发,穿着一件朴素的白衬衫,一条红布裤子。得知韩石和助手是专程为她而来,她掩饰不

9、住自己的兴奋。 他们一起返回村里。在当地阿訇的家里,人们自发地聚集起来。马燕一点也不胆怯,说了许多话。她说当知道自己以后再也不能上学时,心里非常悲伤;她感谢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明白她的悲伤,为了让她上学自己再次到 400 里以外的地方去摘发菜上学究竟能不能改变当地女孩子的命运?就这个问题村里人和马燕展开了激烈讨论。村人都认为不可能,而马燕执着地认为,上过学的女人能自立,一定可以改变早早出嫁、用聘礼替兄弟们找媳妇的命运 夜色渐渐深了,大家激动的情绪过去之后,正打算各自回家,一个纤弱的身影在黑暗中出现了:白菊花,马燕的妈妈。她外出打了两个星期工,这 天突然回到了村子里。她满脸疲惫,风尘仆仆,长头发

10、裹在一顶白帽子里。她马上就弄清楚了眼前的情形, “看到我们,她明白她把女儿的日记交给我们,就像把一个瓶子抛向大海,瓶子到达了目的地,她泣不成声。 ” 6三、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到法国后,韩石将马燕的故事写成两个整版的报道在解放报刊出,激起巨大的反响。 一位名叫爱玛?纽丽的中学老师在班上读了这份报纸,好几个同学哭了。一个学生说,从前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幸的孩子,但是有了马燕,他从此能够把一个名字、一张面孔同一个具体的情况联系起来,并且读出了不幸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两个女孩交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读到马燕的故事之前,并不喜欢上学。今天,我们才知道自己多么幸运,我们拥有这样的父母,他们有能力

11、送我们上学。感谢您打开了我们的眼睛。 ” 更多的孩子问:“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 最后,学生们给马燕写了二十多封信,有图画,有诗,并且每封信里都装了一支笔。这么做的原因是马燕在日记中说,为了买一支圆珠笔,她不得不把买饭的钱省下来。 几个月以后,韩石再次返回宁夏,这一次的目标更大:帮助更多的孩子返回校园。他在巴黎成立了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为了宁夏孩子协会”(地址:法国巴黎娜扎雷特圣母街 45 号Email:enfantsduningxiayahOOfr)。最初的会员就是那些读了解放报上有关马燕的报道而做出反应的读者。 马燕日记由韩石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7排行榜。接着

12、又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人们同情马燕的苦难,更赞赏她不凡的勇气。一位 14 岁的法国中学生说:“我觉得她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很对。她很勇敢。 ”法国东部地区一位教师反复使用用马燕的故事教育他的学生,他班的学生民属于并不富裕的社会阶层,学习上有很大的障碍。 法国教育站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上,鼓励年轻人参加社会活动,支持各项伟大的事业,并举出了马燕的例子,题目是:“马燕,14 岁,拯救自己,也是拯救别人。 ” 西海固贫瘠的土壤也因马燕而起着种种骚动。 马燕成为村里第一位女初中生,她突如其来的幸福令同学、乡亲们羡慕不已,有人说“马燕修了八辈子福气” ,有人说“马燕就是运气好” 。预旺中学教导主任杨正林认为,

13、马燕出名确实有偶然因素,但实事求是地讲,马燕能有今天,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杨正林说:“什么是素质教育?最简单讲应该是学以致用。我们身边不乏读死书死读书的学子,而谁能够学以致用,谁才能成为命运的宠儿。马燕无疑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山里的孩子很少有人记日记,马燕从小就开始记日记,并且坚持不懈,这本身就难能可贵。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面对困难不低头的精神品质。在山区,在乡村,一个 14 岁女孩的肩头能够承受如此压力实属不易。 ” 他说,学生日记往往写得很虚,真正把真实生活和思想感受记录下来的并不多。马燕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8马燕的故事也使西海固人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 “我们学校的前 5 名全是女生。 ”马燕自豪地说。马燕出书后,妈妈白菊花开始学习写字,这位曾被贫困压得不会笑的母亲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还会期写这样一句话:“可爱的女儿,你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