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768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 (一),县志记载的聚仙观 南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东与襄阳古隆中相接,南与大三峡贯通,西与神龙架毗邻,北与武当山相望,地处荆山山脉东麓。南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 3100 多年,文化底蕴丰富。战国永丰渠惠泽后世,秦代白起渠滋润庶民,文笔峰神采飞扬,古庙宇雄浑壮观,古寨群烽烟犹存。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史载公元前 11 世纪初,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南渡汉水来到偏僻的睢山,即今南漳县城西北 36 公里处主山寨。墨子非攻下载:“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之后,楚人熊绎建都于荆山之下,史称“熊绎丹阳”,在今南漳县城一带。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

2、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楚人在丹阳生息发 展,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身是“飞凤观”或“石门寺”,据民国十一年向承煜等篡修的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在县北四十里,晋建,唐仪凤三年敕改为镇国禅院。宋景祐四年蕴聪禅师重修复,名石门寺。乾道五年敕改为乾明禅寺。元至正中,法真禅师重修。明天顺三年续修仍名石门寺,为楼九,殿十八,逶迤层叠,联至山腹。崇祯七年毁于贼。清顺治九年贼尽毁;十六年,明湛禅师修复在山者名上石门寺,方叔壮为记。康熙初,自崇禅师修复在麓者名下石门寺,王正龙鲁之琪并为记。尝有人题石门寺诗:“寺寄山林裹路行,草木中溪声杂落

3、,叶叶而乱秋风。云卧嶺头靜月楼,禅室空老僧频,说偈逸兴有谁同?”(第 634 页),飞凤观在县北三十五里(第635 页)。飞凤观在县北三十五里,石门寺在县北四十里,距离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所到的睢山与楚人熊绎建都的“熊绎丹阳”,正好各约十八公里,可以说南漳县聚仙观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中心,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地利),这也是南漳县聚仙观成为神庙的重要条件。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昔称乾明寺,县北四十里,在七里山明天顺时建,峰峦秀丽,流氺潺湲,林木茂蔚,葱蒨如画,其寺凤凰峙立於后卧龙屏,列於前狮悬於左,象伏於右,诚古刹中胜地也.寺內有笋石,生成玉兔望

4、月之象;又生笋纹数茎。据聚仙观现主持李信琳道长“恢复飞凤山聚仙观”碑文记载:聚仙观左右环山,溪水源泉不断流溢,绿荫蔽日,翠柏苍穹,四季常青,真是凤山苍苍,龙溪洋洋,牛眠具秀,马鬃凝祥,神奇景观。民间歌颂“石门是个撮箕口,青狮白象把门守,兔儿望月自古有,双凤朝阳早生就,双狮石像仍保留,千年玉树成之古”。这与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的石门寺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表明“石门寺是飞凤观前身”,也是现仅有的官方记载的一个文字证明。在飞凤山山脉的前端观音崖,有天然石洞,里面生有石笋,奇形怪状,这与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又生笋纹数茎”的相关内容,也是符合客观现实的,也可作为“石门寺是飞凤观前身”的一个物证。

5、但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在明天顺时建,编者提出异议,认为建于晋朝,甚至是晋朝以前是比较妥当的,后来民国十一年向承煜等篡修的南漳县志提出:石门寺建于晋,就表明向承煜已经发现了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年代有误,从而重新更正为“石门寺建于晋”,编者同意向承煜等人的分析,但认为聚仙观建于东汉末年是比较确切的,因为下文的许多聚仙观民间传说证明了这一点。(二),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人和)在各种各样的南漳县志版本中,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很少有记载,往往只有道观名和所在的地理位置,对于道观的历史和人文事迹记载甚少,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历代统治者对于道教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

6、面在能够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时,大力发展道教,如聚仙观在历史上多次被唐宋明朝皇帝敕封;另一方面在道教鼎盛时,又大力排斥和毁灭,如聚仙观被保护不周,在历史上多次被贼焚毁。虽然,史籍记载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历代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么多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和高道大德的积极弘扬,聚仙观是不可能被皇帝敕封的。我所记载的只是聚仙观前身高道大德的一些传说和民间野史,但对于我们理解南漳县聚仙观为什么成为神庙?具有莫大的启示和帮助。相传,老子的后人(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邛太傅,因家于齐焉)解的后代受管仲范

7、蠡的影响,更受老祖宗老子“功成名遂身退”的影响,放弃做官,受老子的点化,西去迁移到今南漳县九集镇胡家棚村和石门集村一带,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老百姓中的佼佼者。传说,在东汉末期,老子的后人中又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大善人,名叫李太虚,他为人十分仁慈和好客,年轻时,曾得到中医世家名医的指点,经常为当地老百姓治病,且手到病除,名声传得很远。有许多在南漳县城和外地久治无愈的患者,也慕名而来,他也能够治愈,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许多无钱求医的患者,他也一样平等对待,经常免费治疗,有时还贴钱贴物,资助病患者买营养品,让患者早日康复。日子一久,李太虚便成了当地老百姓和病患者心目中的“活神仙”。然而,令人称奇的是

8、,李太虚年近五十,还没有一儿半女,李大善人忽然想起当地飞凤山是仙山的传说,便和夫人以及家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来到今聚仙观的原址,上香,献上各种各样的供品,对上天叩拜,虔诚地说:“恳请飞凤山各位大仙,赐我李太虚龙儿凤女,若达到我心愿,我将献出全副产业建立祠堂,终身礼敬,永不反悔,若违此誓愿,天诛地灭,永不超生。”礼敬完毕的当天晚上,李大善人和夫人就做了同样一个梦,梦见女娲娘娘抱着一对麒麟儿,说:“你与我有大因缘,赐你一对双胞胎龙儿,你好好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将来在飞凤山仙山道场弘扬道法佛法,名扬四海。”第二天一早,两人谈及此梦,都暗暗称奇,说也奇怪,李夫人就怀上了孕,十月胎满,产下一对双胞胎儿

9、子,根据梦境的启示,一儿叫李好道,另一儿叫李好佛。在亲朋好友和各位邻居喝娃娃们的“满月酒”酒席上,李大善人和夫人谈起了自己二人虔诚求子的经历,众亲朋好友和邻居对李大善人建祠堂的想法都大力支持,便以李大善人为首,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请来风水名师,在许愿处选定良址,又请来能工巧匠,择定黄道吉日,便开工建设,耗时一年,李大善人的全幅家当也化得干干净净,一幢漂亮的四合院在飞凤山山顶上腾空而起,里面供奉如来佛祖本师释迦牟尼佛、女娲娘娘、太上老君老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各位神仙,从此,当地老百姓就自发朝拜,香火鼎盛,飞凤观灵验美名就越传越远。李大善人的两个双胞胎儿子,

10、从牙牙学语时就经常被父母带来朝拜,到能走路时,就已经能够自觉地向老爷朝拜,他们朝拜老爷天真无邪的动作,常常被世人称赞,都道李大善人有福气。到李大善人的两个儿子要读书时,正好李大善人治愈了一个快要频临死亡的老儒生,李大善人费尽心血,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位老儒生救愈。事后,这位老儒生自称是当今皇帝的老师,后来诸侯争雄,兵火再起,在一次逃乱的过程中,自己跟随皇帝走失了,无意中走到此处,忧愤在心,一病不起,自料无眼再见皇上,没想到,被李大善人治好了,无以为报,就毛遂自荐,说我能不能当两位贵公子的老师?李大善人正愁没有名师教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听,有这么大的好事,自然感激不尽,连声说好,就选定黄道

11、吉日,让两个儿子拜了师。自后,李好道和李好佛的学业突飞猛进,并且两人特别聪明智慧,过目不忘,经常举一反三,让老儒生惊喜不已,越发高兴地把自己的学问都传授了他们弟兄两人。到了十二岁时,老儒生发现自己的学问已经传授已尽,没有办法再教他们弟兄两人,便对李大善人提出辞行,说想回老家养老。李大善人那肯答应,说现在兵荒马乱,我怎么忍心让你独自一人回家?我让两个儿子拜你为父亲,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两个儿子为你养老送众,你看意下如何?另外,我派一个精明能干的家人,去你老家一趟,看你的后人是接你回老家养老?还是愿意搬家来此处与老父亲相聚?老儒生见李大善人情深意切,且言之有理,便答应暂时住在此处,等家人回信以

12、后,再做决定。从此,李好道和李好佛便以自学为主,兄弟二人又跟随父亲学医道,慢慢地通达了歧黄之术,也学着给乡亲们看医治病,经常号脉诊病,自己先开处方,然后请父亲复查,定夺,一来二去,兄弟二人治病的本领也在当地创出了名气。有一次,兄弟二人在农历二月十五朝拜太上老君圣诞后,下山时,想起父亲治病的一种药材没有了,便自发地去采药。谁知,此药稀少,兄弟二人花了半天时间,也没找着。后来,哥哥李好道对弟弟李好佛说:“我曾经听老人们说,此山是座仙山,山里面有一个禁区,周围很多老百姓都进不去,我们试试如何?”弟弟同意了,于是兄弟二人来到了禁区,无形中发现有一股光墙,挡住去路,兄弟二人虔诚礼拜,说:“若我兄弟二人有

13、缘过此光墙,当竭尽全力度尽天下终生,至死无悔,若违此誓,天诛地灭,永不超生!”只见光墙忽然露出一个大门,自动开了。兄弟二人高兴地走进禁地,一下子发现此药,二人小心翼翼地去挖,谁知在药材的下面,发现有一个大四方盒子,两人先把药材安顿好,然后洗净手,把盒子请到飞凤观,在太上老君圣像前,毕恭毕敬地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有两本被精美黄丝线包了一层又一层的书。一本书名为德道经(道德经 ,为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后被道教奉为祖经和圣典。该经,原称老子 。因汉时之河上公将全书分为八十一章 汉河上公道德真经注 (又名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将全书分为81 章,对后世影响很大,为不少注本所采用。,后世习惯于将 137

14、 章称为道经 ,将 3881 章称为德经 ,故道德经由此得名。道教创立之初, (传张陵或张鲁为该经作注 书名为老子想尔注 (或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 , 中华道藏第九册中有该书之敦煌本) 。,定为五千言, )又名老子五千文 。唐朝帝王崇奉道祖老子和道教,于是尊为道德真经 。后来考古学家考证道德经的版本是德经在前, 道经在后,应该说德道经最符合道祖老子的思想,这与今天常见的道德经有着前后顺序颠倒的不同) ,上面有一小帛条:“天赐好道,唯道独尊” ;另一本书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多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课所诵持的经典。于公元前 4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 金

15、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 字或 5180 字) 。唐玄奘译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 8208 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20 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鸠摩罗什,公元 344 年(甲辰年) 413 年(癸丑年),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传说中李好佛得女娲娘娘懿旨,女娲娘娘大显神通,预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将在中土盛行,让他提前二百多年,得授金刚经心传密旨),上面同样有一小帛条:“天赐

16、好佛,唯佛独尊” 。在两人学习经文的过程中,我听老人们给我讲了一个细节:当二人得此宝书后,李善人夫妇和义父老儒生都称奇不已,说:“你们兄弟二人千万不要辜负了上天的重托,好好学习经文中的真意,将来弘扬道法佛法,普度众生,无量度人。切切!”从此,兄弟二人沐浴斋戒,早晚对着经书嗑拜,如同师父仙驾此处,诵书也不用手指去翻,从飞凤山上找了一个最高大、最粗壮的竹子,破成平平的竹签,用竹签去翻经书,读诵经文;并且无论做任何事,都先对着经书请示,然后再做决定。如此,精诚之至,铁石为开,兄弟二人先后通灵,并且可以和自己的仙师对话,交流思想。从此,兄弟二人的智慧顿开,常有奇思妙想,经常见众人之所未见,闻众人之所未

17、闻,往往随口说出的话,马上就应验;治病有时根本不用中药,交代对方几句话,对方马上就会好;可以知道对方的一切情况,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如历历在目;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事,一句话就能说中对方心坎,乡邻视兄弟二人为神人。兄弟二人默默行持,累计阴功,仙师告诉他们兄弟二人,要时时刻刻考验他们,一直考到他们不光行为永不犯错,而且脑海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不能犯错,不仅白天考,而且梦中也要考,要立三千大功德,方可告诉他们“成仙密咒”。从此,兄弟二人更加虔诚修行,广积功德,无量度人。一晃三年过去了,兄弟二人长成了十五岁的小伙子。三年前去寻找义父的家人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义父的儿子,父子相见,痛苦一场,才知道汉朝皇帝

18、权利被宦官把持,皇上成了傀儡,如同摆设,并且到处诸侯割据,战火连天,老百姓哀声載道,民不聊生。一席话,听得兄弟二人义愤填膺,哥哥李好道说:“我愿以度尽天下众生为己任,方可成道。弟弟,你在家好好伺候父母,孝敬二老,哥哥出去走一走!”弟弟李好佛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越是困难危险处,越是修行好场所。我已在佛祖许下誓言,云游参访明师,随缘度人,舍去小我,成就大我。不久,我将去河南白马寺朝拜佛祖。恳请哥哥以我们父母为恋,以飞凤山仙山道场为恋,就委屈哥哥不用和弟弟再争,让弟弟出外走走,早日成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哥哥,你看如何?”这番话,讲得“惊天地,泣鬼神”,李好道以及父母众人,都不能止李好佛的

19、想法,垂泣良久,默默地同意了。兄弟二人临走时相约:(一)将来无论谁成就“不失凡身得道身”,都要先报父母恩,在家乡飞凤山设立道场,弘扬道法佛法;(二)在飞凤山设立道场后,后世子孙以及徒弟徒孙不得互相攻击,和平相处;(三)后世子孙,无论出自佛教道教,有能力者当飞凤观掌门人。兄弟二人三击掌,与天地盟约,不料成了今天聚仙观“三教合一”的特色,此为后话。它也解释了:在南漳县志记载中,为什么石门寺有时建在飞凤山山上,称“上石门寺”;有时又建在飞凤山山脚下,称“下石门寺”。弟弟李好佛陪同义父回老家之后,就朝拜白马寺佛祖,后来历经千幸万苦,终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了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但人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是他的弟子们来飞凤山弘扬佛法,完成了他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