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保护漓江 加快发展桂林中共桂林市委员会(2009 年 9 月 7 日)在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紧扣“ 科学保护漓江,做 强高新产业,领跑区域旅游,建设富裕魅力新桂林” 主题,深化学 习,凝聚共识 ,理清思路,破解难题,认真做好保护漓江这篇大文章,着力加快桂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程,努力把桂林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一 、 在 深 入 学 习 中 统 一 思 想 , 着 力 形 成 科 学 保 护 与 发 展 的 共 识桂林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漓江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漓江的
2、保护和桂林的发展非常关心、非常重视,一再强调,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一定要保护好这张名片。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桂林是广西的门户,更是广西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活动中,我们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桂林发展及漓江保护的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就“ 如何科学保护漓江、加快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 讨论活动。通过领导带头示范学、通读原著完整学、集中培训静心学、专家辅导加深学、现场案例形象学、突出实践体验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2区党委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通过学习讨论,全市上下形成“漓江是大自然
3、和老祖宗留给桂林的宝贵财富,保护漓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保护漓江就是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就是保护桂林的灵魂;科学保护漓江是桂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是解决桂林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发展”等共识。尤其是我市科学保护漓江的做法得到中央和自治区等领导同志批示后,我们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等专题学习,并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的热潮,进一步形成了科学保护与发展的共识:保护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漓江保护不好无法向世人交待、桂林发展不好无法向人民交待,特别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桂林发展非常关切、寄
4、予厚望,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努力加快科学保护漓江与桂林发展。二 、 在 专 题 调 研 中 汇 集 民 智 , 着 力 理 清 科 学 保 护 与 发 展 的 思 路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围绕科学保护漓江等重大问题,精心提炼出 27 个课题,以“五带五深入”(定项目,落实领导负责制;定目标,落实整改承诺制;定重点,落实挂牌销号制;定责任,落实跟踪督办制;定要求,落实结果公示制)为载体,分别由市级党员领导领题深入调研,广泛问计、求智于民。查找出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保护的思想意识狭隘、漓江承载的环境压力极大等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和深刻反思,进一步理清了科学保护漓江的新思路。
5、一是采取综合性保护的办法科学保护漓江。一方面,进一步整合漓江风景名胜管理资源,设立综合管理部门,切实解决3漓江管理条块交叉,责、权、利不清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尽快颁布漓江保护条例,使漓江保护有法可依,切实解决地方性文件处理违法事件效力不强,漓江环境保护执法难度大的问题。二是走开放型保护之路科学保护漓江。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开放型保护的理念,在兼顾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两江四湖” (两江指漓江、桃花江,四湖指杉湖、木龙湖、桂湖、榕湖)和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经验,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的开放型保护之路。三是以战略思维谋篇布局科学保护漓江,跳出依附漓江发展
6、的思维定势,开辟城市向西发展新路,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开发高端化、精细化旅游产品。三 、 在 不 断 实 践 中 探 寻 良 策 , 着 力 破 解 科 学 保 护 与 发 展 的 难 题在活动中,我们突出实践特色,重点解决科学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积极探寻有效科学保护漓江的措施和良策。一是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破解旅游业对经济拉动力不强的难题。着力构建以桂林主城区为旅游中心,沿漓江、桂阳公路发散、辐射到风景区内各旅游城镇和旅游区的网络化空间体系;着力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复合型旅游转变;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重点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提升旅游
7、品质;着力发展特色旅游,塑造一批主题旅游城镇和农业旅游品牌,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开辟陆路游览区,减小枯水期漓江游览限制,使风景区内的群众能够从旅游业中受益。二是大力推进临桂新区建设和老城疏解提升,破解城市空间过小、品味不高的难题。在推进临桂新区建设方面,正式启动了创业大厦、飞扬国际大厦等 10 余项城建项目,以4机场路、新区核心区路网、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在老城改造提升方面,重点推进了路桥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老城区文化休闲娱乐园、訾洲生态公园、商贸物流园、旅游度假园、科教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了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和道路、街区绿化、美化
8、、亮化以及“两江四湖”改造二期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富有桂林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街区路巷。突出抓好总投资 430.89 亿元的 100 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和总投资 510.62 亿元的 86 个续建项目建设,推动桂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破解流域内群众为保护漓江而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难题。以“南提北扩” (即南部 县农业发展重在质的提升,北部县农业在扩量中提质)为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扩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规模经营为先导,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域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企业集中;以循环农业为中心,大力
9、推广“猪 -沼-果 -灯-渔”等 农业发展模式;以林业生态恢复为目的,加快观光农业带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减轻漓江的面源污染,让水更绿山更青。四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破解保护漓江与发展工业不兼容的难题。在工业发展思路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壮大新型工业,促使传统工业向高新产业转化、升级,进而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在产业选择上,以科技人才为支撑,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壮大 5 个规划超 100 亿元和 5 个规划超 50 亿元的产业;在工业布局上,以工业园区为牵引,跳出漓江主轴,异地搬迁改造城区内企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加快市区及县5城企业“退二 进三” 步伐,重点推 进
10、和完成第一批 18 家企业搬迁改造方案的编制、报批和实施工作,做到成熟一个、报批一个、搬迁一个,从根本上减轻漓江环境压力。五是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 ”,即:漓江源 头水源林的保护工程,严厉打击乱砍乱伐乱挖行为;漓江两岸绿化美化工程,结合堤岸建设和管理恢复好两岸的生态植被;漓江两岸及水域环境保护工程,坚决取缔破坏漓江生态及污染漓江水质行为;漓江两岸富民惠民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保护漓江的同时,充分考虑漓江两岸农民、渔民的生产生活,对他们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有序指导和科学管理,让他们共同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漓江水域管理工程,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及属地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治理和
11、水上及岸上景区执法队伍的建设;漓江风景区旅游产品策划工程,以漓江风景区的规划为指导,以各种综合条例为依据,包装策划好漓江流域的各类旅游产品;建设漓江枢纽补水工程,重点建设漓江上游川江、小溶江和斧子口 3 座水库,确保漓江水源充足、流水均衡、水质优良和沿途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四 、 在 推 进 整 改 中 注 重 长 效 , 着 力 健 全 科 学 保 护 与 发 展 的 机 制整改贵在落实,重在长效,我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长远的原则,着力从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解决漓江保护和加快桂林发展问题入手,在建立健全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一是积极争取自治区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实施
12、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生态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整个大桂林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建立“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参与、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环境质量6长效管理责任制。出台了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 桂林市漓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等指导性文件。三是构建和完善“党委 领导、政府主导、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框架,进一步明确漓江生态环保的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成立了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漓江公安分局、强化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管理职能,落实了人员编制,制定了工作措施,使漓江保护与开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
13、化、制度化轨道。四是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及补偿机制调研活动。围绕科学保护漓江的课题,市委政府就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申请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为争取世界遗产保护基金、建立完善漓江生态建设和补偿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是建立健全漓江环保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漓江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集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阶段性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任务。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等不起” 的责任感、“ 坐不住” 的 紧迫感、“慢不得” 的危机感,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思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落实科学发展措施,加快科学发展步伐,为建设富裕魅力新桂林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