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流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2117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种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育种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育种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育种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育种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稻育种方法很多,主要杂交育种程序。(一)原始材料圃种植水稻育种原始材料的地段叫原始材料圃,主要是种植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每年不断地引入新种持,丰富基因库。通过系统观察、细致研究,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具有单一的或综合的优良性状的亲本。种植的方法按类型(高杆矮杆、粳稻、灿稻)种植。每份种20-30 株,重点材料应每年种植,严防机械混杂,严格保纯,一般材料一室内贮藏能保持其发芽力的情况下,每年分批轮流种植。每年从原始材料圃选出若干材料作亲本的种于新本圃。亲本圃应根据需要分期播种调节花期,加大行距,便于操作。(二)选种圃种植杂种后代的地段为选种辅圃1杂交一代(F1 )(1)F1 的播种:由于杂

2、交所得种子数量少,加之又是米粒,故杂交种子发芽不好,易腐烂。所以杂交种子最好播在塘瓷盘中育苗,然后载于试验田。每一组合栽成一区,一般 F1 种 10-20 株左右,复合杂交则 F1 应有 100 株以上。在每一个杂交种附近应种亲本和对照品种,均有单本植。(2)观察记载:记载各重要性状,特殊性状以及有无及杂种优势。(3)去假杂种:在生长期中,着重去假杂种,去杂假种根据父本的指示性状进行。(4)收获脱粒:一般按组合分虽收获脱粒,但如假杂种的真伪尚不能准确鉴定时,要分株收获脱粒。2杂交二代(F2 )(1)F2 的种植规模:由于 F2 是变异范围最大的一代,一般每个组合种植2000-10000 株,以

3、组合为单位种植。行长 5 尺,行距 8-10 寸。种植行数依组合要求总株数而定。每 20 或 50 行加入两个亲本或对照品种。种扦一行作为比较的标淮,一律采用单本植。(2)观察记载:F2 的分离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如某一组合没有出现分离现象则可能是假杂种应淘汰。对株型,生育期,穗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的分离进行描述和评价,作为组合取舍和个体选择的依据。(3)选择:对 F2 进行个体选择时,应与新本和对照品种比较鉴定,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如穗期、株高、抗病性、株型和谷粒大小与形状等可较严格地选择。而对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穗数,每穗粒数等受环境条件影响大。选择标准适当放宽,当选单株或系用一布条作标志

4、,一般每个组合入选率约为种植株数的 5%,不超过 10%,视组合优劣而定。不良组合全部淘汰,当选单株或单穗分别脱粒。3(三)鉴定圃种植选择圃升级和上年鉴定辅留级的材料。其任务是对这些材料进行产量比较,并鉴定其一致性及各种性状的表现。采用普通栽培法。小区面积 18-60 平方尺。每逢五或十区设一个对照品种。即采用间比法,重复 3-5 次,计算产量,每个系试验 1-2 年。特别优系升入品种比较试验,劣系淘汰。3杂交三代(F3 )(1)F3 的种植: F3 入选的单株在 F3 种成一区,称为一个系统(或株系) 。如F2 入选 200 株,则 F3 成为 200 个株系。每系统栽培植 20-50 株,

5、栽成单行或多行区,都应单本植,所有系统按成熟期分类后顺序排列。每隔 20-50 行加入亲本或对照种各一行,作为比较标准。(2)选择:F3 选择以系为基础,首先选优良株系,然后在优良株系中选优良个体,即选择出优良个体较多的系统,再从中选择 2-5 个优良单株。4杂交上代(F4 )及以后各代由 F3 各当选系统中选出的 2-5 个单株,每株的后代又各成一个系统,称系统群或称姊妹系。种植方法同 F3。选择以系统群为基础。群间相互比较。在优良群内选择优系。性状基本一致,而且表现优良的系统,可以上升到鉴定圃。(四)品种区域试验 按照农业自然区划,选择自然栽培条件具有代表性的点,在农业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对

6、选育的新品系(通过品系比较试验 2-3 年) ,对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品质和熟期等进行多点多年试验,试验区较大,重复次数多,常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参加试验的品系的利用价值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区域较优的品系还要进行生产示范。经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才能推广。水稻性状调查2.1 生育期2.1.1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2.1.2 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2.1.3 始穗期:1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2.1.4 齐穗期:8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1.5 成熟期:籼稻 85%以上、粳稻 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2.1.

7、6 全生育期: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2.2 主要农艺性状2.2.1 基本苗:区域试验移栽返青后在第、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三纵行第三穴起连续调查 10 穴(定点) ,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 2 个重复的平均值;生产试验分品种调查两个有代表性的查苗单元(定点) ,每个单元 20 穴,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两个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万/hm 2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2.2 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 3 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两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万/hm 2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2.3 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100,以百分率表示,保留

8、 1 位小数。2.2.4 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 5 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两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万/hm 2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2.5 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保留一位小数。2.2.6 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 10 穴(生产试验 20 穴) ,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 ,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 1 位小数。2.2.7 群体整齐度: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中等、不齐 3 级。2.2.8 杂株率:试验全程调查明显不同于正常群体植株的比例,保留 1 位小数。2.2.9 株型:分蘖盛

9、期目测,分紧束、适中、松散 3 级。2.2.10 长势:分蘖盛期目测,分繁茂、中等、差 3 级。2.2.11 叶色:分蘖盛期目测,分浓绿、绿、淡绿 3 级。2.2.12 叶姿:分蘖盛期目测,分挺直、中等、披垂 3 级。2.2.13 熟期转色:成熟期目测,根据叶片、茎秆、谷粒色泽,分好、中、差 3 级。2.2.14 粒色:颖壳的颜色有黄、紫、棕、褐、红、条斑等色。2.2.15 倒伏性:分直、斜、倒、伏 4 级。直: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斜:茎秆倾斜角度小于 45 度;倒:茎秆倾斜角度大于 45 度;伏:茎穗完全伏贴于地。2.2.16 落粒性:成熟期用手轻捻稻穗,视脱粒难易程度分难、中、易 3 级。

10、难:不掉粒或极少掉粒;中:部分掉粒;易:掉粒多或有一定的田间落粒。收获前 1 天2 天,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内第三行中每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株 5 穴,作为室内考查穗部性状的样本。2.2.17 穗长:穗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 5 穴全部稻穗的平均数,保留 1 位小数。2.2.18 每穗总粒数:5 穴总粒数/5 穴总穗数,保留 1 位小数。2.2.19 每穗实粒数:5 穴充实度 1/3 以上的谷粒数及落粒数之和/5 穴总穗数,保留 1 位小数。2.2.20 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 100,保留 1 位小数。2.2.21 千粒重:在考种后晒干的实粒中,每品种各随机取两个 1000 粒分别

11、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 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克表示,保留 1 位小数。2.3 抗病虫性:记录各品种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及虫害田间发生情况,分无、轻、中、重 4 级记载,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分级标准如下表:病类 级别 病 情无 全部没有发病叶 轻 全试区 1%5%面积发病瘟 中 全试区 15%左右面积叶片发病重 全试区 30%以上面积叶片发病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稻穗及茎节发病穗瘟 中 全试区 15%左右稻穗及茎节发病重 全试区 30%以上稻穗及茎节发病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左右面积发病白叶枯病 中 全试区 10%20%面积发病重

12、全试区一片枯白,发病面积在 30%以上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部分发病,病势开始向上蔓延,只有个别稻株通顶纹枯病 中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发病普遍,病势部分蔓延至顶叶,10%15%稻株通顶重 病区病株病势大部蔓延至顶叶,30%以上稻株通顶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面积发病,病粒数不多中 全试区 15%左右面积发病,每穗病粒数 5-7 个稻曲病重 全试区 30%以上面积发病,每穗病粒数超过 10 个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以内面积发病中 全试区 15%30%面积发病条纹叶枯病重 全试区 30%以上面积发病无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以内面积发病中 全试区

13、 15%30%面积发病黑条矮缩病重 全试区 30%以上面积发病小麦育种流程与水稻相似小 麦 田 间 调 查 项 目 及 标 准 4 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4.1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4.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 4.1.2 出苗期 全区有 50%以上植株幼苗芽鞘露出地面 1cm 的日期。 4.1.3 抽穗期 全区有 50%顶部小穗 不包括芒 露出叶鞘 1cm的日期。 4.1.4 成熟期 全区有 50%以上麦穗籽粒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1.5 生育日数 从出苗到成熟的日数。 4.1.6 苗数 三叶期前 尚未出现分蘖 调查。在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段样段长 1m 数其苗数 折算成万株/h

14、m2 表示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样段用长杆作好标记。 4.1.7 抗旱性 发生旱情时 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1 级 无受害症状。 2 级 小部分叶片萎缩 并失去应有光泽。 3 级 叶片萎缩 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 并失去应有光泽。 4 级 叶片明显卷缩 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 下部叶片开始变黄。 5 级 叶片明显萎缩严重 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 记载调查日期 注明干旱时期 分苗期抗旱 中期抗旱 后期抗旱等。 4.1.8 耐湿性 成熟期前调查 在多湿条件下及时鉴定 分三级。 1 级 强 在多湿条件下 仍能正常成熟 没有早期枯死现象茎秆呈金黄色持续的时间

15、长。 3 级 中 在多湿条件下 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 程度中等。 5 级 弱 在多湿条件下 不能正常成熟 早期枯死现象严重。该项易与病害混同 调查时应加以区别。 4.1.9 抗倒伏性 4.1.9.1 倒伏程度 分五级。 1 级 不倒伏 2 级 植株倾斜度在 15以内。 3 级 植株倾斜度在 1545 之间。 4 级 植株倾斜度在 4585 之间。5 级 植株倾斜度超过 85以上。 4.1.9.2 倒伏率% 倒伏部分占小区面积百分率。 4.1.9.3 调查时期 一般在抽穗至成熟间抓紧风雨之后及时记载 并注意倒伏后的恢复情况 从几次观察中给以正确评级 个别情况酌情处理。 4.1.10 穗发芽

16、 成熟期调查 在小区内随机取 10 穗脱粒 数总种子粒数 调查其中发芽种子的粒数,重复两至三次,计算穗发芽率。穗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调查种子总数100 4.1.11 落粒性 一般在完熟期调查,分为 3 级。 1 级 口紧 用手搓方可落粒 机械脱粒难。 一般颖与穗枝梗接触面大 。 3 级 不易脱粒 口不紧 机械脱粒容易 一般颖与穗枝梗接触面中等 。 5 级 口松 麦粒成熟后 稍一触动即落粒 一般颖与穗枝梗接触面小 。 4.1.12 收获密度 收获前查平方米穗数。5 粒以下的穗子为无效穗。在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段 样段长 1m 数其穗数 折算成万穗/hm2 表示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

17、如果苗期数基本时留有样段标记就在该样段内数穗数)。 4.1.13 锈病 锈病分为秆锈病和叶锈病 秆锈病为主要病害 叶锈病为次要病害。 4.1.13.1 调查时期 乳熟后至腊熟期前记载一次 并注意调查发生始期。 4.1.13.2 调查方法 取全行或全区平均发病百分数记载 且观察发病情况 勿用少数植株发病率代表整体发病率 如抗病品种个别植株发病加以注明。 对于秆锈病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4.1.13.3 普遍率 目测估计病叶、秆数的百分率。 4.1.13.4 严重度 目测病斑分布占叶、茎面积的百分率。 4.1.13.5 反应型 分 5 级。 1 级 免疫。完全无病斑 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 2

18、 级 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 或有极小孢子堆 其周围有明显枯斑。 3 级 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 周围有褪绿或枯斑。 4 级 中感。夏孢子堆较多 周围有褪绿现象。 5 级 高感。夏孢子堆很多 较大 周围无褪绿现象。 对于叶锈病 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 分为轻、中、重三级 分别以1、3、5 级表示。 4.1.14 根腐病 4.1.14.1 叶部 一般在抽穗后 18 天调查一次2530 天调查第二次 后者可根据地区和年份伸缩 以在成熟前病害能清楚判别时为标准 分轻、中、重 3级。 1 级 轻 植株下部叶片有少数病斑。 3 级 中 全株叶片普遍出现病斑 少数叶片有枯死现象。 5 级 重 病斑密集 中

19、下部叶片大多数枯死。 4.1.14.2 穗部 在叶部第二次调查时共同调查 分轻、中、重三级。 1 级 轻 穗部有少数病斑。 3 级 中 穗部病症较多 或有 12 个小穗有较大病斑或变黑。5 级 重 穗部病斑连片 且变黑。 4.1.15 赤霉病 调查时期与根腐病穗部相同。 病穗发病率 调查病穗所占百分率。 严重度分 5 级 1 级 无病。 2 级 被害小穗占全穗 1/4 含 1/4 以下。 3 级 被害小穗占全穗 1/41/2 含 1/2 。 4 级 被害小穗占全穗 1/23/4 含 3/4 。 5 级 被害小穗占全穗 3/4 以上。 4.1.16 丛矮病 于拔节期后调查 查全区病株 换算成百分

20、率表示。 4.1.17 散黑穗病 于抽穗期调查发病百分率。4.2 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4.2.1 株高 田间记载 开花后至成熟期调查 随机测量 20 个主茎 从地面至穗顶端不连芒的高度以 cm 厘米计两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4.2.2 穗粒数 收获前在小区内随机选取 50 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重复两次。 4.2.3 小穗数 主穗轴着生小穗数。 4.2.4 赤霉粒率 随机取 200 粒,数赤霉粒数,重复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 4.2.5 黑胚率 随机取 200 粒,数黑胚粒数,重复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 4.2.6 籽粒饱满度 分 5 级1 级 饱 、2 级 较饱 、3 级 中等 、4 级 欠饱 、5 级 瘪 。 4.2.7 千粒重 脱粒晒干后 在每小区收获种子内随机取样,重复两次。 每次随机取 500 粒健全种子称重,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 0.5g 应重做,数据精确到一位小数。 4.2.8 容重 脱粒晒干后 在每小区收获种子内随机取样 用容重器称量 单位g/L ,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5g 应重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