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次学情调查试卷分析一、选择题:正答率较低的题目有 2、6、12、14、15、19、21、28 题,其中2、6、12、 14、15 为世界地理有关问题,19、21、28 为中国地理的有关问题。其中 2、6 题牵涉到气候类型及其分布问题,学生对此把握的不够准确导致失分;12、 14 题牵涉到世界经济地理的有关问题,如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农产问题等,由于涉及面较广,导致学生把握不准而失分;15 题涉及到盐度、等温线等难度较大的问题使学生失分。中国地理中,径流系数作为一个新名词,学生不够清楚明确,另外对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不明确导致 19 题失分较多;国际重大会议会址的选择应首先考虑环境优美的地区
2、,如瑞士被称为会展之国就是因为其优美的环境,博鳌也正是因此被选为永久性会址,学生对此了解较少导致 21 题失分;28 题是由于学生对卫星发射条件把握不准导致失分。二、综合题:31、本题总体得分率较高。(1)地形描述基本正确,西部地形平坦 正答率较高,中东部山地能写出,丘陵很少能答上。土地利用类型表达不准确,多数同学将土地利用类型写成了农业类型,概念混淆。(2)人口分布不能结合图准确表达,部分同学认为只要沿海人口就密集。理由回答不全面,水源多数同学答不上,开发历史想不到。(3)正答率较高,基本满分。少数同学写错板块名称。32、总体正答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得分在 8 分以上(1)第一空填字母,不按要
3、求答题,第二空少数同学填 b(2)正答率较高,少数同学经济作物填错2(3)少数同学答不全,部分同学答开发历史悠久33.总体正答率较低,一般在 47 分。(1)属审题问题与学科基本能力问题,绝大部分同学将“自然环境”理解成了发射卫星的条件。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做题审题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仍缺乏学科思维能力,不明确“自然环境”的含义。(2)绝大部分同学能得到这一分。(3)问题出在对铁路线及地形区的判读上。全国重要铁路线分布学生不够清楚明确,导致判读的失误,另外,学生对中国地形区单元判读的不准确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4)前三个空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位置把握不准确导致
4、失分,后三个空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同学由于审题不认真,错将三个卫星基地填成地形区名称,从而导致失分。(5)对气象条件中的要素把握不够全面。气象条件应包括阴晴状况、温度、风力、气压等内容, 。34、得分一般为 35 分问题:正答率较高 错误分析:对农作物分布特点不熟悉。甜菜、亚麻中温带地区 东北地区 内蒙古 新疆等 水稻 中国南方地区 棉花-_江汉地区 江淮地区 华北地区 新疆基地 大多没有强调商品性基地,答甘蔗、蚕丝、棉花等较多,只有一位同学较切题。存在问题中“商品率低” 相对较好,地势低平 宜农荒地少几乎没有答上对于商品农业基地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和出口农业如花卉、蔬菜、水
5、果等正答率较高答低温冻害、黑土流失较多。其先天不足就是热量不足。(4)正答率较差,答酸雨、土壤酸化较多。办法中“退耕还湖”这一点较3好, “调整结构”几乎没有答上。原因;对于农业问题解决措施未掌握:调结构、保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35、 得分一般为 37 分(1)审题不认真,看到题不思考就开始答题,如比较甲、乙、S 三地,有的同学比较乙、丙两地,有的同学比较甲、乙或甲、丙(2)不会答题如“定量说明”不知道该怎么答。对图上的信息没有有效利用,没有真正理解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3)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 S 为极点,有些同学不知道: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零或说“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4)最后两小题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问题,虽然上课讲过,但是练的较少,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得分率较低。纵观整个试卷,选择题出现问题较多的是世界地理,而综合题中国地理出现的问题较多,特别是有关中国地理中的定位及区域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