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县辖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等 17 个镇和古南、三江、文龙等 3 个街道。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08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25 亿元,同比增长 14.5;人均生产总值实现 14985 元,同比增长 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10 亿元,达到 10.3 亿元,同比增长 53.5;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 15.4 亿元,同比增长 44.9;全县总财力实现 20.4 亿元,净增 6.4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 亿元,同比增长 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完成 40.3 亿元,同比增长 24。农业总产值完成 32.6 亿元,同比增长 11。工业总产值完成 136.8 亿元,同比增长 28。城镇化率提高 3 个百分点,达到 3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520 元,同比增长 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760 元,同比增长 16。 地理结构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北靠巴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 重庆南大门” 、 “西部齿轮城”、 “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7 个镇 3 个街道,314 个村,50 个居委会,2639 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 2182
3、平方公里,人口 95 万,其中城镇人口 29.2 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 920 米,最高海拔 1814 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 188 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 编辑本段| 回到顶部交通 綦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 、两条国(省)道(210 线、303 线) 、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 6 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川黔铁路、
4、渝黔 210 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渝湘 303 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汽车通车里程 3046 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 135 公里,设16 个火车站。綦江河已经渠道化,水上通航河道 210 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长 72.5 公里,设有綦江,雷神店,东溪,安稳等出入口。綦江至万盛高速公路,全长 33.8 公里,在县城与渝黔高速(210 国道)公路相接,境内长 26.2 公里。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县扎实推进,县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
5、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 10 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 “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杂交水稻上,綦江扶欢镇是我市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 30 年的制种历史。 【区域】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 2827-2911、东经 10623-10655-10655之间,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县境东西宽 48 公里,南北长 82 公里,幅员面积 2178.5 平方公里。 【地貌】 綦江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
6、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 67.6%,丘陵占 32.4%。境内最高海拔 1814 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 188 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 920 米。县城古南镇海拔 254.8 米。 【水文】 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 231.3 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花坝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綦江县赶水镇以上上游流域面积 2943.4 平方公里,赶水以下至綦江县城中游流域面积 1737.4 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 59.9 公里,宽 6O-100 米,落差 71 米,坡降 0.
7、3,多年平均流量 83.9 立方米/秒。大小支流 30 多条,依次注入綦江流域面积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322.5 平方公里) 。藻渡河(1207 平方公里) 、扶欢河(134.2 平方公里) 、郭扶河(116.9 平方公里) 、蒲河(834.7 平方公里) 、三角河(194.1 平方公里) 、清溪河(489.6 平方公里) 。 【气候】 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 18.8,平均降水量 1070 毫米,年均无霜期 344 天。 【区位】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贵州,是重庆联系贵
8、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渝黔高速公路建成后,綦江县城至重庆市区只需 40 分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自然资源 綦江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已探明储量 10 亿吨,年产近 500 万吨,可开采 200 多年。铁矿储量近 1 亿吨,石灰岩储量 4460 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 10.5 万千瓦,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林地 112.5 万亩,占幅员面积的 34.5%,其中森林面积 87 万亩,森林覆盖率25.9。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 20 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
9、军烈士墓、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 10 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土地资源】 1994 年綦江县土地资源详查表明,全县土地面积为 3280385 亩。耕地面积 1351244 亩,林地面积 955262 亩,水域面积 66451 亩,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15513 亩。土壤分水稻上、紫色土、黄壤、石灰岩、潮上、黄棕壤、山地草甸上七个立类,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 57.3%和 36.3%。 【水资源】 县境多年平均径流量 18.49 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 0.65 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31.58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15.7 万
10、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 8.15 万千瓦。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石灰岩、页岩、绿豆岩、卤盐等。煤矿地质储量 15 亿吨以上,可开采量 11.5 亿吨,为无烟煤种。綦江是全国百名重点产煤大县,每年产煤近 400 万吨。铁矿储量 2 亿吨以上,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 【植物资源】 县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大家,其次是豆类等小杂梁。县内经济作物有桑、果、茶、据子、木瓜、红梅、银花、吴英、杜仲、黄柏等 110 多个长经品种,有油菜、花生、烟叶、海椒、西瓜、甘蔗等 450多个短经品种。林木以松、杉、柏为主,其次是格木、枝树
11、、油桐、青杨、洋槐、竹类等。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历史沿革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为七门郡江阴县地,隋朝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 年) ,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均在今古南镇。唐先天元年(712 年) ,改隆阳名为南川(今綦江) 。北宋皇祐五年(1053 年) ,废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0 年) ,熊本平木斗之乱,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属之。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 ,撤销南平军,改南川县为南平綦江长官司。元朝至正二
12、十三年(1363 年) ,明玉珍建大夏国,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 民国时期,綦江先后为重庆蜀军府、重庆镇抚府、川东道、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区所辖。1949 年 11 月 27 日,綦江县解放。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后改江津专区) 。1958 年 11 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2001 年,全县进行了乡镇建制调整。调整后,全县辖 19 个镇,48 个居,314 个村,3571 个社。 綦江境内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众多的风景名胜中,有地势险峻、雄奇壮观的“白云观“ ;有幽雅别致、气候宜人的重庆十二小景之一的“古剑名山 “;有苍翠气爽的避暑胜
13、地 “丁山湖“、“ 天山台“;有重庆市仅见、全国少有的反映巴渝古文化的生殖图腾;有巧夺天工,佛佗众多的“石门寺“ 石刻;有浪漫刺激的“西南第一漂 “,有享誉远近、古色古香的东溪“明清一条街“。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江津四面山、万盛石林等风景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带,吸引四方游客。 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为:以 210 国道(綦江河岸)为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相对分散,局部集中,距离不远,耗时不少,对外、对内道路交通现状级别较低,南端区域、北端区域的景观组合分别配置相对较好,各具组合优势。 綦江县旅游资源在县域内总体分布较分散,以渝黔高速公路(210 国道 )为轴线,南北两端却又相对集中。北端以县城为中心,东为天台山、瀛山白云观组团,西为古剑山、长田林海、中峰生殖文化、清溪河组团。南端以东溪为主节点,东为赶水牛舌口组团,南为石壕溶洞、花坝组团,西为丁山湖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