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东县 2012 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发展,确立到 2012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千亿元发展目标,是肥东县“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肥东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分析上述目标的可行性、支撑因素和保障条件,寻找实现目标的策略与途径,县政府组织编制了肥东县 2012 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作为未来几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一、肥东县 2012 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必要性分析(一)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目前,肥东县与全省经济强县、全国百强县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唯有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
2、快经济跨越式发展,方能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的目标。肥东县与安徽十强县(市)相关指标的比较(2007 年)在 2007 年全省综合十强县中,肥东县排名第七位,位次相对靠后。对比全省综合十强县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肥东县与全省十强县的平均值均存在差距,与排名第一的宁国市的差距更大(见上图)。2007 年,肥东县人均 GDP 分别相当于全省综合十县平均值和宁国市的 84.2%、49.6%。肥东县与第八届全国百强县(市)末三位相关指标比较(2007 年)考虑到县域经济的变化较大,故本研究专题以第八届(2007 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的末三位作为肥东县参照县,即与河北三河市
3、(第 98 位)、黑龙江省肇东市(第 99 位)和浙江嵊州市(第 100 位)进行比较。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肥东县及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进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现,设全国百强末三位市县的平均指数为100,则肥东县的基本竞争力指标仅为 89.7。从主要指标来看,除了在岗职工工资较高外,其余指标均不超过全国百强末三位平均值的 90%,人均 GDP 仅相当于后者的 39.2%。肥东县与第八届全国百强县(市)末三位 2012 年相关经济指标预测比较按照 2004-2007 年的发展态势,对第八届(2007 年)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和肥东县到 2012 年的相关经济指标预测如下:市
4、 县GDP(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GDP(元)人均地方财收(元)浙江嵊州 412.6 17.7 74 63 39227 13881 55757 2392黑龙江肇东市 546.5 7.8 99.6 49 15503 6518 54869 783河北三河市 461.7 25.9 54.4 57 28518.2 10864 84871 4761肥东县 363 20.5 116.6 41 60746 8963 31166 1758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肥东县及全国百强末三位县2012 年的综合指数进行评价
5、,结果显现,设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的平均指数为100,则肥东县的基本竞争力指标仅为 97,仅相关 3 个点,仍与全国百强末三位有一定的差距,唯有加快发展,方能缩小这一差距。(二)适应合肥大发展的需要提高合肥经济首位度急需所辖县区大发展2006 年,合肥 GDP 迈进“千亿俱乐部”,而武汉、南京已经迈入 3000 亿元俱乐部。2007 年,合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1334 亿元,经济首位度(特指其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 18.2%。但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合肥经济总量处于末位,人口规模也较小,对周边地区经济拉动力和辐射能力不强。合肥作为安徽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市场与腹地不断缩小,发
6、展空间受阻。为此,必须加快包括肥东在内的所辖县区的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三县的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既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对肥东县的要求,也是包括肥东在内的全合肥市人民的厚望。周边省区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2007 年,%)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山东全省 7346 5469 15058 9150 9145 25560 25887省会城市 1334 1409 2488 3141 1400 3275 2554经济首位度 18.16 25.76 16.52 34.33 15.31 12.81 9.87增强省会经济圈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为
7、引领,着力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经济首位度,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省会经济圈,在奋力崛起中发挥先锋带动作用”。2006 年,全省销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 9 家,省会经济圈只有江淮汽车 1 家。20 亿元至 100 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的工业企业共 23 家,其中,省会经济圈集中了 8 家企业。显然,省会经济圈这一重要板块拥有的大型企业十分有限,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明显较弱,与其应该扮演的角色不相适应。要加快省会经济圈的发展,增强这一板块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依托包括肥东在内的各市县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加快发展。支撑“141”组团发展的强烈要求根据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
8、想”,该市空间结构将形成“141”(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多中心发展态势。到 2020 年合肥全市经济总量达到 4000 亿元,工业产值 60008000 亿元,城市人口 350 万,建成区面积350 平方公里。根据“141”战略构思,肥东县 2012 年工业总产值必须达到1000 亿元左右,才能支撑起东部组团,形成“141”组团协调发展的格局。(三)安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徽省在全国处于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左右逢缘”、“承东启西”的重要角色。但是,目前安徽省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2007 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 84.9%,相当于河南省
9、的49.1%。造成这一差距的重要因素即是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缺乏全国性的工业强县。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安徽无一县市进入。在第八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安徽仅有 12 个,略高于江西省。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多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向全国百强县冲刺。目前,肥东县是我省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之一,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唯有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不动摇,实施速度优先战略,加快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别无选择。中部六省进入全国百强和中部百强的县市数(个)安徽省 河南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
10、南省 山西省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数量0 7 1 0 3 2进入中部百强的县市数量12 41 9 11 17 15(四)坚定全县人民发展信心的需要2008 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社会预期普遍悲观,士气低落,信心下降,人们甚至对未来发展目标也开始怀疑。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信心”贵于“黄金”。在这一非常时期,迫切需要领导层有超人的智慧和远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将系
11、统的战略思想凝结到具体的行动目标上,重新点燃大家的激情,鼓舞人们的士气,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这一背景下,肥东县提出到 2012 年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的阶段性目标,这既是领导层高超的驾驭市场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鼓舞全县人民士气的迫切要求。(五)肥东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肥东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居民收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肥东县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民生问题仍然较多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12、,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发展的方法统筹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要立足肥东的县情,大力发展工业,强化工业的支撑作用,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与三次产业、经济与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2007 年肥东县主要人均指标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单位:元)二、肥东县 2012 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从短期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从长期来看,支持我省及肥东县发展的因素没有改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调整期也是奋力崛起的机遇期,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赢得先
13、机。(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快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后一段时期,除非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如战争,否则,这一进程不会改变,短期的经济调整根本难以改变长期的必然趋势,更不会削弱其强劲的程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到 2020 年要在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包括肥东在内的整个安徽的工业化进程都晚于全国平均进程,因而,要与全国同步完成工业化,今后十几年包括肥东在内的安徽全省就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城镇化率将年均提高 1-2 个百分点,到 2020 年达到 50%左右,到 2050 年达到 70%。工业化、城镇
14、化的加快推进,必将带动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会释放。这“三化”既为肥东的工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也为肥东的工业发展提供可观的市场空间,是肥东县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坚实基础。2010 年和 2020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预测年 份 2003 实际 2005 实际 2010 年 2020 年总人口(亿人) 12.92 13.07 13.63 14.39城镇人口(亿人) 5.24 5.66 6.71 8.63城市人口(亿人) 3.38 3.85 4.69 6.47城镇化率(%) 40.5 43.3 49.2 60.0每年新增城镇人口(万人) 2164 2154 2122 1920(二)国
15、家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非常之大,政策的积极效益不可低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国家先后三次较大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连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等。特别是国务院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 2010 年底约投资 4 万亿元,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 1000 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 200 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 4000 亿元
16、。不久前,国务院又出台了促进金融发展的 30 条,确保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下一步,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外贸、投资、产业、收入等配套政策措施。纵观这些重大举措,每一项都是重大利好,每一项都释放出积极信号,力度之大非常罕见,政策效益不可低估。可以期待,随着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台,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有望得到遏止,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态势有望得到控制,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也有望得到改变,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 8%至 9%之间绝非奢望,一些中小企业的寒冬也将尽快过去,最终居民收入会有效增长,成为诸多措施的直接受益者。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无疑给肥东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千亿元目标提供一个良好
17、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有力的外部支撑。(三)我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有力拉动县域的项目投资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等重大行动,行动早,措施得力,这些重大行动与中央扩大内需支持的重点是一致的,为我省抢抓发展机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争取了主动,赢得了先机。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初步统计,在近期中央新增的 1000 亿元投资中,我省已经挤进补助盘子的资金超过 35 亿元,下一步,还有一批项
18、目可望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预计,年内我省将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有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000 亿元;2009 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 1400 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 3000 亿元,将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000 亿元以上;2010 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 1600 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 4000 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1000 亿元。国家及我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积极加大项目投资的力度,将有力地拉动肥东县的项目投资,促进肥东县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千亿元工业产值目标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四)产业转移不会发生逆转,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迎来黄金期在当前国
19、际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保持稳定,改革开放等战略逐步深入,外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世界资本向中国转移出现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将促进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包括肥东在内的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我省高层领导可直接参与长三角高层领导定期磋商平台;合肥被列为全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等等这些标志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将迎来黄金期。肥东县位于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产业转移将给肥东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提供充足的要素资源支撑。(五)
20、合肥“141”战略促进企业退城进郊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城市,合肥市提出了“141”战略构想,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促进周边城镇的一体化发展。根据这一构想,未来“一主城”将主要发挥商贸、金融资源优势功能;政府管理、服务、文化、教育功能;现代服务、人居、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功能。为此,主城区的现有企业将逐步向承担工业发展功能的三县转移,这就为肥东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肥东县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采取如江西南昌县的做法,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的产业辐射,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自身的发展,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进而逐步进入全国百强的行列。附件:变优势为竞争力南昌县昂首
21、挺进全国百强县自 2004 年以来,南昌县瞄准“全国百强县”一路跨越:2004 年,该县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排名第 194 位;2005 年跨越了 54 位,全国排名为 140 位;2006 年,又跨越 31 位,排名第 109 位;日前,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揭晓 2007 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南昌县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位居 96 位,这是江西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素有首府首县之称的南昌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前列。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跨越时空的重大机遇,已使南昌县形成一个引力巨大的磁场,
22、八面来风,各方看好,中外客商纷至沓来,经商办厂。种种优势为该县此番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奠定了基础。求发展:变优势为竞争力本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不仅评价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还着重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而强化科学发展、特色经济和对外开放三大意识,向来是南昌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成为该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比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让一个地区在寻求发展中占据先机。南昌县从东、南、北三面环绕南昌市区,县城莲塘距市中心仅有 15 公里,距火车站 10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 30 公里,距国际集装箱码头 20 公里,距向塘货运编组站 8 公
23、里。该县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并逐步将其转化为当地发展的竞争力,通过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加快发展。目前,该县已形成汽车汽配、医药食品、轻纺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体系,龙头企业强、配套企业全、产品分工细、产业关联度高,为后续企业的落户奠定了强劲的支撑。抓项目:提升核心实力产业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南昌县在策应环鄱阳湖城市群战略中,积极实施“昌南城市发展方略”,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工业强县”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劲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仅仅是个口号。该县紧紧抓住全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时机,于 2001 年启动小蓝工业园区建设后,按照“一年通
24、平、两年装满、三年建成”的时间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扩大开放、集聚产业。目前,园区建成面积达 5 平方公里,落户企业 300 余家,实际利用内资 40 多亿元、利用外资 1.2 亿元,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投产。如今,南昌县以小蓝开发区和向塘物流加工区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江铃控股、江铃股份两个整车生产项目的建设,同时,围绕整车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加速上海宝钢、福昌空调、久耐离合器等重大、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以整车吸引零部件,以零部件推动整车的集群化发展新路,“江西汽车在南昌,南昌汽车看小蓝”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日益形成。从 2004 年南昌县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 194 位,到 2006 年的第 109 位,再到 2007 年成功步入百强名单,短短 4年时间超越全国近百个县市,关键在于产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体现了抓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果。(来源: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