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13,教学目的,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理论着重论述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明确对外开放的原则,指导着中国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教学难点,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制定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境界。,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相同吗?,问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
2、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分析,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相矛盾,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改革的理论基础,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分析,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5,邓小平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改革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也要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等重要观点。,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革命,那么,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革命”?(1)从改革的根本目的来看,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革命推翻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反动统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归根到底,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而改革也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更自觉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2)从改革的对象来看,改革是对原有的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革命是推翻原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反动统治上层建筑,而不是对反动统治上层建筑的改良。我国目前的改革是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生机与
4、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3)从改革引起的重大变化来看,社会主义已经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中国又一场革命。,分析,小结,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原则,(1)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 (2)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 根本原则。(3)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3、社会生活的变革,分析,从总体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自下
5、而上的改革。经济作为社会物质基础部分,改革可以从基层开始,局部的变动是可控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是不足以影响全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自下而上经济体制改革一个很好的例子。,1、经济体制改革,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那么,改革从那开始的那?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废除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人民公社是谁提出的? 人民公社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 人民公社的含义是什么?毛泽东、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是政社合一的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农民就成为人民公社社员。,为什么要废除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主要有四个基本特
6、征:其一,“政社合一”,既是经济组织,又是行政组织,这样容易出现以行政办法和长官意志指挥生产的弊端。其二,“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面积大,人口多且公有化程度高,这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自主经营权。其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的集体生产资料由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共同占有。其四,“一平二调”。大队和公社可以平调生产队的财产。所以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到1978年中国仍有两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4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联产承包,分田单干,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7、的农村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分田单干”,本质是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了有限的自主权。成果:这一改革第一次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大难题,农民有了现金积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阶段,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村综合发展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本质是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允许农民“综合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阶段,第三阶段:从1993年至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市场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本质
8、是把农民从乡村解放出来,允许农民在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创业发展。成果:这一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在城乡异地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一亿多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沿海劳动密集性产业突飞猛进,小城镇呈现大发展之势。,民工潮,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5年以后,国家允许农民“综合发展” ,主要是发展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这一改革,使乡镇企业很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第一次结束了新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著名乡镇企业,北京乡镇企业大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以充分调
9、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改革方面,把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 (19781984)第二阶段: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阶段(19851992)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1997)第四阶段:实施债转股政策阶段(1997今),放权让利阶段,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了宁江机床厂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83年开始试行利改税。1984年5月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权、产品销售权等10项自主权。以上是国
10、有企业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放权让利”。,四川宁江机床厂,深孔钻床,两权分离阶段,两权,所有权经营权,国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施债转股政策阶段,债转股,是把对国有企业的债权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模式,它将大大降低企业负债率,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案例,中央已确定“银企互利”的重大措施,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
11、前景,但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企业,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这样,既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又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经过认真筛选,到07年底,国家经贸委共向资产管理公司推荐债转股企业601户,建议转股额4596亿元。,案例,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大提高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集约化程度和国际竞争能力。,案例,案例,2002年5月,中国电信业“5+1”的格局最终形成,即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讯六大集团公司共同撑起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小结,
12、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文革的结束,内容,意义:调动了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城市,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触一发而动全身,它的改革不能简单的套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为什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暴露出来的党和国家一些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等,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目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
13、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原则,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生活的变革,社会生活变革的 基础是什么? 谈谈你身边发生 的重大生活 变革? 改革是不是要改 变社会主义制度?,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的必由之由,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三者的关系,小结,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如何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