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 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例文一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
2、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像如丝的细雨,轻轻的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的,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
3、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守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
4、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是大自然,充满善意,怀抱博大胸襟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摸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的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点评】感谢 07 作文考题,让这样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本文视角独特,见解不凡。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
5、的品读入手,从容面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作文考试好比跳水比赛。当众多考生纷纷选择三米台、五米台入水的时候,是什么推动这位考生选择了十米台的高度?是“反弹琵琶”之类的写作技巧,还是“材料出新”之类的写作意识?我看都不是,让他走上十米跳台做轻松一跃的,是他丰厚的文学积累、独立的思考习惯与深刻的人生感悟。作文是记录思想的。有深广的情怀,才有高品位的文章。“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
6、就是诗人”这些精当的表述,其美主要不在于语言形式,而在于意蕴的独到与深度。第三段,作者以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品味诗句时的种种“想像”:先与雨入肌肤;再写肌肤的吸纳;接下来以大段笔墨表明浸入人体的不仅是水滴,更是自然的精灵。将文思从对诗句的品味,自然推进一层,赞颂了自然对人类的滋养。全段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情。第四段作者择两位自然之子、文学巨匠入文,表达了“大自然成就真文豪”的分论点。材料的使用的确具有展示才学的作用,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思想。此次作文写到陶渊明的大有人在,但大都止步于“闲静”与“淡泊”,而本文作者却在与魏晋名士的比照中,写出了陶潜亲近自然的高明。读过梭罗的
7、考生就不多了,能在与“垮掉的一代”的比照中感悟梭罗,论证观点,就更为一般考生所不能及了。才、学、识俱佳,说本文是本次考场作文中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它该当之无愧吧?(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边境 评析)例文二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朦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得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得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
8、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犹是南唐灭
9、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
10、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
11、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点评】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在一个决定前途命运、两个半小时完成所有试题的场合,一个中学生会怎样完成一篇高考作文?于是阅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考生选择了谈“恬淡”,不约而同地让伟大的古人李白、陶渊明、苏轼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不知何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写“春天美好的品格”,让华益慰、王顺友、“微尘”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事实的论据。正当大家慨叹让最不懂寂寞的学生写一篇“何谓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了。于是阅卷六
12、组的全体老师兴奋起来,奇文共赏,一人点评一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
13、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北京市第 101 中学 周曼云等 评析)例文三黑巧克力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生活总是变幻莫测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然而,人世间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悄声无息的事物静静地守候在你我身旁那段日子,我和母亲的生活简单又幸福。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我去买一小板巧克力,作为一周的零食。每天晚上躺在被窝里,我俩就会拿出枕头下的巧克力,弄下一小块,再分成两小块,美滋滋地含在口中,相拥而眠我不爱黑巧克力又苦又涩的味道,而她喜欢时间过得挺快转眼我就大学毕业了。天很阴窗外下着雨。母亲坐在梳妆台前,我背对着她,眼睛盯着窗处“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你一个女孩子,老老实
14、实在本地找个稳定工作行不!在哪不都一样?你就是好高骛远!” “妈!你干嘛老是要把我拴在身边呀!我真的想出去闯一闯!在陌生的城市,一切由零开始。求你了!妈!”母亲的脸阴沉沉的,我知道,她不会放我走。天微微地发蓝了我悄悄地将一封信放在母亲的梳妆台上。刚要转身离去时,我看见了镜中熟睡的母亲。顿时,我的心一紧,想起了十三年前离开的父亲也是这样一个阴雨天也是这样一个黎明不知道我的出走对母亲意味着什么我带上了一块巧克力。这是全新的世界!这是全新的生活!我兴奋地跑了起来。沿着繁华的街道,我跑啊跑风跟随着我,像是欢迎我的到来一天三餐,和我见面的只有方便面。但我无怨无悔。每过一天,我都会感到成功离我更近了。只是
15、,每天凌晨四点我都会醒来,想起母亲,内心总是久久无法平静每当这时,我总会拿出一块黑巧克力,含在嘴里,我感到的只有苦与涩别无其他渐渐地我的伙伴越来越多我不再只是一个人,我有了同行者,有了自己的团队。很快,成功向我招手了。我没有回家,因为我想等事业做得更大再去见她。而天意弄人障碍与困难开始一个个现了形。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而去无论我如何挣扎最终我失败了。此时此刻,一无所有的我回到了原点。我累了,我想回家。又是一个同样的雨天,又是一个同样的黎明,站在家门口,迟迟没有敲门。我低着头,想了很多很多突然门开了。是母亲。十年把我的母亲弄成什么样了?憔悴、虚弱她竟然要依靠拐杖行动没有埋怨,没有责备,只是一个拥抱
16、和一句轻轻地话:“回来就好”。一切又回到了从前。每晚我都和妈妈挤一个被窝,一起分吃巧克力。那天,我拿起一块黑巧克力,放入口中。依旧苦,依旧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咽口水冲淡它。许久一种淡淡的甜溢满了我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无论生活怎么变,总会有些味道静静地守候在你我身边永不改变。母爱无声。【点评】年少时,我们的心都朝着外面热闹的世界。不是感受不到细腻的母爱,也不是不知道母亲对自己的依赖,但管不了那么多,外面的世界实在太精彩。从字里行间,你能清楚地看到一颗“嘭嘭”跳动的年轻的心,也能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不舍与无奈。作者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精当的细节描写,与看似不经意的背景交待,将“我”的倔强、得意、失意
17、、回归,与母亲的担心、无奈、孤寂、谅解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流畅而自然。还有巧克力,在开头意味着简单与幸福,在中间意味着孤寂与思念,在结尾代表着甜蜜与释然:体现着考生布局谋篇的功力。(北京市西城区第 3 中学 黎光 评析)例文四大音稀声,大雪无痕从年少时起,我的心中就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你说:“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为什么你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为什么你说:“为了免除一下代的苦难,我愿,愿把牢底坐穿!”我疑惑地望着你们,你们却不回答我,只是无言的望着远方。是为了心中那个虽九死也无悔的追求吗?是为了那个你永不言弃的梦想吗?也许是,就如你:国共十年的对峙,在那些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共
18、被迫长征转移。你是多么想随着大部队去成就你的信念啊,而你却选择了无言的留下,你选择无言地面对死亡,来守护你无言的信念,尽管历史书上只有你的一张黑白照片和极少的文字,而这些却不能抹杀人们对你的铭记。瞿秋白啊瞿秋白,你想去长征,却无言的放弃而留守江西。你的无言寂寞却撼动那么多人的心灵,只因大音稀声,大雪无痕。抑或是,亦如你。在长征展中我铭记最深的就是你的眼神,延伸向前却无退缩之意坚毅而执着。是你吗?是你在面对死亡无所怨言而留下珍贵的七根火柴。是你吗?是你在给这个世界最后一点奉献时,举起你那三毛钱的党费。是你吗?是你在把自己的棉衣分给同志而自己却无悔地化作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无数无数,太多太多,你们的
19、无言选择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无言,但是大音稀声,大雪无痕。时间荏苒许多年,七十多年前抛头洒血的确已被时光封印,但你们的无言却流传千古亘古不变。像一缕春风,像一捧泥土,像一片绿叶,像一块矿石。你们依旧默默的在这片你们爱的无言的土地上奋斗。也许你是李学生,你毅然推开那两个新鲜的生命,自己的迎接死亡;也许你是季羡林,你真诚的呼告摘去“国学大师”的名号,做一位无言者;也许你是那些隐名的捐赠者;也许你是那些无言的为国家制造新事物的人无声无痕的生命,以如此寂寞而恬淡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灿烂而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也许只有真正的独立者才能实践“不见,无声”的无言生命。你们仍旧不曾说
20、什么,但我想我已明白,大者稀声,大雪无痕,这样的美好,无需用言语来表达。【点评】写文章最怕无学无识。这篇文章可谓小有学识。文章的标题就很有品位,其品位得自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作者以年少时的“疑惑”起笔,连用三个“为什么”列举了夏明翰、吉鸿昌、裘怀古的豪言壮语,强调曾经对烈士的不解,接着用揣测语气,“也许是”、“抑或是”引出大名鼎鼎的瞿秋白的“无言”、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无言”以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的“无言”,追思至此,作者恍然大悟:只因大音稀声,大雪无痕。读至此,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两句诗“细雨沾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文章还怕没有文采。文字可以素服淡装,也可以艳若天人,但万万
21、不可毫无情趣,毫不婉约。本篇文字写得简洁明快,秀逸有姿。赞扬默默奉贤之人一连用四个比喻,“像一缕春风,像一捧泥土,像一片绿叶,像一块矿石”,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对“无言生命”的崇拜之情,由心底生出“无声无痕的生命,以如此寂寞而恬淡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灿烂而过”的感叹。细细品味,真有几分沈伊默的笔意。读这样的文字,心灵会受到洗礼和震颤,那种悠悠、淡淡、恬恬的蕴味,亦如一篱菊花,香远溢清,让人生也变得宁静芬芳起来。(东城区研修中心 白素云 评析)例文五雨润万物,馨香满天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
22、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间的巨*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
23、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
24、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点评】这篇应试作文堪称考场的上乘之作,表现有三:其一,首段以两个“君不见”明确了自己读唐诗名句的体会“细雨”虽无声无息,但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盎然生机;“闲花”虽悄然飘零,但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立意明确,作者的感受与诗句自然融合是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其二,透过“你以一带罪之身浸润万物显芳华”和“你将韶华容颜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类的句子,体现出小作者对柳宗元、王昭君两个材料的认识深刻,分析恰切,扣题紧密。其三,像“世间万物”一段,整散结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唐诗名句的深刻理解。再
25、如,题目“雨润万物,馨香满天”简洁、鲜明。从语言表达得体,可以看出小作者思维清晰、准确。(崇文教育研修学院 韩明英 评析)例文六浅笑无痕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她始终是笑着,带着水光,恬淡而落寞,像开放的百合。他因她目光闪烁,因她戏改友人的词作,因她流露的芳韵。这一幕邂逅来得炫目,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她不曾启唇,然而他不曾停驻。因为她只是西湖之畔的歌者,而他却是名满天下的太守。她不曾挽留,他也不曾相守,因为她的卑微,因为他的身不由己。于是,她只留一抹轻浅的微笑。这笑来得简单与绝决,这
26、笑来得甘愿,这笑来得义无反顾。也许于她已是足够,爱情本是一个人的感受,付出的本身已是一种收获。她不要重金予赠,她不求相陪长久,只惜那初见时澎湃与心的炽烈与飘荡与眉间的温存。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这样的女子太多,只是在他的生命里没有这样的情结。也许于他已是太过,惊艳不过一时兴起,赞誉只是调剂单调的生活。他只是她的过客。于是,他用几百年前的诗句化她,用那“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惨淡劝她。于是,她落发,带着浅笑长伴青灯,永陪佛影。一世甘愿。因为她是琴操,因为他是苏轼。只那浅笑飘荡于西湖之上,朦胧之歌者与行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或,在他心里,她只是细雨,只是闲花,荡过眼前终不闻不见。她的浅笑不
27、过是喧嚣之中暗藏的一缕宁静,终究换不来只言片语的提及。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这般绝决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当破晓的光晕袪散西湖之畔的水气,当混沌的尘灰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拥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浅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点评】这既是一首邂逅相遇的离歌,又是一首一见钟情的哀歌,还是一首浅笑直面选择“入世”的心灵赞歌。小作者把一段历史名人与歌伎的逸事,紧扣作文题意,铺写描摹得从从容容,收放自如,语言鲜活,善用修辞方法。其亮点如下:
28、其一,从内容看,小作者通过历史名人苏轼与歌伎的离遇逸事来写人生的寂寞与无奈,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铺陈叙事,描写点染,紧扣作文的题意和主旨,发出了对“这般”女子“美丽初相见”、“黯然的寂寞”的真挚同情和心灵呐喊。其二,结构完美,浑然一体。文章开头以排比点题“起”,以两人情态描写“承”,以两人的邂逅、经历及歌女的“入世”“转”,最后以升华点题,首尾呼应“合”,可谓浑然一体,韵味无穷。后面一个省略号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其三,排比句与长短句的结合,使文章显得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一气呵成,显示了小作者驾御语言的功力。例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三个排比句,第三句中又套用三个短的排比句“那夜那歌,那浅
29、笑,那落寞”,切合文章题意,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这是绝非那些穿靴戴帽,为排比而排比的文章语言可比的。文章倒数第二段也是一样。(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李少毅 评析)例文七无声的经典你是否读过这样的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亦如诗句本身,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在这个“速食”文化,“快餐”文化当道的聒噪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韩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一律的校园散文,令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志怪,它们林林总
30、总地占据着书店的各个角落。人们争抢着去买、去读,紧紧跟随着潮流的脚步。然而在这片虚华的背后呢?却是掩饰不住的空洞和空泛。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经典的画作没有漫画那般
31、唯美绚丽,却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经典的画作,没有照片那般真实精致,却在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的玻璃罩内,等待着与你的目光相遇。拉斐尔的吻是爱情的献礼,西斯廷圣母是亲情的温馨;梵高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灵的洗礼经典,不需要潮流作衬,它们无声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拥有永恒的力量。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拾起进,生命温暖如昔。于是我们呼唤,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经典。【点评】这是一篇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材料和清晰的结构取胜的考场作文。
32、小作者从“看不见”“听无声”联想到“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联想自然且契合诗句。随后把目光投向现实,针对当今这个聒噪的社会,发出疑问“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对浮躁社会中文化领域的“低幼”“低俗”有自己的认识,足见其思想之深刻。紧承前面的问题,文章的主体是作者就“无声的经典”打动人心,拨动心弦,从两个方面展开阐释:“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其间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著名诗句及绘画作品,折射出小作者对平时积累的重视。“冰冻三尺,非一
33、日之寒”。最后,以“剥开石榴,果实散落”比喻,再次呼唤“无声的经典”,自然回答首段的疑问,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崇文教育研修学院 韩明英 评析)例文八遗失的情趣我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我穿过明清宏伟的宫殿,十国繁华的街市,穿过一切历史的烟尘,只为拈起一段文字,静静微笑。初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只道是寻常文字,但细细咀嚼过后却发现了更多:这难道不是一段历史么,难道不是一个远离现世的朝代么,难道不是古人总爱由些许小事而生出情趣的雅兴么?恐怕我对这诗句理解的迟钝并非是我一人的过错吧,只是我生在这如此繁华而喧嚣的时代细雨落下以伞避之,闲花落下鸣笛盖之怎
34、能体会到如此别致的情趣呢?而我又总是喜爱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趣的,于是我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落,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在碧水秋云间黯然伤怀于那舴艋小舟中?当塞上的风沙卷起,羌笛悠悠吹满落霜,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然这万古的情思都还不在了吧,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当环境变得优越,我们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感悟与感动的能力?难道是优越的条件害了我们?我只能说是,但不全是。因情趣如此源于个人,电视娱乐不能控制你的感情与思想,除非你甘愿成为它的奴隶。我于是心痛地看到了我最不乐见之画面:人们纷纷地伸出双手,甘愿被庸俗铐牢,脸上竟带着幸福的微笑。我也许不应该震惊的,是的,
35、当爱恨情仇已被*裸地随意抛出,七夕之夜只是用短信送朵玫瑰,又有哪家女子肯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当钢筋水泥的丛林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全部,每一秒钟都可以用利益来衡量,又有谁愿意把栏杆拍遍,欲说还休?或许该把这诗改一改吧,“细雨湿衣不看见,闲花落地无心听”,如此一来,便现世了吗?我只能苦笑,这毫无意境的“诗句”,便是当下一颗颗跳动着的鲜活却浮躁的心了吧?但我始终相信,这段情趣的遗失只是暂时的,它始终会回来的。再忙碌的人也会疲倦,也会拾起这段安静又幸福的文字的。感谢,感谢这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静静拈花微笑。我又多希望这段孤独,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品味。【点评】本文以饱蘸文学积累的笔触,批判了现实社会追求
36、物欲的浮躁,抒写了自己对心灵情趣的坚守。没有指点江山、大河奔流似的愤世嫉俗,典型的细节以富于文采的文字娓娓道来,形成了小桥流水般的独特格调。(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边境 评析)例文九此时无声胜有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两只蝴蝶的摧残,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意境。“啪”的一声停电了,仿佛顺应我内心的请求,世界顿时安静下来。我不禁苦笑,只有停电,世界才如此宁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多可怜,当我们身边到处播放重金属音乐,当我们的大脑被激情、躁动、狂热占领高地,当我们开始接受类似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的歌曲,当世界名曲被改得面目全非,已
37、然失去了那原始的优雅,我不禁想念那个坐在树荫下,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听 60 年代那种传声机流泻出来的音乐的日子。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家中妈妈的两只蝴蝶,妹妹的偶像正“哼哼嘿嘿”令我烦躁。现在正好,让我清静一下,让我沉醉这无声的片刻,我不禁想呼喊: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很“佩服”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上,它上我明明白白看到原来专业与非专业没有限制;我很“佩服”红楼梦中人选秀,原来还可以这样招募演员;甚至这些演员中一大部分连红楼梦都没翻过。没有对角色的了妥,只有外在华丽,又如何将这一经典再现;我很“佩服”那些热衷“摇滚”的的狂热青年,他们“热衷
38、”自己的爱好,有的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为广大居民“高歌一曲”,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本来我是不太反感一些网络歌曲的,那毕竟是人们自己热爱的,是人们自己的歌,可它们制作粗糙,唱功不佳实在让我不敢恭维。我不强调哪个好,也不想消灭流行,我只是认为,当粗俗的、浮躁的,娱乐大众的音乐压倒了那些经典、纯粹,使人心灵宁静的音乐时,我们是否该反思社会中那些浮躁是不是有些过多;娱乐性质的节目的升温是否可以反映我们内心的躁动?我憧憬“看不见”、“听无声”的境界,可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了。呜呼!哀哉!我也只能在这停电的片刻享受无声的世界。但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点评】这篇文章并没有采用大段的排比句、形
39、象化语言等所谓“讨巧”的手法,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对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熟悉的流行音乐及选秀等娱乐活动的关注与思索展现了作者高出多数同龄人的认识水平。当众多中学生沉迷于各种选秀活动及它们所制造的明星的时候,当整个社会大环境被功利之心搅得躁动不安的时候,一个 18 岁的中学生却可以“不合时宜”地缅怀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的那份宁静与闲适,冷静地指出“我们是否该反思社会中那些浮躁是不是有些过多”,渴望在过分的嘈杂中享受哪怕片刻“无声”的美好。这是怎样的一份清醒与沉着啊。这清醒与沉着来源于对现实的关注身在其中,却又能与之保持一段理性的距离。我想,正是这样的一份理性的大气成就了这篇质朴的
40、考场佳作。(师大二附中 徐静 评析)例文十沉默的父爱6 岁。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的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磨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
41、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16 岁。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昨天。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
42、,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今天。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点评】沉默的父亲,沉默的爱。那沉默之中所蕴含的是热切的鼓励,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
43、。正是这沉默的父爱,指引着作者一步步成名,成长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如山一般的男人。我想,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忘记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因为这眼神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沉默的儿子,沉默的倔强。父爱无言,我想:儿子能感悟到这无言的内涵,是父亲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吧!有子如此,当骄傲,当自豪。这种无言的理解与沟通,最令人心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深沉而质朴的情感,含蓄而隽永的语言,远去的脚步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温暖,令人潸然!(北京市第 166 中学 翟莉梅 评析)例文十一大道无言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生命之道,大道至简
44、,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也许东坡读懂了。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所以,开始懂得了东坡,懂得了那远离喧哗的恬淡,甚至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潇洒,何等无求东来抒啸,采菊而见南山,陶渊明不也如此;还有那梅妻鹤子之主,采药童子之师;难道不都是超然物外的达者吗?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隐者无求,遁乎山水之中,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这或许就是昔人爱惜文字,却总爱赞颂隐士的原因吧!可是,终
45、止于一个隐士,真正就像那闲花了吗?又真正领悟了大自然无言的真谛吗?贤者爱出世,却不知怀出世之心入世。千百年前,孔圣人不够旷达吗?然而,他不结束生命于山林,而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闲花,无声而落,落在现实的泥土里,再化香泥,以滋养万代。如今,顶礼于他高大的身影前,他智慧的眉宇,不就是天道无言之气吗?这便是自然之道,他不是执著讨好什么,也无需刻意回避什么,他是如动不动,照观宇宙的沉稳无息。佛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胸怀空空,却留有万花出香。难怪庄子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笑对万物,原来,他已经与万类和合,体悟了天地本无所有,却又含蕴一切的物我真相。难怪他的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
46、。那不正是高唱闲花无声落地,回归自然的圣歌吗?细雨湿衣不见,闲花落地无声,来自于自然,归于自然。人也应该与自然相映,花开时,烂漫春天,留香百世,花落时,无声无息,安详长眠。这不就是自然,是天道,是至高的真理吗?人来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与日月合光,与天地同德!【点评】读罢此文,为考生拍案叫绝,其绝有三,真是令我自叹不如。其一,解题之绝。我读题目,私以为,这篇文章立意的角度,不属于题目所给的四种理解,而是将第三种理解升华。“恬淡的处世之道”只是此文的一个小引,东坡是“恬淡隐士”,但也只是作者心目中
47、的“人道天道”的“初级阶段”;下面作者笔下怀出世之心教化三千弟子的圣人,以及领悟天人合一的“天道”的庄子,无疑才是作者心声的最佳诠释者。其二,立意之绝。我说作者狡猾,是因为他将两种“流行”的立意都化用在了文中,比如歌颂隐士高洁,比如歌颂教育者的无私;但是整体辩证人道天道的立意,超出常人不止一筹,胜在于此。其三,文笔之绝。简练而不简单,优雅而又富有古韵,读来节奏铿锵,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北京五中 徐淳 评析)例文十二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
48、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
49、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 31 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 31 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