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1405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简 报 2012年 第 9期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2012年 6月 18日 韩长赋部长充分肯定浙江 “两区 ”建设经验 安徽 省委省政府 制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湖南 省委省政府制定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的 意见 韩长赋部长充分肯定浙江 “两区 ”建设经验 韩长赋部长 5 月 23 日到浙江湖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参加浙江省农业 “两区 ”建设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浙江 “两区 ”( 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 ) 建设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韩部长指出, 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

2、快速发展的好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 年浙江农民收入达 13071 元,实际增长 9.5%,连续 27 年在2 全国省区(不含直辖市)中位居第一,城乡收入比仅为 2.37 1,统筹城乡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三点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都十分重视农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按照 “三化同步 ”推进的总体要求,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政策、资金、工作 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把 “三农 ”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思想要求转化为政策措施、落实为具体行动。 二是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好。 浙江农业

3、历史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培育了生态类型多样、资源精细开发的特色农业。近年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蔬菜、茶叶、水果、畜牧、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品产业,有力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同时,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观赏渔业,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浙江 “七山一水两分田 ”,农业总量不大,但发展水平高,以占全国 1.31%的耕地,创造了 3.36%的农业增加值。浙江在农业市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信息化、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和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创造了不少经验。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支持合

4、作社发展;创建 “农民信箱 ”,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 韩部长认为 , 浙江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和粮食主销区,坚持3 把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园区放在特别重要位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以 “两区 ”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战略安排符合浙江农业发展实际,符合中央 “三化同步 ”推进的总体要求。可以 说, “两区建设 ”是浙江省遵循发展规律、立足资源实际、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抓得准、抓得好。 “两区”建设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功能定位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保护基本农田,

5、建设高标准良田,重在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政府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为骨干,同步推进设施建设、科技配套、公共服务等,侧重体现高产高效。通过两区建设,既有利于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又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收入 增长,为实现现代农业保障供给、增加收入两大目标找到了可靠途径。 发展理念新。 “两区 ”建设借鉴了工业化、园区化、项目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多种功能,着力探索建立新型农业产业体系。这有利于提高浙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示范作用强。明确提出,力争通过 5

6、-8 年努力,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800 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区 100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 20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500个,使 “两区 ”成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业 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精品农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 “五个 ”先行区。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浙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工作措施实。统筹 7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用于 “两区 ”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聚集效应,注重引导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 “两区 ”倾斜,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

7、局面。这有利于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集中精力、集中投入、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部办公厅) 安徽 省委省政府 制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安徽省 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根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发 2012 1 号 ),安徽 省委省政府出台 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 皖发 20121 号 ) ,具体内容如下 :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5 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落实“三化同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

8、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是中央统揽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已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必须在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兴皖富民、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 打造农业强省,是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 6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努力,我 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进入到城乡统

9、筹发展的新阶段,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抢抓机遇,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摆到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来抓。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不高,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低,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户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全国及周边省份农业都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我省要缩小与全国及周边6 省份的差距,实现 “全国争先、中部领先 ”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4.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

10、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为核心,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 “四良 ”配套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现代化,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供应基地,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5.基

11、本原则。 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由主要 “靠天吃饭 ”向提高物质装备水平转变,促进农业 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7 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四是坚持富民导向。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12、6.主要目标。 到 2015 年,为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 50%; 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0%;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明显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8%; 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25%,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 50%;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累计培训新型农民 200万人, “一事一训 ”年培训农民 1500 万人次 ;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700 亿斤,小麦单产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水稻、玉米、棉

13、花等主要农作物单产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7000 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600 元。 到 2020年,力争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 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 机械化水平达到 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40%,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占 70%,全省粮食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单产力争分别达到河南、江苏、8 山东目前水平,生产能力达到 800亿斤,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1.2万亿元以上,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三、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 7.提升科技创

14、新能力。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认真落实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加快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规模,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公益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保障可持续利用。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一轮种子工程,加快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提升省内自育品种比重和市场占有率。到 2015 年,全省培育 10 个以上突

15、破性的农作物和畜牧新品种,打造 5 户以上产值超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大 型种业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根据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和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和防控。加快研发生物肥料、新型饲料和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生物技术产品。加强9 农业物联网等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经费保障水平。建立种业发展基金,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 8.开展试验示范。 通过强化试验示范,为确 定主导品种

16、、主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公益性试验基地,通过试验示范筛选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大试验基地建设投入,实行严格用地保护,加强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作用,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形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积极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示范片,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户六级 示范网络。 9.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推广。 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到 2015年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一次

1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8%以上。以提高化肥、农药、水的利用率为主攻方向,以节本增效、节能减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把单项技术组装为集成技术,把复杂技术转化为简易集成技术,并印制成模式图、规程表等,广泛进行宣传和培训,让农业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力推广包衣种、配方肥、控释肥、先进农机具,积极推进工厂化育10 秧 (苗 )、一体化机械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 10.健全科技进村入户的公共服务体系。 巩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配齐乡镇站 (区域站 )农技人员,每个村配备 1 名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和动物防疫员。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农技推广

18、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加强队伍管理,落实岗位职责,明确服务责任,强化考评机制。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鼓励科研、教学 单位科技人员和涉农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实现在岗人员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1.加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以小麦、水稻、玉米为重点,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力争粮食单产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打造沿江棉花、淮河以南地区油料等优势区域产业带。深入推进新一轮 “菜篮子 ”工程,大力发 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