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复是记忆之母,苦练才能巩固;记忆是成功之父,懒惰将带来耻辱。1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简答题(72 道)(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 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 ,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
2、;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 ,客居此地,时值年关。(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 ,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 (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意对即可) (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 、 “一芥” 、 “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
3、 、 “小舟” 、 “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 、 “一芥” 、 “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 ,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
4、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9).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9).答案解析:独往看雪显情趣,对坐饮酒抒闲情。(10).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几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的?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10).答案解析: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叫白描。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11).和作者一同前往的不是还有舟子吗,为什么说“独往”呢?(11).答案解析:
5、一道去的舟子,那是生活所使,没有作者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的。(12).文章最后,舟子说相公和亭上两人 “痴” ,他们到底“痴”在何处? (12).答案解析:“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13).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13).答案解析: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这仍是大明的天下,其中深喻对故国的怀念。 (14).湖心亭看雪一文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14).答案解析:路无行人,天下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15
6、).湖心亭看雪一文中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5).答案解析:表现了作者孤傲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心境,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特立独行的个性。(16).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16).答案解析: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一痕” 、 “一点” 、 “一芥” 、 “两三粒,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
7、、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17).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意义?(17).答案解析:文章的标题是 “湖心亭看雪” ,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
8、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重复是记忆之母,苦练才能巩固;记忆是成功之父,懒惰将带来耻辱。2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18).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这句话应该怎么来翻译呢?(18).答案解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
9、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中(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19).从“一痕,一点,一芥 ”你感受到了什么?(19).答案解析:痕、点、芥,都是表示事物小的量词,突出了雪后西湖苍茫空阔、一片雪白的景象。 (20).这样的大雪天,作者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你感受到了什么?(20).答案解析:深夜独往,大概是作者不想被人看到,也不想看到人,展现了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像冰雪那样高洁的情怀)(21).你觉得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什么作用呢?(21).答案解析: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 “独”字。
10、 “独” ,不仅强调数量( 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2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试举例分析说明。(22).答案解析: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 160 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 “大喜” “雾凇沆砀”等。(23).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23).答案解析: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 ,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
11、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 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2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24).答案解析: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 ,字。 独” ,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
12、态与情趣。(25).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25).答案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一痕” 、 “一点” 、 “一芥” 、 “两三粒,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
13、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2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6).答案解析: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27).“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7).答案解析: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伏笔。(28).“天与云与山与水” 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28
14、).答案解析: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29).既然知音难觅,为何不互留联系地址姓名,不进一步了解身份官职,只是说“金陵人,客此”?(29).答案解析:注重的心灵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这也是他们不同常人, “痴”的性情的表现。(3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30).答案解析: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3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 江雪 ,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31).答案解析:在描写手法上,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15、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32).马致远的秋思中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对九种景物进行排列,勾勒出了一幅“天涯游子图” ,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这给人以萧条暗淡之感,此时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之情从心底弥散开来,抬头远望漫漫古道,耳边呼啸的秋风,看看长途跋涉的瘦马,个人一种断肠的感觉,这就是白描,本文运用的白描的手法,具体哪一处?找出来谈谈你的体会
16、。(32).答案解析:本文的白描在 “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的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水墨画,情趣安然,量词的使用,从视觉的角度,位置的转换,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重复是记忆之母,苦练才能巩固;记忆是成功之父,懒惰将带来耻辱。3(33).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而且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这篇文章写于明朝灭亡以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一种不一样的思想感情,因此作者写道: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吗?请用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_人
17、。(33).答案解析:a.是高雅的情趣的人 b.是有豪情逸趣的人 c.是志同道合的人 d.是超凡脱俗的人 e.是乐情山水的人(3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_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34).答案解析: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3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35).答案解析: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3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6).答案解析: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写出了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多,印象极深。(3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
18、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7).答案解析: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38).文章开头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及天气状况,透过这些内容,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情趣?(38).答案解析: 与众不同,超凡脱俗。(39).“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此句与柳宗元江雪一诗在意境、写法上有什么异同?(39).答案解析: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比较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意境,学习作家高超的写作手法。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把握了意境就抓住了文学作品的精髓。而写作手
19、法,恰恰与学生作文密切相关。参考答案:两者都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肃杀景象。境界阔大、深远。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幽深的故国之思,而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另外,两者都借助人、鸟的销声匿迹,侧面渲染、烘托大雪后的森森寒意。“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意思均为“消失” ,一从听觉角度,一从视角角度,却都传达出大雪的威严,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40).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40).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
20、,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41).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41).答案解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4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42).答案解析: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4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句。(43).答案解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4).湖心亭看雪采用了怎样的写作
21、方法来写景?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44).答案解析: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45).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 ,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45).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 “舟子”虽然与“相公”同行,但可能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也有人认为作者有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觉得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46).
2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6).答案解析:与开头“ 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47).答案解析: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 “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 “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48).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重复是记忆之
23、母,苦练才能巩固;记忆是成功之父,懒惰将带来耻辱。4情?(48).答案解析:一个“独 ”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抒发了作者高雅脱俗,清高自赏的感情(49).(2007 山东威海中考题)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49).答案解析: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50).文章中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50).答案解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51).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雪”是娱情
24、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51).答案解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52).答案解析: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5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几句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53).答案解析:连用三个 “一
25、”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54).湖心亭看雪和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景与人的活动所用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54).答案解析:湖心亭看雪 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以景衬人。 (55).(2007 年湖南永州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55).答案解析:湖心亭看雪 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6、(56).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56).答案解析: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 “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5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57).答案解析: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58).文章第一段中量词“ 痕、点、芥、粒”的作用是?(58).答案解析: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59).“湖中人鸟声俱绝” 分析句子中“绝”字的妙处?(59).答案解析:一个“绝 ”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
27、出的寒冬静默图。 (60).文章第一段,作者在写雪景时,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60).答案解析: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61).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61).答案解析: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6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62).答案解析:与开头“ 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6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63).答案解析: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
28、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64).“天与云与山与水” 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64).答案解析: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65).“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65).答案解析:“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66).“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66).答案解析: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伏笔。(6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7).答案
29、解析: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8).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不少于 4 联)(68).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9).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69).答案解析: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重复是记忆之母,苦练才能巩固;记忆是成功之父,懒惰将带来耻辱。5(70).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70).答案解析: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71).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71).答案解析: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72).如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句话?(72).答案解析: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