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5188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长期以来,经济边际主义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由经济边际主义所派生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也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理论。事实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目前,经济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边际效用规律”也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这说明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什么是“使用价值边际效用规律”边际概念最初来源于高等数学,它是把既定的诸数量看作变量,把它们的变动率看作一个新量。边际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增量。把经济效用与边际分析相结合,以经济效用作为经济变量进行边际分析所产生的经济理论,称为边际效用论。实践

2、表明,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随着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显然,在这里, “效用”实际上就是使用价值,由此可得:使用价值边际效用规律:就是指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使用价值(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使用价值)随着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如图 3 所示) 。图 3:使用价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图中,Xm 为消费速度,Ym 为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2二、古典“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形成与发展把边际效用论应用于解释和说明商品价值构成要素所产生的理论,称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它在总体上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边际效用的发现和边际分析的形成。边际效用论的最初形成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最先创

3、立了使用价值概念,而且知道效用递减的原则。数学家伯努里发现:人们不可能用同一尺度去估价风险价值,因为相同数量的货币收益显然对一个穷人比对一个富人具有更大的意义。随着财富占有量的增加,其效用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率是逐渐减小的。思想家加利阿尼认为:“价值是一种比例,它由效用和稀缺性的比例构成” ,从而在概念上区别了边际效用与总效用。2、边际分析与级差地租分析相结合。经济学家安德森指出,各级较肥沃土地都可获得多少不等的超额利润,而最后的或最贫瘠土地只能得到一般利润。3、边际分析与资本报酬分析相结合。经济学家威斯特提出了“最后的或获利最少的资本部分” (即边际资本)的概念,以之作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

4、依据。他认为, “土地报酬递减”是一个普遍规律,并认为:“土地的追加资本的报酬递减几乎是规定地租的唯一原因” 。4、边际分析与生产费用分析相结合。马尔萨斯认为“农产品的价格必须大致等于实际已耕的最贫瘠土地的生产成本” 。5、边际分析与劳动耗费分析相结合。把地租论中的边际分析与劳动价值论联系起来的是李嘉图,他一方面用劳动价值论解释了边际地租原理,另一方面又把边际原理推广到价值论,提出了“边际劳动价值论”的命题。他认为:“农产品的相对价值之所以上升,只是因为所获产品的最后一部分在生产中使3用了更多的劳动,而不是因为对地主支付了地租” 。6、边际分析在分配领域的应用。经济学家朗菲尔德认为“利润水平必

5、定要由效率最低的机器决定” 。经济学家巴特认为,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它们的边际(即效率最低的)产品的效用。经济学家杜能认为,工资水平必然由最后被雇佣的生产率最低的工人的生产率决定。7、边际分析与效用价值论相结合。效用价值论是把商品价值归结为效用、使用价值或对商品的需求。经济学家朗菲尔德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最不利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最大劳动量”和“最低的资本效率”调节商品的供给;“最低需求强度”调节商品的需求;在供给已定条件下,商品价值由最低需求强度来衡量。经济学家戈森提出了“一切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最大享乐” (称为“最大享乐法则” ),并认为:人的欲望强度或享乐程

6、度会随消费速度的增加而递减,称为主观边际效用递减定律;为了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人必须首先享用(消费)享乐量最大的事物,直至各种欲望满足之程度相等,称之为边际享乐(效用)均等定律。8、 “边际革命”的兴起。19 世纪 70 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几乎同时独自提出类似的理论,这标志着边际效用理论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这种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杰文斯认为:依据人的本性,交换双方都想以自己效用小的商品去交换效用大的商品,两个商品的交换比例取决于两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之比例的倒数,其逻辑思路是: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最后效用程度,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价值。门格尔把商品价格的决定完全归结为主观评价的均

7、衡。瓦尔拉斯首先提出了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概念,当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时,商品的价格必定上升,反之必定下跌。9、 “边际革命”的发展。马歇尔认为,商品的效用决定着4人的需求动机,而人的需求动机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从而把“边际效用论”转化为“边际需求论” 。他还把劳动归结为一种“反效用” ,即劳动过程中所感到的痛苦量。他认为,劳动、土地、资本和管理等四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各有自己的边际供给价格,且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供给价格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就是“边际供给论” 。马歇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均衡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既取决于商品的需求特性,也取决于商品的供给特性,是由商品的供求均衡来决定的,它的均衡价值论可用

8、图 4来描述。图 4: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图中,Y 为价格,X 为产量,DD为需求曲线,SS为供给曲线,AH 为均衡价格,OH 为均衡产量。马歇尔非常重视时间因素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他认为:时间愈短,需求(或边际效用)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就越大;时间愈长,供给(或生产成本)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就越大。或者说,短期价格主要由需求来决定,长期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来决定。此外,埃杰沃斯提出了契约曲线,帕累托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等等。 “边际革命”不断深入,具体表现为边际分析由单变量向多变量的方向发展,由静态向动态的方向5发展,从理想状态向现实状态的方向发展,由个人均衡向一般均衡的方向发展,由经济现

9、象向一般社会现象的方向发展。三、传统边际分析的缺陷边际分析是价值理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分析方法,但是,综观整个边际分析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传统的边际理论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它们大都建立在主观效用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外衣。传统的边际效用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主观心理现象的边际分析。边际效用的递减被看作是某种主观心理现象的递减,看作是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值的递减;看作是人对物品的欲望强度或主观需求强度的递减;看作是人的享乐程度的递减;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情感强度的递减以及需求动机量的递减,劳动过程被看作是一种主观负效用的形成与增长过程。正因为边际理论是建立在主

10、观效用的基础之上,并以主观情感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为前提,而这个前提又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因而被人们认为是主观虚构的东西,与边际效用有关的经济学理论也因此被认为是庸俗的经济学。事实上,人类所有形式的主观心理现象都是某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主观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必定对应着某种客观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只是这种对应关系有时是非常隐秘的、模糊的、不太确定的。四、替代功能对边际效用规律的影响决定和影响事物价值边际效用的因素除了消费速度外,还有其它事物的替代功能。如果某一事物的使用价值能够被其它事物进行替代,其边际效用曲线就会较为平缓。事物的替代功能可用“替代度”来描述。替代度:设甲事物的使用价值为o,用于替

11、代乙事物的使用价值为t,则6tt/o (215)定义为甲事物相对于乙事物的替代度。对于一般动物来说,食物具有很强的替代功能。例如,在干旱地区,只要有了食物,动物就可自发地产生某种生物物质或本能行为,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吸收、保存和使用水分,这就意味着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水分的功能价值。例如,沙漠地区的骆驼可以通过形成某种特殊的皮肤和特殊的鼻孔结构来保持自身的水分,以免散失;同理,在严寒地区,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热量的功能价值。可以认为,只要有了食物,动物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即食物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和弥补许多环境要素的缺陷和不足。对于一般低等动物来说,食物的替代度几乎等于。实践表明

12、,事物的替代度越大,其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就越慢,其边际效用曲线表现得越平坦。对于替代度为的事物来说,其边际效用曲线近似为一条水平线,如图 5 所示。图 5:不同替代度事物的边际效用规律图中,AA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大的替代度,BB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小的替代度。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能够在商品市场中通过交换转化为其他具体形式的商品,可由一般形式(或抽象形式)的使用价值转化为具体形式的使用价值,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在7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和障碍较小,其转化效率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替代度。货币的替代度取决于货币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几乎可以等值替代任何事物的功能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等) ,其替代度接近于,因而被称之为“万能”的事物,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曲线是一条近似的水平线。但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在转化为其他功能价值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阻碍,使其替代度小于,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曲线是一条近似的、逐渐下降的斜直线。参考文献: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年。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