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将来临.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55878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冰河期将来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冰河期将来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冰河期将来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冰河期将来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冰河期将来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冰河期”将降临?小冰河期小冰河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冰期还要暖和,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 15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气温偏低的时期。大约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地球上广大地区出现了寒冷气候,人们称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2012 年 2 月,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 20 年至30 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 2012 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最新新闻科学家称太阳将在 2030 年“休眠” 地球气温将大幅下

2、降 2015-07-12 17:41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 2030 年“休眠” ,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 2030 年左右减少 60%. .详情内容来自 中文名小冰河期外文名 Little Ice Age时 间 15-19 世纪领 域气候学目录1 名词解释2 历史状况3 相关研究4 形成原因5 相关推论62030 年太

3、阳休眠7 引发争议8 全球极寒1 名词解释小冰河期始于 13 世纪,在 17 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 200 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科学家无法断定小冰河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时间则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有关小冰河期的相关资料以欧洲地区最齐全,在世界其他地区资料则残缺不全。但是冰河学家发现公元 1600 年左右,世界各地许多

4、冰河开始向低处延伸,而在过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则明显往高处退缩。虽然尚缺乏颠扑不破的证据,许多资料皆显示小冰河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譬如,中英格兰的温度、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皆显示气温在 13 世纪开始下降,一直到 19 世纪才明显回升。这些资料取自不同地点,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小冰河期曾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事实。2 历史状况在小冰河期之前,地球气候较暖和的状态亦达数百年之久。此一情况在 13 世纪逐渐改观,天气逐渐变冷,海冰覆盖面积增加,海上恶劣天气频繁不利于航行。在欧洲大陆,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农作收成及渔获量皆明显下降。欧洲北大西

5、洋沿岸频频遭受风暴侵袭,海岸受到侵蚀而且洪水不断发生。13 世纪后叶及 14 世纪前叶,饥荒更是频频发生。此后欧洲气候一直处于偏冷的状态,在 16 世纪虽有回升的迹象,但是到了 17 世纪,气温又明显下降,低温状态维持到 19 世纪中叶。小冰河期的另一特色是天气变异相当大,亦即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中英格兰的气象资料显示,在 1659-1979 年之间,最冷及最热的冬天与夏天多发生在小冰河期。伦敦的泰晤士河河面在 1664-1665 到 1813-1814 之间结冻 20-22 次,伦敦市民甚至在冰冻的河面上举办舞会等活动。此段期间,荷兰的运河也经常结冰。冰雪覆盖的地貌成为常态,也因之成为画

6、家笔下常见的景色。小冰河期也在中国发生。当欧洲仍处于中世纪暖期时,中国就已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冷期,在南宋期间,气候曾经一度回暖,但是仍旧偏低,而且维持不久,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大多属于寒冷的年代。明代中叶及后叶,气候寒冷干旱,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在 16 世纪中,旱灾发生次数高达 84 次,居历史上各世纪之冠。3 相关研究对有些人来说,小冰河期只是一段历史奇闻一直温和的世界上的一次偶然的气候波动。而对另

7、一些人来说,小冰河期预示着今天的气候将发生变化的危险。而在过去的 3 年里,有人又提出了第三种解释。纽约帕利塞兹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的杰勒德邦德认为,小冰河期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脉动”的最近征兆。这种大约每 1500 年出现一次的气候脉动,看起来基本上不受冰河作用(即大约每 10 万年一次的“大冰河期”)的影响。小冰河期的历史可能要比后者长得多。令人着急的是,这种气候脉动的起源仍然是个谜。地球轨道的摆动被普遍认为是冰河作用的起因,但是没有公认的天重庆方矩管 文资料能够解释这种新发现的气候循环。不过,一些有趣的说法可能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气候可能出现的变化。若干年来,

8、研究人员一直在无意间跟踪着行星脉动的踪迹,但他们对其规律却不甚了了,因为他们所“听到”的只是偶然的波动。80 年代初,德国一位研究生取得了第一个突破,他发现了现在被称作海因里希活动的现象。在戈丁根大学学习期间,哈特穆特海因里希发现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沉积物中埋着若干奇怪的岩石碎片层。这些岩石碎片层从加拿大沿海一直延伸到不列颠群岛以西的海域,甚至在南边很远的百慕大海底钻取的沉淀物样本中也发现了它们的存在。碳-14 年代测定法检测表明,这些呈带状的岩石碎片层,是 1 万年前上一次冰河作用结束之前,以大约 8000 年的时间间隔断断续续地沉积下来的。奇怪的是这些岩石碎片来自加拿大北部的哈德逊湾地区。它们

9、怎么能往南移动得那么远?海因里希得出的唯一解释是,它们是由从北美主冰原上分离出来的冰山带来的。他说,浩浩荡荡的冰山“舰队” ,在最终融化并把所携带的岩石碎片沉到海底之前,肯定往南漂流了几千公里。90 年代初得到的另外一项重要发现,是丹斯加德/厄施格循环,即 D/O 循环。它指的是同样是在上一次冰河期发生于格陵兰岛上的一系列突然而且巨大的气温变化。哥本哈根大学的维利丹斯加德在分析格陵兰冰层中氧同位素的组成时发现了这一循环,他发现该地区气温的波动平均至少在 2 摄氏度以上。4 形成原因这两种周期性活动的重要性,并没有马上被人们认识到:最初看起来,它们都是局限于上一次冰河作用范围内的不同寻常的小规模

10、局部事件。海因里希活动被归因于冰原固有的不稳定性,而 D/O 循环则被归因于格陵兰岛附近洋流的局部变化。后来的两个发现改变了这种观点。同样是来自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的海洋学家华莱士布勒歇尔发现,与 D/O 循环有关的海洋环流变化,是被称为“传送带”的全球海洋环流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对于全球热量分配十分重要的机制相当于地球的温度调节器,因此,它的作用不大可能是局部性的。于是邦德开始怀疑海因里希活动同 D/O 循环是有关系的,并且是与其他地方的气候变化如欧洲和北美冰河的扩张或缩小同时发生的。他推测它们可能有共同的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点,邦德重新检查了从北大西洋海底钻取的沉积物样本。过去的 5

11、年中,他分析了取自大西洋底 3 个不同地方的沉积物。其中有些是几年以前由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的韦玛号科学船从爱尔兰附近的海底和格陵兰岛与冰岛之间的海峡中钻取的,另一些则是邦德自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重新钻取的。他仔细研究这些沉淀物样本,寻找过去 3万年里的气候信息,这段时间涵盖了上一次冰河期的末期和冰河期之后的全新世即我们现在所处的被认为是温和平静的时期。当然,邦德发现了海因里希观察到的每隔 8000 年出现的岩石碎片。但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些频繁得多的意外气候变化迹象。沉积物样本都显示了大约每 1500 年出现一次的层状物,其中包含了两种外来的物质,即被格陵兰和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赤铁矿染红的石英和

12、长石颗粒。邦德断定,它们都是被冰摩擦下来,并随着从冰原上分离出的冰山一起往南漂流到北大西洋的。在样本中还有在冰岛历史上不断发生的火山爆发中形成的熔岩速凝体。邦德认为,这些通常散落在冰岛附近海洋里的暗棕色玻质碎片,定期随巨大的冰山队伍漂流到温暖的大西洋水域,最后沉到海底。海因里希认为,这些冰山“舰队”肯定是大陆冰原不断扩展的结果。冰原扩展到某种不稳定的程度时便开始瓦解。邦德证实了这种说法不足以解释他所发现的每 1500 年一次的脉动。首先,在冰川期和间冰期,无论是否存在冰原,寒冷期都会以长度相似的间隔出现。其次,来自格陵兰岛和冰岛两地的岩石数量是同时达到高峰的,如果它们是由区域事件决定的,就不大

13、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气候变冷的脉动呢?邦德再次分析了从海底钻得的岩芯。在显示冰河迹象的那些岩层中,还含有数量异常庞大的冷水浮游生物遗骸和数量明显稀少的暖水浮游生物遗骸这表明海水表面温度在低温脉动期间比现在大约要低 2 摄氏度。至关重要的是,海洋似乎在冰山舰队启航之前大约 500 年就开始变冷了。看来是海洋温度的降低引发了冰山漂流,而不是相反。结论似乎是再明显不过了。快速的气候变化不断出现于冰川期和冰川期之后的时期直到最近,科学家还认为冰川期之后的时期是风平浪静的。此外,这些以脉动形式出现的快速的气候变化,并未因为上一次冰河期的结束而改变。脉动几乎是定期出现的当然不会像音乐节拍器那

14、样按部就班。邦德说,脉动的间隔会有差异,从 1300 年到 1800 年不等。但这种脉动是可以辨别的,就像人的心跳加速或变缓是可以辨别的一样。邦德说,这种脉动“决定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这样的脉动已成为历史,抑或仍将是以后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邦德 1998 年在纽芬兰附近海底钻取的新岩芯首次表明,小冰河时期的海底沉积物中含有这种脉动的所有特征。火山熔岩速凝体层、被赤铁矿染红的岩石层和冷水浮游生物层都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因为小冰河时期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初,所以有人认为 20 世纪气候变暖是地球逐渐从寒冷时期恢复的证据。难怪布勒歇尔说,理解人类在全球变暖趋势中所起作用的关键“也许在于解开小冰河时

15、期终止之谜” 。5 相关推论是什么造成了神秘的脉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重要的线索在于海洋环流以及海洋与大气的密切关系。海洋与大气关系的关键是北大西洋,即出现冰山舰队的地区。向北的墨西哥湾流就是在该地区停止向前,并降温结冰的。冰冷的、含盐量逐渐增加的海水下沉至海底,使被称为“传送带”的全球海洋环流中的慢速系统得到维持。布勒歇尔称这种环流系统为我们气候的“阿喀琉斯之踵” 。邦德说, “传送带”自发的内在摆动可能会导致大气的脉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推测可能存在着外部力量的作用。这种外部力量可能是到达地球的太阳射线的变化,或者正如最近出现的引人入胜的理论认为的那样,可能是对地球潮汐产生影响的宇宙引力。研

16、究气候的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基林早些时候指出了有关海水潮汐的值得注意的东西。他发现地球、月球和太阳排列的不断变化改变着潮汐的大小,这些变化的发生频率与邦德发现的气候周期的频率基本一致。基林同时提出了原因。他说,强烈的潮汐加强了海水在垂直方向的混合,把海底冰冷的海水带到海面,从而降低了上空大气的温度。基林计算出上次潮汐强度出现峰值大约是在 1425 年这恰巧也是小冰河期的高峰时期。这种令人吃惊的说法引起了邦德的注意,他说这种说法至少与其他的说法“一样有道理” 。62030 年太阳休眠科学家警告称,地球气候正在朝向“迷你冰河时代”发展。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未来太阳活动周期将发生异常,2020-2030 年

17、之间的太阳活动周期将彼此抵消,从而产生一种现象“太阳活动极小期” 。该现象曾出现在 1646-1715 年,当时被称为“迷你冰河时期” ,甚至导致伦敦泰晤士河水冻结。第 26 太阳活动周期将覆盖 2030-2040 年,两个能量波将恰好不同步,使太阳活动周期显著减弱。瓦伦蒂娜教授说:“在第 26 太阳活动周期中,两个能量波将彼此镜像,在同一时间达到峰值,但它们位于太阳不同的两个半球。这种交互作用将彼此抵消,我们预测这一时期将出现太阳活动极小期 。 ”1 7 引发争议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global cooling) ,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

18、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 20 至 30 年。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的,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这些理论宣称,到了 2013 年夏天,北极圈将完全无冰。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 2007 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 106 万平方公里,也就是 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科学家的这项预测也推翻了气候变迁电脑运算模式,这些模式认定自 1900 年以来的地球变暖完全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就会继续变暖。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

19、处于“温暖期” ,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8 全球极寒2012 年 1 月以来,欧洲寒冷天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乌克兰、波兰及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情况严 小冰河期小冰河期(11 张)峻外,意大利、法国亦相继受冷锋侵袭。过去一周,欧洲地区因寒流死亡的人数已超过223 人。此外,日本雪灾迄今夺去至少 63 人死亡,韩国首尔低见摄氏零下 17 度,是 55 年来最低纪录。欧洲成严寒重灾区乌克兰在此次寒流中受损最严重,官方消息称,一周以来,乌克兰因严寒死亡人数已上升至 101 人,其中 64 人死于街头。另有约有 1600 人因冻伤和体温过低而就医,数千人蜂拥至临时避难所。波兰部分地区气温低至零下

20、35 摄氏度。该国警方透露,在过去的 24 小时,又有 8 人死于严寒天气,使波兰全国因严寒丧生人数上升至 37 人。俄罗斯莫斯科市卫生局称,2012 年年初以来莫斯科约有 200 人因受冻体温过低和冻伤到医院就医,其中 5 人被冻死。在塞尔维亚的山村,数千人因暴风雪被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气温也已降至零下 5 摄氏度,运河已开始结冰。全欧洲地区夜间最低温为零下 38.1 摄氏度,出现在捷克西南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有自动柜员机因低温失灵,居民发现纸币结冰。意大利中北部的公路、铁路及机场受大雪影响,服务受阻,数百名乘客被困火车内过夜,气象部门表示当地经历 27 年来最寒冷冬天,一名婴儿及一名长

21、者冻死。法国 28 个省份发出“严寒”橙色警告,部分地区昨晚气温降至零下 14 度。另外,法国也报告了该国首例因严寒死亡者,为一名 82 岁的老人。由于多瑙河部分结冰,欧洲重庆结构管 多个国家要把货轮驶至较远的港口。日本部分地区气温创新低日本气象厅 3 日发布了去年年底至 2 月的全国低温和大雪天气的分析结果。北海道、秋田、山形和长野各县以及京都府的共计 7 个观测点的积雪深度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北海道新筱津村的积雪达 213 厘米(1 月 16 日观测) 。另外,日本部分地区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最低点。日本气象厅发表的消息说,北海道枝幸町的气温达到零下 32.6 度。日本气象厅称,由于连日的

22、严寒袭击,地表的温度被严寒吸取,出现了“放射冷却现象” ,导致全国 38 个地点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最低点。靠近东京的长野县南牧村的气温也达到零下26 度。日本总务省消防厅发表统计,截至本月 3 日下午 6 点,今冬的大雪已造成 63 人死亡,其中包括在秋田县玉川温泉雪崩中遇难的 3 人。虽然日本海一侧强降雪的担忧已经消除,寒冷将于下周初出现缓解,但预计 8 日前后还将迎来冬季型气压。预计以北日本和东日本为中心至 2 月中旬将迎来严寒天气,日本海一侧的积雪或将进一步增加。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

23、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 20 年至 30 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报道说,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来,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这些理论宣称,到了 2013 年夏天,北极圈将完全无冰。报道称,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 2007 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 106 万平方公里,也就是 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而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遭遇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北极震荡造成的。北极上空的大气压力会出现两种极端变化,直接影响北半球出现暖冬或寒冬。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