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的性质。 答: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起源于社会成员劳动的集体性,以及社会成员在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 答: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管理的具体职能是指一般职能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再次,计划通过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
2、目标,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3、组织。 从静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具有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原则成立、有秩序的人事综合体。从动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结构,安排群体成员的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其具有较高效率的群体。 4、人事。 管理学中的人事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动。 5、领导。 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还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
3、要依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6、激励。 首先,激励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其次,激励可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再次,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主动性。 7、控制。 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 8、协调。 这些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所以管理都必须正确处理好这
4、些关系,为企业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解决冲突,促进协作。通过协调,可以很好地处理和利用各种冲突,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使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很好地配合。 提高组织效率。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 1、个体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主要
5、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 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3、组织行为理论。 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 领导性格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等等。 计划工作的程序。 答:1、机会分析。 编制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实事求是地对机会的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2、确定目标。 制订重大计划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确定整个企业的目标,然后确定每个下属工作单位的目标,以及长期的和短期的目标。 一个组织往往有许多目标,有的可能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有的可能涉及社会、环境、政治方面。 具体说来,
6、包括以下内容: 市场方面; 技术改进与发展方面; 提高生产率方面; 物质和金融资源方面; 利润方面; 人力资源方面; 职工积极性发挥方面; 社会责任方面。 六个基本目标: 阐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目标。 组织的总目标与各有关方面的具体目标有机地结合。 社会影响方面-作出公平而积极的贡献。 合作- 有效地掌握和处理各种矛盾。 适应性-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3、制定计划的前提。 制定计划的前提,就是研究、分析和确定计划工作的环境。或者说就是预测执行计划时的环境。 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一个计划往往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
7、。 在完成上述各个步骤之后,最后一项便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以大体反映整个计划。 计划工作的编制方法。 答: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网络计划技术法。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首先应用网络图的形式来表达一项计划中各项工作(任务、活动、工序等)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找出计划中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然后通过不断改善网络图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方法就是通过
8、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求解最优方案。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答: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目标设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应用领域,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也不尽相同。 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各单位的管理都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 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实施行动计划。 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 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 目标管理的评价。 答:目标管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 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9、: 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决策的定性方法。 答: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头脑风暴法。 2、特尔菲法。 3、哥顿法。 4、其他定性决策方法。 淘汰法。 环比法,也叫 01 评分法。 决策定量方法。 答:定量
10、决策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盈亏平衡点法的基本原理。 盈亏平衡点法的其他应用。 使用盈亏平衡点法作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考虑产量适用区间。其次,是总收益与可变成本及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假设。2、风险型决策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冒险法(大中取大法) 。 保守法(小中取大法) 。 折衷法。 后悔值法。 莱普勒斯法。 莱普勒斯法实质上是简单算术平均法。 组织工作的原则。 答:目标任务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 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适应的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
11、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结构的形式。 答: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组织结构有多种模式。 直线制组织结构。 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又称 U 型结构)组织结构。 U 型结构的优点是,由于是垂直领导,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 高层领导者陷入日常经营活动,过多地涉入原来应是中层管理者的业务工作,疏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结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导致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控股型组织结构(即 H 型组织结构) 。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 M
12、型组织结构) 。 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来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矩阵制组织结构。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 答:一般有两种: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个组织要得到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内源与外源两个渠道。 管理人员选聘标准。 答:较高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良好的决策能力。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富于创新精神。 健康的身体素质。 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 答: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13、德、能、勤、绩及个性。 德: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水平。 能:指员工从事工作的能力。 勤: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中的表现。 绩: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答:脱产学习。即管理人员暂进脱离工作岗位,专门到有关培训机构去学习一段时间。具体形式有:开办短期培训班;举办知识讲座;管理人员定期脱产轮训;选送高等院校接受正规教育等。在职培训。即通过日常工作实践锻炼和培训管理人员。该方法简便易行,是提高管理技巧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职务轮换;临时职务;委以助手职务。其他方法。例如:决策训练;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 领导理论 。答:是研究领导本质及其行为规
14、律的科学,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领导行为模式。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格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权变理论阶段。 领导者的素质 。答: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诸如: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 领导艺术。答:管理的关健在于经营,经营的核心在于决策。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极其广泛,但无论如何决策,都有一个科学与否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战略、非程序化、风险型、不确定型重大经营问题作出决策的艺术,即如何使所作决策能够保持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的动态平衡。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15、的艺术;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的艺术;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需要层次理论。 答:人是的需要的“动物” ,需要产生了人们的动机,需要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生理需要、保障或安全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这些需要之间相互紧密联系。 双因素理论。答:组织的政策、管理、监督系统、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和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满足则没有不满。这类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对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责任感等,如得到满足则会给人们以极大的激励,产
16、生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类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激励的方法。 答:物质激励_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虽不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但金钱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激励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精神激励_与物质激励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目标激励法; 环境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奖励惩罚激励法。 职工参与管理_指让职工或下级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 工作丰富化_即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 控制的基本过程。 答: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制定控制标准_要控制就是要有标准,离开可
17、比较的标准,就无法实施控制。因此,控制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以拟定控制标准。 衡量工作绩效_制定为了用于衡量实际业绩,即把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对实际工作业绩作出评估。纠正偏差_以使各项工作按着计划要求的轨道发展。通过实际业绩同控制标准之间的比较,可以检验两者之间有无差异。 有效控制的原则。 答:目标明确原则;重点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答: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
18、 答:质量控制_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的质量控制,也包括对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控制。 预算控制_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一般有以下特点:计划性;预测性;控制性。预算的种类: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总预算与部门预算。 成本控制_指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根据企业的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及时采取措
19、施,降低成本。 协调的原则。 答: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责任明确原则;加强沟通原则。 协调的内容。 答:企业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开放的组织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也很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内部关系,如企业与股东的关系、产供销间的关系、下级间的关系、生产技术准备与生产任务间的关系等。另一部分是企业与处部环境间的关系,如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等。通过对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可以使组织内部各种力量都统一到为实现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1.试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
20、和。 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 A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发展。 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社会外部环境作用外在条件对组织的生产和发展起着限制和约束作用。 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也就是说,某一事物行为对他事物或周转的人或社会行为的波及作用。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21、2.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 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目标管理制度的优点: 目标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能实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
22、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3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答:直线职能制又被称为 U 型结构。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其基本特征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均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所以 U 型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 U 型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这一点对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相关度很高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U 型结构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这
23、就是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疏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导致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事业部制又称 M 型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概括起来,M 型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适应能力。 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便
24、于培训管理人才。 另外,事业部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赞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 4.试分析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利克特与阿吉里斯提出的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理论。他们把领导方式分为四类: 专权命令式。即领导人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主要用恐吓和惩罚来激励下属,惯于由上而下地下达命令、传递信息,决策权高度集中。 温和命令式。即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一定在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 协商式。领导者对下属有较高的信任度。以允
25、许下属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励他们;注意倾听下属意见,重大决策由领导者裁决,具体事项则由下属安排或协商解决。 参与式。即主管领导对下属完全信赖,凡事听取下属意见并酌情采用。鼓励下属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评价工作,鼓励下属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定或共同作出决定。在这四种类型的领导方式中,参与式是效率较高的一种领导方式。 5.试述领导者合理用人艺术。 答:激发职工的潜在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在用人、激励人的治理人等功夫。 科学用人的艺术。 领导者要科学地用人,需要先识人,即发现人所具有潜在能力。科学用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知人善任的艺术;量才适用的艺术;用人不疑的艺术。 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行为科学家根据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激励艺术和方法,提出了许多主张。 目前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物质激励法和精神激励法两类。无论哪种激励,都应当把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应当因人、因事、因环境制宜,恰到好处,方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