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作者发来文章让我提意见,我看了一眼说,先改三个小时。她说,不知道该怎么改。我说,不知道不要紧,把电脑打开,对着文档,坐三个小时,不要动,也不要干别的,三个小时过去,就算一个字都没改,也有长进。这比写作技巧重要。我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是从这种办法中生出的。人家告诉你怎么改,永远是人家的判断。那样改下去,文章只能成为对别人的模仿。一位产品经理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找到想研究的领域最牛逼的人,用一切要脸不要脸的方法接近,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以及成长轨迹。他的说法只适用于初级阶段。再往后,你会发现自己进入到细分的领域。在你的领域,你就是最牛逼的人。你还去接近谁学习谁呢。你研究的东西和别人研究的东西总是有
2、一点差异,就因为那么一点差异,别人能用的技巧你不能用,别人用起来很顺溜的技巧,到你这儿成了拙劣的模仿。这种差异往往包括时间。你上次用着很顺溜的技巧,下次就不顺溜了。因此,一篇文章、一款产品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可能由别人指出。别人指出,是不痛不痒的。必须得自己发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我写稿子的方法很简单:四千字的稿子,看起来已经尽善尽美了。我会在文档开头写两行:第一,删到 2500 字。第二,三个小时后再发。三个小时后,原来的 4000 字只剩下 1000 字,在删改过程中又添加了 2500 字。这 3500 字,显然比以前的 4000 字好,删去的是相对差的,新添的至
3、少不会比留下的差。但它仍然没有满足第一条目标,怎么办?把最早的两行目标去掉,重写两行:第一,删到 3000 字。第二,两个小时后再发。每篇稿子,重复三到五遍这个过程。过了半年,再看之前的文章,会觉得怎么这么烂,简直是一坨屎。这就是长进。但在当时,无论如何,没有能力把它改得不像一坨屎。一篇文章的水平,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作者的见地、阅历、知识储备、涵养、气质,等等。一篇两千字的文章,写得再慢,也很难超过一星期。但人的气质在一星期内,不可能变化太大。把时间轴放大到半年,就能看见气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你总是在寻找自己的不足。半年后,你会发现,当时根本不该写那篇文章。不是怎么写才能写得好的问题,而是有
4、没有必要写的问题。一个平庸的产品经理,做一款产品,想的最多的是这款产品该怎么改进,等过了几年,成了牛逼的产品经理,再回顾以前做过的案例,脑子里的第一想法往往是那个产品当时根本不该做。要想实现这种变化,唯一可行的,是把现在的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但这点其实做不到。哪怕你努力去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立足点也是自己。你对自己的一切否定,都建立在现有的判断认知之上。所以,连否定本身,也是固执的坚持。就像人不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不过,有个裂罅可以撬开,就是否定本身。你可以先否定自己的一部分,用业已改变了的一部分去否定另一部分,再用新否定过的部分去否定先前的部分,就可以渐渐脱胎换骨。唯一需要坚持的认知,就是
5、自己很差劲。具体怎么个差劲法,都是假的,但差劲本身,是真的。能看见自己一无是处,就是很大的长进。这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卑。而是把“看见自己一无是处”当成最大的成就,令其他一切成就相形见绌。一个可以走得远的写作者,乃至一切领域,可以不断精进人,都要经过这条路。有些问题可以请别人指出,比如 mac 电脑的截屏键是什么。这种问题一经指出,一劳永逸。但有些问题不能。比如问别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这不是诚恳求教的态度。由于你的客气,别人就不好意思说了,就会放着你的大缺点不说,告诉你小缺点。你一听,噢,原来我的缺点这么小,真不算啥,高高兴兴回去了。想通过这种方式发现问题,是缘木求鱼。一个人找别人问自己的缺
6、点,尤其是那些很虚的缺点,而不是具体的操作的话,很难讲是百分之百出于迁善改过的心,多半包含了想向别人展示自己虚心求教的品质。张三去问李四,请你告诉我,我的缺点是什么。李四说,嘿嘿,你的缺点呀,就是你是一个大傻逼!张三急了:去你大爷,你才是大傻逼!李四是个好老师,张三问缺点,李四就诱导他把自己的缺点端出来了,但张三看不见,还对李四一肚子气。写文章跟这一样。小毛病可以由别人指出,但最大的毛病,一定要自己亲眼见到。要自己建立是非,建立审美和判断。但这种建立,其实是不断破除的过程,非常之难。那位作者,听了我改三个小时的建议,过了一小时,就把文章重新发给我,说改完了,真改不动了。我当时没回,过五分钟,发
7、现文章已经发出来了。这是什么感觉呢?就像憋着小便往家赶,走到家门口,尿裤子了。难的不是写文章。难的是沉住气。写文章永远很简单。能沉住气,那怕天资欠缺,文章也有望写好。沉不住气,就没指望。楞严经讲,说食不饱。一切事情的难,不在见,在修。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粗暴的标准,而是处处有矛盾,要在矛盾中求得平衡。一切具体的细节,一切技巧,都在矛盾中演生出来。有志写作的人,需要同时知道两点:第一, 写作非常重要,唯有只关心写作,不关心其他,才能有望写好。第二,要想写好,必须在写作之外用力,只关心写作是绝无可能走远的。能写得好的人,就是能消除这两者表面上矛盾的人。如果只坚信其中
8、一点,永远都不可能突破。不过,十之八九的人,只要坚持一点,就会排斥另一点,于是始终不能长进。要明白,此刻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自己的见地,是很成问题的。这不是谦虚,更不是装出谦虚的样子来博得赞誉,而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修行的过程,就是消解这种对立的过程。发现先前的理解全错了,现在的理解也错了。在一切的错当中,包含了真理。真理就是对错本身的觉悟。这时,你会意识到,你的职业、生活,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同时,你的职业、生活又很重要,因为那就是你的修行。首先,世界变化会更快,竞争会更激烈。铁饭碗不会有了,一个工作做一辈子也很少见了,“努力一把一辈子享福”,“一招鲜吃遍天”等等观念,
9、都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如果仍然抱有这样的观念,可能需要好好地改变一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大量记忆性的知识和重复性的技能可能不太需要了。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和充分利用工具(比如说搜索引擎)及创造工具的能力。不巧的是这三样都没有现成课本可以学习,也不存在什么资格考试通过了就可以让人高枕无忧,而大多得要亲自动手。总的来说,技术发展是不断加速的,以后“在做中学 ”“在摸索中学” 会成为主流。往往今天某个人开发了个工具,明天就轮到你用上了,没有教材没有手册,能在短时间内摸索出来的人,大家会欢迎。将来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知道轻重缓急
10、和本末,永远抓住主要矛盾并且即刻行动,这类“流动技能”会越来越重要。而要掌握这些技能,非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要成长,长期的自律变得更重要。将来的节奏会越来越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从自己不小心流失的注意力中赚钱。一个人的注意力如果一直流失,他的成长就会停滞不前。反之如果具备静下心来学习和做事的能力,那可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交流能力会变得非常重要。好的交流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书本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拥有自己所需要知识的,可能是一个会议,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论坛,一次聊天。找到最有效率的信息来源,要比事事亲为或者死啃书本要有效率得多。另外,人类交流本身应该说是目前 AI 最难做的部分之一,并且也没有百分之百替代的必要。总的来说,我能想到的教下一代的办法就是自己有最新的观念和技能,并且不停地实践,以期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毕竟言传身教是最有用的。自己坐着不动却要让孩子拼命往前跑的话,可能会很难。